沙漠落日可以寫什么古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描寫沙漠的古詩句。
大煙直,長河落日圓. 2.走馬川,邊,平沙茫茫黃入天. 3.千嶂里,落日孤城閉。
4.大漠沙如雪,燕山鉤。
5.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 6.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8.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9.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10.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11.無數(shù)鈴聲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1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飛雪。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唐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全優(yōu)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描寫沙漠的詩句,除“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外
使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 征蓬出漢塞, 入胡天。
大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點評:這一聯(lián)由兩個畫面組成。
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
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
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
不見草木,斷絕行旅。
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
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
從畫面構(gòu)圖的角度說。
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這又是從用字上說。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
這是一個特寫鏡頭。
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
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
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
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點評: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xiàn)志士的奇才異質(zhì)、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xiàn)方法屬比體。
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待有意味。
一、二句展現(xiàn)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zhàn)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
這幅戰(zhàn)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lián)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zhàn)斗之意。
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zhèn)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zhèn)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xiàn)實感慨的。
思戰(zhàn)之意也有針對性。
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后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
《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
”“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
“金絡腦”、“錦襜”“金鞭”統(tǒng)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征馬受重用。
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所發(fā)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zhèn)、為國建功的熱切愿望。
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
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
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xiàn)力。
從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lǐng)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diào)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qū),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
所以字句的鍛煉。
也是此詩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薊中作】 唐·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qū)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
一到征戰(zhàn)處,每愁胡虜翻。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雜曲歌辭·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戰(zhàn),由來尚甲兵。
長驅(qū)千里去,一舉兩蕃平。
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
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
文章寫沙漠落日時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按順序摘抄對應的句子。
文章《沙漠落日》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按落日不斷下落然后由落日的從大到小的順序?qū)懙?對應的短語:“此時又紅又大”“當太陽挨到地平線上的一剎那”“ 太陽只剩半個了”“太陽終于下去了”.
沙漠落日中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
西邊天上層層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過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閑閑地飄在那晶瑩透徹的碧空上,似一塊光滑的藍緞上繡上了層層橙紅的花紋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紅暈的光的包圍下,似生在凌霄上的仙花瑤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