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觀后感500字篇一
同學們,你們看過《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嗎?上周我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百鳥朝鳳》,我被這部影片深深所震撼,這部影片我覺得既平凡又深刻。
這部電影開始講述的是一個十三歲小男孩叫游天鳴,他的爸爸喜歡吹嗩吶,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收他為徒,他讓自己的兒子替他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他把兒子游天鳴送到了焦三的手下做徒弟,帶他完成自己的夢想。(原創(chuàng)
后來焦三師傅不情愿的收下了這個資質(zhì)很差的徒弟,起初焦師傅每天讓小天鳴用一根大吸管把小河里的水給吸上來,小天鳴每次都迷迷糊糊的就去了,但是堅持了兩個多月了,小天鳴還是沒有吸上來一滴水,天鳴非常的懊惱,其實他的心里也在默默的責怪焦師傅。但他肯定不知道焦師傅的良苦用心,其實天天的如此練習,是對小天鳴肺活量的練習;對他今后的'吹嗩吶是非常有幫助的。
后來又來了一個徒弟叫藍玉,藍玉學習很快,天賦很高樣樣都比天鳴強,但是,藍玉品行不如天鳴正氣,他有點滑頭。但嗩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焦師傅認為,學習吹嗩吶的人,應(yīng)該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應(yīng)該是品德高尚,應(yīng)該有正確的價值觀的人。所以果斷的選擇讓游天鳴做掌門人。最后焦師傅確一病不起,臨終前對著天鳴說了一番刻骨銘心的話,讓我深受感動……
中國還有很多像嗩吶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有很多像焦師傅和游天鳴這樣的傳承者,我覺得我們都應(yīng)該努力向他們一樣,繼承發(fā)揚我們國家的文化,焦師傅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聽的?!?/p>
百鳥觀后感500字篇二
今天,我和老媽觀看了電影《百鳥朝鳳》,它令我回味無窮。
《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叫做游天鳴的小男孩拜師學吹嗩吶的故事。天鳴學的頭兩個月里,師父叫他天天去水灣里用竹竿吸水,吸不上來水就不給吃飽飯。后來,師父又收了一個小徒弟叫藍玉。雖然天鳴每天都刻苦練習,但師傅總是帶著藍玉出去見世面,并且也先叫藍玉吹嗩吶。原來,這是師父在一步步地考驗天鳴,看他是否具備當接班人的品質(zhì)。終于,天鳴也可以學嗩吶了!他更加勤奮刻苦,學著用嗩吶吹出各種鳥兒叫的聲音,真是活靈活現(xiàn)。在傳聲大會上,師父點名要教給天鳴吹《百鳥朝鳳》。要知道,這首《百鳥朝鳳》可不是一般人能學的,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用得起!后來,天鳴長大了,師父正式把嗩吶班子交到他的手里,原來的“焦家班”變成了“游家班”。但是經(jīng)濟大潮卻來了,游家班歷經(jīng)坎坷,路子越走越難,眼見著就要散伙。天鳴和師父急了,做了最大的努力。雨后彩虹現(xiàn),嗩吶要被列入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可就在這個時候,師傅卻得絕癥過世了。于是,天鳴在師父的墓前吹起嗩吶,為師父送行......
看了這部電影,我很受感動。師父非常負責任,既嚴厲又溫和;小天鳴很有決心,有毅力,勝不驕敗不餒;師娘也把天鳴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guān)心和疼愛。嗩吶能夠傳承下來也真是不容易,學的時間長,很辛苦,既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對意志力和人品的考驗。我認為,這部電影比嗩吶更珍貴,更加值得收藏。感謝拍這個電影的人!
出電影院的時候,空中還飄著小雨,但是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一條巨大的彩虹橫亙天際。好長、好美的彩虹??!好多人都忍不住驚嘆。我想,這是就是意味著影片里最后師父走進了彩虹?或者預(yù)示著“只要努力不放棄,就能見到彩虹”呢?總之,我覺得這彩虹為這次觀看《百鳥朝鳳》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百鳥朝鳳》從表層看是寫的吹嗩吶,但從深層看,表現(xiàn)的是對中華民族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yīng)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下面是語文迷整理的電影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一:
電影《百鳥朝鳳》說的是傳統(tǒng)手藝吹嗩吶傳承的故事,今天看完,寫寫感想。
1,這是一部注定不賣座的電影,它缺少了吸引眼球的噱頭,缺少激情碰撞的場景,一個電影院一天就安排一兩個場次,它,可能不適合在電影院中用銀幕表達,在燈光下捧著紙書細品應(yīng)該是它更合適的欣賞形式。
2,一個擁有嗩吶匠夢想但無法實現(xiàn)的父親,把嗩吶匠的夢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這段讓我莫名想起來前幾天看過的《無聲告白》這本書,只不過游天鳴比莉迪亞幸運而已。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走上自己喜歡的人生道路,希望所有的父母真是按照孩子的特點去助力他們的人生。
3,焦三爺?shù)牡滤囯p馨、師娘的勤勉慈善皆令我欽佩。一對老實樸素又有傲骨的鄉(xiāng)下老人,有自己的生活準則和標準,以德品人,以德律己。嗩吶匠,在別人眼中只是一段可有可無的背景音樂,而在他們眼中,那是一生的驕傲和守候,值得用鮮血乃至生命去捍衛(wèi)。這,可能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最缺乏的匠人精神吧。還好,他們有了游天鳴去傳承這份精神。
4,洋樂隊慢慢搶了嗩吶班的飯碗,大家舉步維艱。從坐太師椅到?jīng)]了拜師禮,再到另謀生路打工斷指的、打工肺癆的,在悲情背后其實是一個普世性的沉重問題:傳統(tǒng)的如何與時俱進?何為時,如何進?時,就是時代的車輪帶動的大勢,代表著生產(chǎn)力的進步,代表著思想的進步,代表著生活習慣的變化。隨著信息的流動越來越順暢,任何行業(yè)任何角色都被引入了競爭,今天是洋樂隊,明天就是錄音機,后天就是在線音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么如何進呢?有時候,有些老物件就會慢慢沉淀在歷史長河里吧,這就是事實,因為它生長的土壤已經(jīng)變了(紅白喜事的形式已經(jīng)徹底變化了)。如果說轉(zhuǎn)機,那就是用這份“德”,守住這份“藝”,換塊土壤(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好,民俗民樂也罷)再去慢慢發(fā)芽吧。
5,總體而言,這是洗滌內(nèi)心的一部片子,當我們習慣在喧鬧的街市中大步急奔,當我們習慣在快餐式和碎片式文化中汲取信息,偶爾停下來,想想為什么也是好的。
《百鳥朝鳳》電影觀后感二:
《百鳥朝鳳》講的是嗩吶匠的故事。嗩吶作為一種中國樂器,是古時候的禮制的延續(xù)。紅白喜事,不同場合、不同社會地位,排場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過世,吹四臺,富貴人家吹八臺,而德高望重者過世才可吹奏“百鳥朝鳳”——一首難度高、氣勢渾厚的大悲之樂。
電影開始時的1983年,還是嗩吶匠備受尊重的年代。但與其說尊重的嗩吶匠,不如說尊重的是“禮”。那時候的婚禮請嗩吶班來演奏,是要對嗩吶師行迎師禮的。主角焦三,就是這樣一位備受尊重的嗩吶匠。因為在無雙鎮(zhèn),只有他的焦家班會吹“百鳥朝鳳”。
但焦師傅逐漸老去,他需要把手藝傳給一個“把嗩吶吹進骨頭縫兒”里的人。這個人就是他剛收的小徒弟,游天鳴。游天鳴十幾歲到焦師傅家,從吸水學起,到學會用嗩吶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種鳥叫,最終二十幾歲學成“百鳥朝鳳”,從師傅手中接過焦家班,自立門戶為游家班。
游天鳴自立門戶應(yīng)該是在1995年左右,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jīng)十幾年了,全國都在搞經(jīng)濟建設(shè),大家一致向“錢”看。老輩兒的規(guī)矩,婚禮喪禮的禮制,都沒人在意了。嗩吶匠作為禮制產(chǎn)物,自然也不再有當初的江湖地位。游鴻明自立門戶后的第一次活兒,是小學同學的婚禮。演奏時的太師椅變成了長板凳,入門時的迎師禮變成了大紅包。導演用鈔票,展現(xiàn)了物質(zhì)對精神的侵蝕。
有人看過電影后說備受鼓勵,要開始保護民族文化,復(fù)興民族文化。我當然不否認這點,嗩吶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民俗樂器,更不用說背后的禮制曾經(jīng)是非常先進的國家、社會制度。但看過電影中令我感觸頗深,幾次落淚的不是因為這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我看到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應(yīng)該怎樣”的信念的時候他的人生狀態(tài)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準備去看這部電影,你不要想著這是一部拍中國嗩吶匠的電影。你可以把嗩吶換成小提琴,換成油畫筆,甚至換成壽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東西,不要去從嗩吶中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就僅僅是看一個人喜歡一個東西喜歡到極致,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
電影中兩個場景觸動我最深,恰好體現(xiàn)了這種匠人和個人的精神。
第一個場景,是游天鳴和小師弟藍玉在草房里睡著了不慎失火。天鳴從火中搶出了師弟的嗩吶,但火勢太大,天鳴來不及拿自己的嗩吶。焦師傅聞聲趕來,看到天鳴手中空無一物,藍玉手里的嗩吶完好無損,憤怒難忍給了天鳴一個耳光,厲聲說道:“告訴你的嗩吶離口不離手,嗩吶呢!”天鳴老實不敢說話,藍玉見狀向師傅解釋到,自己的嗩吶是天鳴從火力搶回來的。焦師傅聽完便消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