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犬科動物
犬科(Canidae)屬于脊椎動物,哺乳綱,食肉目的1個科,全部為陸棲類型,只有極少數(shù)種類偶爾會爬樹。
全球共有34種,分12個屬。
包括狗、狼、豺、狐貍等。
是地球上較為成功的一種肉食哺乳動物。
犬科家族包括大約三十七種現(xiàn)存的狼、胡狼、狐和其他野生動物及家犬。
它們?nèi)慷际侨馐承詣游铮眢w構(gòu)造已演化成特別適合狩獵生活的形態(tài)。
外形特征編輯家犬也是犬科動物中等體型的食肉動物,體形矯健,四肢細長,善跑,顏面部長,吻端突出,耳較大,直立。
前足5指,后足4趾;爪鈍不能伸縮,趾行性。
毛被豐密,毛色單一或稍有斑點,少數(shù)屬有變色情況(如白狐屬冬毛純白色,夏毛青灰色)。
尾較粗長,尾毛一般蓬松。
具有臭腺和肛腺。
犬齒粗大,裂齒較發(fā)達。
嗅、聽、視覺靈敏。
營地面生活,不會爬樹,但能游泳。
[1] 2分布范圍編輯犬科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科,除了少數(shù)島嶼、南極洲外,幾乎遍及陸生食肉類的全部分布范圍,并且是唯一在白人之前到達澳洲的陸生食肉目成員。
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是狼,分布于和北美洲,最北可進入北極圈,其中北極地區(qū)的一些狼身體為白色,又稱北極狼,但并非獨立的物種。
3生活習性編輯種群特征犬科成員之間的親緣關(guān)系和亞科的劃分有很多不同意見,這些意見甚至差異極大。
簡單的從體型和習性來說,犬科可以分成體型較大,食肉性較強,可以捕食較大型獵物的犬類,以及體型較小,食性略雜,主要捕食小型動物的狐類。
多數(shù)種晝夜活動,少數(shù)種晨昏活動,僅貉屬有冬眠習性。
肉食性,偶爾也食植物性食物。
繁殖力強,多為1年1胎,每胎產(chǎn)2~13仔。
多數(shù)種毛皮珍貴,有些種以鼠為食,在生態(tài)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種殘害家畜和家禽,給畜牧業(yè)造成嚴重損失。
狼、狐是多種病原菌的攜帶者,對人類有一定的危害。
[1] 捕食特征犬科中的狼不僅體型較大,而且還有成群捕捉獵物的習慣,因此可以捕捉原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成為最強大的捕獵者之一。
與狼同屬的其它成員還有北美洲的郊狼、赤狼和非洲及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幾種豺(胡狼),它們體型比狼小,不及狼兇猛。
家犬也與狼同屬,是狼的后代,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生殖隔離。
除了狼以外另外兩種集體捕獵的動物是非洲的非洲獵犬(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和亞洲的豺狗(豺、亞洲野犬)cuon alpinus,它們體型雖然小于狼,但是兇猛程度可能更甚,其中非洲獵犬可能是犬科中唯一純粹肉食性的成員。
類似狐的小型犬科動物的習性更加多樣化,典型的狐如廣布于和北美洲的赤狐vulpes vulpes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主食,也吃、漿果、鳥蛋等。
非洲的大耳狐otocyon megalotis則食物基本限于昆蟲,以白蟻為主。
大耳狐和其它犬科動物成員的關(guān)系均比較疏遠。
犬科唯一爬樹能力比較強的成員是北美洲的灰狐urocyon cinereoargenteus,常會爬上樹木。
東亞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也偶爾會爬上矮樹,貉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能見到,外形介于狐和浣熊之間,食性比較雜,也是犬科中吃植物性食物最多的成員之一。
4種群現(xiàn)狀編輯包括一些平原陸棲、善于疾馳的中小型猛獸。
體形矯健,四肢細長,顏面部長,尾毛蓬松。
前后足第一趾均較退化,爪粗鈍,不能伸縮,肉食性,多數(shù)種類成群獵食,但狐主要營獨棲生活。
犬齒強大,尖長形,上頜第四前臼齒與下頜第一臼齒發(fā)育為強大的裂齒。
嗅覺特別發(fā)達。
分布于世界各大陸動物地理區(qū)。
犬科的動物在我國共有4屬,即豺?qū)伲–uon)、犬屬(Canis)、貉屬(Nyctereutis)、狐屬(Vulpes)。
狼(Canis lupus)是犬科中體形最大的一種,較家犬略大。
吻略尖,口較闊,耳尖長而豎立,尾垂于后腿間,從不揚起。
性兇殘而多疑,常成群獵食,夜晚狼嚎,其聲凄厲。
對人畜都能造成危害,又是的攜帶者。
狼皮可做皮褥、皮襖等。
一般認為,家犬(Canis familiaris)的野生祖先就是狼。
實驗證明,狼與家犬的雜交后代是可育的。
赤狐(Vulpes vulpes),是本科中體形較小者。
吻部尖長,耳較大,尾大,超過體長之半,尾毛蓬松。
棲息在丘陵山地、森林、草原和城市近郊。
食性雜,包括各種小獸或鳥類以及野果等。
是珍貴的毛皮獸,除獵捕野生種類外,各地多進行人工養(yǎng)狐。
著名的銀狐是赤狐的一個變種,毛呈黑色而帶白毛尖。
[2] 5分類簡介編輯犬屬家犬也是犬科動物包括胡狼(豺)和狼,有7種:側(cè)紋胡狼(條紋豺)Canis adustus、亞洲胡狼(豺)Canis aureus、草原胡狼(西門豺、狼)Canis simensis、叢林狼(郊狼)Canis latrans、黑背胡狼(黑背豺)Canis mesomelas、狼Canis lupus、紅狼(赤狼)Canis niger,每種均有多個亞種,其中狼的亞種達24個。
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布于全世界。
我國僅2種:狼和豺。
狗(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是人類最早馴養(yǎng)的家畜之一,最早由狼Canis lupus、胡狼、豺Cuon alpinus等馴化而來(多起源),現(xiàn)已有200余個品種,如牧羊犬、柴犬、雪橇犬、獵犬、貴賓犬等。
草原胡狼和紅狼均為IUNC極危物種。
鬃狼屬鬃狼也是犬科動物僅1種,即鬃狼Chrysocyon brachyurus。
分布于南美洲,主要見于巴西南部、巴拉圭以及東側(cè)的境內(nèi)。
體長約125~130厘米,尾長20~40厘米,肩高1米左右,體重20~25千克,為南美洲最大的犬科動物。
腿細長,其比例也為犬科之最。
黑色鬃毛,故名,可豎起,擴大體型,以嚇敵害。
成對或單獨居住,夜行性,捕食鼠、野兔、鳥和昆蟲等小型動物,也吃香蕉、番石榴等植物果實。
數(shù)量稀少,已開展人工繁殖。
南美胡狼屬僅1種,即南美胡狼(福克蘭狼、南極狼)Dusicyon australis。
原分布于南美洲,由于家犬是狼的亞種也屬于犬科動物人類捕殺,已于19世紀初滅絕。
小耳犬屬家犬也是犬科動物僅1種,即小耳犬Atelocynus microtis。
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包括以東的、厄瓜多爾和秘魯和巴西亞馬遜河流域。
體重約6.50~9千克,頭較大,身體顯得相對苗條,尾巴蓬松,耳朵短而圓。
體毛棕色或黑色,短而硬。
背脊和尾部有黑色縱紋,尾根毛色淺。
毛皮短而密實,適應降水量大的濕地環(huán)境。
比較短的腿便利于在茂密的灌叢中穿行。
性膽怯。
雄性較小,但占有優(yōu)勢地位。
發(fā)情期雄性會散發(fā)強烈的麝香味。
豺?qū)俨蛞彩侨苿游飪H1種,即豺(亞洲野犬)Cuon alpinus。
有11個亞種,廣泛分布于整個北亞、南亞及東南亞的大陸地區(qū),我國見于大部分省山區(qū)。
大小似犬而小于狼,體長85~130厘米,尾長45~50厘米,體重20-30千克,是現(xiàn)存最強的犬科動物。
吻較狼短而頭較寬,耳短而圓,身軀較狼為短。
四肢較短,尾比狼略長,但不超過體長的一半,其毛長而密,略似狐尾。
背毛紅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較淺淡。
下臼齒每側(cè)僅2枚。
既能抗寒,也能耐熱,但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為其主要的棲息地。
群居性,少則2~3只,一般7~8只,甚至10只或結(jié)成更多只聚合成群,雄獸居多,性比為2:1。
集體獵食,常以圍攻的方式,幾乎在同域分布的大小獸類它們都能對付。
壽命約10余歲。
雖分布廣泛,但數(shù)量稀少,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獵狗屬家犬也是犬科動物僅1種,即獵狗(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
分布于非洲草原、灌木叢以及稀疏林地,主要見于非洲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qū)。
體長100厘米,尾長30-45厘米,體重22~36千克,戰(zhàn)斗力僅次于豺。
毛色較雜亂,包括黑色、黃色和白色等,每個個體毛色斑紋均不相同。
前肢無爪。
前臼齒較大,可磨碎大型骨頭,類似鬣狗。
群居,通過叫聲進行定位。
采取群體合作方式獵殺中型有蹄動物,追擊時速可達45千米。
全年可繁殖,多為雨季,每胎產(chǎn)2~19仔,通常10仔,幼仔一般在其他動物(比如土狼)的巢穴中出身,12~18個月性成熟。
由于非洲野犬的領(lǐng)域面積較大,隨著棲息地的減少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的競爭,其數(shù)量不斷下降,處于瀕危狀態(tài),現(xiàn)下僅剩25個種群,約有3000只左右,津巴布韋西部的皇日國家公園是其保護區(qū)[3] 6分類編輯犬亞科Caninae[1] 犬屬 Canis狼 Canis lupus印度狼 Canis indica喜馬拉雅狼 Canis himalayensis紅狼 Canis rufus郊狼 Canis latrans東加拿大狼 Canis lycaon亞洲胡狼(金豺) Canis aureus側(cè)紋胡狼(條紋豺) Canis adustus黑背胡狼(黑背豺) Canis mesomelas埃塞俄比亞狼(西門豺) Canis simensis非洲野犬屬Lycaon非洲野犬 (非洲獵犬)Lycaon pictus豺?qū)貱uon豺(亞洲野犬) Cuon alpinus貉屬Nyctereutes貉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小耳犬屬Atelocynus小耳犬 Atelocynus microtis 犬科(6張)藪犬屬Speothos藪犬(叢林犬) Speothos venaticus鬃狼屬Chrysocyon鬃狼 Chrysocyon brachyurus南美胡狼屬Dusicyon??颂m狼(南美胡狼、南極狼) Dusicyon australis(?已滅絕)偽狐屬Pseudalopex山狐(厄瓜多爾胡狼) Pseudalopex culpaeus阿根廷狐 Pseudalopex griseus達爾文狐 Pseudalopex fulvipes河狐(巴拉圭胡狼)Pseudalopex gymnocercus秘魯狐 Pseudalopex sechurae高地狐 Pseudalopex vetulus食蟹狐屬Cerdocyon食蟹狐 Cerdocyon thous狐亞科Vulpini狐屬 Vulpes孟加拉狐 Vulpes bengalensis阿富汗狐 Vulpes cana南非狐(銀背狐) Vulpes chama沙狐 Vulpes corsac藏狐 Vulpes ferrilata蒼狐 Vulpes pallida呂佩爾狐(呂氏沙狐) Vulpes rueppelli草原狐(敏狐)Vulpes velox赤狐 Vulpes vulpes耳廓狐 Vulpes zerda小狐 Vulpes macrotis北極狐屬 Alopex北極狐(藍狐) Alopex lagopus大耳狐屬Otocyon大耳狐 Otocyon megalotis灰狐屬Urocyon灰狐 Urocyon cinereoargenteus島嶼灰狐(加州灰狐)Urocyon littoralis
貓科動物,犬科,熊科,人屬于什么科
哺乳在學術(shù)上被稱為食肉目,最大的是棕熊,的是伶鼬.學術(shù)界對一些動物分類歷來爭議極大,其中食肉目分類主要變動有:1、大熊貓曾經(jīng)單獨為大熊貓科,現(xiàn)在已正式劃入熊科,故大熊貓叫貓熊更為科學.2、獴曾經(jīng)被劃在靈貓科,現(xiàn)在已單獨劃為獴科.3、海生食乳動物的變化最大,包括海獅、海豹、海象,它們較早被劃為食肉目鰭腳亞目3個科,其它食肉動物為裂腳亞目,后被單獨化為鰭腳目,貓型類和犬型類升格為貓型亞目和犬型亞目,現(xiàn)在經(jīng)過更細致的研究認為鰭腳類的確和犬型類有較近的親緣關(guān)系,而重新被劃入食肉目.4、現(xiàn)在最新血清研究發(fā)現(xiàn)犬科與貓科的關(guān)系近于熊科,因此有建議將犬科與貓型類合稱為犬貓類,而犬型類稱為熊型類,不過這種分類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因此目前食肉目被分為2亞目3總科(超科)11科:食肉目 裂腳亞目 貓型總科:貓科、靈貓科、獴科、鬣狗科; 犬型總科:犬科、熊科、浣熊科、鼬科、 鰭腳亞目 海豹總科:海獅科、海豹科、海象科 其中因貓科和犬科生活地域廣為重疊、種群數(shù)也非常接近,其生存競爭最為激烈也最為著名.下面先了解一下犬科分類,犬科分類同樣極具爭議,目前權(quán)威分類是14屬35種:犬科 犬亞科 犬屬:狼(灰狼,包括澳洲野犬、新幾內(nèi)亞歌唱犬、家犬)、赤狼、郊狼(叢林狼)、亞洲胡狼(金豺)、側(cè)紋胡狼(條紋豺)、黑背胡狼(黑背豺)、埃塞俄比亞狼(西門豺) 鬃狼屬:鬃狼 南美胡狼屬:??颂m狼 小耳犬屬:小耳犬 藪犬亞科 豺?qū)伲翰?亞洲野犬,亞洲豺) 非洲野犬屬:非洲野犬(非洲豺、三色豺) 藪犬屬:藪犬(叢林犬) 狐亞科 狐屬:孟加拉狐 、阿富汗狐 、南非狐(銀背狐)、沙狐 、藏狐 、蒼狐 、呂氏沙狐(呂佩爾狐)、草原狐(敏狐)、赤狐 、廓狐 北極狐屬:北極狐 大耳狐屬:大耳狐 灰狐屬:灰狐、島嶼灰狐(加州灰狐) 貉屬:貉 偽狐屬:山狐(厄瓜多爾胡狼)、阿根廷狐 、河狐(巴拉圭胡狼)、秘魯狐 、高地狐、達氏狐 食蟹狐屬:食蟹狐 犬科的3個亞科剛好代表了3種最著名的犬科類群,即狼類、豺類和狐貍.家犬又叫狗,和家貓同樣特殊,嚴格的說家犬和家貓只是一種通俗稱謂,即人類家養(yǎng)的狗和貓,并不是生物學上的物種分類,學術(shù)界普遍不承認家犬和家貓為獨立物種,但具體說屬于哪個種也不準確,因為它們也可能并不是由某個單一物種馴化而來.目前認為家犬都是由狼馴化的,現(xiàn)在通過DNA研究證實所有家犬的基本基因都是相同的,但犬科的生殖隔閡很小,不光可跨屬還可亞科繁衍生子(估計這樣再隨著進化會造出更多的犬類),因此基因的相似也不能完全排除有部分是由豺或其它犬科馴化而來.和家貓劃入野貓種相比,家犬劃入狼種沒有太大的爭議.
死亡沙漠有什么奇怪現(xiàn)象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