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描寫趙云的那首詩是什么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曹操軍中飛虎出,趙云懷內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誰能發(fā)三國演義中描寫趙云的片段
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背著一口引十數騎躍馬而來。
更不打話,直取那 將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
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
曹 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缸”;倚天劍自佩之,青缸劍令夏侯恩佩之。
那青缸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
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
不想撞著趙 云,被他一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青缸”二字,方知是寶劍也。
云插劍提 槍,復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
云并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 覓;但逢百姓,便問糜夫人消息。
忽一人指曰:“夫人抱著孩兒,左腿上著了槍,行走不 得,只在前面墻缺內坐地。
” 趙云聽了,連忙追尋。
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墻,糜夫人抱著阿斗,坐于墻下枯井 之傍啼哭。
云急下馬伏地而拜。
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
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 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
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
”云曰:“夫人受 難,云之罪也。
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
云自步行死戰(zhàn),保夫人透出重圍。
”糜夫人曰: “不可
將軍豈可無馬
此子全賴將軍保護。
妾已重傷,死何足惜
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 勿以妾為累也。
”云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
”糜夫人曰:“妾身委 實難去。
休得兩誤。
”乃將阿斗遞與趙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
”趙云三回五次請 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
四邊喊聲又起。
云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 奈何
”糜夫人乃棄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后人有詩贊之曰:“戰(zhàn)將全憑馬力 多,步行怎把幼君扶
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趙云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 尸,便將土墻推倒,掩蓋枯井。
掩訖,解開勒甲絳,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 馬。
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zhàn)趙云。
不三合,被趙 云一槍刺倒,殺散眾軍,沖開一條路。
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
當先一員大將,旗號 分明,大書河間張頜。
云更不答話,挺槍便戰(zhàn)。
約十余合,云不敢戀戰(zhàn),奪路而走。
背后張頜 趕來,云加鞭而行,不想趷*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
張頜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 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
后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 開長坂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張*見了,大驚而退。
趙云縱馬正走,背 后忽有二將大叫:“趙云休走
”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后面趕的是馬 延、張□,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
趙云力戰(zhàn)四將,曹軍一齊擁至。
云 乃拔青缸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涌泉。
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卻說曹操在景山 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
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zhàn)將 可留姓名
”云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曹洪回報曹操。
操曰:“真虎將也
吾當 生致之。
”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云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因此趙云得脫此 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
這一場殺:趙云懷抱后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 條;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后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 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
三國演義中,有關趙云的詩句有哪些
鋼槍匹馬冠三軍后無雙倫。
昔日當陽今漢水,子龍端的身。
長坂坡前血戰(zhàn)時,皆言似龍飛。
今觀漢水無全敵,方表將軍有虎威。
匹馬單槍出重圍,摧破敵鋒任縱橫。
皆稱飛虎一身膽,不負英雄千古名。
黑發(fā)當陽扶幼主,白頭萁谷保殘兵。
忠心到底無移改,謚法還應得順平。
一馬能將萬騎沖,西除東當剿群雄。
鏖兵惡戰(zhàn)全終者,惟有常山趙子龍。
風云起處君臣走,驚倒當年曹阿瞞。
馬上將軍真猛虎,懷中又有蟄龍蟠。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坂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
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
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三國中關于趙云的外貌描寫
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濃眉大眼,闊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六十合,勝負。
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
那少年也不追趕。
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
那少年欠身 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云,字子龍
求:三國里對趙云去世的描寫
時孔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備,正要出師。
聽知此信,即設宴大會諸將,計議出師。
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
眾皆大驚。
孔明就占一課,曰:“此風主損一大將。
”諸將未信。
正飲酒間,忽報鎮(zhèn)南將軍趙云長子趙統(tǒng)、次子趙廣,來見丞相。
孔明大驚,擲杯于地曰:“子龍休矣
”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去吾一臂也
”眾將無不揮涕。
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報喪。
后主聞云死,放聲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于亂軍之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