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鄭士元這人嗎
鄭士又稱鄭士原,字好仁,等處行中書省臺州路寧水車(今浙江省寧海縣,明朝官員。
鄭士元有才學,洪武四年(1371年)中進士,后升為湖廣按察使僉事,其遏制荊、襄卒搶劫民女的事件,并對抗御史臺讞上的冤情。
后因空印案連坐而下獄。
出獄后,因其弟鄭士利上言解釋空印案,而被輸作江浦 鄭士元是明太祖時的六品監(jiān)察御史,為官剛正廉潔,一絲不茍,而明太祖就是最喜歡這樣的御史。
鄭士元任期中,糾彈了不少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侄朱桓的重大集體貪污案件。
由于朱桓的父親對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鄭士元據(jù)理力爭,并說:「朱桓已是累犯,如果這次仍不殺他,那干脆訂一條皇親國戚犯法,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
」朱元璋一聽七竅生煙,爰治他違逆死罪,孰知鄭士元非但不怕,并準備昂首就義,連劊子手都為之動容。
后來太子朱標特別援引唐太宗納魏征諫,與曹操寬待陳琳的典故,來為鄭士元求情,朱元璋于是接受建議,并向鄭士元說:「治家守規(guī),治國依法,都不得徇一時之意。
你雖激言頂撞,但仔細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將朱桓處死,以儆效尤…。
聽說你家境清寒,卻從不收賄賂;奸賊以死威脅,你卻毫不畏懼,你為何能清貧不移志,威武不能屈
」鄭士元答稱:「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
官貪,百姓則罵國邪;官清,百姓則贊國正。
官不敢鎮(zhèn)邪,民心則無國。
故微臣不敢褻瀆職守,惟恐有負朝廷重托。
」朱元璋一聽大悅,說:「凡為官者,須剛正廉潔。
清貧,士之常也;惟儉養(yǎng)德,惟侈蕩心。
侈則多欲,多欲則貪。
違法枉道者,遲早要招禍殃身…。
朕以為,見金動心者,不可為吏;見善不揚者,不可為官。
鄭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諫言揚善,今調(diào)升為湖廣按察使司僉事,正五品。
」后來鄭士元一直忙于公務(wù),其妻罹患重病來函,才得以回家探視,但家里實在太窮,不但沒錢給妻治病,甚至于妻死后,也無錢為之安葬,他的五個兒子竟央求賣身葬母。
最后還是同僚親友籌錢,才得以辦好后事。
出殯時,民眾夾道送葬,那時正下大雨,民眾竟沒一人散去。
古代封爵為什么稱封多少戶
這里的戶意味著什么
派者分行者同也。
祖、孫、父、子兄、弟、叔、侄之自之。
只有區(qū)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
全國曾氏起源之說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數(shù)代后,在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shù)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
雖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tǒng)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
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tǒng)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tǒng)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賜“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為圣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
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
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
“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
“繼”字因曾族避大宗諱名改作“紀”。
因此,后來全國各派行統(tǒng)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朝道光年間,宣宗皇帝又續(xù)賜名派10字: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清同治年間穆宗皇帝再續(xù)10字: 鼎、新、開、國、運、克、服、振、家、聲。
民國初年大總統(tǒng)袁世凱還代表民國政府頒發(fā)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錦、瑞,永、錫、世、緒、昌。
中國古代十大商人
1、陶朱:春秋末期人,即助越踐一戰(zhàn)滅吳的大智者范蠡,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個人致富記錄的典范。
《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
2、子貢:孔子高徒,經(jīng)商致富的能人。
《史記。
貨值列傳》有傳。
曾自費乘高車大馬奔走于列國,說齊、存魯、霸越、亡吳。
儒家學說后來得以發(fā)揚光大、流傳百世,其功甚偉。
3、白圭:春秋末期人,最早的經(jīng)商理論大師。
范蠡曾向他求教過致富秘訣。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即是他首創(chuàng)的經(jīng)商名言。
曾有經(jīng)商哲學理論著作問世,可惜失傳。
4、卓氏:戰(zhàn)國時期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鋼鐵大王”。
為尋優(yōu)礦,夫妻遷居四川鞏徠,憑煉鐵業(yè)累致巨富,西漢時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岳父卓王孫即其后人。
5、呂不韋:戰(zhàn)國時期大商人,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生意就是:結(jié)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并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xiàn)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zhuǎn)變,據(jù)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yīng)該說,憑此傳奇業(yè)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6、寡婦清:秦朝初期人,其祖輩憑開“丹穴”致巨富,守成有術(shù),曾受到過秦始皇的嘉獎接見。
作為難得的女富豪代表,提上一筆。
7、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guān)系,壟斷當時鑄錢業(yè),廣開銅礦,富甲天下。
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
限于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8、董賢:西漢哀帝寵臣,成帝時即為太子舍人,真正的靠“陪太子讀書”一舉擠進“富人圈”的典范,貴至“與帝同車”、權(quán)傾天下,后遭王莽誅殺。
只作提名。
9、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
最經(jīng)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斗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毫不夸張。
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后連命也搭上。
10、王元?。罕蔽簳r河間人,也要學石崇的樣子。
他特地邀請貴族、大臣到他家宴會,宴席上用的食器,有水晶杯,瑪瑙碗,都精巧華麗得出奇。
元琛還請大家參觀他的堆滿金銀綢緞的倉庫。
后來大家到他家的馬廄一看,發(fā)現(xiàn)喂馬的食槽也是用銀子打的。
王元琛一面領(lǐng)著大家看,一面對章武王元融說:“大家都說晉朝的石崇富。
我不恨自己見不到石崇,只可惜石崇沒有見到我。
” 11、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
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mào)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mào)易商人。
入選。
12、伍秉鑒:商名伍浩官。
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chǎn)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yè)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guī)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wù),他獨自承擔100萬。
同年在廣州病逝。
建議入選。
13、胡雪巖:清末紅頂商人,因與左宗棠私交,包辦軍需物資業(yè)務(wù)致巨富。
作一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