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成教育格言
養(yǎng)成教育名言 1事情都應(yīng)盡力而為,半途而廢永行。
——斯托達德 2、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養(yǎng)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
——尹愛華 3、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強。
——楊振寧 4、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
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lián)盟,結(jié)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
——陶行知 5、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則要看他的處世為人是否道德無虧,能否作社會的表率。
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為他的學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裴斯泰洛齊 6、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類的事業(yè)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業(yè)。
——盧梭 7、正如教育家斯霞所說,智育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的危險品。
而德育必須從小培養(yǎng),而其中最關(guān)鍵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無論是道德習慣還是學習習慣。
——孫蒲遠 8、知道事物應(yīng)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jīng)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羅 9、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zhì)教育更加體現(xiàn)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程鴻勛 10、一個人能否成功并非取決于天性,而是取決于習慣。
11、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12、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培根 13、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yīng)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
——培根 14、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15、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它與素質(zhì)教育緊密相關(guān)。
——關(guān)鴻羽 16、養(yǎng)成教育是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 17、養(yǎng)成教育應(yīng)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應(yīng)掌握的教育藝術(shù)。
——徐惟誠 18、習慣是一條巨纜,我們每天編織其中一根線,最終我們無法弄斷它。
——梅茵 19、培養(yǎng)習慣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實現(xiàn)。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養(yǎng)成習慣才能把認知轉(zhuǎn)化實際行動,成為真正的品質(zhì);第二,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既是道德實踐的過程,也是道德再認知的過程。
——徐岫茹 20、任何人都應(yīng)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獨。
——徐特立 21、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么,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wù)了。
——烏申斯基 22、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溫延婷 23、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
我在這里似乎有點夸張地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
——蘇霍姆林斯基 24、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孔子 25、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關(guān)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
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
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shù)呐囵B(yǎng)而后可以實現(xiàn)。
——陶行知 26、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
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lián)盟。
——陶行知 27、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
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qū)嶒炆系募寄芏?,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 28、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
——陶行知 29、習慣的力量是難以抗拒的。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養(yǎng)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
——張支花 30、習慣是人生之基,而基礎(chǔ)水平?jīng)Q定人的發(fā)展水平。
大量事實,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yè)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yǎng)成教育。
——孫云曉
誰知道有關(guān)于為祖國作貢獻的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__愛國篇 惟魂是值貴的,惟有他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 —— 《魯迅全集》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鄉(xiāng)……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讓我最后報答家鄉(xiāng)的土地,報答父老鄉(xiāng)親。
—— 彭德懷 人民不僅有權(quán)愛國,而且愛國是義務(wù),是一種光榮。
—— 徐特立:《怎樣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在恥辱之中, 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 《我是匈牙利人》《裴多菲詩選》 不能不熱愛祖國……但是這種愛不應(yīng)該消極地滿足于現(xiàn)狀,而應(yīng)該是生氣勃勃地希望改進現(xiàn)狀,……并盡自己的力量來促進這一點。
—— 別林斯基 我愿用我作部的生命,從事研究科學,來貢獻給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國和人民。
—— 巴甫羅夫 我無論做什么,始終在想著,只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wù)。
—— 《巴甫羅夫選集》 真正的愛國主義不應(yīng)表現(xiàn)在漂亮的話上,而應(yīng)該表現(xiàn)在為祖國謀福利的行動上。
—— 杜勃羅留波夫 我們法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quán)離開自己的祖國的。
—— 居里夫人 愛國如饑渴。
—— 班固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朱德:《寄南征諸將》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yè)。
—— 馬蒂 科學不沒有國界的,因為她是屬于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是屬于祖國的。
—— 巴斯德 愛國主義的力量多么偉大呀
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什么呢
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么呢
—— 車爾尼雪夫斯基 我贊美目前的祖國,更要三倍地贊美它的將來。
— 馬雅可夫斯基:《馬雅可夫斯基詩選》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屬于自己的祖國那么他就不屬于人類。
—— 別林斯基:《威克裴牧師傳》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 《巴甫洛夫百年誕辰》 愛國心再和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只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
—— 奧斯特洛夫斯基:《演講·論文·書信集》 愛國主義也和其它道德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于高尚,使他愈來愈能了解并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從對于美麗東西的知覺中體驗到快樂,并且用盡一切方法使美麗的東西體現(xiàn)在行動中。
—— 凱洛夫:《教育學》 位卑未敢忘憂國。
—— 陸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顧炎武 名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
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
—— 陳輝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
有教育意義的名人名言
只有當你給你的朋友以某種幫助時,你的精神才能變得豐富起來
家庭教育名人名言
家庭教育名人名言 1. 種莊稼要不誤農(nóng)時,教育孩子要適時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雪蘇) 2. 一束贊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贊許的點頭,都可以傳遞真情的鼓舞,都能表達對孩子的夸獎。
(張石平) 3. 帶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園,去看電影,這都是夸獎孩子最適當?shù)姆绞健?/p>
(張石平) 4. 我們在夸獎孩子時,應(yīng)該不拘一格,因時因事而宜,以充分展示出夸獎的真正魅力。
(張石平) 5. 有些家長為讓孩子學習進步而賞錢,此舉無異于賄賂,是極其錯誤的。
(東方) 6. 從長遠利益考慮,讓孩子從小適度地知道一點憂愁,品嘗一點磨難,并非壞事,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或許更有好處。
(東方 ) 7. 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所導致的結(jié)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東方 ) 8. 如果夫妻教子觀點不一,會讓孩子分不清正誤,不利于他美好品德的培養(yǎng)。
(趙秀朵) 9. 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個純真無暇的世界
(阮庚梅) 10. “磨難”好比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鈣,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yǎng)。
(李浩) 11. 培養(yǎng)孩子堅強樂觀的心理品格,能為他們未來生活提供有力的支點。
(李浩) 12. 要使孩子登上才智的高峰,爭論是一條極為重要的途徑。
(水仙) 13. 每個對孩子將來負責的父母應(yīng)該牢牢記住這個很重要的育兒原則——替孩子們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積極性的最大打擊。
(藍天) 14. 無能的人不能培養(yǎng)出有才華的人,名師出高徒,家長要不斷提高充實自己,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趙秀玲) 15.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請給孩子留點面子。
(呂斌) 16. 對于稍年長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悄悄話”的形式囑咐他,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樂于接受這種“溫和式”的教育方法。
(呂斌) 17. 對于稍懂事的孩子,可以給他一個眼神或某種暗示,保持暫時的沉默,常會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呂斌) 18. 成功的家庭教育來自于父母對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
(呂斌) 19. 作為父母,必須設(shè)法贏得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
(姜晶) 20. 父母唯有不斷進取,通過自己的人格力量去獲得孩子的欽佩和敬愛。
(姜晶) 21. 精神虐待是對孩子自尊、自信心全面的摧殘。
(章劍和) 22. 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才會更好地去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趙靜波) 23. 換一種眼光看孩子,你將會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和“增長點”。
(時金林) 24. 只有將學到的東西通過去實踐,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顧欣) 25. 父母良好的情感氣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圍,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環(huán)境基礎(chǔ)。
(呂斌) 26.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讓孩子自信更重要的了。
(元曲) 27. 對孩子來說,家長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榜樣,一個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英雄。
(張海濤) 28. 教會孩子回報,這是父母育兒職責中不能漏掉的一課,也是孩子日后被社會接納的基礎(chǔ)。
(高山) 29.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老人應(yīng)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尺度,既不能越位,也不做擺設(shè)的花瓶。
(李旭) 30. 喜歡孩子,但不溺愛。
(李旭) 31. 新時代的教育總有新要求,盡可能地從書籍或雜志中汲取教育學營養(yǎng)。
只有這樣,祖輩在隔代教育中才能發(fā)揮積極作用,有益于孫,有益于己。
(李旭) 32. 在早期教育中,應(yīng)當珍視、保存孩子生命早期豐富敏銳的感受能力和感受欲望,不要讓孩子的心靈過早地知識化(也就是抽象化、書本化、符號化)。
(甄世田) 33. 保存豐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讓孩子關(guān)注它周圍的世界。
(甄世田) 34. 要帶孩子沖破他生活的狹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與快樂。
(甄世田) 35. 要有意識的讓孩子體驗一些非常態(tài)環(huán)境,如狂風暴雨,漫天飛雪……(甄世田) 家庭教育應(yīng)當由經(jīng)驗教育人向科學教育人轉(zhuǎn)變,由片面注重書本知識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樣正確做人轉(zhuǎn)變,由簡單命令向平等溝通轉(zhuǎn)變。
——李嵐清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
-――馬克思 應(yīng)該使每個人懂得:在社會面前,他的責任和對神會最重要的義務(wù),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
——蘇霍姆林斯基 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種神圣職責。
——別林斯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時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這正是孩子們長身體、長知識,培養(yǎng)性格、品德,為形成世界觀打基礎(chǔ)的時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深遠的影響。
——宋慶齡 我們對于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
一是忽視,二是希望太切。
忽視則任其象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陶行知 要使大家充分認識關(guān)心下一代、關(guān)心少年兒童,就是關(guān)心我們祖國的偉大前程,就是關(guān)心全世界的偉大前程。
-——陳云
有關(guān)奉獻格言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一個人的價值,應(yīng)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yīng)當看他取得什么。
—— 愛因斯坦 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 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