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對蘇軾的評價用名言
王國維《文學(xué)小言》:“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莊子、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字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無文學(xué)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林語堂《蘇東坡傳》:“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戲,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斷這出戲的好壞”王國憲《重修儋縣志敘》:“以詩書禮樂之教轉(zhuǎn)化其風(fēng)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瑯瑯,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辟南荒之詩境也。
”董其昌:“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
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
”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錢穆:“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
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
但蘇東坡的儒學(xué)境界并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huán)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后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
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
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
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黃庭堅《跋東坡》: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
晁無咎: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徐度《卻掃篇》:(柳永)詞雖極工致,然多雜以鄙語,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歐、蘇諸公繼出,文格一變,至為歌詞,體制高雅。
陸游: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東府詞多不協(xié)。
晁以道《老學(xué)庵筆記》:紹圣初,與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guān)》.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
陳洵《海綃說詞》:東坡獨崇氣格,箴規(guī)柳、秦,詞體之尊,自東坡始。
朱依真:天風(fēng)海雨駭心神,白石清空謁后塵.誰見東坡真面目,紛紛耳食說蘇辛。
蔡嵩云《柯亭詞論》: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設(shè)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
胡仔《笤溪漁隱叢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元好問《遺山文集》: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氣象。
胡寅《向子諲酒邊詞序》: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使人登高望遠(yuǎn),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趙翼《甌北詩話》:才思橫溢,觸處生春。
紀(jì)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蘇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
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此足徵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
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直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
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精神的人物即事例
晨星理荒歲,戴月荷鋤歸-----------------飲酒,陶淵明 戴天惟慶幸,選地即殊尤。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樂游園宴》宋璟戴颙常執(zhí)筆,不覺此身非。
《送少微上人入蜀》李端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尋。
《云陽觀寄袁稠》李端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
《戴勝詞》王建戴馮遙避席,祖逖后施鞭。
《獻滎陽公詩五十韻》元稹戴勝飛晴野,凌澌下濁河。
《春閨思》令狐楚戴花紅石竹,帔暈紫檳榔。
《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五十韻》白居易戴鈴健鶻隨聲下,撼佩驕驄弄影行。
《少年行》雍陶
蘇軾關(guān)于螞蟻文言文
在儋耳書-蘇軾吾始至南海,環(huán)視天水無際,凄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耶 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之中,有生孰不在島者 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fù)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dá)之路子 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與客飲薄酒小醉,信筆書此紙.譯文:我剛開始到海南島時,環(huán)顧四面大海無邊無際,凄然為此悲傷,說:“什么時候才能夠離開這個島呢
”一會又停下來想想,天地都在積水中,九州也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小海中(這幾句應(yīng)該很白話了,見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鄒衍的學(xué)說和《莊子》),難道有生下來不在島上的嗎
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葉浮在水上,一只螞蟻趴在草葉上,茫茫然不知道會漂到哪里去。
一會兒水干了,螞蟻于是徑直下葉走了,見到同類,哭著說:“我差點再也見不到你了,哪知道一小會后就出現(xiàn)了四通八達(dá)的大道呢
”想到這個可以笑一笑。
戊寅九月十二日,與客人飲酒微醉,隨手將感受寫在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