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 謙受益 作文
驕傲自滿必然招致?lián)p失,謙虛謹慎就會獲得好處。
這一句話中“滿招損”的意思是便是驕傲自滿會使自己受到損失。
“謙得益”的意思是謙虛會使我們得到益處。
然而,盡管大多數(shù)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經(jīng)常只是在理論上明白,卻不能付之行動。
我們辦事情,在取得一定成績后,經(jīng)常會被高興沖昏了頭腦,驕傲起來,便會使自己過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尤其體現(xiàn)在多次成功后的驕傲。
就比如說歷史上的許多事實證明了這句名言的正確。
唐太宗能虛心聽取屬下的意見,國家治理得很好,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驕傲自滿起來,在攻打高麗時慘遭失敗。
唐玄宗剛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取得成績后便驕傲起來,導(dǎo)致了“安史之亂”,唐朝也就從此衰落了。
再說到我們學(xué)習(xí)中,也是如此的,有同學(xué)常常會因為在一次次考試取得成功后,總會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總能行,上課說什么也不聽,結(jié)果在下次考試中只能一塌糊涂。
所以“滿招損,謙得益”,應(yīng)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只有牢牢記住,我們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關(guān)于“滿招損,謙受益”的名言
滿招損,謙受益這話出自《尚書--大禹漠》意思是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由會得到益處。
它點明了自滿和謙虛的弊與利。
自滿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謙虛才能使人進步,不斷有所得。
來歷如下:觀欹器圖欹器,是古代的一種灌溉用的器皿。
據(jù)《孔子家語·之恕》和《荀子·宥坐》,孔子曾在魯桓公廟里看到過欹器。
他問廟里的看守,這是什么東西,看守告訴他說: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沒有水就傾斜,灌滿了水就翻過去,灌一半的水卻能垂直正立(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是這樣的嗎
看守回答說是。
孔子就讓子路取來水試了試,果不其然。
此時,孔子不由得長嘆一聲說:“哪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啊
”在古代“宥”與“右”、“坐”與“座”同義,“宥坐”就(把某物)指放置于座位右邊以為勸戒,這也是后世座右銘的來歷。
可惜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欹器在漢朝末年的戰(zhàn)亂中失傳了。
據(jù)說在瑞典的東方博物館保存有一批中國仰韶時期的彩陶。
其中有一件頗類葫蘆的、上部圓鼓形、下部圓錐形的陶壺,下腹部靠圓錐的最粗處,有兩耳左右對稱,作栓繩子用。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稱之為打水的容器,并盛贊六、七千年前的中國古人就能借用浮力的原理,進行勞動生產(chǎn)。
對于此物,中國的專家一致認為這是一件欹器的雛形。
在新疆吐魯番以東42公里的戈壁灘上,有一阿斯塔那古墓群。
其中編號為216號墓室的墓壁上畫有6幅壁畫,第一幅畫的就是一個欹器。
這個墓主人看來非常謙虛,不但生前時時告誡自己“戒盈、戒滿”,就是死后還要提醒自己不要過分。
曹陽同志編著的這本《欹器的故事》,就是想利用“欹器”這一特殊器物的原理,告誡人們“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欹器,在清朝年間很受皇家貴族的青睞。
清朝皇帝讓人在紫禁城里擺設(shè)欹器,是借欹器“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的特點喻示“滿招損,謙受益,戒盈持滿”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統(tǒng)治。
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奕澴,不但在自己家里擺上了欹器,而且還在旁邊寫下了一段話,提醒自己不要不知足。
這段話是:財也大,產(chǎn)也大,后來兒孫禍也大。
若問此理是若何
兒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自家不肯罷。
財也小,產(chǎn)也小,后來兒孫禍也小,些許財業(yè)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盡管清朝皇帝都在自己的座右放置了欹器,但大清朝依然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
可見欹器的勸戒作用非常有限,它不過就是一個形式。
對于那些貪婪成性、追逐名利的人來說是沒有作用的。
但它畢竟把“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道理直觀地演示了出來,讀完《欹器的故事》,如果能給聰明的、有理智的讀者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我想編著者也就達到了目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的座右銘作文,要400字以上。
我的座右銘 鐵,總是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轉(zhuǎn)化成鋼。
不起眼的小礦石,歷經(jīng)億萬年來山脈的擠壓、變動,方能脫胎換骨,成為綻放璀璨光華的鉆石。
梅花,經(jīng)過一番風(fēng)雪冰霜的考驗,才能挺直一身傲骨,飄送冰雪中一陣陣濃郁的冷香。
“未經(jīng)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便是伴我多年的座右銘。
天地萬物皆遵循著這個道理運行,而人類也未嘗不是如此!成功的人,旁人看見的,只不過是他光彩榮耀的表面,然而,卻鮮有人去注意他成功之前是怎么努力奮斗的。
也就是說,成功者不一定都有很好的家世背景,只有能刻苦自勵,忍別人所不能忍,才能在一番寒徹骨之后,到達成功的彼岸,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個光榮的見證。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句話說明,必須付出更多的心血,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yè)。
《汪洋中的一條船》中的鄭豐喜先生,是個生下來就少了兩只小腿的殘障同胞。
在偏僻的鄉(xiāng)村、貧苦的家庭中成長的他,真是受盡了難以形容的痛苦和折磨。
面對著父母絕望的哀憐,忍受著因行動不便所遭受的欺凌與揶榆……不幸的遭遇,并未令他自暴自棄,反而激起了他堅強的意志,促使他努力不懈地追求理想。
他的殘疾,僅止于肉體,然而心靈上,他卻比我們更加健全富有。
他在努力過程中鍛煉出如鋼般的意志,甚至還獲得十大杰出青年的殊榮呢!若不是他堅定的意志與更甚于常人的奮斗,又怎么會造就出鄭豐喜的成功呢? 古今中外許多偉人,他們之所以成功,絕非偶然的際遇或僅憑著聰穎天資而得來,而是靠雙手打拼出來的,是用血汗筑成的,是用痛苦與辛酸構(gòu)建起來的啊!你我亦如此,縱使我們只是平凡的人,但我們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肯吃苦,能像冰天雪地里的梅花一樣,挺起一身傲骨,不畏凜冽的寒風(fēng),必定能在嚴冬中輕吐幽香,成為一片銀白世界中的一枝獨秀! 我們要活得像梅花,在寒冷、險惡的環(huán)境中,越要抬起頭,挺起胸,昂首邁開步伐,走出冰雪,迎來和煦陽光,并以堅強的意志去克服險阻,邁向成功的光明坦途。
期待我們能在經(jīng)歷一番寒徹骨后,都能享受那梅花的撲鼻香!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座右銘作文500字
一句多么樸實的話語,當我們平靜下來仔細審視它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如此地完美,在人人覺得俗不可耐的外表下卻是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真理,一種飽含深情的希翼。
的偉大之處從這簡單而深刻的語言中大概就能讓人深深地體會到了。
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該好好學(xué)習(xí)這句話了。
從字義上去理解,我想就是要求學(xué)生認認真真地學(xué)習(xí),把學(xué)習(xí)當作一回事來做,這里的“好”即是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不是一般的好,不是強迫的好,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出自求知的、來自遠大理想的好,兩個“好”就體現(xiàn)了一種切切實實的、腳踏實地的那種學(xué)習(xí)姿態(tài),沒有做作,沒有虛張,沒有花哨,只告訴你學(xué)習(xí)應(yīng)該是“好好”地學(xué)。
還有呢?就是要“天天向上”,這里既是“好好學(xué)習(xí)”的目的,更是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
人生就不是完善的,學(xué)而知之,學(xué)而善之,要告教化才能不斷進步,“向上”即是從善,要有好學(xué)的精神,要有見賢思齊的思想,要能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有情操、有文化、有知識、有才干的人。
“向上”是一切的“上”,所謂的“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凡是值得學(xué)的我們都要學(xué),凡是不可學(xué)的堅決不學(xué),而“向”更能說明一種自覺主動的姿態(tài),一種積極奮發(fā)的樣子,從善如流的心情。
而且“向上”之外,還在于“天天”。
一個人要進步不難,難的是每天進步,哪怕是進步一點,這里有希望、有責(zé)任、有寄托,是對少年兒童殷切的期望、真誠的教誨。
以前,我非常非常討厭學(xué)習(xí),覺得學(xué)習(xí)沒意思,特枯燥,特?zé)o聊,從一年級開始就這樣,硬著頭皮上學(xué),不情愿的聽老師嘮叨(以前認為),天天應(yīng)付,拿起千斤重的筆,面對茫?!邦}海”。
時間飛逝,我的小船早已破爛不堪,四處漏水,我在里面艱難的劃啊劃,終于劃到了初中的對岸,可向遠處望去,是苦海+題海,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我只能望“題”興嘆,好想讓時間倒流,回到以前。
我好后悔啊,可是哪里有賣后悔藥呢?在考初中的前幾天,心里那個難受啊,那個悔啊,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就連玩也玩不好,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起來復(fù)習(xí),心里慌慌的,想復(fù)習(xí)數(shù)學(xué),又想起語文,于是拿起語文書在那背,背了還不到3分鐘,又想起英語,于是就拿起英語書在那看,這有點像阿衰,就這樣,一上午的時間也沒學(xué)好什么,白白浪費了,想起上3年級時,老師說過她以前教的畢業(yè)班的學(xué)生,學(xué)習(xí)不好的上了初中,天天叫苦,學(xué)習(xí)跟不上,你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不要走他們的路,那時我自己認為沒那么嚴重,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現(xiàn)在證實了老師說的話,哎!在考試的前一個晚上,我在睡覺時曾起來5次,心里太緊張了,不過,上了初中好好學(xué)也不晚,但是要更辛苦才能把原來的漏洞補上。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告誡人不要自滿的名言警句
我國著名政治家曾經(jīng)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謙虛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種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
一個人只有謙虛,才會讓別人尊重。
相傳我國著名詩人白居易,每當做好了一首詩,總是先念給牧童或老婦人聽,然后再反復(fù)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這樣一位著名的詩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他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xué)作品,必須得到人民的承認,所以他虛心求教于人民,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后人所稱頌。
相對而言,驕傲不僅使人落后,還會招致不良后果。
比如自滿亡國的故事 : 五代時,晉王李克用帶著對梁、燕、契丹的遺恨而死。
臨終前,李克用留給兒子李存勖3支箭,囑其復(fù)仇。
李存勖不忘父親的遺志,出征時將3支箭裝入錦囊,凱旋后則祭祀在祖廟,以此激勵自己奮發(fā)圖強。
在此強大的推動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滅燕破梁,又敗契丹,無往不勝。
“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 可是當后來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時,李存勖卻變得驕傲自滿起來,縱情聲色,終日與美女在一起。
致使上下離心,國運日衰,三五年后就禍端驟起,自己也被亂箭射死。
這個故事充分的表明:人不可驕傲,一旦驕傲,若不收拾,將會禍端驟起,不利于己。
綜上所述,“謙受益,滿招損。
”謙虛使人取得成就,贏得別人的稱頌,而驕傲卻令人不思進取,招致不良的后果。
這充分說明,虛心是取得成就的第一步。
但謙虛并不等于謙卑,也不等于虛偽。
在榮譽面前,謙虛是一種美德。
為了贏得謙虛的名聲而“謙虛”,就是虛偽;為了討好他人而謙虛,就是謙卑。
我們不需要謙卑的謙虛,也不需要虛偽的謙虛,只需要真實的謙虛。
“滿招損,謙受益。
”讓我們養(yǎng)成謙虛的美德,做一個高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