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滿招損,謙受益”的名言
滿招損,謙受益這話出自《尚書--大禹漠》意思是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由會得到益處。
它點明了自滿和謙虛的弊與利。
自滿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謙虛才能使人進步,不斷有所得。
來歷如下:觀欹器圖欹器,是古代的一種灌溉用的器皿。
據(jù)《孔子家語·之恕》和《荀子·宥坐》,孔子曾在魯桓公廟里看到過欹器。
他問廟里的看守,這是什么東西,看守告訴他說: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沒有水就傾斜,灌滿了水就翻過去,灌一半的水卻能垂直正立(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是這樣的嗎
看守回答說是。
孔子就讓子路取來水試了試,果不其然。
此時,孔子不由得長嘆一聲說:“哪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啊
”在古代“宥”與“右”、“坐”與“座”同義,“宥坐”就(把某物)指放置于座位右邊以為勸戒,這也是后世座右銘的來歷。
可惜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欹器在漢朝末年的戰(zhàn)亂中失傳了。
據(jù)說在瑞典的東方博物館保存有一批中國仰韶時期的彩陶。
其中有一件頗類葫蘆的、上部圓鼓形、下部圓錐形的陶壺,下腹部靠圓錐的最粗處,有兩耳左右對稱,作栓繩子用。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稱之為打水的容器,并盛贊六、七千年前的中國古人就能借用浮力的原理,進行勞動生產(chǎn)。
對于此物,中國的專家一致認為這是一件欹器的雛形。
在新疆吐魯番以東42公里的戈壁灘上,有一阿斯塔那古墓群。
其中編號為216號墓室的墓壁上畫有6幅壁畫,第一幅畫的就是一個欹器。
這個墓主人看來非常謙虛,不但生前時時告誡自己“戒盈、戒滿”,就是死后還要提醒自己不要過分。
曹陽同志編著的這本《欹器的故事》,就是想利用“欹器”這一特殊器物的原理,告誡人們“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欹器,在清朝年間很受皇家貴族的青睞。
清朝皇帝讓人在紫禁城里擺設欹器,是借欹器“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的特點喻示“滿招損,謙受益,戒盈持滿”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統(tǒng)治。
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奕澴,不但在自己家里擺上了欹器,而且還在旁邊寫下了一段話,提醒自己不要不知足。
這段話是:財也大,產(chǎn)也大,后來兒孫禍也大。
若問此理是若何
兒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自家不肯罷。
財也小,產(chǎn)也小,后來兒孫禍也小,些許財業(yè)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盡管清朝皇帝都在自己的座右放置了欹器,但大清朝依然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
可見欹器的勸戒作用非常有限,它不過就是一個形式。
對于那些貪婪成性、追逐名利的人來說是沒有作用的。
但它畢竟把“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道理直觀地演示了出來,讀完《欹器的故事》,如果能給聰明的、有理智的讀者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我想編著者也就達到了目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滿招損 謙受益 作文
驕傲自滿必然招致?lián)p失,謙虛謹慎就會獲得好處。
這一句話中“滿招損”的意思是便是驕傲自滿會使自己受到損失。
“謙得益”的意思是謙虛會使我們得到益處。
然而,盡管大多數(shù)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經(jīng)常只是在理論上明白,卻不能付之行動。
我們辦事情,在取得一定成績后,經(jīng)常會被高興沖昏了頭腦,驕傲起來,便會使自己過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尤其體現(xiàn)在多次成功后的驕傲。
就比如說歷史上的許多事實證明了這句名言的正確。
唐太宗能虛心聽取屬下的意見,國家治理得很好,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驕傲自滿起來,在攻打高麗時慘遭失敗。
唐玄宗剛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取得成績后便驕傲起來,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也就從此衰落了。
再說到我們學習中,也是如此的,有同學常常會因為在一次次考試取得成功后,總會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總能行,上課說什么也不聽,結果在下次考試中只能一塌糊涂。
所以“滿招損,謙得益”,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只有牢牢記住,我們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座佑銘還是座右銘
座右銘座右銘的來歷是這樣的:很少知道右銘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關。
歌器是一種奇特的盛酒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斜,裝了大半罐則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刂绷⑵饋恚b滿了則一個跟頭翻過去。
這種歌器給人以不能自滿,自滿就要翻跟頭的啟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生前非常喜歡這種歌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一個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齊桓公死后,國人為他建造廟堂時也沒忘記將此器皿放人廟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齊桓公廟堂,見到這種器皿,不知是何物,便問廟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
孔子知道歌器的來歷,便給弟子講述當年齊桓公置歌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并教育弟子,讀書學習也是這樣,驕傲自滿必然會招來損失。
孔子回去之后,也請人做了一個,放在座右警戒自己。
南北朝時,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也曾為齊武帝的兒子蕭子良做過一個歌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來這種歌器失傳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銘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
這使成了名符其實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銘了。
座右銘有哪些
周恩來的座右銘:“泛舟滄海,立馬昆侖。
” 陳毅自制《硯銘》:“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
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 董必武的座右銘:“生活恰如魚飲水,進修渾如燕銜泥。
” 吳玉章1959年81歲那年寫 了他的《座右銘》:“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學問而學問無專長,喜語文而語文不成熟,無救皋之敏捷,有司馬之淹遲,是皆虛心不足,鉆研不深之過,必須痛改前非,力圖挽救。
謹銘。
” 氣象學家竺可楨的座右銘:“一絲不茍。
” 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座右銘:“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學術談幾聲。
” 數(shù)學家蘇步青的座右銘:“今天能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
你的座右銘是什么?你為什么喜歡它
它對你產(chǎn)生過怎樣的影響
名人座右銘“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歷史上,中外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
鏡銘 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在大立鏡旁糊了面“紙鏡”,上書“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宜正、肩宜平、胸宜寬、背宜直;氣度: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銘如其人,周恩來一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
桌銘 少年時代的魯迅酷愛讀書。
一次,他上學遲到了幾分鐘,老師批評了他,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遲到而原諒自己,便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為座右銘,激勵自己珍惜光陰,刻苦攻讀。
他曾說:“時間就是生命
”硯銘 陳毅曾請人在自己心愛的硯盒上刻了這樣17個字:“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干事,自強不息。
”陳毅的一生以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為其銘文留下了注腳。
尺銘 蒲松齡將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對聯(lián)刻在鎮(zhèn)尺之上,激勵自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信心,被稱為“尺銘”。
棺銘 中國近代文學家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奮好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還翻譯了170多部外國文學著作。
他曾在居室的墻上畫了一口棺材,旁邊寫道:“讀書則生,不則入棺。
”這奇怪的“棺”銘,就是林琴南用心激勵自己發(fā)憤苦學的座右銘。
■中外名人的座右銘“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歷史上,中外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這些“座右銘”永遠值得我們這跨世紀的一代人學習。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學家、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班廷的座右銘——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中。
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座右銘——誰要干白紙上寫黑字這一行,別人說他笨拙,就不應該驚訝或者動氣。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銘——沒有一天不寫一行。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銘——切勿飄飄然。
中國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的座右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xiàn)代杰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恒、恬、誠、勇。
中國當代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座右銘——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座右銘——勤能補拙,勤儉立業(yè)。
學者章乃器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寫了兩句話作為座右銘,貼于墻上:“實踐檢查真理,時間解決問題。
”這是實話實說,后來他得到了平反。
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座右銘是:“著筆不宜一味熟,稱心還常三分生。
”他還將這兩句話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革命烈士吉鴻昌的父親曾教導他說:“作官即不許發(fā)財。
”吉鴻昌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他還向瓷廠訂做了幾百個飯碗,將這句話刻印在碗上,發(fā)給全體士兵。
詩人、作家喬羽的座右銘是:“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
”這個“三不主義”,做起來不容易啊。
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駱玉笙的座右銘是:“自得其樂,善于娛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
”座 右 銘多一份溝通,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鼓勵,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苛刻。
中外名人的座右銘“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歷史上,中外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這些“座右銘”永遠值得我們這跨世紀的一代人學習。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學家、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班廷的座右銘——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中。
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座右銘——誰要干白紙上寫黑字這一行,別人說他笨拙,就不應該驚訝或者動氣。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銘——沒有一天不寫一行。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銘——切勿飄飄然。
中國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的座右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xiàn)代杰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恒、恬、誠、勇。
中國當代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座右銘——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座右銘——勤能補拙,勤儉立業(yè)。
學者章乃器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寫了兩句話作為座右銘,貼于墻上:“實踐檢查真理,時間解決問題。
”這是實話實說,后來他得到了平反。
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座右銘是:“著筆不宜一味熟,稱心還常三分生。
”他還將這兩句話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革命烈士吉鴻昌的父親曾教導他說:“作官即不許發(fā)財。
”吉鴻昌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他還向瓷廠訂做了幾百個飯碗,將這句話刻印在碗上,發(fā)給全體士兵。
詩人、作家喬羽的座右銘是:“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
”這個“三不主義”,做起來不容易啊。
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駱玉笙的座右銘是:“自得其樂,善于娛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
”15句話被稱為世上最經(jīng)典的話
1,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2,能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就是時間,以時間來推移感情,時間越長,沖突越淡,仿佛不斷稀釋的茶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4,智慧的代價是矛盾。
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
5,世上的姑娘總以為自己是驕傲的公主(除了少數(shù)極丑和少數(shù)極聰明的姑娘例外)6,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7,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8,令狐沖說“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9,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做的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而當我終于老死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
所以我現(xiàn)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著老死。
10,也許有些人很可惡,有些人很卑鄙。
而當我設身為他想象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比我還可憐。
所以請原諒所有你見過的人,好人或者壞人11,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里.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里。
12,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
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
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xiàn)的你
13,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后公布的結果
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14,你出生的時候,你哭著,周圍的人笑著;你逝去的時候,你笑著,而周圍的人在哭
一切都是輪回!!!!我們都在輪回中!!!15,男人在結婚前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結婚后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座右銘的由來?
關于“座右銘”一詞的來歷,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一種傳說是這樣的:宋朝時有個叫吳介的人很喜歡史書。
史書中記載的可以吸取經(jīng)驗教訓的事,他都抄下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稱之為“座右銘”。
銘就是刻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業(yè)或警惕自己的文字。
時間長了,他家連墻上、窗上都貼滿了警句、格言。
以后就慢慢地傳開了。
“座右銘”的內(nèi)容也不僅僅是可以借鑒的往事,形式也不僅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邊了。
另一種說法是有關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據(jù)古書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死了,齊國人為了紀念他,就給他造了一個廟堂。
廟堂里擺設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種很特別的裝酒的器皿。
它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把液體裝進一半就直立起來。
這種酒具叫“欹(qī)器”。
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到廟里來朝拜,看到了欹器。
孔子于是對學生們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了就又會傾斜。
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cè),用來警戒自己決不可以驕傲自滿。
自滿就好比欹器里裝滿了水,必然要傾斜倒覆。
”說完,他就讓學生取來水倒進欹器。
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說的一樣。
孔子又對學生說:“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
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回到家里,孔子也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cè),用來警戒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
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屬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
后來人們掛在書房里的銘文也并不都是金屬戒訓文字,還包括許多格言,警句;大多數(shù)人也不再用金屬,而是使用書法條幅來代替了。
“座右銘”這個詞一直用到今天,詞義也擴大為“信條、準則、追求”等。
如:“這種事我是不會過分計較的,‘淡泊名利’是我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