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87年,而今,在美麗的西外校園,我正和一群朝氣蓬勃的90后,95后們一起坐在現(xiàn)代化的教室里,聆聽學識淵博的老師們慷慨激昂的演講,和年輕的莘莘學子們一起徜徉在書香彌漫的校園里,或沉浸在圖書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盡情地學習,享受這難得的自由和大好時光。
失去的光陰,要補回來。我感謝自己生在這個自由強大關愛每一個人的國度,我慶幸自己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個新年代,給予每個人實現(xiàn)人生夢想和價值的機會,給予每個人發(fā)光發(fā)熱的舞臺,而我,也僅僅抓住了黨和政府給予的機會,在十幾年后終于踏進夢想中的大學。我將在這里進行自己人生的“改革開放”,完成自我蛻變,使十幾年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又將以此為基石,實現(xiàn)人生新的飛躍。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對一個人來說是如此,對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改革開放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現(xiàn)國富民強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更是如此。
在飛速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知識型社會,每一個人都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能,活到老學到老。而我們敬愛的祖國,要想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強國夢,使人們過上富足的生活,使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科技更加發(fā)達,就必須打開國門搞建設,奮發(fā)圖強,開拓創(chuàng)新,走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復興之路。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須臾之間,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走過了40年的風風雨雨,而我,也已年過三十。然而,變化的只是年齡,不變的卻是那顆年輕的心,永葆對知識的渴望,對夢想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熱情。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沒有教育事業(yè)大刀闊斧地改革與發(fā)展,沒有對高等教育年齡、專業(yè)的不設限,縱使有一腔熱情,我又如何能有這寶貴的機會走進西安外國語大學的校門,榮幸地成為它的一名學生?
回首過去,往事一幕幕,是那么遙遠,卻又刻骨銘心。我31年的人生經歷,一步步地追隨著祖國改革開放的腳步,見證了中國廣闊農村普通百姓在黨的英明正確的領導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讓貧窮的日子一天天變得富有,讓落后的村莊變得越來越秀美,讓昔日的放羊娃走進了書香濃郁的校園,讓終日在田間勞作含辛茹苦的父母們住進了配備現(xiàn)代化家具家電的樓房,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真正實現(xiàn)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的力量和成果。
兒時的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1994年,我走進了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 -- 馮家村小學。我清楚地記得,教室的桌椅破破爛爛,而我們很多同學也都穿著帶有補丁的衣服。我們沒有現(xiàn)代化的教具,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上學的路上,是布滿泥濘的荒野,冬天的教室里,也是寒風凜冽。每天上學,我來回要走5公里的路,下午回家還要干各種農活,而晚上常常因為停電不得不依靠煤油燈,就著昏黃閃爍不定的燈光寫作業(yè)。尤其是冬天,一場白皚皚的大雪對我來說就是上學的最大障礙。早上6點多外面一片漆黑時,我就從家里出發(fā),走一個多小時(期間不知摔倒了多少次)才能到達學校。
我所上的學校是我們縣城里最差的學校,不論是學校設置是教學水平。但相比于我的父輩們,我已經是足夠地幸運了,因為我有學可上。
隨著我從小學升入初中,再到后來到省會城市讀書,我感覺到家鄉(xiāng)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學校的各項設施越來越齊全,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們的教學水平也在逐年精進。
上學時,由于各種原因,我與心目中夢想的大學 -- 西安外國語大學失之交臂。畢業(yè)后,我選擇了留在夢想中的學校所在的大城市工作,遠離了家鄉(xiāng),和那貧瘠卻又讓我愛戀的鄉(xiāng)村。
后來,每一年回家,我都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又比上一年多了諸多變化。往日坑坑洼洼的土路早已被平整干凈的水泥路所取代,統(tǒng)一規(guī)劃的一排排兩層小別墅白墻紅瓦,錯落有致,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小院子,院子里盛開的玫瑰從鐵柵欄里伸出嬌艷的花朵,令人賞心悅目。昔日骯臟的小水塘已變成了美麗的人工湖,碧波蕩漾,湖邊楊柳婆娑,湖里魚群嬉戲。村里的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嬉笑打鬧,他們的穿著和精神面貌與城里的孩子并無多大差異。改革開放的春風讓貧瘠的山村換了新顏,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碩果累累,繁榮富強。
我的家鄉(xiāng)不僅環(huán)境美,而且經濟美。村子早已擺脫了無收入,無產業(yè),無名分的窮山村的惡名。各項農村扶貧項目蓬勃開展,廣大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中正當弄潮兒,大施拳腳,各展鴻圖,將壓抑了多年的智慧與才華付諸實踐,從此結束了靠天吃飯,收入微薄的苦日子,真正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在政府和各項私人、合資企業(yè)的帶領下,家鄉(xiāng)的各項生態(tài)旅游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采摘,垂釣,溫泉,還有各種新鮮刺激的游玩體驗,包括滑索,滑雪,滑翔機,熱氣球,徒步森林等,你還可以在這里租一塊地種植屬于自己的有機蔬菜……這一切,使得家鄉(xiāng)這片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的地方成了城里人旅游度假的勝地。每逢周末假日,外面的車隊浩浩蕩蕩地開到這里,人們賞美景,品美食,體驗各項新鮮事物,贊不絕口。家鄉(xiāng)的人們對黨和國家感激不盡,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全心全意擁護。
家鄉(xiāng)的美麗,不僅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美,經濟美上,還有人文美。在黨和政府各項新的教育政策的.指導下,各方都在大力興建高標準高質量幼兒園、小學、中學,真正實現(xiàn)了12年義務教育,不收一分學費,還為學生配備營養(yǎng)合理的免費餐飯,為路途遙遠的學生提供免費校車接送服務和免費住宿。在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村民們的素質不斷提高,新一代的孩子全都接受12年義務教育,一代代農村孩子相繼考上大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F(xiàn)在的農村,已經是很多人羨慕的“人間天堂”,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后選擇回到農村來發(fā)展,因為這里更熟悉,更親切,天地更廣闊,他們會大有可為。如今,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的農村,一代代的人的“中國夢”正在實現(xiàn)!
而我,作為一名31歲的大齡學生,更是有著深切的
于是,一切水到渠成。我如愿以償,實現(xiàn)了十幾年來的一個夢想,了卻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樁遺憾。
努力,蛻變,才能成長。
改革,逼出內功,逼出實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前行。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從山區(qū)到平原,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一個新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國正在崛起。今年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5周年,而我,也定將擁抱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好好規(guī)劃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涯,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博學善思,在三年后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事業(yè)中,在實現(xiàn)偉大祖國的復興夢的進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和人生價值!
改革開放,就像一股春風吹遍祖國大地,給中國帶來了勃勃生機。
看到一張媽媽小時候的照片,照片是黑白色的,背景是一座土坯房,媽媽穿著姥姥剛縫好的一件花衣服,瘦瘦的小臉,還很高興(因為當時照張相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再看看我現(xiàn)在的照片,五顏六色的背景,媽媽穿著毛絨外衣,時髦的牛仔褲,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是什么,讓媽媽的衣著有如此大的變化?答案只有一個:改革開放!
媽媽對我講:她小時候,一個村子里只有一臺黑白電視機,回到家里匆匆寫完作業(yè),匆匆吃完晚飯,就急匆匆的約上幾個小伙伴跑到村頭去看電視。而到了現(xiàn)在,幾乎每家都有電視,大多數(shù)家庭都裝上了電腦,想什么時候看就什么時候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隨心所欲。是什么,讓人民的經濟條件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化?答案只有一個:改革開放!
三十年前,人們都是步行去學校,上課用的桌子是用磚砌起來的,上面鋪上一塊石灰板就成了一張桌子。而現(xiàn)在,大人們開車把孩子送到學校,教室里上課用的是多媒體,嶄新的實木桌椅,與三十年前相比截然不同。是什么,讓學習環(huán)境如此舒適?答案只有一個:改革開放!
過去的“路”汽車(步行),變成了現(xiàn)在的豐田、寶馬、桑塔納、奔馳……應有盡有。是什么,讓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如此飛快,答案只有一個:改革開放!當然,這些只是改革開放成就中的鳳毛麟角,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日益強盛,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高,中國成為了亞洲首屈一指的強國。008年我國成功舉辦了盛況空前的第9屆奧運會;“神舟七號”成功飛天;青藏鐵路順利通車。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中國向世界展開了一幅又一幅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
一口氣讀完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我深受啟發(fā),我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好好學習,我們這一代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加強盛的祖國!
“改革開放”這個詞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來說很模糊,我們不太明白它有著怎樣的深刻內涵,可是從父母的言語中讓我們領會到它的不同尋常。
作為與改革開放同齡的一代人,父母所經歷的一切是改革開放所取得輝煌業(yè)績的最真時的記載:在媽媽的故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個年代……
一群小孩跟著賣冰糖葫蘆的小販走了好久,那一串串的糖葫蘆,那悠長的叫賣聲具有無窮的誘惑力;孩子們會將一小撮白糖用紙包起來,和幾個小朋友用手指蘸著分享好一陣子,那種享受絕不亞于現(xiàn)在小朋友在肯德基、麥當勞吃著吮指雞塊。最盼望的莫過于過年了,除了能有一套新衣服的獎賞外,還能得到一筆幾角甚至一兩塊不菲的壓歲錢,將它壓在枕頭下面甜蜜一整晚,那種興奮、富足感是現(xiàn)在小朋友無法
當在外工作的舅舅帶回一部“大哥大”時,電話便成為媽媽當時的奮斗目標,但轉瞬之間,手機、電腦、空調都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用品,汽車已進入許多普通人的家庭。那時候,沒有柏油馬路、水泥路,只有厚厚的泥土被人們踩成了狹窄的馬路,一下雨,就泥
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使我們的祖國日益富強起來,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九七年香港回歸,九九年澳門回歸,零八年黑瞎子島的回歸使中國成為了陸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見雪災和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面前,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擊敗了種種困難。體育事業(yè)也蒸蒸日上,自從許海峰摘得奧運首枚金牌之后,中國體育健兒們奮勇拼搏,在四年一次的奧運會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就是靠著這股力量,中國榮幸的成為了二零零八年奧運會的舉辦國家,中國人民終于成為了奧運的主人。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隨著科技的不斷提高,神六、神七在世界人民的歡呼聲中,帶著中國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這一切的一切,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爺爺,正是因為有爺爺?shù)挠⒚髦笇В覀兊淖鎳抛叩搅私裉斓男腋I睢N覉孕?,今后的四十年、五十年,我們偉大的祖國會更加強大、更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