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這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是唐朝詩人 劉禹錫寄物詠懷,感慨藏而不露的名篇,深受人們的喜愛。全詩如下: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翻譯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dāng)年王導(dǎo)、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注釋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 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dāng)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dǎo)、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F(xiàn)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橫跨秦淮河。
【尋?!科匠!?/p>
【王謝】王導(dǎo)、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舊時】晉代。
?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
頭二句以此橋名、巷名為對,實在是妙手天成。妙對更妙在不落痕跡地融入了詩人對世界的感覺: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diào)中,野草撒野地開花,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jīng)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疏,荒草沒徑了。妙處是沒有盡頭的,因為妙處可以改變方向和方式,甚至把原先的妙處變作新的妙處的背景。詩人一點靈感,借一只燕子閱盡世事滄桑。當(dāng)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 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稙跻孪铩吩谒囆g(shù)表現(xiàn)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xiàn)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p>
這首詩據(jù)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世人公認(rèn)的瑰寶,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永,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xí)王羲之真跡達三十余年。
蘭亭集序 / 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情感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huán)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后由“是日也”領(lǐng)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這些都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從中提示了人生憂患的來源。首先來自生命本體永不滿足的內(nèi)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zhuǎn)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第三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即“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最后以“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結(jié)。第三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醒的認(rèn)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
第四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轉(zhuǎn)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寫,批判當(dāng)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xiàn)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zhí)著努力,隨之又發(fā)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悲乎”的慨嘆,可見作者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zhí)著,接著作者交代了《蘭亭集》的成因“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總結(jié)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dāng)然應(yīng)該看作是積極的。
賞析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并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問、地點、緣由,后介紹與會的人數(shù)之多,范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接著寫蘭亭周圍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先寫高遠(yuǎn)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后總寫一筆:“映帶左右”。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基礎(chǔ)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nèi)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最后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fēng)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yīng)。此時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觀”、“俯察”,“游目騁懷”、“視聽之娛”完全可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發(fā)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與會者的感受歸結(jié)到“樂”字上面。筆勢疏朗簡凈,毫無斧鑿痕跡。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土文的“樂”字,引發(fā)出種種感慨。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xiàn),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這兩種表現(xiàn)盡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dāng)其欣于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游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fā),側(cè)重寫出樂而忘悲。接著由“欣于幾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優(yōu),寫出樂而生憂,發(fā)出“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后引用孔了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jié)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fā)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fā)現(xiàn)“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接著把筆鋒轉(zhuǎn)向了對老莊關(guān)于“一生死”,“齊彭祖”論調(diào)的批判,認(rèn)為那完全是“虛誕”和“妄作”。東晉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莊,喜好虛無土義的清談,莊子認(rèn)為自然萬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且把長壽的彭祖和夭折的兒童等同看待,認(rèn)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作者能與時風(fēng)為悖。對老莊這種思想的大膽否定,是難能可貴的,然后作者從由古到今的事實中做了進一步的推斷:“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谶@種認(rèn)識,所以才“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閱讀。盡管將來“事殊事異”,但“所以興懷。其一致也”。這就從理論上說清了所以要編《蘭亭詩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寫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懷。文字收束得直截了當(dāng),開發(fā)的情思卻綿綿不絕。
這篇序言疏朗簡凈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fēng)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瑯瑯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短m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于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沽,富有表現(xiàn)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蕩”和“修楔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對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fēng)形成鮮明對照。
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xué)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春聯(lián)是我國民間接受度最高的一種對聯(lián)。古往今來,有不少名人撰寫的春聯(lián)讀來意趣盎然、興味無窮,給新春佳節(jié)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春節(jié)對聯(lián)篇一:
上聯(lián):迎喜迎春迎富貴 下聯(lián):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吉祥如意
上聯(lián):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下聯(lián):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jié)
上聯(lián):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 下聯(lián):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 橫批:山河壯麗
上聯(lián):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下聯(lián):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五福四海
紅梅含苞傲冬雪 綠柳吐絮迎新春 橫批:歡度春節(jié)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橫批:鳥語花香
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五福四海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一干二凈除舊習(xí) 五講四美樹新風(fēng) 橫批:辭舊迎春
一帆風(fēng)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tǒng)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上聯(lián):占天時地利人和 下聯(lián):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財源不斷
上聯(lián):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下聯(lián):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上聯(lián):春聯(lián)對歌民安國泰 下聯(lián):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橫批:國泰民安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上聯(lián):迎新春江山錦繡 下聯(lián):辭舊歲事泰輝煌 橫批:春意盎然
上聯(lián):壯麗山河多異彩 下聯(lián):文明國度遍高風(fēng) 橫批:山河壯麗
上聯(lián):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聯(lián):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好事臨門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春節(jié)對聯(lián)篇二:
壯麗山河多異彩 文明國度遍高風(fēng) 橫批:山河壯麗
多勞多得人人樂 豐產(chǎn)豐收歲歲甜 橫批:形勢喜人
歡聲笑語賀新春 歡聚一堂迎新年 橫批:合家歡樂
迎喜迎春迎富貴 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吉祥如意
高居寶地財興旺 福照家門富生輝 橫批:心想事成
占天時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財源不斷
日日財源順意來 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新春大吉
迎新春江山錦繡 辭舊歲事泰輝煌 橫批:春意盎然
財源滾滾隨春到 喜氣洋洋伴福來 橫批:財源廣進
春風(fēng)入喜財入戶 歲月更新福滿門 橫批:新春大吉
大地流金萬事通 冬去春來萬象新 橫批:歡度春節(jié)
春歸大地人間暖 福降神州喜臨門 橫批:福喜盈門
大地歌喚彩云 滿園春關(guān)不住 橫批:春色滿園
福旺財旺運氣旺 家興人興事業(yè)興 橫批:喜氣盈門
舊歲又添幾個喜 新年更上一層樓 橫批:辭舊迎新
內(nèi)外平安好運來 合家歡樂財源進 橫批:吉星高照
春臨大地百花艷 節(jié)至人間萬象新 橫批:萬事如意
家過小康歡樂日 春回大地艷陽天 橫批:人心歡暢
百世歲月當(dāng)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財連亨通步步高 日子紅火騰騰起 橫批:迎春接福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東風(fēng)化雨山山翠 政策歸心處處春 橫批:春風(fēng)化雨
一帆風(fēng)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順心永安康 橫批:四季興隆
天地和順家添財 平安如意人多福 橫批:四季平安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輝滿堂春 橫批:春意盎然
共享錦繡年華 相伴健康天使 橫批:福如東海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jié)
大順大財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紀(jì) 橫批:萬事如意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