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貨真價實的文藝片加傳記,別懷疑,它一定有那么點晦澀難懂的氣質,通俗點來說——藝術家的氣質。
在正式寫影評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羅列一下梵高自畢業(yè)以后的生活地點和狀況,雖然這看上有那么點湊字數(shù)的嫌疑。梵高的一生幾乎只有短短十年,我不是指他活了多少年,而是他找到自己熱愛的位置的時間。
藝術公司-對宗教的熱愛-繪畫-離家(海牙)-荷蘭農村-回家-巴黎(浮世繪)-苦艾(關系緊張)-普羅旺斯(高跟)-自殘(割下右耳)-精神病院-歐韋-巴黎-自殺。
現(xiàn)在重新再看,是否會和我得出一樣的結論:梵高的一生幾乎就是在跌沛流離中度過,他思想的轉變相當快。影片的第一幕是梵高在監(jiān)獄中的自述,可是對于這樣純凈的眼眸只會相信他的天才頭腦,幾乎完全忽視他的瘋狂。
故事一自敘的方式展開,來自于各方面的評論以及信件都對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有了評價。他最初在繪畫中喜愛運用素描以及灰色,他認為這是美的象征,卻在最后留下的畫作以色彩鮮艷著稱。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對美的定義——從灰白到色彩、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從群體到個人、從記憶到靜物,他絕對沒有我們所謂的耐心,但他的天分給予了他這樣做的權利。試問,僅僅十年的創(chuàng)作便已舉世聞名,這不是天才又是什么?
在梵高的繪畫人生,弟弟Theo給予了他最重要的幫助,在世期間,梵高沒有賣出過任何一幅繪畫作品,生活幾乎全部是由弟弟資助,可以說,若是沒有Theo,繪畫界也許就會少了這樣一位大師。許多畫作Theo都是第一見證人,包括舉世聞名的《星空》。在梵高的一生中,他畫了許多植物,而星空卻仿佛旋轉進入靈魂一般,蔚藍的天空扭轉與群山相互呼應,反映著不可思議的美。
梵高的'短暫的一生都沒有伴侶陪伴,只有兩位情人,第一位也僅僅只是梵高的臆想。他在回家時,瘋狂愛上了自己的表嫂,并在此時說出了一句近乎可以概括梵高一生的句子——愛了就是愛了。這不僅是他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也是對于繪畫的態(tài)度。第二位是在治療梅毒時遇見的妓女,他把她接到家中,幫她照料生活并且作為模特,而這時他有創(chuàng)作出許多珍品。
影片進入尾聲,發(fā)展至梵高的精神問題階段,當他被帶入監(jiān)獄被迫治療時,那一雙清澈的眼睛又一次出現(xiàn)了,依然的純粹。在進入精神病院后,他壓抑的沉默。
在一年的治療后,離開時他帶著絕望,最終在一篇麥穗中飲彈自殺。也許,對于梵高,這是最好的結局。
引用電影中的一句話“畫家都是要在死后畫作才會被人熟知。”這是天才的孤寂和內心。
六個月后,Theo死于梅毒,葬與梵高旁。
路遙人生讀后感400字1
閑來無事,最近看了一本小說,路遙的《人生》。里面講的是改革時期背景下高中畢業(yè)的高加林,在當了3年民辦教師后被剛高中畢業(yè)的大隊書記兒子三星頂替后重新當回農民的各種艱難選擇。當高加林當回農民后,與大隊里善良淳樸的巧珍相愛,但是后來他也通過關系再次離開了土地,在縣委通訊組里成了一名通訊干事,同時也離開了巧珍,和一位已有未婚夫的高中同學黃亞萍糾纏在一起。在他春風得意之時,因工作得來不當被舉報后再次當回農民。最后還是已嫁做他人婦的巧珍幫他找關系讓他再次回學校教書。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其實,在當今社會,有關系又有本事當然比沒有關系但有本事的人走的通暢!但是后者也無需怨天尤人,把自己應該做的努力做得更好,也就無遺憾了。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金子總會有發(fā)光的一天。
人生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xiàn)實生活,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做讓自己問心無愧的選擇。
路遙人生讀后感400字2
因為這本書是我和室友一起讀完的,所以,比起故事本身的內容,我和室友一起討論、爭辯的過程,才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后的收獲。
我和室友最爭論最激烈的問題是對于男主人公——高加林的看法。
我讀完全書之后就是討厭高加林。因為他的性格而討厭他,明明是農村人的出身卻因為有點學識而自視甚高,看不起農村人,看不起生他養(yǎng)他的黃土地;因為他的始亂終棄而討厭他,落魄時對同村的巧珍海誓山盟,進城工作之后對高中同學,富家女王亞萍卻重燃愛意。
但我的室友雖然覺得高加林罪有應得,但她是同情高加林的。高加林是村里唯一一個有高中學歷的人,父母都是農村人,他差一點考上大學證明他的確有能力,讀后感。而年輕人有些傲氣也是完全正常的,換作是我們,還不一定有高加林做得好。而他與王亞萍是高中同學,在當時兩人便十分聊得來,因為身分差距彼此才沒能表明情感,后來身分差距消除,愛意重燃是人性本然,論先來后到巧珍才是半路程咬金。
當然最后爭論沒有結果,但我們使勁翻書,各種舉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并且不斷討論“人生的意義”的深層內涵,才是這本書命名為《人生》的原因吧。
路遙人生讀后感400字3
《人生》是我看路遙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書是《平凡的世界》,路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四十歲的年紀活到了六十歲的經(jīng)歷,不敢相信,路遙的人生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他似乎是為數(shù)不多的作家里面把人生看透了的。從孫少平到高加林,都記敘的是文革期間黃土高原人民生活的現(xiàn)狀。
《人生》,記敘了高加林從高中畢業(yè)回到黃土到離開黃土,在回到黃土的起起伏伏的人生經(jīng)歷,也反應的高加林內心的變化以及與農村姑娘、城市姑娘之間的感情瓜葛的一生,讀完這本書對高加林的評價我不敢說不好,只能說是遺憾,人都會敗給現(xiàn)實,導致高加林悲催命運的,只是這個社會,有的人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過完一生,而我卻欣賞高加林這種敢于反抗命運,即使結局是悲慘的,即使他拋棄了巧珍,即使他最后失敗,但是他是那個敢于反抗命運的戰(zhàn)士,在那個年代想要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他還能做什么,他只是一個文化人,只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即使他對不起巧云,但是你成功了,別人不會在乎曾經(jīng)是怎么樣,他也希望有一天他可以成功,他可以讓他們村里的人為他感到自豪。最后書籍《人生》帶我們走進不一樣的生活,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可以這么說,什么樣的選擇決定了什么樣的人生。
路遙人生讀后感400字4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我體驗了高加林式的人生,也承擔了幾次重大跌倒。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爬不起來了。有的跟頭實在太大了,大到會讓人沉浸在痛苦中無法新生。這種蛻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含淚堅持,只有站起來,才有可能向前走,只有向前走,才有看到希望。
《人生》對于我來說觸動比《平凡的世界》更大,后者讓我明白奮斗的意義,而前者卻教會了我如何正確的.、謹慎的去看待我的人生。高加林雖然最后回到了農村,但只要他懷揣夢想,我相信他一定還是會擁有美好前程。這段經(jīng)歷會成為他寶貴的財富。只要傷口愈合,就會生出鎧甲。要為重活的高興,不為死去的悲傷。
我們終其一生總是在不斷追求更好的,但到了最后很可能連最初的都失去了。說不定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就已經(jīng)是最好的了。無論走的多遠,都還是要記得來時的路。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你我皆凡人,終日奔波苦。但還是要保持熱愛啊!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路遙人生讀后感400字5
讀完路遙的《人生》,站在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完全看不清前面是坦途還是荊棘,但要到達目的地,只有摸索前行。就像人生,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轉折,但不能因為害怕就止步不前,唯有越努力越幸運。
高加林有文化有能力,但三起三落的人生就像過山車,最終還是逃脫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才情被土地無情埋沒,我想那是舊中國落后的悲慘命運,深刻感覺到國和家的關系這樣緊密相關。生活在今天這樣和平富強時代的我們,要感恩所有付出者,也要向更高的臺階努力付出。人生不應該據(jù)為己有,常常糾纏在個人的榮辱得失中,它應該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哪怕今天你只是為地球撿拾了一片垃圾,也是環(huán)保貢獻者,所以,活著就有意義。也終于對古仁人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站得高,才能活的灑脫。
高加林在追尋理想的途中,丟失了最愛她的巧珍,巧珍這個名字大概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珍就是真。真善美,只有真實善良的東西才會美,他真實的內心被飄飄然的幻想蒙蔽了,等他幡然醒悟,幸福的金馬車早已遠去,只能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
《人生》讀書筆記1
喜歡巧珍,全身心投入,最后痛心卻也很灑脫。她是那種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吧。
很多人都說高加林的經(jīng)歷,是人一生起起伏伏的寫照,但我覺得,他最“輝煌”的那些日子,本來就不屬于他,承認他的能力與才華,也曉得他的命運中本就摻雜了很多人為因素,比如別人動用關系下了他的教師工作。后來的他也成了靠走后門有了工作的人,那這個時候他是否也像三星一樣,占掉了別人的名額,也給了別人像他被下教師后的一樣的感覺?不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本就沒有去城里工作的機會,所以后來,別人也是抓住了這個把柄,他便又回到了農村。那一段經(jīng)歷,就是曇花一現(xiàn),他自己卻在那時忘掉了本心。
如果沒有最后得知加林必須回農村后,對黃亞萍的那段描述,我是很反感這個人物的,覺得任性而自私。因為自己的愛情,讓身邊所有人痛苦,即便是對她很愛的加林,也是讓對方在雨天去找一個根本沒被丟的小刀,這樣的撒嬌有些無理取鬧,還是更喜歡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巧珍。有點像田曉霞那樣,因為愛你,所以滿心都是希望你好。
最后再佩服一下德順爺爺與高加林他爹,覺得老人們還是有很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啊!
《人生》讀書筆記2
很喜歡路遙先生寫的書,無論是《平凡的世界》,還是《人生》,先生都是講述普通農民的生活經(jīng)歷,不是盲目的推崇,不是一味的貶低,他只是在客觀的講述一個人的經(jīng)歷,從普通的農民家庭生長出來,上了學,有了文化,內心不甘心再做一個普通的農民,可是如何才能脫離農民的生活,過上體面的日子,少平,少安探索過,如今的加林也探索過,終究有了各自的結局,這個路不好走,當時的年代和如今的年代又不同了,有些事情說是容易,也是不容易,不過終究是有路子的,終究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還是比過去提升了很多,不過這社會里隱形的層次和貧富差距卻也是越來越大。
如果說《平凡的世界》讓人感受到的是無論世事如何,努力奮斗總是有價值的,只要不放棄,終究會有轉機?!度松穭t讓人明白,起起伏伏,跌跌宕宕是人生,如果真的想要走出去,還是要走一條堂堂正正的路,這種路肯定很辛苦,很艱難,但是這種路才能走的遠,經(jīng)得起考驗,另外人在面對一些選擇甚至是機會時,還是要保持冷靜,人人都懂得權衡利弊得失,可并不是人人都會堅守初心和善意,也許如今這世界沒有百分百的善良,不過該有的原則還是要堅守住。
《人生》讀書筆記3
突然發(fā)現(xiàn)老天安排的真是公平,不該給你的不會多給你一點,該給你的不會少給你,這就是人生。我們都覺得夠苦還在后面我們都以為自己夠煩了,永遠不知道更煩和更苦得正并肩向你走來
淡定,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他需要你無欲無求、把眼前的這一切都看作云煙。忽視,是令其消失的一種方式,雖然有時不太管用。我有時在想,我們追求的是什么生活呢?錢、車、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當一切都變成真實的時候,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本性,那樣人活著又有什么意思?
人一生或許就是為了體驗吧,有了甜自然就要有苦。那就不能抱怨了吧,只要努力了,就要盡全力的吧?看著數(shù)學題,就是作不下去,總是想別的事。
或許這種生活太好了,我無福虛度吧!有時候我真的沒有欲望,但這種有事這就不是人了,無欲無求,那便不是人了。人真是個很復雜的東西,復雜的無法形容。對有些人是從心里發(fā)出的厭惡,不會改變??赡苓@就是相克吧,只有生命才能詮釋生命,而并不是所有生命都能詮釋。就像解方程式一樣,有的式子本就是無解的。
努力努力,不能再讓自己留下遺憾。
《人生》讀書筆記4
開始以為是一個無趣的老太太的無趣故事,到中間覺得是個一般救贖套路的故事,最后,我都猜錯了,故事越看越有趣,每當你覺得就是這樣了,它又會來個合理或揪心的轉折,故事里的人物都可愛又溫柔,哪一個都討厭不起來。
讀書時主角布里特瑪麗在我腦海里代入的形象是水形物語里莎莉霍金斯扮演的啞女的形象,可能比她再老一點,嚴肅一點,她的性格有點像一個女版的謝耳朵,一絲不茍,嚴謹,整潔,照著清單辦事,仿佛不懂變通。
全書布里特瑪麗內心獨白,最多的就是,“別人會怎么看我……”或者“要是肯特知道了,肯定會嘲笑我”說的最多的就是“一個文明人該……”她想做許多事時,她的“常識”和“一個成年女人”的身份就會阻止她。她自己也說過她似乎從來沒為自己活過,我時常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為自己而活和對父母家人“負責”之間平衡?一個人似乎不可能完全為自己而活,當然如果完全為別人而活那注定是悲劇的,而這世界上最難的莫過于這平衡之道,似乎我們都是在邊走邊學習,學著平衡著身邊所有事……
想到哪寫到哪,寫了一段不知所云的所謂書評……看來我得好好練寫作了。
《人生》讀書筆記5
近日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男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讓我知道努力堅持現(xiàn)在,不用那么彷徨,不用那么憂郁總有一天你會找到你相要的生活,你的人生也因些也美好。
看了這本書,讓我思考什么叫做“熱愛生命,熱愛生活”。那么純粹的因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滿活力,每天踏實的生活。我想因為我沒有真正接觸過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認真的勞作過。也就沒有辦法感受土地寬廣的胸懷,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義和熱量。
我想我們再也不是土地長出來的苗了,也不再把根扎在土里了。我們被架在空中,成長在空中花園之中。所以也不再那么踏實了。在空閑時間變得無聊,無所適應,太多的人沉浸在網(wǎng)絡的世界。很少有時間再來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身邊微小的美好。畢業(yè)之即,才更能感受到物理的巨大吸引力,仿佛所有的事都只為了工作之后每月的工資能漲一點,再更高一點??墒悄鞘欠褚仓皇巧畹囊徊糠至??
我現(xiàn)在還太年輕,對于生命和生活,我了解的還太少。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為春暖花開而高興,為每天的到來而激動。要是能一片土地就更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人生》讀書筆記6
本來不想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了,但是我覺得既然讀了,總要寫點兒什么。
我男神說:每個人看一本著作,其實都是在看他自己,他喜歡的哪一個人物、哪一段對白、哪一處場景、其實是他對真實世界的期待、向往和夢想。
簡單來說,這本書就是講了一個農村帥小伙作死的過程,因為對自己定位的錯誤,導致愛情事業(yè)雙雙離他而去。
這是當時社會的.問題,也是高加林的問題。估計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都一樣,最同情的是巧珍,付出了純粹的愛情,卻等來了背叛。有幾處場景真的濕了眼眶,那么純粹的愛情,高加林卻錯過了。
這不得不讓我想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真的有這么一份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想我一定會緊緊攥在手中。其實這樣說也太絕對。在玫瑰與面包面前,我想大部分人是會選擇面包的,這也無可厚非。
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shù)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人生》讀書筆記7
人生啊……總在你意氣風發(fā)的時候戳爆你,又在你灰頭土臉低落谷底的時候給你一絲安慰。不知是命運捉弄了你還是你捉弄了命運,總之浮浮沉沉就是人生吧……所以不管面對什么都要積極向上保持善良踐踏實地,現(xiàn)實雖然很殘酷但生活一直在繼續(xù),不能因為一點不如意不順心不幸福就放棄這一生,路遙寫的人生結束了,加林的人生還得進行,我相信在他未來的人生里定會有輝煌的,歷經(jīng)磨難的人懂得更好的生活。
我是喜歡巧珍這個人物的,一個沒文化的農村女人,我是佩服她的,加林是教師的時候她知道他們之前有差距她克制著自己的愛情,當加林成為一個農民時她覺得她們的愛情有了希望,她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愛意收獲了愛情,當加林又一次拉開了他們身份差距時,她什么都懂,她懂事的善良的成全了加林,她不愿他為難。
當加林又一次成為農民時她還能為了他的前途去尋找?guī)椭?。我覺得巧珍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她的愛是真摯的純粹的,她知道他們不會再有可能但是她也不愿看他失意難過。加林是真的丟失了一塊黃燦燦的金子啊,所以當這樣的愛情來的時候請珍惜吧……
《人生》讀書筆記8
一部異常精彩的短篇,農村人高加林,劉巧珍,城里人黃亞萍,張克南之間的感情糾葛,搭建起小說輪廓。男一號高加林土生土長的村里人,有一個深愛他的姑娘劉巧珍,加林高中畢業(yè)后一直在村里教書,教了三年。沒想到被高明樓剛剛高中畢業(yè)的小兒子高三星頂替了教書的工作。他是沒吃過勞苦的讀書人,所以過的異常艱辛,這段時間里,巧珍向他表達了愛意,并且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的二叔當兵退伍回來當上了地區(qū)的農業(yè)局局長,下屬為了取悅局長,把加林安排到城里做了通訊干事。這段時間里他和高中同學黃亞萍被彼此的學識和性格再次吸引,不顧兩家人的反對走到了一起。他和巧珍徹底分手,黃亞萍也果斷拋棄了克南。
張克南的母親接受不了兒子所受的委屈,將加林被安排工作的事寫信揭發(fā)到省里。加林無奈主動提出和黃亞萍分手,再次成為農民,但此時巧珍已經(jīng)和追求她很久的馬栓結了婚。她之所以這么果斷,也許是感受到被喜歡的人傷害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也可能想讓加林沒有后顧之憂,總之她心里一直愛著他。
就這樣命運將每個人拉來扯去,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過著踏實而又充實的生活,雖然很苦很累,但是吃的香,睡的甜。這次打擊讓加林深刻地認清了現(xiàn)實,認清了自己,在德順爺爺?shù)墓膭钕?,調整心態(tài),重新開始接下來漫長且短暫的人生路。相信經(jīng)受過這次刻骨銘心的打擊,加林一定會更加踏實篤定,用最正確的人生準則去做事,去迎接挑戰(zhàn)。
《人生》讀書筆記9
書架上不知何時已經(jīng)有了這本書,那就看吧,打開后,覺得似曾相識??戳T一章后,已確定自己看過,翻微讀筆記記錄,沒有記錄。
努力的回憶,終于想起來,在大學圖書館借的書,那本書的封皮是很破爛的,但是始終想不起來故事的情節(jié)??赐甏藭?,又一次感嘆不已,這么曲折的故事,還真是難為我的記憶力了。起起伏伏,人生充滿了不定數(shù),幸福來得太突然,走的時候也讓你毫無防備。
在工作中,生活中,愛情中,高加林起起伏伏的人生,從痛苦到幸福,周而復始。最后還是回到原點上,這一切感覺摸不著頭腦,其實一切都是情有可原,但又透漏著無可奈何。從故事的開始,高加林就因上層干部的欺壓而丟失工作,他不甘當一個農民,他痛苦著,但是他的痛苦在劉巧珍那里得到了釋然,有那么一個可人兒喜歡著他,為他排憂解難,可見上天是公平的。命運之神還是很眷顧高加林的,伴隨著他叔父榮歸故里,衣錦還鄉(xiāng),連帶著他沾了光,讓他暫時擺脫了農民的身份。人一走上光輝燦爛的道路,就會忘掉以前的自己,忘了自己怎么走到那一步的,如果根基不穩(wěn),不久的將來就會倒塌。何況高加林那么不情愿的高調的戀愛,終究還是毀了他,又回到了農民身份,這時的他連當初他看不上的巧珍也結了婚。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人生,就是這么神奇,同時又充滿了無奈??此瞥錆M了不公平的遭遇,但是經(jīng)歷過時間的洗禮后,它又很公平,不偏不倚,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人生》讀書筆記10
這兩日,利用一切閑瑕時間看完了路遙的《人生》。說來慚愧,我只讀過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還是十多年前了??赐辍度松?,個人認為它不如《平凡的世界》,那種對于人性虛榮、見異思遷寫得并不夠深刻。
主人公高加林,雖然在村民眼里是個才子,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墒钱斔鎸θ松木駬駮r表現(xiàn)出來的冷漠自私和后面遇到變故表現(xiàn)的懦弱消沉,明顯不如村姑巧珍來得令人痛快。巧珍雖然是個大字不識的女子,但從小生活在鄉(xiāng)野田間,那種自由自在的性子,還有堅韌的意志力,都讓她在面對人生的痛苦時,顯得更冷靜理智,也更淡然。
我并不覺得高加林可恨,相反,我覺得他挺可悲的。因為他出生的時代限制,他家庭背景的限制,以至于他并沒有在青少年時期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才有了后來一系列悲劇故事的發(fā)生。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其中只有幾步是最重要的,走錯了也不能反悔,你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前行。我們的一生中,大抵都在不停的選擇,無關對錯,僅僅只是在于你是否有勇氣承擔一切后果。借用一句我最喜歡的詩句來作為結尾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