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唐 孟東野 《勸學》
釋義:要趁著年輕時早有作為,人的一生不能永遠青春!
2、春花不紅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清袁枚《少年行》
釋義:春天的花兒如果不紅就不如草,年少的人如果不善就不如老去。
3、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唐 李白《將進酒》
釋義:從高大廳堂的明鏡中看到自己的白發(fā)而生悲傷,早晨黑如青絲,夜晚白得像雪。
4、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騰王閣序》
釋義:清晨已經(jīng)過去,抓緊晚上的時間還不算晚。
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 李白《行路難》
釋義:想過黃河,但河川被冰封了;想登上太行山,又遇上大雪封山。
6、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唐黃糵禪師 《上堂開示頌》
釋義:不是經(jīng)過嚴寒徹骨的考驗,梅花怎能香味撲鼻!
7、花經(jīng)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蒼。清袁枚《謝霞裳寄藥方兼訊病中光景》
釋義:經(jīng)過雨淋過后的花只能散發(fā)淡香,松樹到了深秋依然枝葉碧綠。
8、世事多因忙里錯,好人多半苦中來。清曾國藩 《贈靈仙仁弟親家》
釋義:許多大事多是因為忙亂出了差錯,好多人多半是困苦中磨練出來的`。
9、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釋義:見識短淺的凡夫俗子誰能了解我?英雄好漢窮途末路時定會受折磨。
10、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宋葉夢得 《點絳唇》
釋義:年輕時應氣魄大、無所拘束,不要學年老體衰的人那樣。
11、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宋蘇軾《浣溪沙》
釋義:誰說人生不能重返少年?門前的流水還能向西流去。
1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曹操《短歌行》
釋義:喝著酒,聽著歌,一生能有多久?
13、此生泰山重,勿作鴻毛遺。宋 蘇軾《和陶詠三良》
釋義:生命像泰山一樣重,別把自己像鴻毛那樣輕易遺棄。
14、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宋 蘇軾《前赤壁賦》
釋義:像蜉蝣一樣在天地之間寄生,渺小得如同大海里的一顆小米。
15、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釋義:人生像做夢一樣,還是斟滿酒杯祭酒這江上的明月吧!
16、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 宋陸游《長歌行》
釋義:人一生不要做安期生那樣的隱居的人,而要趁著醉意踏入東海騎長鯨,干一番事業(yè)來。
17、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釋義:仰天大笑著出門,我怎么可能是碌碌無為的人呢?
18、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唐王勃 《騰王閣序并序》
釋義:遭遇窮困而意志更加堅定,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放棄凌云壯志。
19、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云和月。 宋岳飛《滿江紅》
釋義:三十年艱苦奮戰(zhàn),雖然得到了很高的功名,但對我來說,不過像塵土一樣輕賤;奪回祖國八千里的江山,才是我心中真正的追求。
20、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明 高明 《琵瑟記》
釋義:王侯將相都不是天生的,男子漢應該奮發(fā)圖強。
21、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龍泉壁上鳴。??
釋義:別說女子不能成為英雄人物,我墻上的寶劍每天夜里都在發(fā)出響聲。
22、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釋義:國土破碎如同隨風飄的柳絮,我一生動蕩好像雨打的浮萍。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學習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體會詩歌語言精煉的特征。
2.學習詩歌對“雪”的描寫,體會“雪”與主題的關(guān)系。
3.正確理解作品抒發(fā)的深摯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產(chǎn)生的惆悵之情。
【學習提示】
詩歌是抒情的藝術(shù),有無激情可以說是詩歌有無感染力的關(guān)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對重要句子的分析、體會,感受詩歌抒發(fā)的情感;學習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借助課文注釋以及有關(guān)背景資料,對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粗淺的認識。體會在景物描寫之中流露的情思,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認識,還可以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同時學會用情去讀詩的閱讀方法。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用精煉的語言準確、鮮明、形象地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詩歌語言的精煉,在于準確地傳情達意,以少勝多。古人寫詩講究煉字、煉句,諸如“吟成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為求一字穩(wěn),耐得半宵寒”、“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等。
【正字正音】
衾qīn 瀚hàn 闌lán 羌qiāng 掣chè
【詩歌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送別詩。開始寫西北早雪,來勢突然。接著寫邊塞奇寒的感受。再寫戈壁灘上冰雪封凍的壯闊景象。以下由近及遠,層層描繪:從營帳內(nèi)的筵席,寫到轅門外的暮雪和凍住的紅旗;從東門送別,寫到武判官遠去。全詩以雪景襯托送別,在送別中描繪雪景,表現(xiàn)對友人的真摯感情,勾畫西北的壯麗風光。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本詩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寫出了西北的奇寒,抒發(fā)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產(chǎn)生的惆悵之情。
杜甫說:“岑參兄弟皆好奇”。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望風聲,“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折”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漫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比喻極為新奇貼切?!昂鋈纭倍窒碌蒙趺?,不僅寫出了“胡天”變換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爛漫色彩。梨花盛開,那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而是一團一團,花團錦蔟,壓枝欲低。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xiàn)出景象的繁榮壯麗。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方冬景,使人忘記奇寒而內(nèi)心感到喜悅與溫暖,造境俱稱奇絕。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后,詩筆從帳外寫到帳篷內(nèi)。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窗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zhuǎn)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鞍籽钡挠绊懬秩胧覂?nèi),“狐裘不暖”,“錦衾”也只覺單薄。勇武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都護鐵衣難著”。這四句,表現(xiàn)了邊地奇寒,將士的苦寒生活。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它們通過人的感受,通過南方人視為反常之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寒得有趣。這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xiàn)。
場景移到帳外,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板j@干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苦的?!俺睢弊謱﹄x別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寫到中軍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這些邊地的器樂,對于送者能觸動鄉(xiāng)愁,于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
送客送到輪臺東門,盡管依依不舍,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粗把┥峡樟簟钡鸟R蹄跡,他想些什么?結(jié)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灑(如浩瀚二句),有細節(jié)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爛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xiàn)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表現(xiàn)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
【思維訓練】
1. 下列句子朗讀停頓節(jié)拍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D )
A.忽如/一夜/春風來
B.須晴日,看/紅裝/素裹
C.中軍/置酒/飲歸客
D.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2. 下列句子中帶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C )
A.風掣紅旗凍不翻 (牽曳)
B.稍遜風騷 (差 )
C.都護鐵衣冷難著 (忍受)
D.分外妖嬈 (特別)
3. 對修辭判斷有誤的是( A )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對比)
B.原馳蠟象 (比喻)
C.欲與天公試比高 (擬人)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夸張)
4,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①狐裘不暖錦衾薄。 ( 被子 )
②瀚海闌干百丈冰 ( 縱橫散亂的樣子,這里意為遍地 )
5,辨別下面詩句中加點詞的差異。
①一片白雪的贊嘆。 ( 雪一樣的 )
②胡天八月即飛雪。 ( 雪花 )
③雪上空留馬行處。 ( 雪地 )
6,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再現(xiàn)所描繪的情景。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略 )
②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略 )
7. 用一、二句話概括詩的中心意思。
《白雪歌》以雪天送別為題,描寫塞外雪天特有的風光,表達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8. 本文以什么為線索?表現(xiàn)了哪四個場景?
雪。 送別前;餞別時;臨別時;送別后。
9.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北憩F(xiàn)了邊塞生活的哪些方面?
寫出了邊塞風雪中軍營生活的寒苦。
10,找出送別過程中表示地點轉(zhuǎn)移的詞。它們有什么作用?
“中軍”“轅門”“輪臺東門”,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欲別還留,依依不舍的深情。
11,最能表現(xiàn)作者對友人惜別深情的是哪兩句?請說明理由。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p>
詩人目送友人遠去,雪地上只留下馬蹄的印跡。這說明詩人舍不得友人的離去,心里異常失落,非常牽掛友人。
12.詩中比喻描寫雪后景色,寫得奇?zhèn)邀?、春意盎然的千古名句是哪兩句?/p>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p>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shù)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
詩題是“送武判官歸京”但這首詩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岑參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繪的是邊塞將士集體送別歸京使臣的慷慨熱烈的場面?!爸熊娭镁啤?,不是岑參置酒,而是中軍主帥置酒;鼓樂齊鳴,也不會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對飲話別,而是邊塞將士為歸京使臣舉行的盛大宴會。因此,如果說表現(xiàn)了友情的話,那么,應該說這首詩主要表現(xiàn)的是邊塞將士對一位同甘共苦過的戰(zhàn)友的情誼。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邊塞將士的團結(jié)精神和昂揚的斗志?!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已沒有詩人剛到邊塞時那種過于低沉而單純的思鄉(xiāng)之情,它已將思鄉(xiāng)之情,與保衛(wèi)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統(tǒng)一起來,因此它的基調(diào)是積極樂觀、昂揚奮發(fā)的。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jié)構(gòu)縝密。共分三個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
全文三個部分構(gòu)成一個有機整體,就象一首邊塞壯歌,時促時緩,抑揚頓挫,剛?cè)嵯酀?,正是盛唐時代精神的反映。
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給人一種奇麗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達到這種藝術(shù)效果,一是因為詩人有長期邊塞生活的基礎(chǔ),能準確地把握邊塞風景的`特點,寫出它的奇處;同時因為詩人富于想象,善于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xiàn)出主觀的體驗和聯(lián)想,而不是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上。其次是它寫景抒情極富變化。詩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法,從不同角度寫景抒情。有時實寫,有時虛寫。有時大筆揮灑,有時又精雕細刻。先用比喻手法寫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襯、夸張手法寫雪天雪地;后用烘托、對比手法寫暮雪。從雪中的樹、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軍營,雪中的紅旗,雪中的天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寫到空中,又由空中寫到地面。立體地再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詩人的豐富感情。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難以穿著。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象,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凹娂娙鹧┫罗@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diào)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fā),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nèi)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岑參,是盛唐時期負有盛名的詩人,猶以“邊塞詩”著稱。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這從詩題中可以看出——全詩在內(nèi)容上分為兩個層次:描寫邊塞雪景,抒發(fā)送友情懷。
前十句寫雪景。起筆即點出邊塞風狂雪早:“風卷草折”似聲聲入耳,“八月飛雪”如歷歷在目。接著寫雪后景色變幻: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整個大地,特別是千萬顆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shù)枝的梨花。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lián)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使這兩句成為歷代詠雪詩中的名句。然后自然轉(zhuǎn)到寫軍營內(nèi)的苦寒生活:“散”、“濕”承前繼寫雪飛雪落,冷寒潛襲;后用“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等語,不僅寫出邊關(guān)將士奇寒難熬的艱苦生活,更從側(cè)面反襯出大雪的酷寒。最后從縱橫交錯的空間景象著筆,既寫出邊塞冰天雪地、陰云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慘”兩字語帶雙關(guān),渲染餞別的氣氛,感情色彩十分濃烈。
后八句述別情。先寫在中軍帳擺設酒宴、演奏邊樂歡送即將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餞別的情形。飲宴直到薄暮時分才告結(jié)束,送出轅門但見大雪紛飛,矗立在軍營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紅旗幟都硬硬地垂落著,在勁風中絲毫不能翻動??梢韵胍?,旗幟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氣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卻要在這樣嚴酷的冰天雪地中趕路,怎不叫人擔憂?一直送到輪臺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轉(zhuǎn)中漸漸不見,只看見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馬走過的腳印……詞盡而意不盡,余味綿綿,使人低回不已。
詩以“雪”為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為“送別”作了很好地襯托和鋪墊,抒發(fā)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