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讀后感200字?jǐn)?shù)
浩瀚書海,好書是永遠(yuǎn)讀不完的。
其中有一些好書能夠歷經(jīng)時代的考驗,不斷啟發(fā)影響我們,成為經(jīng)典的好書。
以鏡花緣來說,我讀了之后,感受很深,它是清代的一部著名的白話傳奇小說,先寫的是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久公三人便游海外,暢游各種奇幻國度的經(jīng)歷,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山,不畏艱難險阻海外尋親的過程,后面講的是在古代游藝花色及文字音韻游戲的主旨下,從各種角度細(xì)膩描寫了才女們的令人贊嘆的才華。
作者利用夸張有趣的一系列故事,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面又一面的鏡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正如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這本書的精華之處我覺得在于作者在古代就知道倡導(dǎo)民主思想,論人的價值不是以財富來評價,不是以身份的高低來比較,而是以人的品質(zhì)好壞來衡量,充滿了民主意識,這在那時候的思想是很進步的。
對于我們這一代的中小學(xué)生來說,非常有教育意義,這是我讀完這本書所感受最深的,也是要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的主要原因。
鏡花緣第七回讀書筆記300字
自古以來,歷史上就出現(xiàn)了許多才女。
可在這本書中,卻是百名才女一同歡聚,一片盛世景象。
這本神怪的小說主要講了一百位花神被貶紅塵,成為才女的事。
卻先寫了唐敖、林之祥與多九公出海游覽的故事,在海外各式各樣奇藝的國度中游玩。
作者卻運用諷刺手法,將白民國教書先生口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改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令人嗟嘆他的不學(xué)無術(shù),卻也警示著世人。
而后五十回的才女齊聚一堂的內(nèi)容更加使人驚嘆,涉及吟詩作賦、琴棋書畫、三傳四課、斗草對花、猜燈謎,可謂是妙趣橫生。
其中我記憶深刻的人是紫芝,她口齒伶俐,反應(yīng)極快,說話幽默還帶著書卷氣,真實作者所謂的“個中人”了。
《鏡花緣》全書闡述了衣蛾主旨:男女平等。
在女兒國,男女衣裝調(diào)換,地位身份也調(diào)換了,反映出作者對女人同男人能有同等社會地位的良好愿望。
諷刺的手法在全書中隨處可見。
淑士國的窮酸書生,翼民國人好聽奉承。
最淋漓盡致的是兩面國,UI儒巾綢衫者和顏悅色,對破舊衣衫者則話無半句,人們一旦揭開面紗,就能看見那張丑陋的面容。
充分諷刺了當(dāng)今世人嫌貧愛富、欺軟怕硬以及兩面三刀的特點。
本書經(jīng)過作者豐富的想象與幽默的筆調(diào),創(chuàng)造了結(jié)構(gòu)獨特、思想新穎的長篇小說。
鏡花緣第八回讀后感浩瀚書海,好書是永遠(yuǎn)讀不完的。
其中有一些好書能夠歷經(jīng)時代的考驗,不斷啟發(fā)影響我們,成為經(jīng)典的好書。
以鏡花緣來說,我讀了之后,感受很深,它是清代的一部著名的白話傳奇小說,先寫的是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久公三人便游海外,暢游各種奇幻國度的經(jīng)歷,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山,不畏艱難險阻海外尋親的過程,后面講的是在古代游藝花色及文字音韻游戲的主旨下,從各種角度細(xì)膩描寫了才女們的令人贊嘆的才華。
作者利用夸張有趣的一系列故事,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面又一面的鏡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正如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這本書的精華之處我覺得在于作者在古代就知道倡導(dǎo)民主思想,論人的價值不是以財富來評價,不是以身份的高低來比較,而是以人的品質(zhì)好壞來衡量,充滿了民主意識,這在那時候的思想是很進步的。
對于我們這一代的中小學(xué)生來說,非常有教育意義,這是我讀完這本書所感受最深的,也是要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的主要原因。
鏡花緣讀書筆記
讀《鏡花緣書筆記 (一) 讀到鏡花緣這部分,不記下。
唐念著父親常年不歸,思親之情漫漫,終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萊,過了鏡花山,水月嶺,突然看到一塊發(fā)著紅光的石碑,碑文仔細(xì)辨認(rèn)后,卻也認(rèn)得,她問同行的陰若花可認(rèn)得,陰若花只是搖頭,說是蝌蚪文,毫無所知,小山心中很是詫異,心生一計,干脆取了芭蕉葉,在上面只管抄寫,用得都是若花看得懂的楷書,一邊抄一邊想:這回若花肯定看懂了。
一會兒,若花來了,卻指著小山的筆跡:你抄寫的筆畫,同那石碑上的蝌蚪文都一樣,石碑上的字我既不識,又怎么認(rèn)識這個
這時候小山不免感嘆:妹子所寫原是楷書,誰知到了姐姐眼中,竟全變成了古篆,怪不得有俗語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姐姐竟是無緣了。
一番話畢,若花說道:我雖無緣,今得親至其他,也算是無緣中的有緣了。
小山連問:姐姐雖然善于詞令,但你所說的‘有緣’二字,究竟?fàn)繌姟?/p>
若花道:據(jù)我看來,有緣固妙,不過若以現(xiàn)在的情況而論,倒不如無緣來的自在。
小山很詫異問:此話怎講
若花道:就說現(xiàn)在吧,漫山遍野的美景我都可以即刻暢游,阿妹你呢,卻要拿著一枝毛椎在那里鉆刺,不免為緣所謂累,所以倒不如無緣自在。
小山聽了就說:姐姐要知道無緣的不過看看山中景色,那有緣的不但能飽覽仙機,而且還能知道未來,比如連同姐姐一眾姐妹的一生修為,莫不在這碑中,讓我看來,這比看山中景色強過萬倍。
若花接著便說:據(jù)你所說,我們的來歷,我們的結(jié)果,你都曉得了,那我倒要請問妹妹,你自己的來歷,你自己的結(jié)果呢
你可曉得
小山一聽,怔住了,想了想說:姐姐,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問我
至于說我知不知,我又何必告訴你
況且你又非我,你又怎知我不自知
俗話說:功夫各自忙,姐姐先去游玩了,妹子還要繼續(xù)抄寫。
若花說:你知道些固然好,我不知道呢也未嘗不妙。
總而言之,大家無常一到,不獨我不知的化為灰飛,就是你知道的,不也同我一樣
安能得什么長生妙術(shù)
這段文字,初讀來,覺得不過是兩個小女子一段小小爭執(zhí),但是因為此處寫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內(nèi)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爭執(zhí)卻也有些深意。
先說小山,小山因為尋父來此小蓬萊,到了蓬萊島,急忙巡山,四處查訪父親的蹤跡,后來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聽父親唐敖的蹤跡,那樵夫言談之后,隨即遞給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親唐敖親自執(zhí)筆,內(nèi)容大意就是讓小山回去參加女試,女試后父女自然團聚了。
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鏡花冢,之后遇到一處泣紅亭,隨后便看到一塊石碑,就是剛才我提到兩人爭執(zhí)中提到的石碑。
石碑中刻滿了文字,小山因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個都認(rèn)識,而若花呢,雖說也在百花之內(nèi),但是大概就是緣法不夠吧,各個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書一般。
我所感嘆倒是此處兩個各自不同的態(tài)度。
小山因為前世卻有溯源,所以決定把碑中文字抄寫下來,而若花呢,雖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說此刻觀賞美景才是要緊事,這種旁若無人的自在態(tài)度,說來即便是做個無緣人,也是難得的自在快樂
聯(lián)想到世間很多事情,很多人爭得要去和功利謀緣,一旦無緣,哪個不垂頭喪氣,垂頭喪氣倒還好,更有甚者,因氣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誹謗,等等吧,總之做個無緣人的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靈
再來看書中這段小山,既然知曉自己就是有緣人,又何必告訴旁人自己正是有緣人,其他人都不是
此種做法不管是無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張揚了,有緣就還罷了,一旦四處張揚自己有緣,不怪乎從頭到尾,一路坎坷。
有緣,無緣,都是各自緣法,原本沒有定數(shù),相對這件事,這個人,你有緣了,但是相對另件事,另個人,你也許就無緣了。
所以說不管是主動求有緣,或者避而成無緣,都是一種選擇罷了,既然有了選擇,就不如欣然接受選擇后的結(jié)果,何必強求,非得做個緣人,或者無緣人
有緣無緣,因緣聚會,其實最后結(jié)局都是大同,只是過程各有不同,體會各有辛酸罷了。
讀到這段,再次感嘆若花的無緣態(tài)度,真是一派風(fēng)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 讀《鏡花緣》讀書筆記 (二) 再讀鏡花緣上卷,讀書中一眾若干人物,比較之后,更是喜歡多九公和林之洋,不僅性格可愛,更是兼具傳神,總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遜色。
先說多九公和唐敖一行來到黑齒國,到了當(dāng)?shù)匾婚g‘女學(xué)塾’,兩人因為好奇,不知當(dāng)?shù)嘏泳烤棺x何書
之后學(xué)塾里的先生把他兩人一起請進,因為知道他兩人來自唐朝,因為歷來素聞唐朝為萬國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學(xué)問更是出類拔萃,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兩位女弟子,紅紅,亭亭,兩女子慕得唐朝學(xué)問人品,多九公當(dāng)即拍胸說道:老夫于學(xué)問一道,雖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義,粗枝大葉,也還略知一二。
跟著,紅紅,亭亭兩女子便從音律談起,多九公這時看到唐敖說:我們兩位都是拋開了書本,荒疏多年,誠惶誠恐,見識不到,還望指教。
這‘指教’兩字,多九公當(dāng)時聽到,便鼻中一哼,口雖不言,心中卻想:他們不過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學(xué)問可想而知,唐兄這樣謙虛,未免把對方看高了
之后呢,說起音律,論起反切,談?wù)務(wù)f說,多九公竟然絲毫不占上風(fēng),談到《周易》各種傳本,九公聽兩位女子說有九十余種,他當(dāng)即便吃一驚,自以為知道大概,也不過五六十種,接著又想管她呢,說不定對方有詐,隨后九公便信口胡說,周易有一百余種,誰料那兩女子步步為營,開口便談所見九十三種,之后追問其余七種,此時的九公別所七種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說兩種也怕仍是為難,到此處,九公汗如雨下,這種人物性格,雖然夸下??冢舱鎸嵖蓯?,九公自負(fù)為唐朝學(xué)問正宗,沒想到此番在黑齒國棋逢對手。
隨后兩女子你一言我一語,把多九公說的臉上一陣青,一陣紅,這時就連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煩悶。
正為難,這時只聽到外面喊:請問女學(xué)生可買胭脂么
來人是誰,沒錯,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
說道這個林之洋書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愛,就拿這次來說,他一介走物販貨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種情由一概不知,這時出現(xiàn)反倒幫了九公,大家乘此機會都得脫身。
話說林之洋這人雖然各地走物販貨,但是人卻極其聰慧,書中也有一段,話說他們一行人來到智佳國,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燈謎,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動,見識甚廣,猜起燈謎來,更是不在話下,不一會便破了好幾道。
還有一處,他們?nèi)藖淼脚畠簢?,上岸之前,還在調(diào)笑,可別被女兒國國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賣貨時便被那國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纏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
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來磨難結(jié)果,林之洋說:當(dāng)日在女兒國,人家好財,日日給予金銀財寶,我卻不為所動;當(dāng)日在女兒國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纏足,這些磨難最難熬,我卻終能忍受;當(dāng)日在女兒國人家好酒我歷來好酒,但為了及早脫身,更是滴酒不沾......幾段敘述下來,林之洋作為商賈之人的形象既豐滿,又生動,不見銅臭氣,倒是多了幾分真摯,可愛。
說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來看看女主角唐小山,這個前世百花仙子,其實性格刻畫的也極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為人,經(jīng)歷凡間之苦,這段因有因何而來
原來當(dāng)日瑤池盛會,各位仙班都旨在討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議請百鳥,百獸來此地歌舞一番,接著又說不妨也請百花一齊開放,同來慶祝。
眾仙聽了,都說很妙,哪知這時的百花仙卻說:各個花卉開時都因時節(jié)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齊開放,這番便是戲言。
后更因為風(fēng)姨在旁調(diào)唆,百花更是與嫦娥爭執(zhí)起來,隨后才有了賭氣說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齊放,我果然應(yīng)允,情愿墮落紅塵,永不翻身。
哪知因緣湊巧,有武則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齊放,那天剛好百花仙人去別處下棋,神不知鬼不覺地各處百花便也齊放了,這之后呢,可憐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塵,歷經(jīng)輪回之苦。
這幾章,仔細(xì)讀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卻也寫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雖說此件事端,發(fā)于嫦娥多事,怨于風(fēng)姨調(diào)唆,但是最后結(jié)局走向,還得說回百花自己。
百花從一出場就清麗絕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輩,極不善于阿諛奉承,但是事體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穩(wěn)。
其實,看完這幾個章回,我還是很喜歡百花,這樣一個清清凈凈不為俗世所擾的女子,多么可愛,可貴
就連廣寒宮里自比天下無雙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氣了,不僅俗氣,還犯了器量狹窄之誤
古詩大全300首小學(xué)五年級
1.漢樂府南》: 江南可采蓮,何田田。
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 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fēng)》: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7.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1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14.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16.李白《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玉樹和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17.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8.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9.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1.張志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32.盧綸《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3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4.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p>
35.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36.白居易《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7.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38.李紳《憫農(nóng)》(一):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紳《憫農(nóng)》(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40.杜牧《山行》: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3.李商隱《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4.羅隱《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fēng)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45.胡令《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46.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47.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0.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一):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58.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二):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59.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朱熹《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葉紹《游園不值》: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叩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64.翁卷《鄉(xiāng)村四月》: 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66.王冕《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67.于謙《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8.鄭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69.袁枚《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70.龔自真《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示兒》 死后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盡淚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訴衷情》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關(guān)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
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fù),幾處今宵垂淚痕
《關(guān)山月》 《示兒》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冬夜讀書示子聿》 《關(guān)山月》、《書憤》、《金錯刀》、《農(nóng)家嘆》、《黃州》、《長歌行》查看全部7個回答有哪些值得信任的報刊雜志訂閱渠道?怎么訂閱報刊雜志訂閱上雜志鋪特價5折起_快遞配送關(guān)注世界軍事的人都在看2020年怎么訂閱報刊雜志訂閱上雜志鋪特價5折起,快遞配送,退換自由!低價,方便的一站式雜志訂閱平臺,雜志訂閱服務(wù)專家!成都郵征天下信息技..廣告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里有哪些詩?古詩十九首,75首小學(xué)生必背古..關(guān)注古詩的人都在看75首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詞-網(wǎng)上買書,上淘寶,品類齊全,折扣多多,這些必讀好物現(xiàn)在買更劃算!來淘寶,一站式購物網(wǎng)站新體驗,一網(wǎng)打盡,淘,你喜歡!杭州易宏廣告有限公司廣告 相關(guān)問題全部廣告小學(xué)古詩大全300首大全-盡在快手APP快手免費提供各種小學(xué)古詩大全300首視頻在線觀看,包括哲理故事,小故事,愛情故事,572020-05-11古詩大全300首小學(xué)( )共嬋娟
水調(diào)歌頭【宋】蘇軾 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手持酒杯來尋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那些宮殿,今天晚上又是那一年呢。
我想要乘長風(fēng)飛回月宮,又怕那高聳的瓊樓玉宇,讓我難以忍受那種孤寒。
起舞翩翩玩賞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的人間。
4 瀏覽1202020-02-13五字古詩大全300首4句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草》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州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6、《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7、《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8、《贈孟浩然》 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9、《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10、《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11、《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2、《彈琴》 唐·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fēng)寒。
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13、《送上人》 唐·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14、《秋夜寄邱員外》 唐·韋應(yīng)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15、《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16、《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17、《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18、《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9、《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20、《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1、《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2、《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3、《送崔九》 唐·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24、《渡漢江》 唐·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fù)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5、《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3520 瀏覽565042020-02-03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300首3 瀏覽10982019-11-14古詩大全300首江南》 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蓮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3 《詠鵝》 駱賓王(唐)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 《風(fēng)》 李嶠(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 《詠柳》 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6 《涼州詞》 王之渙(唐)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7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 《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9 《涼州詞》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10 《出塞》 王昌齡(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唐)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 《鹿柴》 王維(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yǐng)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1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靜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16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17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0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 《別董大》 高適(唐)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 《絕句》(其三) 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 《絕句》(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27 《楓橋夜泊》 張繼(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28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9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0 《漁歌子》 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guì)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31 《塞下曲》 盧綸(唐)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jì)逐,大雪滿弓刀。
32 《望洞庭》 劉禹錫(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劉禹錫(唐)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4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6 《憶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37 《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38 《憫農(nóng)》(其一) 李紳(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39 《憫農(nóng)》(其二) 李紳(唐)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0 《尋隱者不遇》 賈島(唐)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41 《山行》 杜牧(唐)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xiá),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42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3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4 《樂游原》 李商隱(唐)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5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fēng)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46 《江上漁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47 《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tà)送青來。
5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 《夏日絕句》 李清照(宋)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 《示兒》 陸游(南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南宋)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 《四時田園雜興》(一) 范成大(南宋)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58 《四時田園雜興》(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cháng)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59 《小池》 楊萬里(南宋)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南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 《春日》 朱熹(南宋) 勝日尋方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 《題臨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 《游園不值》 葉紹翁(南宋)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64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liǎo)蠶桑又插田。
65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66 《石灰吟》 于謙(明)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7 《竹石》 鄭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68 《所見》 袁枚(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9 《村居》 高鼎(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216 瀏覽57982017-11-266評論風(fēng)兒飄過青山2u五還是風(fēng)兒飄過青山2u五還是熱心網(wǎng)友2這誰不知道查看全部6條評論評論兩句6164
?從此不怕學(xué)數(shù)學(xué)?的讀書感悟
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寫成的文章就是讀后感。
1.今天,我讀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觸2.翻開書,...幾個字印入的的眼簾,不禁讓我想起...3.或者引用名言開頭,在引出內(nèi)容結(jié)尾一般是:1.這片文章是我深受啟發(fā)...
古詩大全300首
江南》 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3 《詠鵝》 駱賓王(唐)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 《風(fēng)》 李嶠(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 《詠柳》 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6 《涼州詞》 王之渙(唐)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7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 《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9 《涼州詞》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10 《出塞》 王昌齡(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唐)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 《鹿柴》 王維(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yǐng)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1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靜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16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17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0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 《別董大》 高適(唐)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 《絕句》(其三) 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 《絕句》(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27 《楓橋夜泊》 張繼(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28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9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0 《漁歌子》 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guì)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31 《塞下曲》 盧綸(唐)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jì)逐,大雪滿弓刀。
32 《望洞庭》 劉禹錫(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劉禹錫(唐)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4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6 《憶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37 《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38 《憫農(nóng)》(其一) 李紳(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39 《憫農(nóng)》(其二) 李紳(唐)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0 《尋隱者不遇》 賈島(唐)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41 《山行》 杜牧(唐)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xiá),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42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3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4 《樂游原》 李商隱(唐)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5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fēng)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46 《江上漁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47 《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tà)送青來。
5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 《夏日絕句》 李清照(宋)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 《示兒》 陸游(南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南宋)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 《四時田園雜興》(一) 范成大(南宋)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58 《四時田園雜興》(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cháng)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59 《小池》 楊萬里(南宋)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南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 《春日》 朱熹(南宋) 勝日尋方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 《題臨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 《游園不值》 葉紹翁(南宋)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64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liǎo)蠶桑又插田。
65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66 《石灰吟》 于謙(明)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7 《竹石》 鄭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68 《所見》 袁枚(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9 《村居》 高鼎(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怎么寫論文 題目詩歌與人品 大概提綱就行
作文是一門課,上課,教師出題,學(xué)生圍繞題目思索,組織,分段編寫,至?xí)r交卷,教師批改,評分,發(fā)還,如是而已。
我當(dāng)年也曾這樣理解。
因為這樣理解,所以一提起作文,心里或眼前就有兩個影子晃動。
影子之一,這是嚴(yán)肅艱難而關(guān)系不小的事,比如說,課堂之上,如果寫不好,等第就要下移,不體面;考場之上,如果寫不好,分?jǐn)?shù)就會下降,有名落孫山的危險。
影子之二,作文要成“文”,文有法,如就題構(gòu)思、開頭結(jié)尾、組織穿插等等,必須勤摸索,牢牢記住,執(zhí)筆時還要小心翼翼,以期能夠不出漏洞,取得內(nèi)行人的贊嘆。
兩個影子合起來,說是等于枷鎖也許過分,至少總是大禮服吧,穿上之后,就不能不正襟危坐,舉手投足都要求合乎法度。
回想小學(xué)時期,作文課就是這樣兢兢業(yè)業(yè)度過來的。
那時候還視文言為雅語,作文爭取用文言,在兩個影子籠罩之下,一提筆就想到聲勢,于是開頭常常是“人生于世”,結(jié)尾常常是“嗚呼”或“豈不懿歟”。
老師當(dāng)然也欣賞這類近于“套數(shù)”的寫法,因而多半是高分?jǐn)?shù),有時還留成績,受表揚。
自己呢,有不少年頭也以為這條路是走對了。
后來,漸漸,知道這條路走得并不對,即使不全錯,也總是膠柱鼓瑟。
認(rèn)識變化的歷程,河頭驛站,游絲亂卓,相當(dāng)繁雜,不能多說。
打個比方,起初舊看法占據(jù)天平的一端,因為另一端是零,所以老一套顯得很重。
以后日往月來,讀,思,寫,新的成分逐漸增多,終于壓倒了舊的一端。
為了明確些,這新的成分,也無妨舉一點點例。
例之一,某作家的文章談到,民初某有怪異風(fēng)格的散文大家談他的作文老師,乃是一本書的第一句,文曰:“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
”好事者幾經(jīng)周折,才找到這位老師,是清末上海張南莊作的怪諷刺小說《何典》。
我幸而很容易地找到此書的劉復(fù)校點本,讀了,也悟出一些為文之道,是“扔掉一切法”。
例之二是讀《莊子》,如《知北游》篇答人問“道惡乎在”,說是“無所不在”,然后舉例,說“在螻蟻”,“在稊稗”,直到“在屎溺(尿)”。
這是“扔掉一切法”的反面一路,“怎么樣都可以”。
一面是法都錯,一面是怎么作都合法,這矛盾之中蘊涵著一種作文的妙理,用現(xiàn)在的習(xí)語說是“必須打破框框”,或者說積極一些是“必須解放思想”。
本篇的標(biāo)題是“什么是作文”,這里就談在這方面的解放思想。
作文是一門課程,提到作文,我們就想到這是指教師命題學(xué)生交卷的那種活動,自然也不錯。
不過,至少是為了更欣?諮?埃?頤腔故薔×堪遜?圍放大才好。
事實上,這類編寫成文的活動,范圍確是比課堂作文大得多。
情況很明顯,課堂作文,一般是10天半個月才有一次;而在日常生活中,拿筆寫點什么的機會是時時都有。
這寫點什么,內(nèi)容很繁,小至便條,大至長篇著作,中間如書信、日記等,既然是執(zhí)筆為文,就都是作文。
總之,所謂作文,可以在課堂之內(nèi),而多半在課堂之外。
課堂之外的作文,可以不用標(biāo)題的形式,或經(jīng)常不用標(biāo)題的形式。
自然,如果你愿意標(biāo)題,譬如寫一封信完了,可以標(biāo)個“與某某書”或“復(fù)某某的信”一類題目。
考察寫作的情況,大都是心中先有某性質(zhì)的內(nèi)容,然后編組成文,然后標(biāo)題;作文課是練習(xí),“備”應(yīng)用,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學(xué)作文,知道一般是文在題先,甚至無題也可以成文,會少拘束,敢放筆,多有機會馳騁,是有好處的。
課堂之外,凡有所寫都可以成文,因而文不文就與篇幅的長短無關(guān)。
司馬光等寫《資治通鑒》,全書近300卷,是作文。
《紅樓夢》第五十回“即景聯(lián)句”,不識字的鳳姐編第一句,“一夜北風(fēng)緊”,李绔續(xù)第二句,“開門雪尚飄”,都只是五個字,也是作文。
文,目的不同,體裁不同,篇幅不同,寫法不同,自然有難易的分別。
卻不當(dāng)因此而分高下。
一張便條,寫得簡練、明白、得體,在便條的范圍內(nèi)說,同樣是優(yōu)秀的。
前些年,提倡言文切合,有所謂“寫話”的說法。
上面幾段主張作文的范圍應(yīng)該擴大,是否可以說,作文不過是話的書寫形式,說的時候是話,寫出來就是作文呢
可以這樣說,因為種種性質(zhì)的意思,都是既可以說出來又可以寫出來的。
但那樣籠統(tǒng)而言之,并不完全對,或并不時時對。
有時候,口里說的,寫下來卻不能算作文。
例如你念杜牧詩《山行》,很喜歡,吟誦幾遍,怕忘了,拿起筆來寫,“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這里寫話,可不能算作文,因為不出于自己的構(gòu)思。
同理,像填固定格式的報表之類也不能算。
還有一種情況,思路不清,說話不檢點,結(jié)果話“很不像話”,應(yīng)該這樣說的那樣說了,應(yīng)該說一遍的重復(fù)了幾遍,應(yīng)該甲先乙后卻說成乙先甲后,意思含糊不清,等等,這樣的話,除非小說中有意這樣寫以表現(xiàn)某人的顛三倒四,寫下來也不能算作文,因為沒有經(jīng)過組織。
這樣,似乎可以說,所謂作文,不過是把經(jīng)過自己構(gòu)思、自己組織的話寫為書面形式的一種活動。
顯然,這種活動無時而不有,無地而不有,就是說,遠(yuǎn)遠(yuǎn)超過課堂之內(nèi)。
這樣認(rèn)識有什么好處呢
好處至少有兩方面:一是有較大的可能把課堂學(xué)變?yōu)殡S時隨地學(xué),因而會收效快,收效大;二是有較大的可能把與命題作文有關(guān)的種種膠柱鼓瑟的信條忘掉,一篇關(guān)于高考的文章: 作文占60分
筆者認(rèn)為高考作文分值偏高,如是會導(dǎo)致學(xué)生盲目看重作文而忽略了基礎(chǔ),最終又影響到作文,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高考語文畢竟不是作家比拼,應(yīng)當(dāng)重視語文基礎(chǔ)知識,而且這樣又可以有助于作文的提高,從而又反過來鞏固基礎(chǔ)。
筆者認(rèn)為高考作文占50分為宜。
一百五十分:一百分基礎(chǔ),五十分作文,而且“發(fā)展等級”占15分。
由于應(yīng)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學(xué)生們不是不想創(chuàng)新,而是不敢創(chuàng)新,而“發(fā)展等級”正是學(xué)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舞臺,我們應(yīng)當(dāng)對此加大關(guān)注,與素質(zhì)教育逐步接軌。
最后,筆者認(rèn)為還有一點會影響學(xué)生作文,那就是作文字?jǐn)?shù)規(guī)定:不少于800字。
字?jǐn)?shù)的多少并不代表作文的優(yōu)劣,而正是因為“不少于800字”,使多少學(xué)生形成了寫作啰嗦,表達欠簡潔的壞習(xí)慣。
故筆者認(rèn)為可將作文字?jǐn)?shù)下限稍降一些。
以上是筆者對高考作文的淺薄看法。
利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與積累,前面已經(jīng)敘述,此處不再贅言。
此節(jié)只從閱讀與寫作關(guān)系的角度,來談利用多種途徑搜集與積累寫作材料的問題。
德國大哲學(xué)家黑格爾讀書時,養(yǎng)成了一種獨特的習(xí)慣,就是凡是讀過的東西,他都要在活頁紙上認(rèn)真地做摘錄,然后把摘錄加以分類,放進貼有各類標(biāo)簽的文件夾里。
這樣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條摘錄都可以馬上拿到手。
黑格爾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因為閱讀也是我們作文素材的來源之一,是我們提高寫作水平一條重要途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已是人們熟知的有關(guān)讀書與寫作的古訓(xùn)。
勤記是幫助人們增長知識的有效手段,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
這話告誡人們,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要勤于手抄筆錄,手腦并用。
只要堅持勤記,我們一定能成為一個知識的富有者,從而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
搜集與積累的途徑很多,主要的有利用圖書館和使用網(wǎng)絡(luò)。
對于一個善于搜集與積累的人來說,即使是平時聽別人說話也能夠搜集與積累到許多素材。
因此,學(xué)習(xí)寫作就必須練就利用多種途徑(圖書館、網(wǎng)絡(luò))隨時搜集、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lǐng)。
一. 掌握做摘錄和卡片的方法。
1. 摘錄的意義 在讀書時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重要的材料、重要的論點、自己欣賞的段落和精彩的詞匯語句,將這些摘錄下來就叫做摘錄。
同志在學(xué)生時代就勤寫筆記勤做摘錄。
他每次去圖書館,必定帶上三件物品:地圖、字典、筆記本。
讀書時,凡學(xué)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就立刻記在筆記本上。
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也十分重視摘錄,他的“摘錄筆記本”多得不可勝數(shù)。
他每天上午總是伏在一張寬闊的書桌上寫作,身旁堆滿了筆記;下午到圖書館去,從大量報刊上摘錄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注重知識的積累,為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
養(yǎng)成勤做摘錄、勤寫筆記的良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對掌握豐富的知識積累寫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
2. 做摘錄卡片的好處 在中學(xué)生的寫作積累活動中,做摘錄卡片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它可以使中學(xué)生們一舉兩得,既可以鍛煉自己的書寫能力,又可以在抄寫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摘抄文字的優(yōu)點或者缺點。
其次,摘抄時間可短可長,使用靈活。
第三,摘抄時一般使用卡片,卡片只要索引清楚,查找起來就會十分方便。
3. 做摘錄卡片的方法 做摘錄不能改變原文中的字句和標(biāo)點,這是做摘錄的原則。
摘錄方式:對于字句不多的內(nèi)容,可以整篇摘抄;文字較長的內(nèi)容,如是新聞報道,只要抄下導(dǎo)語,能幫助記憶即可;如果其他類型的長文章也需要摘抄,那只要記下提要或論點和論據(jù),就能幫助記憶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
摘錄方法:準(zhǔn)備一些卡片(可以到文具商店購買,也可以自己利用紙頁整齊裁出制作),摘錄時應(yīng)先抄上原文的題目、作者的姓名、報紙的名稱、發(fā)表的日期以及版次,并在卡片的上方寫出分類標(biāo)題,如“名人名言--談勤懇”。
請看文章:錢鐘書的讀書筆記 已故的著名學(xué)者、作家錢鐘書,被譽為“文化昆侖”。
其《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注》等學(xué)術(shù)著作,援引的參考書目數(shù)以萬計,且涵蓋了文、史、哲、心理學(xué)等多門學(xué)科。
有趣的是,他自己的藏書卻很少,他的書齋中有兩三個不大的書架,放著一些工具書和出版社、作者贈送給他的書籍。
他藏書不多,著書卻不少,這當(dāng)中博覽圖書館書籍時所作的大量的讀書筆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讀書須作筆記,錢鐘書開始并不以為然。
他在清華大學(xué)讀書時,自恃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連課堂上聽講都不作筆記,更不屑于課外讀書作筆記。
他進清華后雖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看書時卻只在書上用鉛筆寫劃,并不作筆記。
他的同學(xué)饒余威在《清華的回憶》一文中寫到錢鐘書時說:“他自己喜歡讀書,也鼓勵別人讀書。
他還有一個怪癖,看書時喜歡用又黑又粗的鉛筆劃下佳句,又在書旁加上他的評語,清華藏書中的畫線和評語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筆。
”錢鐘書在清華,“宋以后集部殆無不過目”,畢業(yè)后到上海光華大學(xué)任教時,在備課、寫文章的實踐中,方認(rèn)識到讀書單憑記憶是不行的,遂開始讀書必作筆記,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xí)慣。
錢鐘書的讀書筆記本很厚,有普通練習(xí)本的四倍,上面寫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別人很難看懂。
他每讀一書,都作筆記,摘出精華,指出謬誤,寫下心得。
他很珍重自己的讀書筆記,“文革”期間,他曾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勞動,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幾本字典、詞典和讀書筆記,一有空便反芻似地閱讀。
他著書時,主要是參考讀書筆記。
從1939年到1942年完成的頗有影響的文藝?yán)碚撝鳌墩勊囦洝?,為何采用了傳統(tǒng)詩話的札記式的寫法,其原因就在于利用讀書筆記之便。
1956年,錢鐘書接受了編寫《宋詩選注》的任務(wù)之后,到北大圖書館和社科院文研所圖書館借到大批有關(guān)宋詩的書籍,諸如《宋詩紀(jì)事》《宋詩鈔補》《宋詩鈔續(xù)補》及各種宋人筆記、詩話、文集、方志等,在閱讀時作了大量筆記,糾正了前人的錯誤,遂將一本普及讀物編寫成了學(xué)術(shù)價值甚高的宋詩選本。
1972年3月,錢鐘書夫婦從河南“五七”干校返京,開始偷著寫《管錐編》,這部洋洋百萬言的學(xué)術(shù)宏著,主要資料來源就是錢鐘書寫下的五大麻袋讀書筆記,這些素材是他多年讀書心血的積累,整理成書稿又費時三年,自然還是用札記形式。
1979年此書一出版,便轟動了學(xué)術(shù)界,此后一版再版,成了學(xué)者們書架上的必備書。
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此言不差。
熟悉錢鐘書的學(xué)者都認(rèn)為,錢的記憶力是驚人的,幾十年前讀過的東西還能記住,在現(xiàn)代中國學(xué)者中,除了史學(xué)大師陳寅恪外,沒有第二人能與他相比,外國學(xué)者說他的記憶是“照相機式”的記憶。
即便如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筆記是錢鐘書攀上學(xué)術(shù)高峰的重要階梯。
錢鐘書先生尚且如此,對于記憶力一般的人來說,讀書作筆記就更為必要了。
讀了《錢鐘書的讀書筆記》你一定感慨萬分吧
一代宗師治學(xué)給我們啟迪多多
做學(xué)問需要靈活的大腦和良好的方法,缺一不可。
文中所說的“讀書筆記”相當(dāng)于我們介紹的“做摘錄與卡片”,只不過“讀書筆記”是專題的摘錄與分析,而卡片則是能夠五花八門包容許多的素材紀(jì)錄。
錢鐘書的夫人楊絳最近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的近作《我愛清華圖書館》中稱,自己本來可以在宿舍里讀書的,但偏愛去圖書館。
她說,讀書如“串門兒”,借幾本書在宿舍讀是串幾家的“門兒”,而站在圖書館的長長的書架前,“家家戶戶”自由出入,幸無窮。
可見讀書是錢、楊的共同志趣,他們留學(xué)英國在牛津讀書時,錢將牛津圖書館戲譯為“飽蠹樓”(Bod le ian),以饕餮之蠹自詡。
近年楊絳整理錢鐘書的筆記,計有外文筆記178冊34000多頁,中文筆記分大體數(shù)量與此相當(dāng);另有“日札”23冊,2000余頁,加在一起足足四十卷。
楊絳說:“許多人說,錢鐘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他本人并不以為自己有那么‘神’。
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所以,他讀書雖多,也不易遺忘。
”(《讀書》雜志2001年9月) 其實“先搜集材料,再按題作文”,就像我們看媽媽做飯一樣,做飯要有米、有水、有菜……沒有這些怎么能做好飯呢
正如俗話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作文和做飯一樣,也要有生動充實的素材,豐富多彩的詞匯……。
沒有語言、沒有素材,是寫不好作文的。
當(dāng)然,作文也有作文的技法,但是,如果不注意學(xué)習(xí)語言、不注意積累素材,腦子里空空的,技法學(xué)得再多,作文也寫不生動、寫不實在,那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
二. 有選擇地剪報,有針對性地進行評析。
1. 剪報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搜集素材的形式 我們每天都閱讀的報紙承載有大量的信息,如果我們每個月或每個星期都整理報紙的話,那么將其中有用的材料剪下來,分類搜索就不是一件難事。
比如,愛好足球的同學(xué)搜集有關(guān)足球的信息,愛好旅游的同學(xué)搜集關(guān)于旅游的信息等等。
2. 剪輯下來的材料應(yīng)該加以認(rèn)真的評析 三言兩語寫下剪報時的初衷,那不僅僅是一個材料的占有,同時還是一個看法(思想)的輯錄。
面對經(jīng)過評析的剪報,我們能夠迅速分辨它的類別,也能看出自己思想的軌跡。
這是一種既提高寫作水平又促進寫作意識發(fā)展的好方法。
3. 剪報評析的方法 評析一般分為“隨感式”和“評注式”。
“隨感式”的評析相當(dāng)于“讀書心得”,而“評注式”的評析即對文中的句、段進行分析;還可以從語言上分析……這樣分析使我們加深了對原著的理解,而且對提高文學(xué)的鑒賞力大有好處。
請讀下文:學(xué)習(xí)鄭板橋 這里不談鄭板橋生前就被稱為三絕的詩書畫,而是說要學(xué)他做人的明白。
在文學(xué)史上,鄭并沒有多高的地位。
但在當(dāng)時,他也算一代名流了。
問題是:一代名流怎么看自己
在他被看做一代名流的日子里。
鄭第一次刻印自己詩集時這樣說:“余詩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氣息。
二三知己,屢詬病之。
好事者又促余付梓。
自度后來未必能進,姑從諛而背直。
慚愧汗下,如何可言。
板橋自題。
” 在為自己的詞抄作序時,鄭這樣說:“燮年三十至四十,氣盛而學(xué)勤,閱前作輒欲焚去。
至四十五六,便覺得前作好。
至五十外,讀一過,便大得意。
可知其心力日淺,學(xué)殖日退,忘己丑而信前是,其無成斷斷矣。
” 嗟夫,我們真該向板橋前輩學(xué)習(xí)啊。
第一要記住,要感謝:那老愛挑我詩詞毛病的,是我的好朋友。
第二條:忘己丑之日,便是完蛋之時。
如果開始對著舊作沾沾自喜,恐怕就危險了呢。
忘己丑越早,便越見可悲。
切記,切記。
(阿夏) 這是一篇“隨感式”的評析。
屬于看完一個材料就將感想記錄下來的一種。
還有另外一種“譯注式”,請看:有感《苦難是一所學(xué)?!? 偶爾在一本雜志上讀到了這篇文章,對于故事的主人公實在是相當(dāng)敬佩。
現(xiàn)今社會有不少人,在逆境面前沒有掙扎或稍加掙扎就喪失了勇氣,從此一蹶不振,聽?wèi){命運的擺布而不做任何奮爭,他們有的成為懶惰的人,礙事的人,有的成為厭世的人,遁世的人,看看下面的故事你或許能夠從中悟出一些道理。
主人公名叫黃海濤,3歲時,母親不堪忍受“文革”的迫害飲恨身亡,父親一人挑起全家八口人的重?fù)?dān),一個年屆七旬的老奶奶還有六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主人公無論是三伏炎夏三九嚴(yán)冬,總是一個人呆在空曠的田野里辛勤地勞作,在當(dāng)時還是小學(xué)生的他,自己吃力而快樂地啃著《三國演義》《鏡花緣》《紅樓夢》《西游記》,遇到不認(rèn)識的字就查字典。
后來上了初中,他在文學(xué)方面的造詣也慢慢地顯露出來。
為了幫大哥治病家里背上了上萬元的貸,他不得不離開校園,成了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那年他剛上初三。
從此,他白天干農(nóng)活料理家務(wù),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燈下自學(xué)初三的課本。
農(nóng)閑時就早出晚歸到學(xué)校跟班聽課,后來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讓他回來參加中考,原來好心的校長一直將他作請病假處理。
果然他不負(fù)重望以全校第一的身份考取了紅安師范,不幸的是他又被人擠掉了。
家人鼓勵他繼續(xù)讀取高中。
為了節(jié)省家里的開支,他連5分錢的咸菜也舍不得買,就這樣還不得不常常忍饑挨餓,總是吃了上餐沒下餐,就是在此種條件下,他在近100名的文科生中始終名列前五名。
可是1992年高考他卻落榜了,十年寒窗就這樣飛灰煙滅了,要知道精神上的折磨要比肉體上的折磨更加讓人難以煎熬,壯志未酬癡心不改的他,面對已是窮徒四壁的家里,毅然決定南下武漢打工。
(評注:人生要有理想,一個人沒有理想,生活就沒有光彩。
但是只有理想還不夠,還要努力去實現(xiàn)理想,而實現(xiàn)理想,就需要毅力,否則,理想將成為空想。
) 揣著借來的11元錢,他只身來到陌生的江城,連續(xù)三天都沒有人肯收留他,第四天他來到一家建筑工地,和灰、篩沙子、扛水泥,身穿單薄衣衫的他站在19層的樓頂任憑寒風(fēng)呼嘯,還不得不伸進刺骨的冷水里。
一天由于鬧肚子他從樓上摔下來,尖利的竹排劃破了他的左胸,老板不僅連句問候的話都沒有,而且看到撒得滿地的混凝土竟勃然大怒。
他不敢頂嘴,可心卻一直在滴血。
一天勞累的工作后,等民工們都睡著了,他又拿出課本,溫習(xí)、記誦。
山川經(jīng)不起太多的悲哀,歲月經(jīng)不起長久的等待。
1993年他重返校園,開始了近乎瘋狂的學(xué)習(xí),終于他圓了自己的大學(xué)夢。
面對高昂的學(xué)費,他又一次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
無數(shù)次他打工回來,看到同伴們睡得那么香甜,而自己卻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時,心里就一陣難過。
(評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苦其心智,勞其心骨,餓其體膚。
) 生存不是目的,先生存而后發(fā)展,這才是他的奮斗目標(biāo)。
由于刻苦學(xué)習(xí),他連年獲得甲等獎學(xué)金。
(評注: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把。
一個人知識的多寡,關(guān)鍵在于勤奮的程度如何。
懶惰者永遠(yuǎn)不會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永遠(yuǎn)不會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
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無限的知識海洋里獵取到真智實才,才能不斷地開拓知識領(lǐng)域,獲得知識的酬報,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
) 就在這時他碰到了中國應(yīng)用寫作學(xué)會會長洪威雷教授,從而喚醒了他心中沉睡的夢想:文學(xué)。
他每天如癡如醉的讀書看報,簡直是近乎瘋狂,他的文章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大報發(fā)表,許多新聞單位還歡迎他去工作,同學(xué)們無不羨慕,然而在他拼命掙學(xué)費時,其他同學(xué)又在干什么呢
(評注:人們往往津津樂道偉人所取得的光輝成就,而忽視取得成就的艱辛歷程,有些人甚至還認(rèn)為,一個人的成才離不開好的運氣和優(yōu)越的環(huán)境。
但實際上縱觀世界上的名人生平,你可以得到一個完全相反的結(jié)論:天才的生活道路自古多坎坷而少坦途。
) 苦難教給了他一切,更給他上了人生的最重要的一課:那就是學(xué)會從苦難中頑強地成長。
(評注:每個人在追求事業(yè)的過程中,都不會一帆風(fēng)順,總會有艱難曲折,一個真正有事業(yè)心的青年就應(yīng)該像巖下竹筍,石縫中青松,冰山上雪蓮那樣,頑強地追求自己認(rèn)定的目標(biāo),不管有多少挫折也堅定不移。
消沉詛咒,那是弱者的哀鳴,它永遠(yuǎn)代替不了建設(shè)將來。
與其攤開雙手大喊大叫,不如用這雙手去建設(shè)新生活。
挫折固然使人痛苦,但戰(zhàn)勝挫折后將是何等歡樂。
向前看吧,朋友們,我們應(yīng)該成為生活的強者,我們應(yīng)該奏出時代的最強音,新時代的開拓者應(yīng)該屬于新時代的青年
)(幸福女孩) 幸福女孩寫的一篇文章《有感<苦難是一所學(xué)校>》,發(fā)表時編輯使用了評注式評析法加注文章,加注的內(nèi)容即閱讀時的感觸感悟,寫于字里行間突出了文章要點,加強了議論抒情的力度。
這樣在篇中加注的方法對于在省時前提下的閱讀積累是頗有益處的。
文字
唐詩三百首兒童舞蹈 視頻。
唐詩300首《春曉》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作者:王維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終南望余雪》作者: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靜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彈琴》 作者:劉長卿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fēng)寒。
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八陣圖》作者: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遣恨失吞吳。
《草》作者: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關(guān)山月》 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xì)w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望月懷遠(yuǎn)》 作者: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登岳陽樓》 作者:杜 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終南別業(yè)》 作者:王 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涼州詞》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fā)白帝城》作者: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楓橋夜泊》作者: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烏衣巷》作者: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出塞》作者:王之渙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詠柳 作者: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黃鶴樓》作者: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詠鵝(洛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剃下。
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憫農(nóng)(李紳)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秋浦歌(李白)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古浪月行(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金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dāng)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一望二三里(佚名)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支花。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越女詞(李白)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夜宿山寺(李白)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池上(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相思(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明日歌(文嘉)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