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 讀后感
從小到大,我讀過的書不計其數(shù),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難忘的書――《鏡花緣》。
《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博學(xué)多才,精通文學(xué)、音律、圍棋。
晚年雖然生活貧困,卻用十多年時間寫了號稱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奇特的一部――《鏡花緣》。
當(dāng)代學(xué)者稱之為“雜家說”,國外學(xué)者評為融幻想、歷史、諷刺、游記四類小說于一體的巨著。
剛翻開書的第一頁,就看到上面那段簡介,我心中暗想:“一個老頭兒能寫出什么巨著,沒聽說過這本書,我倒要見識見識。
” 故事從百花仙子被貶開始,沿著兩條主線敘述。
明線為唐敖官場失意,索性與妻舅林之洋出海經(jīng)商游歷,暗線則是百花仙子在凡間的故事,兩條線一明一暗,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果。
看《鏡花緣》的第一感受是幽默。
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和場面描寫都能看出。
淑士國人十分迂腐。
在一家小酒館,伙計是這樣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臨,莫非飲酒乎
用菜乎
請明白以告我也。
”淑士國人的呆板,酸,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幾句話,躍然紙上。
看《鏡花緣》的第二感受是凝重。
幽默與凝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
在笑過之后,我也有些羞慚。
白民國書架上擺得滿滿的,人人都有一股書卷氣,卻連《論語》都讀不正確;而黑齒國人皮膚黝黑,卻詩書滿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鏡花緣》的第三感受是感動。
雖然某些國家的習(xí)慣不好,但每一個失德行為背后又很快出現(xiàn)一個反襯人物,厭火國人因為貪財而噴火傷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魚卻出手想要救助,最終趕走了厭火國人。
《鏡花緣》雖然是虛構(gòu)的小說,卻嚴(yán)厲地抨擊了現(xiàn)實(shí)中的不良風(fēng)氣,真可謂是一面“鏡子”。
從此《鏡花緣》成了我書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鏡花緣讀后感200字?jǐn)?shù)
浩瀚書海,好書是永遠(yuǎn)讀不完的。
其中有一些好書能夠歷經(jīng)時代的考驗,不斷啟發(fā)影響我們,成為經(jīng)典的好書。
以鏡花緣來說,我讀了之后,感受很深,它是清代的一部著名的白話傳奇小說,先寫的是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久公三人便游海外,暢游各種奇幻國度的經(jīng)歷,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山,不畏艱難險阻海外尋親的過程,后面講的是在古代游藝花色及文字音韻游戲的主旨下,從各種角度細(xì)膩描寫了才女們的令人贊嘆的才華。
作者利用夸張有趣的一系列故事,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面又一面的鏡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正如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這本書的精華之處我覺得在于作者在古代就知道倡導(dǎo)民主思想,論人的價值不是以財富來評價,不是以身份的高低來比較,而是以人的品質(zhì)好壞來衡量,充滿了民主意識,這在那時候的思想是很進(jìn)步的。
對于我們這一代的中小學(xué)生來說,非常有教育意義,這是我讀完這本書所感受最深的,也是要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的主要原因。
鏡花緣讀書筆記
讀《鏡花緣書筆記 (一) 讀到鏡花緣這部分,不記下。
唐念著父親常年不歸,思親之情漫漫,終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萊,過了鏡花山,水月嶺,突然看到一塊發(fā)著紅光的石碑,碑文仔細(xì)辨認(rèn)后,卻也認(rèn)得,她問同行的陰若花可認(rèn)得,陰若花只是搖頭,說是蝌蚪文,毫無所知,小山心中很是詫異,心生一計,干脆取了芭蕉葉,在上面只管抄寫,用得都是若花看得懂的楷書,一邊抄一邊想:這回若花肯定看懂了。
一會兒,若花來了,卻指著小山的筆跡:你抄寫的筆畫,同那石碑上的蝌蚪文都一樣,石碑上的字我既不識,又怎么認(rèn)識這個
這時候小山不免感嘆:妹子所寫原是楷書,誰知到了姐姐眼中,竟全變成了古篆,怪不得有俗語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姐姐竟是無緣了。
一番話畢,若花說道:我雖無緣,今得親至其他,也算是無緣中的有緣了。
小山連問:姐姐雖然善于詞令,但你所說的‘有緣’二字,究竟?fàn)繌?qiáng)。
若花道:據(jù)我看來,有緣固妙,不過若以現(xiàn)在的情況而論,倒不如無緣來的自在。
小山很詫異問:此話怎講
若花道:就說現(xiàn)在吧,漫山遍野的美景我都可以即刻暢游,阿妹你呢,卻要拿著一枝毛椎在那里鉆刺,不免為緣所謂累,所以倒不如無緣自在。
小山聽了就說:姐姐要知道無緣的不過看看山中景色,那有緣的不但能飽覽仙機(jī),而且還能知道未來,比如連同姐姐一眾姐妹的一生修為,莫不在這碑中,讓我看來,這比看山中景色強(qiáng)過萬倍。
若花接著便說:據(jù)你所說,我們的來歷,我們的結(jié)果,你都曉得了,那我倒要請問妹妹,你自己的來歷,你自己的結(jié)果呢
你可曉得
小山一聽,怔住了,想了想說:姐姐,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問我
至于說我知不知,我又何必告訴你
況且你又非我,你又怎知我不自知
俗話說:功夫各自忙,姐姐先去游玩了,妹子還要繼續(xù)抄寫。
若花說:你知道些固然好,我不知道呢也未嘗不妙。
總而言之,大家無常一到,不獨(dú)我不知的化為灰飛,就是你知道的,不也同我一樣
安能得什么長生妙術(shù)
這段文字,初讀來,覺得不過是兩個小女子一段小小爭執(zhí),但是因為此處寫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內(nèi)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爭執(zhí)卻也有些深意。
先說小山,小山因為尋父來此小蓬萊,到了蓬萊島,急忙巡山,四處查訪父親的蹤跡,后來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聽父親唐敖的蹤跡,那樵夫言談之后,隨即遞給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親唐敖親自執(zhí)筆,內(nèi)容大意就是讓小山回去參加女試,女試后父女自然團(tuán)聚了。
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鏡花冢,之后遇到一處泣紅亭,隨后便看到一塊石碑,就是剛才我提到兩人爭執(zhí)中提到的石碑。
石碑中刻滿了文字,小山因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個都認(rèn)識,而若花呢,雖說也在百花之內(nèi),但是大概就是緣法不夠吧,各個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書一般。
我所感嘆倒是此處兩個各自不同的態(tài)度。
小山因為前世卻有溯源,所以決定把碑中文字抄寫下來,而若花呢,雖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說此刻觀賞美景才是要緊事,這種旁若無人的自在態(tài)度,說來即便是做個無緣人,也是難得的自在快樂
聯(lián)想到世間很多事情,很多人爭得要去和功利謀緣,一旦無緣,哪個不垂頭喪氣,垂頭喪氣倒還好,更有甚者,因氣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誹謗,等等吧,總之做個無緣人的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靈
再來看書中這段小山,既然知曉自己就是有緣人,又何必告訴旁人自己正是有緣人,其他人都不是
此種做法不管是無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張揚(yáng)了,有緣就還罷了,一旦四處張揚(yáng)自己有緣,不怪乎從頭到尾,一路坎坷。
有緣,無緣,都是各自緣法,原本沒有定數(shù),相對這件事,這個人,你有緣了,但是相對另件事,另個人,你也許就無緣了。
所以說不管是主動求有緣,或者避而成無緣,都是一種選擇罷了,既然有了選擇,就不如欣然接受選擇后的結(jié)果,何必強(qiáng)求,非得做個緣人,或者無緣人
有緣無緣,因緣聚會,其實(shí)最后結(jié)局都是大同,只是過程各有不同,體會各有辛酸罷了。
讀到這段,再次感嘆若花的無緣態(tài)度,真是一派風(fēng)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 讀《鏡花緣》讀書筆記 (二) 再讀鏡花緣上卷,讀書中一眾若干人物,比較之后,更是喜歡多九公和林之洋,不僅性格可愛,更是兼具傳神,總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遜色。
先說多九公和唐敖一行來到黑齒國,到了當(dāng)?shù)匾婚g‘女學(xué)塾’,兩人因為好奇,不知當(dāng)?shù)嘏泳烤棺x何書
之后學(xué)塾里的先生把他兩人一起請進(jìn),因為知道他兩人來自唐朝,因為歷來素聞唐朝為萬國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學(xué)問更是出類拔萃,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兩位女弟子,紅紅,亭亭,兩女子慕得唐朝學(xué)問人品,多九公當(dāng)即拍胸說道:老夫于學(xué)問一道,雖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義,粗枝大葉,也還略知一二。
跟著,紅紅,亭亭兩女子便從音律談起,多九公這時看到唐敖說:我們兩位都是拋開了書本,荒疏多年,誠惶誠恐,見識不到,還望指教。
這‘指教’兩字,多九公當(dāng)時聽到,便鼻中一哼,口雖不言,心中卻想:他們不過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學(xué)問可想而知,唐兄這樣謙虛,未免把對方看高了
之后呢,說起音律,論起反切,談?wù)務(wù)f說,多九公竟然絲毫不占上風(fēng),談到《周易》各種傳本,九公聽兩位女子說有九十余種,他當(dāng)即便吃一驚,自以為知道大概,也不過五六十種,接著又想管她呢,說不定對方有詐,隨后九公便信口胡說,周易有一百余種,誰料那兩女子步步為營,開口便談所見九十三種,之后追問其余七種,此時的九公別所七種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說兩種也怕仍是為難,到此處,九公汗如雨下,這種人物性格,雖然夸下??冢舱鎸?shí)可愛,九公自負(fù)為唐朝學(xué)問正宗,沒想到此番在黑齒國棋逢對手。
隨后兩女子你一言我一語,把多九公說的臉上一陣青,一陣紅,這時就連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煩悶。
正為難,這時只聽到外面喊:請問女學(xué)生可買胭脂么
來人是誰,沒錯,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
說道這個林之洋書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愛,就拿這次來說,他一介走物販貨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種情由一概不知,這時出現(xiàn)反倒幫了九公,大家乘此機(jī)會都得脫身。
話說林之洋這人雖然各地走物販貨,但是人卻極其聰慧,書中也有一段,話說他們一行人來到智佳國,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燈謎,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動,見識甚廣,猜起燈謎來,更是不在話下,不一會便破了好幾道。
還有一處,他們?nèi)藖淼脚畠簢?,上岸之前,還在調(diào)笑,可別被女兒國國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賣貨時便被那國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纏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
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來磨難結(jié)果,林之洋說:當(dāng)日在女兒國,人家好財,日日給予金銀財寶,我卻不為所動;當(dāng)日在女兒國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纏足,這些磨難最難熬,我卻終能忍受;當(dāng)日在女兒國人家好酒我歷來好酒,但為了及早脫身,更是滴酒不沾......幾段敘述下來,林之洋作為商賈之人的形象既豐滿,又生動,不見銅臭氣,倒是多了幾分真摯,可愛。
說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來看看女主角唐小山,這個前世百花仙子,其實(shí)性格刻畫的也極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為人,經(jīng)歷凡間之苦,這段因有因何而來
原來當(dāng)日瑤池盛會,各位仙班都旨在討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議請百鳥,百獸來此地歌舞一番,接著又說不妨也請百花一齊開放,同來慶祝。
眾仙聽了,都說很妙,哪知這時的百花仙卻說:各個花卉開時都因時節(jié)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齊開放,這番便是戲言。
后更因為風(fēng)姨在旁調(diào)唆,百花更是與嫦娥爭執(zhí)起來,隨后才有了賭氣說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齊放,我果然應(yīng)允,情愿墮落紅塵,永不翻身。
哪知因緣湊巧,有武則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齊放,那天剛好百花仙人去別處下棋,神不知鬼不覺地各處百花便也齊放了,這之后呢,可憐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塵,歷經(jīng)輪回之苦。
這幾章,仔細(xì)讀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卻也寫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雖說此件事端,發(fā)于嫦娥多事,怨于風(fēng)姨調(diào)唆,但是最后結(jié)局走向,還得說回百花自己。
百花從一出場就清麗絕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輩,極不善于阿諛奉承,但是事體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穩(wěn)。
其實(shí),看完這幾個章回,我還是很喜歡百花,這樣一個清清凈凈不為俗世所擾的女子,多么可愛,可貴
就連廣寒宮里自比天下無雙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氣了,不僅俗氣,還犯了器量狹窄之誤
《鏡花緣》讀書筆記
再讀鏡花緣上卷,讀書中一眾若干人物,比較之后,更是喜歡多九公和林之洋,不僅性格可愛,更是兼具傳神,總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遜色。
先說多九公和唐敖一行來到黑齒國,到了當(dāng)?shù)匾婚g‘女學(xué)塾’,兩人因為好奇,不知當(dāng)?shù)嘏泳烤棺x何書
之后學(xué)塾里的先生把他兩人一起請進(jìn),因為知道他兩人來自唐朝,因為歷來素聞唐朝為萬國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學(xué)問更是出類拔萃,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兩位女弟子,紅紅,亭亭,兩女子慕得唐朝學(xué)問人品,多九公當(dāng)即拍胸說道:老夫于學(xué)問一道,雖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義,粗枝大葉,也還略知一二。
跟著,紅紅,亭亭兩女子便從音律談起,多九公這時看到唐敖說:我們兩位都是拋開了書本,荒疏多年,誠惶誠恐,見識不到,還望指教。
這‘指教’兩字,多九公當(dāng)時聽到,便鼻中一哼,口雖不言,心中卻想:他們不過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學(xué)問可想而知,唐兄這樣謙虛,未免把對方看高了
之后呢,說起音律,論起反切,談?wù)務(wù)f說,多九公竟然絲毫不占上風(fēng),談到《周易》各種傳本,九公聽兩位女子說有九十余種,他當(dāng)即便吃一驚,自以為知道大概,也不過五六十種,接著又想管她呢,說不定對方有詐,隨后九公便信口胡說,周易有一百余種,誰料那兩女子步步為營,開口便談所見九十三種,之后追問其余七種,此時的九公別所七種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說兩種也怕仍是為難,到此處,九公汗如雨下,這種人物性格,雖然夸下??冢舱鎸?shí)可愛,九公自負(fù)為唐朝學(xué)問正宗,沒想到此番在黑齒國棋逢對手。
隨后兩女子你一言我一語,把多九公說的臉上一陣青,一陣紅,這時就連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煩悶。
正為難,這時只聽到外面喊:請問女學(xué)生可買胭脂么
來人是誰,沒錯,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
說道這個林之洋書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愛,就拿這次來說,他一介走物販貨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種情由一概不知,這時出現(xiàn)反倒幫了九公,大家乘此機(jī)會都得脫身。
話說林之洋這人雖然各地走物販貨,但是人卻極其聰慧,書中也有一段,話說他們一行人來到智佳國,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燈謎,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動,見識甚廣,猜起燈謎來,更是不在話下,不一會便破了好幾道。
還有一處,他們?nèi)藖淼脚畠簢?,上岸之前,還在調(diào)笑,可別被女兒國國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賣貨時便被那國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纏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
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來磨難結(jié)果,林之洋說:當(dāng)日在女兒國,人家好財,日日給予金銀財寶,我卻不為所動;當(dāng)日在女兒國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纏足,這些磨難最難熬,我卻終能忍受;當(dāng)日在女兒國人家好酒我歷來好酒,但為了及早脫身,更是滴酒不沾......幾段敘述下來,林之洋作為商賈之人的形象既豐滿,又生動,不見銅臭氣,倒是多了幾分真摯,可愛。
說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來看看女主角唐小山,這個前世百花仙子,其實(shí)性格刻畫的也極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為人,經(jīng)歷凡間之苦,這段因有因何而來
原來當(dāng)日瑤池盛會,各位仙班都旨在討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議請百鳥,百獸來此地歌舞一番,接著又說不妨也請百花一齊開放,同來慶祝。
眾仙聽了,都說很妙,哪知這時的百花仙卻說:各個花卉開時都因時節(jié)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齊開放,這番便是戲言。
后更因為風(fēng)姨在旁調(diào)唆,百花更是與嫦娥爭執(zhí)起來,隨后才有了賭氣說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齊放,我果然應(yīng)允,情愿墮落紅塵,永不翻身。
哪知因緣湊巧,有武則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齊放,那天剛好百花仙人去別處下棋,神不知鬼不覺地各處百花便也齊放了,這之后呢,可憐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塵,歷經(jīng)輪回之苦。
這幾章,仔細(xì)讀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卻也寫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雖說此件事端,發(fā)于嫦娥多事,怨于風(fēng)姨調(diào)唆,但是最后結(jié)局走向,還得說回百花自己。
百花從一出場就清麗絕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輩,極不善于阿諛奉承,但是事體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穩(wěn)。
其實(shí),看完這幾個章回,我還是很喜歡百花,這樣一個清清凈凈不為俗世所擾的女子,多么可愛,可貴
就連廣寒宮里自比天下無雙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氣了,不僅俗氣,還犯了器量狹窄之誤
《鏡花緣》的主要內(nèi)容
讀《鏡花緣》讀書筆記 讀到鏡花緣這部分,不能不記下。
唐小山念著父親常年不歸,思親之情漫漫,終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萊,過了鏡花山,水月嶺,突然看到一塊發(fā)著紅光的石碑,碑文仔細(xì)辨認(rèn)后,卻也認(rèn)得,她問同行的陰若花可認(rèn)得,陰若花只是搖頭,說是蝌蚪文,毫無所知,小山心中很是詫異,心生一計,干脆取了芭蕉葉,在上面只管抄寫,用得都是若花看得懂的楷書,一邊抄一邊想:這回若花肯定看懂了。
一會兒,若花來了,卻指著小山的筆跡:你抄寫的筆畫,同那石碑上的蝌蚪文都一樣,石碑上的字我既不識,又怎么認(rèn)識這個
這時候小山不免感嘆:妹子所寫原是楷書,誰知到了姐姐眼中,竟全變成了古篆,怪不得有俗語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姐姐竟是無緣了。
一番話畢,若花說道:我雖無緣,今得親至其他,也算是無緣中的有緣了。
小山連問:姐姐雖然善于詞令,但你所說的‘有緣’二字,究竟?fàn)繌?qiáng)。
若花道:據(jù)我看來,有緣固妙,不過若以現(xiàn)在的情況而論,倒不如無緣來的自在。
小山很詫異問:此話怎講
若花道:就說現(xiàn)在吧,漫山遍野的美景我都可以即刻暢游,阿妹你呢,卻要拿著一枝毛椎在那里鉆刺,不免為緣所謂累,所以倒不如無緣自在。
小山聽了就說:姐姐要知道無緣的不過看看山中景色,那有緣的不但能飽覽仙機(jī),而且還能知道未來,比如連同姐姐一眾姐妹的一生修為,莫不在這碑中,讓我看來,這比看山中景色強(qiáng)過萬倍。
若花接著便說:據(jù)你所說,我們的來歷,我們的結(jié)果,你都曉得了,那我倒要請問妹妹,你自己的來歷,你自己的結(jié)果呢
你可曉得
小山一聽,怔住了,想了想說:姐姐,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問我
至于說我知不知,我又何必告訴你
況且你又非我,你又怎知我不自知
俗話說:功夫各自忙,姐姐先去游玩了,妹子還要繼續(xù)抄寫。
若花說:你知道些固然好,我不知道呢也未嘗不妙。
總而言之,大家無常一到,不獨(dú)我不知的化為灰飛,就是你知道的,不也同我一樣
安能得什么長生妙術(shù)
這段文字,初讀來,覺得不過是兩個小女子一段小小爭執(zhí),但是因為此處寫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內(nèi)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爭執(zhí)卻也有些深意。
先說小山,小山因為尋父來此小蓬萊,到了蓬萊島,急忙巡山,四處查訪父親的蹤跡,后來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聽父親唐敖的蹤跡,那樵夫言談之后,隨即遞給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親唐敖親自執(zhí)筆,內(nèi)容大意就是讓小山回去參加女試,女試后父女自然團(tuán)聚了。
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鏡花冢,之后遇到一處泣紅亭,隨后便看到一塊石碑,就是剛才我提到兩人爭執(zhí)中提到的石碑。
石碑中刻滿了文字,小山因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個都認(rèn)識,而若花呢,雖說也在百花之內(nèi),但是大概就是緣法不夠吧,各個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書一般。
我所感嘆倒是此處兩個各自不同的態(tài)度。
小山因為前世卻有溯源,所以決定把碑中文字抄寫下來,而若花呢,雖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說此刻觀賞美景才是要緊事,這種旁若無人的自在態(tài)度,說來即便是做個無緣人,也是難得的自在快樂
聯(lián)想到世間很多事情,很多人爭得要去和功利謀緣,一旦無緣,哪個不垂頭喪氣,垂頭喪氣倒還好,更有甚者,因氣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誹謗,等等吧,總之做個無緣人的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靈
再來看書中這段小山,既然知曉自己就是有緣人,又何必告訴旁人自己正是有緣人,其他人都不是
此種做法不管是無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張揚(yáng)了,有緣就還罷了,一旦四處張揚(yáng)自己有緣,不怪乎從頭到尾,一路坎坷。
有緣,無緣,都是各自緣法,原本沒有定數(shù),相對這件事,這個人,你有緣了,但是相對另件事,另個人,你也許就無緣了。
所以說不管是主動求有緣,或者避而成無緣,都是一種選擇罷了,既然有了選擇,就不如欣然接受選擇后的結(jié)果,何必強(qiáng)求,非得做個緣人,或者無緣人
有緣無緣,因緣聚會,其實(shí)最后結(jié)局都是大同,只是過程各有不同,體會各有辛酸罷了。
讀到這段,再次感嘆若花的無緣態(tài)度,真是一派風(fēng)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鏡花緣閱讀心得50字左右
通過閱讀《鏡花緣》一書我認(rèn)識了很多有特色的國家和英雄人物, 并跟隨著主人公唐敖旅行經(jīng)過了焰火國,游過了君子國,還人國、黑齒國等等許許多多不同的帶有神奇色彩的國家。
書中描繪了各個國家的人情以及特征,如軒轅國的奇特, 每個人身上都長著一對翅膀、頭上頂著一條蛇;還有風(fēng)土人情獨(dú)特的女兒國, 在女兒國中都是女人穿靴戴帽外出做工, 而男人卻纏足, 在家里養(yǎng)小孩。
而唐敖在旅行途中遇到了暴風(fēng)雨,船漂到了小蓬萊島上, 他被島上的景物所迷 也因此在山中成了仙。
唐敖的女兒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 因在天上犯了錯, 被貶下凡投胎,唐小山是一位博學(xué)多才、聰明善良的女孩,尋找父親而出海, 歷盡艱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山與父親之間深厚的親情。
雖然這是一本虛書, 但我每次看完都覺得自已有很大的收獲,這更加促進(jìn)了我還要更加多讀名著的心理。
西游記第三回的讀后感
◆第一回:悟空為了成長生不老,堅持,尋找神仙。
生活中,只要我們有,并向著目標(biāo)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勃朗寧說過:“雄心壯志士茫茫黑夜里的北斗星。
”這就說明了目標(biāo)的重要性。
我們的人生之路難免進(jìn)入“黑夜”,誤入迷途,而我們的奮斗目標(biāo)則是耀眼的“北斗星”,指引我們走出“黑夜”,走向成功。
◆第二回:菩提祖師收悟空為徒弟,從道德開始教起,可見道德是學(xué)習(xí)之本,沒有道德就能成大事。
加強(qiáng)道德修養(yǎng),不斷完善自我。
自覺地落實(shí)到行動上,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
相信這樣還會交到很多朋友,成為大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第三回:悟空終于得到了心愛的兵器:“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會成功。
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斗,在風(fēng)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每個驛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憶。
流淚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屬于那些戰(zhàn)勝失敗、堅持不懈、執(zhí)著追求夢想而又異常自信的人。
◆第四回:悟空面對天兵并不畏懼,他是勇敢的。
而且內(nèi)心的勇敢。
內(nèi)在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這是內(nèi)心理智的控制制約下表現(xiàn)的勇敢,這種勇敢一方面可以有害怕,一方面用理智去克服駕御恐懼,就是說心理有害怕,但是還要勇敢去做。
◆第五回:這一會中作者描寫的悟空與眾神打斗的畫面很精彩。
我們應(yīng)學(xué)習(xí)這種細(xì)致描寫的技巧。
描寫是具體形象地描繪任務(wù)和事物的狀貌,它的基本特點(diǎn)是描繪形象;它所追求的表達(dá)效果是用文字繪形繪聲繪色地再現(xiàn)客觀事物的“樣子”,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如果細(xì)致生動,則更傳神
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寫花之歌作文400字
第一篇我是世間顆星,我是風(fēng)中的一瓣我是葉中的一簇艷…… 風(fēng)拂起弱的我,一瓣瓣,脫落得支離破碎。
風(fēng)吹起,我停留在了綠枝上,繁星翠色,點(diǎn)點(diǎn)新綠。
淡淡羞澀,一色墨粉。
風(fēng)吹起,我漂浮在了水面上,清流如鏡,微波蕩漾。
瓣瓣芬芳,伏流游蕩。
風(fēng)吹起,我沉寂在了叢林中,樹影婆娑,光影粼粼。
殘色堆積,芳色寂然。
…… 我將被遺忘在哪角落。
或許,我是將走了。
我想,也許,我不該這么悄無聲息,該轟轟烈烈些。
也許,明年。
春,我將站在舞臺中央,甜笑著;夏,我會高歌一曲生命,奮勇著;秋,我將飄落第一瓣紅,瑟吟著;冬,我會奏起悲壯烈歌,哀鳴著…… 我走了。
我要宣告大地,這世界,我來過。
我要鳴謝風(fēng)兒,不離棄的陪伴。
我要告訴葉兒,你們才是永和的花。
第二篇花之歌在飄雪的日子一個人置身于白色的世界里,念你似瘋似癲,似與你緊緊偎依那是我的渴望與憧憬,幻化成片片雪花飄落似夢似幻,迷迷離離是你,悄然觸動了我的靈魂是你,打破了我多年的孤寂前世未了的緣,讓我們今生再續(xù)感謝有你,讓我的等待竟也如此美麗錯過了風(fēng),錯過了雨,只為等你錯過了花開,錯過了葉落,只因心中有你等待,在如此的寒冬一個人偎在這片純凈的世界里讓紛飛的思緒,找尋你你,值得我苦苦等下去
如果你會在一個冬季如約而至我會佇立在飄雪的日子,等你求采納
求紅樓夢人物分析,600字以上
晴雯 黛玉一 忽然想起`愛玲的《紅樓夢魘》` 名字真的很貼切` 深深迷醉于`紅樓夢的世界不就像陷入夢魘一樣么` -------記 再次翻開`往事回首`紅樓夢中的眾卿`真的就像自己親身經(jīng)理過的人物一樣`細(xì)細(xì)的品嘖`饒有興致的回味`黛玉`寶卿`鳳姐兒`寶哥兒`霽卿一個個似乎就真的歷歷在目` 紅樓夢中的人物`覺得女性人物塑造更為鮮明飽滿`個個都呢么鮮活呢么生動有力`總要評出個伯仲季的話`黛玉和晴雯無疑是第一等`喜歡顰卿似乎并不需要多說`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僅此而已
錯
是僅此就足夠了` 可能大多數(shù)看過的朋友`并不十分喜歡晴雯或者說有些厭煩她`我到覺得這是很不客觀的`綜觀芹溪兄的整部`兩大特點(diǎn)-千里伏線`真實(shí)隱``所以在我看來`晴雯作為和黛玉同一類型的人物`卻比黛玉寫的更加生動`對封建制度的批判更加露骨`為什么呢
`轉(zhuǎn)換背景`在曹夢阮的年代`赤裸裸的評判換來的只是更加露骨的鎮(zhèn)壓{文字獄}`既要把自己靈魂最深處的吶喊從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充分的迸發(fā)`又不能留下口實(shí)`明智的選擇`就是把最真實(shí)的精神放在小說的次要人物身上`---晴雯 大多數(shù)紅迷喜歡黛玉`喜歡黛玉的原因`更多的是來自于她身上殘缺的美`就是悲劇的美``感慨她的美`唏噓她的恨``可能由于過于生動`或說是作為小說女主人公`作者不吝筆墨的描述`潛移默化給讀者的結(jié)果`使眾看官們忽略了`其他看似平淡卻并不平凡的角色` 對比于黛玉`晴雯身上的悲劇美`表現(xiàn)的更加強(qiáng)烈`同樣的同樣的婀娜`同樣的年少夭亡`不同的是晴雯隕沒時比黛玉更年輕`她甚至沒有時間去愛去恨過就早早回歸于放春山的遺香洞`像一片純潔美麗的雪花`甚至沒有時間給世間留下更多的美好``每每看到《紅樓夢》中的此處`每每思想念及此處`總會不由而然的想要埋怨曹夢阮的無情`甚至于不忍去讀`那篇遙祭遠(yuǎn)去霽卿的`一字一句`似乎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晴雯`用淚作線用淚作梭`織出的一篇血淋淋的血淚史` 一方舊帕`橫也思來豎也思``` 一篇`鉤起的是那刻入心靈的文字`霽月難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
多情公子空牽念~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不過`一捧凈土掩風(fēng)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