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生讀后感
《苦才是人生》讀后感 前一陣子,其實自己過的非常痛苦,內心十分掙扎和糾結。
說到是哪些事情,有朋友之間的,如覺得能夠給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實屬難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誰也不想吃了虧而顯現(xiàn)的各種一時的也好不一時的也好,那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關人生態(tài)度方面的。
也想過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回歸安靜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
那時候,就感覺自己走進了一片霧霾,不知哪條是自己的出路,迷失。
而迷失的痛苦,真的很折磨內心。
就像是一個小天使和一個小惡魔在打架,非要分出個勝負吧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回想,我果然慢慢地在變壞,人就是有著劣根性不可否認。
以前做利他之事,不會那么計較,就覺得自己吃點虧,也不少塊肉不痛不癢的沒什么,但是在那個時候自己認為我有利他之心,但他人并不領情,一次倆次,便開始心生恨意,不再想做利他之事,覺得是一種浪費或有時候甚至變成狗咬呂洞賓。
漸漸的,自己的價值觀開始動搖,開始有惡劣的思想,這個社會人吃人,我真的有必要有善念嘛
真的有必要幫助他人嘛
真的有必要為他人著想嘛
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嗎
因為現(xiàn)在的社會,薄情寡義、暗藏心機、投機取巧的人多的是,自己若不融入,練就一身“本領”豈不成了傻瓜白癡
可偏偏,我內心就是討厭那種人,我可能想成為那種看上去左右逢源,嘴巴會溜須拍馬,很受人喜歡愛戴,有自己狠手段的“智慧”之人,但是我想著想著,內心就是痛苦不堪,我不想成為那種人啊
但是我又想成為那種人。
我從小就覺得與佛有緣,當然這也就是一種自我感覺,因為從小每次去外婆家,都會聽外婆說觀音,念觀音經(jīng),由于不時的會去外婆家,所以小時候就莫名的信了,長大了也依然堅信著,但那真是一種迷信,沒有說作為一種信仰來認識。
說來也巧,真的是機緣巧合,命中注定一樣,就在我苦苦找不到出路之時,讓我與我一學佛法的好友有那么一段時間相互交流 ,本來應該是沒有這段時間的,擁有這段時間也是機緣巧合的我的另一個朋友沒有空了才臨時坐下來隨便聊聊的。
我說了我的經(jīng)歷,她就幫我分析,說了很多佛法給我聽,可能也不是非常準確,但大致的意思我是領會到了。
就是那天,她把這本《苦才是人生》借給了我。
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完了,可謂是讀了就再沒有停下來過,直至把它看完了。
我真心非常感謝我的這位善友,我想這一輩子我都會感恩她所指引給我的。
關于《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讀后感作文400字左右
只有讀書才有更好的未來火熱的夏天,給人一種酷辣辣的感覺。
是啊
今天早晨去老師家,就被迎頭而來的旭日東方照得措不及手,滿臉是汗,真想跳到冰橇里去爽上一爽;中午回來,更是被毒毒的太陽照得渾身通紅,回家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開空調,吹風扇,我想,這要是是在工地,沒了空調,該怎么辦
那些施工人員面對火熱熱的太陽,單單戴著安全帽而已,怎能經(jīng)受得住如此嚴峻的考驗
或許是習慣了吧,在他們的眼里可能已經(jīng)失去了炎熱,失去了酷暑,在他們的心里,只有不斷賺錢才能養(yǎng)活自己,不斷賺錢才能養(yǎng)家糊口,才能在這世界上生存、安頓下來。
想到這,我不禁辛酸了,世界上還有太多太多類似與他們的人群,農民伯伯、賣菜人員、水泥工、粉刷匠,他們的生活不也是如次辛勞嗎
還有,當我看到更底層的人物,像那些理發(fā)人員,他們大多都是20來歲左右,正值青春年少,有著光輝明朗的前景,卻因沒好好念書,沒有太大的本事,去做理發(fā)這樣行業(yè),假設單單是這樣那還算好,可他們不僅要理發(fā),更為重要的一點還要到聽老板差遣,去街上拉客人,將自己的發(fā)型做廣告,這是一件多么傷人自尊心、多么沒面子的事,但他們?yōu)榱松睿荒軐⑦@做為每天必讀功課,我想,日子久了,他們也應該會習慣些了吧。
我越想越同情他們,同時也深深認識到賺錢的辛苦,賺錢的來之不易,更認識到了社會低層人物是怎樣生活的。
跟那些當官的來說,他們的生活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當官的在辦公室里吹空調,他們在干什么
在火熱的太陽下勞動;當官的晚上在館店里吃得富不流油,而他們呢
卻在吃稀飯配著咸榨菜。
通過這事,我也想對當官們的老爺們說:“你們是應該行善積德,為勞動人民做些事了。
”但我更深深地明白:只有讀好書,才有出路
太多太多低層人員等著我們這一代去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了
這,也是為國家的一種貢獻之路吧
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讀后感
宋仁宗在位期間,奸臣高俅等人當?shù)溃没ㄑ郧烧Z欺騙皇上,逼得林沖宋江等人不得不上梁山,雖然落草,但他們仍然替天行道,劫富濟貧...這是《水滸傳》中起義的基礎,起義后林沖李逵等猛將一路打下了許多城池,一些心懷善念的將軍也來投奔梁山泊,漸漸地聚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位虎將,正應天宿,從此勢如破竹,一發(fā)不可收拾,直打到東京附近,不曾折一將,后收招安助朝廷攻打遼國,凱旋而歸,接著又去打江南,當初一百零八位將領浩浩蕩蕩地出發(fā),歸來時竟僅剩三十左右,乃是十去八也,他們受賞后也不得安寧,自殺的自殺,毒死的毒死,還有的不愿領賞,逃過了一劫。
最感人的是當宋江服下慢性毒藥后,為了不愧對“忠義”二字,便連夜使人喚取李逵星夜到楚州。
李逵知道了便道:哥哥找我必有話說,便來到楚州,徑入州治拜見。
宋江道:“朝廷使人來將毒酒賜予我吃,一個月內必死,如何是好
”李逵大叫一聲:“反了吧
”宋江道:“到時再議吧,先吃酒。
”不想那接風酒里已下了慢藥。
當夜,李逵飲酒了。
第二天送行之際,宋江猛地抱住李逵:“大哥對不起你啊
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寧朝廷負我,我不負朝廷,所以防你起義我已在酒菜中下了毒,回至潤州必死,此處楚州南門外,有個蓼兒洼,風景與梁山泊無異,我死之后,必葬于那里你死后,也可來那里,好與我陰魂相聚。
”說完,墜淚如雨。
李逵癡癡地望著宋公明:“罷
罷
罷
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言訖淚下。
辭別之后,覺得身體有些沉重,回到潤
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讀后感100字
《他還是不懂》其實是最喜歡的S.H.E的一,然而,今天小編看到一篇文章,卻覺得我們也應該對孩子說這句話:孩子,你抱怨讀書苦,只是因為你還不懂
生活中,是不是經(jīng)常有這樣的場景:孩子用力做功課,臉上寫著大寫的不滿,似乎在說:”老師怎么布置這么多作業(yè),寫都寫不完。
“孩子邊看著書,邊搖著頭,甚至還哭著:“為什么我要讀書
為什么我不能想玩就去玩
”看著不理想的成績單,孩子的頭低低地,她多么想這個世界可以不用考試。
……類似的場景總是很多很多,因為中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中國的孩子總是背著學習這座大山,被壓得喘不過氣。
這似乎是中國的國情表現(xiàn)之一。
而很多人在看到這樣的場景,第一個涌上心頭的詞,就是兩個字:不滿
他們埋怨中國的教育體制有多么多么不公平,為什么的孩子不能像外國的孩子那樣,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整天被學習霸占了那么多的時間,孩子太可憐了
于是,便有很多很多的人,高聲呼喊著為孩子減負。
可是,你們都錯了
孩子抱怨讀書苦,只是因為他還不懂。
而你抱怨孩子讀書苦,只是因為你也還不懂
對于很多很多家境一般,不能拼爹的人來說,讀書其實是改變他們命運的一條最簡單的路,甚至也是唯一的一條路
雖然,讀書很累,可是正是因為讀書的累,很少人可以真正堅持把書讀好,你也才有了把書讀好,就可以在起點不如別人的情況下,最終跟那些原本跑在你前面的人一起喝咖啡的機會
讀書,給了我們跟生活在不同朝代,不同國家的人們思想交流的機會,我們可以傾聽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思想,領悟他們的智慧。
雖然書本看得累,可比起你學到的,這點累真的不算什么。
讀書,給了我們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
在困難面前,你和我都曾經(jīng)迷茫,曾經(jīng)不住所措而沒有方向。
可是書本,它會教會我們怎么做,它通過成功的榜樣、失敗的案例,教會我們怎樣慢慢地長大。
讀書,給了我們情感宣泄的最佳平臺。
每個人不論貧富貴賤,都有不如意的時候。
當處在心情的低谷,我們想放棄,想逃離,甚至有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
可如果你曾讀書,知道比你更慘的人是如何成功站立,知道努力熬過困難前途會如何光明,知道在沮喪的時候都該如何放松。
那我想,你的心態(tài)會坦蕩許多。
雖然,我們不可否認,這社會有很多讀的書沒有那么多的人,他們也通過自己的方式,收獲了自己意義上的成功。
可是,相比于跟他們同一起點但是讀書比他們多的人,他們吃過的苦絕對多得多
正像網(wǎng)路上很流行的一段話所說:寶貝,比起面朝黃土背朝天,比起建筑工地的烈日暴曬,比起在寒風中叫賣蔬菜水果,你會發(fā)現(xiàn),學習是最輕松快樂地事。
不要辜負十幾年象牙塔的時光,它足能撐起你的夢想,讓你的目標落地生化,人生充滿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小編自己,也是很感恩讀書的好
因為從小愛讀書,對文字的領悟能力很強,我給自己增加了很多力量和勇氣,甚至朋友們都說,我是一個超級樂觀的人
因為,幾乎所有的問題,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
而且很多是,我們整天在抱怨的語數(shù)英、數(shù)理化給我?guī)淼撵`感。
這些編者辛辛苦苦,精挑細選做出來的教材,其實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蘊藏著大智慧
當出門不認路,地理知識派上用場;當開車找不到感覺,試著用物理的力學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當身體感覺很疲乏,生物學到的知識可以幫忙解釋;當考試屢次失敗,我們想想歷史書上的鄭和,司馬遷,……偉人們的經(jīng)歷簡直是我們的曲折放大一百倍;當和父母因代溝起了爭執(zhí),我們記得書本上畢淑敏曾寫過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理解似乎多了幾分……所以,如果一個人好好地學習,從小學到大學,真正地把書本的知識學進去。
那么,當他踏出社會的時候,或許青澀,或許懵懂,但他的骨子里頭,已經(jīng)比其他人多蘊藏了這些無窮的潛力。
而這些一旦激發(fā),就是最大的力量
孩子,你埋怨讀書苦,只是因為你不懂
《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讀后感10篇
《居里夫人傳》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在她去世3年后寫成的。
該傳記詳細敘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比埃爾-居里的事跡,著重描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tài)度。
書中引用了居里夫婦的許多信札和日記,書的最后還附錄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獎金,獎章的情況以及羅列他所得的名譽頭銜,是一本很翔實的個人紀錄。
作者艾芙一開始就承認他要敘述的是一個傳奇故事,瑪麗居里一生中偉大實際極多,所以人們都喜歡像說傳奇那樣敘述她的歷史。
這本書從幾個方面介紹了居里夫人這位具有高貴品質的、獻身科學并作出偉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的一生。
居里夫人出生于被沙俄占領時期的波蘭,家境貧寒,母親很早就去世了。
中學畢業(yè)后,沒錢上大學,不得不依靠作家庭教師來自籌學費。
在巴黎大學求學時,每到秋天不得不為學費和生活費著急,盡管這樣,在實驗室的條件非常簡陋的情況下,依然作出了提取鐳元素的偉大科學成就。
一戰(zhàn)時期在戰(zhàn)場上的毫不費事就成了一名戰(zhàn)士,他忘了早餐,忘了晚飯,困了隨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睡,在護士住的小屋里,或在露天的帳篷里,廢寢忘食的在戰(zhàn)場上進行救護服務。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科學家,在生活依然很艱辛的時候,主動放棄了申請鐳元素的有關專利,公開了鐳的提取方法,自己確因要買1克鐳而不得不靠別人來籌集資金。
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讀后感急等
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讀后感
有輸有贏才是圓滿的人生讀后感
人生有苦有有得有失,有輸有贏。
1.人沒有,幸福沒有分。
人的品德行,人的思想看行為,再好的東西,你抓得太緊,終會累的。
曾經(jīng)的擁有,要記得感恩;錯過的美麗,要懂得放手;精神的高壓,要學會承受;直白的生活,要傾心去愛。
2.目的地只是旅程的一小部分。
我們太在意目標和未來了,以至于錯過了路上的美景。
如果你眼里只有最后的目標,只有達到時你才會開心。
然后你又要開始擔心下一個目標了。
3.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態(tài)度來完成,簡單的問題要用全面的思考來決策,當今的事情要用將來的目光來審視,遙遠的理想要靠現(xiàn)實的努力來實現(xiàn)。
4.人生沒有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的美;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只有披荊斬棘才能路路順;人生也沒有永遠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沒有永恒,只有閃光的人生才是生命的永恒。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了什么呢
我告訴你,是去經(jīng)歷和享受。
沒做過的事情要做一做。
5.學會笑對生活,讓生活照亮自己的人生。
時間的變換,去了舊傷又來了新疤;別人幫得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
只有真正看開了,心病也就是根除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把心放平,就去把心放寬,幸福才會常在。
6.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態(tài)度來完成,簡單的問題要用全面的思考來決策,當今的事情要用將來的目光來審視,遙遠的理想要靠現(xiàn)實的努力來實現(xiàn)。
7.懷念的不是哪個人,而是那回不去的曾經(jīng)8.、生活要不斷的敲打你,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文字。
只有成長才能更加平靜。
via網(wǎng)絡9.有時候,即使拼盡全力,事情卻仍不會按你想的那樣發(fā)展。
10.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會很長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
最苦與最樂 梁啟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時事新報·學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貧嗎是。
失意嗎
不是。
老嗎
死嗎
都不是。
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
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
為什么呢
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
為什么呢
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
因為自己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
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
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
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
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語形容。
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
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
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
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
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
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
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這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
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
”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
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
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
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人生的境界讀后感200-400字
《人生的境界》有感 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它的精要之處就是作者所提的人生的四大境界,初讀此文也會不禁沉思自己屬于哪一境界,又為何只能停留至此
哲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此這篇哲學論文已以達到任務了。
可最讓我吸引的,并不歷來被人歌之頌之的四大境界,而是他道出了中國圣人‘即入世又出世’的特點。
因憂憂民,所以選擇入世;因官場黑暗,世間污濁,所以無奈的出世。
我雖沒有古時李白、陶淵明那些圣人般有才有德,也并沒有存活在那時的亂世,古我也是有‘即入世而又出世’的影子的。
其實生活,當班干亦是進官場,隱于教室的一角亦是古人的隱居之行。
實因不滿‘官僚’的無能,不忍目睹‘平民’的無奈,更是氣憤于一群無恥之徒攪亂人間,所以我懷著滿腔熱血,抱著遠大志向,跨進了‘官場’,選擇了‘入世’。
為何‘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為何陶淵明選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因為他累了,面對天下污濁,他這位‘清潔工’也愈感無力,一個堅強的俠客,終究也是會攤軟在戰(zhàn)場上的,不是身體損傷,而是心死了。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究’,他開始如屈原般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很是無奈。
‘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孤立無援的處境,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動不了冰山一角。
且那又是何等寂寞呢
心,終是累了。
他終究如同李白登高望四海,看清了‘榮華東流去,萬物皆波瀾’,人間是是非非何嘗有平靜之時。
李白縱情適性,寫下‘且樂生前一杯灑,何須身后千載名’。
他亦有他的淡泊、平和和從容。
哎
都是看透了人間世事,都焉然選擇了出世。
‘同是天崖淪落人’,我又怎么會沒有同等感受呢。
可我終究是不同于他們的世代的人,可我終究不甘埋沒,終想一展才學,一顯其能,可我終是虛榮之人,愛上了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豪情和優(yōu)越感。
我也自認為人應經(jīng)歷過‘入世’的磨煉,才會有更好的提升。
人生立志高遠,何畏阻礙重重
所以,我在累,在苦也只是隱居一會,過過悠閑的日子,走出世后亦也放不下,依舊在外看著,終究是吸了口氣又入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