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念北平最后幾章讀后感
范文供參考: 小學過生日時,同學送了我一本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因為書中的生活與我的生活是那么遙遠,有那么近。
有一天,我又買了一本她的書,看了之中的一篇文章《苦念北平》,深有感觸。
一開始看這篇文章,只是羨慕與老北京人的生活。
一切是那么富有情趣,春天看花池中的牡丹,艷艷的,有時候都害怕花的莖支持不了碩大的花朵;夏天,蟬鳴雖吵,但是坐在藤椅上看書卻仍那么清幽,讀書讀進去了,一切蟬鳴都成了背景音,忽略掉了。
不知不覺間,天漸漸陰了,一聲洪亮的雷聲在耳邊響起,緊接著是傾盆大雨,緊接著,又是晴天了
秋天,水果,紅葉,油栗,涮羊肉;冬天,在湖上滑滑冰······ 就這樣,想著想著,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和老北京的差不多。
春天,到植物園里,芍藥園,牡丹園,粉艷艷,紅彤彤的,花莖被花壓彎了腰,花卻仍然昂著頭。
如果來了風,花枝爛顫,地上全是破碎的花瓣。
夏天,每每傍晚總會發(fā)現(xiàn)天突然暗了下去,不得不把房間的燈打開,一道閃電,一聲響雷,然后是嘩嘩啦啦的雨,爭先恐后地往地上落。
路上的行人被雨來了個措手不及,就在找避雨處的功夫,雨就停了,太陽出來了。
草地濕濕的,潤潤的,讓人想去俯身多聞一會。
秋天呢
總聽大人說什么貼秋膘,餐桌上是一盤盤肉菜。
沉寂了好長時間的涮鍋也搬了出來,把花生醬,韭菜花,紅腐乳和香油在一起一拌,就是絕妙的自制火鍋醬。
火鍋上一團團熱氣撲面而來,把一身的寒氣帶走。
晚上,穿著棉衣到栗子攤買栗子,昏暗的燈光反而顯得栗子格外油亮,刺激人的食欲。
而冬天,我們總要去未名湖滑冰,從床底下拖出冰鞋的盒子,上面積了厚厚的一層灰。
晚上的屋子總是顯得有些涼,只好把被子緊緊地捂在身上······ 突然間,發(fā)現(xiàn)了自己又有了那么多的財富。
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羨慕的老北京生活一樣,都是很有情趣的。
傳說的老北京其實沒有丟,可能我們的新年過的沒有那么有情趣了,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沒有改變多少,真的沒有。
《苦念北平》節(jié)選 春天看芍藥牡丹,是富貴花。
中山公園的花事,先是芍藥,一池一畦地開,跟著就是牡丹。
燈下看牡丹,像燈下觀美人一樣,可以細細地品賞,或者花前凝望。
一株牡丹一個樣兒,一個名兒,什么“粉面金剛”、“二喬”、“金盆落月”。
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無雨不怕,就是怕春風。
有時一夜狂風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樣子。
幾陣狂風就掃盡了春意,尋春莫遲,春在北平是這樣的短促呀
許多夏季的黃昏,我們都在太廟靜穆的松林下消磨,聽夏蟬長鳴,懶洋洋地倒在藤椅里。
享受安靜,并不要多說話,仰望松林上的天空,只要清淡地喝幾口香片茶。
各人拿一本心愛的書看吧,或者起來走走,去看看那幾只隨著季節(jié)而來的灰鶴。
不是故意到太廟來充文雅,實在是比鄰中山公園的情調(diào),有時太嫌熱鬧了,偶然也要躲在太廟里享受清福。
但是太廟早早就要關門了,陣地不得不轉移到中山公園去,那里有同樣的松林,同樣的茶座,可以坐到很久,一直到繁星滿天,茶房收拾桌椅,我們才做最后離園的客人。
最不能忘懷的是“說時遲,那時快”的暴雨;西北的天空忽然烏云密布,一陣驟雨洗凈了世間的污濁,有時不到一小時的功夫,太陽又出來了,土的氣息被太陽蒸發(fā)出來,那種味道至今還感到熟悉和親切。
我喜歡看雨后的紅墻和黃綠玻璃瓦,雨后趕到北海劃小船最愜意。
轉過了北池子,經(jīng)過景山前的文津街,是到北海的必經(jīng)之路。
文津街是北平城里我最喜愛的一條路,走過那里,令人頓生懷古幽情。
北平的春天,雖然稍縱即逝,秋日卻長,從樹葉轉黃,到水面結冰,都是秋的領域。
秋的第一個消息,就是水果上市。
水果的種類比號稱“果之王國”的臺灣并不遜色,且猶有過之。
比如棗,像這里的桂圓一樣
苦念北平 林海音 讀后感受 百度知道
范文供參考: 小學過生日時,同學送了我一本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因為書中的生活與我的生活是那么遙遠,有那么近。
有一天,我又買了一本她的書,看了之中的一篇文章《苦念北平》,深有感觸。
一開始看這篇文章,只是羨慕與老北京人的生活。
一切是那么富有情趣,春天看花池中的牡丹,艷艷的,有時候都害怕花的莖支持不了碩大的花朵;夏天,蟬鳴雖吵,但是坐在藤椅上看書卻仍那么清幽,讀書讀進去了,一切蟬鳴都成了背景音,忽略掉了。
不知不覺間,天漸漸陰了,一聲洪亮的雷聲在耳邊響起,緊接著是傾盆大雨,緊接著,又是晴天了
秋天,水果,紅葉,油栗,涮羊肉;冬天,在湖上滑滑冰······ 就這樣,想著想著,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和老北京的差不多。
春天,到植物園里,芍藥園,牡丹園,粉艷艷,紅彤彤的,花莖被花壓彎了腰,花卻仍然昂著頭。
如果來了風,花枝爛顫,地上全是破碎的花瓣。
夏天,每每傍晚總會發(fā)現(xiàn)天突然暗了下去,不得不把房間的燈打開,一道閃電,一聲響雷,然后是嘩嘩啦啦的雨,爭先恐后地往地上落。
路上的行人被雨來了個措手不及,就在找避雨處的功夫,雨就停了,太陽出來了。
草地濕濕的,潤潤的,讓人想去俯身多聞一會。
秋天呢
總聽大人說什么貼秋膘,餐桌上是一盤盤肉菜。
沉寂了好長時間的涮鍋也搬了出來,把花生醬,韭菜花,紅腐乳和香油在一起一拌,就是絕妙的自制火鍋醬。
火鍋上一團團熱氣撲面而來,把一身的寒氣帶走。
晚上,穿著棉衣到栗子攤買栗子,昏暗的燈光反而顯得栗子格外油亮,刺激人的食欲。
而冬天,我們總要去未名湖滑冰,從床底下拖出冰鞋的盒子,上面積了厚厚的一層灰。
晚上的屋子總是顯得有些涼,只好把被子緊緊地捂在身上······ 突然間,發(fā)現(xiàn)了自己又有了那么多的財富。
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羨慕的老北京生活一樣,都是很有情趣的。
傳說的老北京其實沒有丟,可能我們的新年過的沒有那么有情趣了,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沒有改變多少,真的沒有。
《苦念北平》節(jié)選 春天看芍藥牡丹,是富貴花。
中山公園的花事,先是芍藥,一池一畦地開,跟著就是牡丹。
燈下看牡丹,像燈下觀美人一樣,可以細細地品賞,或者花前凝望。
一株牡丹一個樣兒,一個名兒,什么“粉面金剛”、“二喬”、“金盆落月”。
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無雨不怕,就是怕春風。
有時一夜狂風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樣子。
幾陣狂風就掃盡了春意,尋春莫遲,春在北平是這樣的短促呀
許多夏季的黃昏,我們都在太廟靜穆的松林下消磨,聽夏蟬長鳴,懶洋洋地倒在藤椅里。
享受安靜,并不要多說話,仰望松林上的天空,只要清淡地喝幾口香片茶。
各人拿一本心愛的書看吧,或者起來走走,去看看那幾只隨著季節(jié)而來的灰鶴。
不是故意到太廟來充文雅,實在是比鄰中山公園的情調(diào),有時太嫌熱鬧了,偶然也要躲在太廟里享受清福。
但是太廟早早就要關門了,陣地不得不轉移到中山公園去,那里有同樣的松林,同樣的茶座,可以坐到很久,一直到繁星滿天,茶房收拾桌椅,我們才做最后離園的客人。
最不能忘懷的是“說時遲,那時快”的暴雨;西北的天空忽然烏云密布,一陣驟雨洗凈了世間的污濁,有時不到一小時的功夫,太陽又出來了,土的氣息被太陽蒸發(fā)出來,那種味道至今還感到熟悉和親切。
我喜歡看雨后的紅墻和黃綠玻璃瓦,雨后趕到北海劃小船最愜意。
轉過了北池子,經(jīng)過景山前的文津街,是到北海的必經(jīng)之路。
文津街是北平城里我最喜愛的一條路,走過那里,令人頓生懷古幽情。
北平的春天,雖然稍縱即逝,秋日卻長,從樹葉轉黃,到水面結冰,都是秋的領域。
秋的第一個消息,就是水果上市。
水果的種類比號稱“果之王國”的臺灣并不遜色,且猶有過之。
比如棗,像這里的桂圓一樣
北平的洋車夫讀后感50字左右
第一回回目:“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是說甄士隱那天白日做夢時看見并認識了通靈寶玉,這就是賈寶玉生時嘴里含的那塊玉,生后一直掛在脖子上。
“甄士隱”是“真事隱”的諧音。
“作者自云: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也有以“真事”做“引子”,又把真事隱去虛構故事、說些“假話”的意思。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是說賈雨村在窮困潦倒的時候,竟有閨中女子看上他,賞識他,他非常感動,也動了情心。
“賈雨村”,是“假語存”的諧音,或“假語村言”、“村中假語”,意指《紅樓夢》這部書隱去了真事,故事是虛構的,說的話也是“村中假語”。
“風塵懷閨秀”,不僅僅是說賈雨村想著嬌杏,大約也有暗喻作者自己在風塵碌碌之時,懷念曾經(jīng)愛過自己的閨秀和自己曾經(jīng)刻骨銘心愛過的人,無以為報,就想用小說為她們作傳。
這里的“甄士隱”,和“賈雨村”,又是“真士隱”和“假儒存”的諧音。
意思大概是說,真正的君子才士,只能隱居起來。
而能夠呼風喚雨的只能是賈雨村這樣的“假儒”,這樣的貪官污吏。
這就揭示了那個專制時代的腐敗和黑暗。
另外,“葫蘆廟”名,也非作者順手取來或真有其廟,作者大約是取了“看你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的意思,用意在于:一是調(diào)侃賈雨村——看你“賣出什么藥”出來;一是自我調(diào)侃——看你這部書“賣的什么藥”。
《想北平》比較閱讀《話故都》《默廬試筆》《動人的北平》
1這句話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石榴花比作火苗,表現(xiàn)石榴花開得十分繁茂。
2(1)它曾為花蕊擋風遮雨,孕育新生。
(2)它不曾留戀枝頭的繁華,不夸耀自己的功績。
(它讓位于新生之果,讓其更好地成長) (3)它落而無憾,又準備滋養(yǎng)明年的花。
3并不矛盾。
作者從下面描寫花果滿枝的景象是為了從側面寫落花,因為正是有了“落花”的無私奉獻,才會有如此花果滿枝的盛事,從而巧妙地表達了主題。
4“落花”這一意象,千百年來,人們總用它來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殘;面對落花,總有幾分感傷,發(fā)出“流水落花春去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嘆,成為習慣性的詠意。
而作者卻能反思立意,異中求新,給落花配以昂揚向上的格調(diào),唱了一曲落花的頌歌。
文章從三個方面來贊美落花:它為花蕊擋風遮雨;它不留戀枝頭的繁華,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績;它落而無憾,又在準備滋養(yǎng)明年的花。
通過作者的這種提煉挖掘,平平常常的落花現(xiàn)象,具有了非常特別的積極含義。
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開拓,由物及人,由舊社會聯(lián)系到新時代,把主題升華到了一個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動人
李苦禪到北平拜師吃了哪些苦?
李苦禪在抗日戰(zhàn)爭中(附圖) 王繼中 李苦禪先生是中國美術史上的杰出人物,是承前啟后的藝術大師,美術界公認:“吳昌碩之后有齊白石,齊白石之后有李苦禪。
” 苦禪先生在早年從師徐悲鴻、齊白石求藝悟道的艱苦歷程中,學貫中西,自辟蹊徑,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終于創(chuàng)立了李苦禪畫派。
他對中國哲學、禪宗、道家思想都有很深的理解。
他把廣博的東西方文化內(nèi)涵融為一爐,并注入了自己的藝術觀,體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
他的作品正、大、高、奇,充滿了一種正氣、雄強之氣、浩然之氣,而沒有俗氣、媚氣和霸氣,體現(xiàn)出陽剛之美。
齊白石先生曾贊嘆李苦禪:“英也過我也”(英指苦禪先生)、“英也奪我心”、“英也無敵”,并預言:“苦禪的畫是要傳世的。
” 作為一位藝術家,李苦禪先生還是位愛國志士。
他曾在北平投身地下抗日斗爭,其間多次來天津畫畫、賣畫。
為什么來天津畫畫、賣畫
對此,苦禪先生守口如瓶半個多世紀,對家人及外人從不提及。
直到苦禪先生過世后,從事地下抗日工作的老同志,才說出其中緣由。
救助抗日軍官 1899年,李苦禪生于山東高唐縣一個貧苦農(nóng)家,取名英杰,又名英,字超三。
他酷愛繪畫藝術,貧寒的家境促使他更發(fā)奮讀書。
19歲時,他徒步進北平,從師徐悲鴻,20歲時在北大附設的“勤工儉學會”半工半讀,與有數(shù)月同窗之誼,24歲時經(jīng)徐悲鴻介紹,拜師于齊白石門下,成為齊老先生的第一位弟子,靠夜間拉洋車維持生計與學藝,26歲畢業(yè)于“國立藝?!保笤诒逼饺谓?。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人民的聲援和支持下,駐守盧溝橋的國民黨29軍,同仇敵愾、奮勇殺敵,捍衛(wèi)了民族尊嚴,給日本侵略軍狠狠地當頭一棒。
7月20日,日軍兩千多人在炮火掩護下,向盧溝橋發(fā)起瘋狂進攻,被29軍官兵用手榴彈炸得尸骨橫飛,將士們用大刀片同敵人展開肉搏,寒光閃閃的大刀,像切西瓜一樣把日本鬼子一個個地撂倒,日軍三百多人的沖鋒隊幾乎全軍覆沒。
后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29軍被迫從盧溝橋撤出,爾后平津陷落。
從盧溝橋戰(zhàn)火中匆匆撤下來的國民黨29軍年輕軍官袁祥峰,在戰(zhàn)亂中由于沒有趕上部隊而失散在民間,僥幸得到苦禪先生的及時救助,躲藏在先生家中。
北平淪陷后,日本鬼子挨家挨戶搜尋從盧溝橋撤出的中國官兵,要是被他們抓住,必死無疑。
日本憲兵貼出布告:窩藏舊軍人者同罪(舊軍人指從盧溝橋撤出的國民黨守軍)。
面對越來越緊的風聲,袁祥峰生怕連累苦禪先生,幾次向先生提出:“我還是走吧
你家里本來就困難,如今兵荒馬亂,又多一張嘴吃飯,鬼子到處抓人,千萬別牽連你們。
”苦禪先生嚴肅地說:“你哪兒也別去
就是走,也要等我給你找好地方。
”此時家住柳樹井的苦禪先生,在黃奇南的幫助下,早就結識了八路軍抗日地下工作者黃浩。
苦禪先生曾在接頭地點北海公園九龍壁前,主動向黃浩同志請纓,請求組織介紹他到邊區(qū)去參加八路軍。
地下黨組織認為,苦禪先生是一位北平著名畫家,在社會上有一個相當好的位置,利用這種條件可以為抗日救國做更多的工作。
苦禪先生服從了組織決定,利用畫家身份做掩護,勇敢機智地為抗日組織工作,他把搜集到的敵人武器倉庫、敵軍動態(tài)等重要情報及鬼子和漢奸的活動情況,多次秘密地向黃浩同志做了匯報。
盧溝橋事變后,在國難當頭的生死考驗中,特別是在與袁祥峰朝夕相處的日子里,苦禪先生通過認真考查,認為袁祥峰確實是個愛國的、有正義感的熱血青年,為了壯大黨的抗日力量,他積極與黃浩同志聯(lián)系,并征得抗日組織的同意,把這位愛國的國民黨年輕軍官,介紹到解放區(qū)去。
袁祥峰臨行前,得到了苦禪先生的傾囊相助,在地下交通站的護送下,疾奔太行山區(qū)。
送走了袁祥峰,苦禪先生由衷地高興,這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身上已是分文全無,忽地想起家里還在等米下鍋呢。
在抗戰(zhàn)的相持階段,已是八路軍軍官的袁祥峰,受命利用社會關系打入敵人內(nèi)部。
袁祥峰再次想起苦禪先生,便星夜從解放區(qū)潛回北平。
苦禪先生千方百計給袁祥峰搞到了“良民證”,又通過關系給徐州治安總司令部司令王之青寫信,將袁祥峰送往徐州,以國民黨徐州第二縱隊總部少尉副官的身份,戰(zhàn)斗在敵人心臟。
袁祥峰在未與地下交通站接通之前,曾先后6次通過苦禪先生,傳遞搜集到的軍事情報。
后來為了工作,袁祥峰讓苦禪先生給徐州發(fā)急電,佯稱“母親病故,速返京治喪”。
收到苦禪先生的電報后,袁祥峰獲假順利返回北平,又是在苦禪先生的掩護和幫助下,繞道直奔太行山。
袁祥峰在敵人心臟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準確及時的軍事情報,有力地配合了抗日前線,受到師首長彭雪楓同志的高度贊揚:“……你在徐州等于一把刺刀,刺在敵人心臟一樣。
” 苦禪先生過世后,袁祥峰作為原八路軍385旅的干部,回憶說:“苦禪跟我那時配合得非常好……苦禪仍留在北平,他給黨做了一些有益的情報工作,所以使我們黨的地下工作很順利。
在那個環(huán)境下,苦禪是很苦的,也是很危險的啊
” 建立地下聯(lián)絡站 苦禪先生一家常年節(jié)衣縮食,卻千方百計讓路過柳樹井的“地工”人員吃上飽飯。
有時家里的糧食吃光了,他就去粥棚賒粥,一旦賒不來粥,全家就要挨餓。
在日本帝國主義踐踏北平的白色恐怖時期,苦禪先生就是這樣忍饑挨餓地守住柳樹井交通站,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把一個個熱血青年送往解放區(qū)。
日后,苦禪先生感慨地對子女們說:那時候講“愛國”一詞,真是沉甸甸呀,抗日愛國就意味著隨時準備挨餓、流血、殺頭。
在北平,經(jīng)苦禪先生之手,送出多少愛國青年已無法統(tǒng)計。
1980年4月的一天,58歲的傅先芳,在電視節(jié)目里看到苦禪先生老當益壯,正在揮毫作畫,不禁感慨萬千。
這位當年被苦禪先生親自送往邊區(qū)的“小姑娘”,在信中字字真情地向苦禪先生訴說:“四十多年前,大約是1938年夏天,一個窮學生念不起書,想找革命出路。
那時候我這個小姑娘曾得到過您的經(jīng)濟援助。
在臨去解放區(qū)的頭幾天,您還為我們餞行,請我們吃了火鍋。
當時有余鑫元、文敬之,不知您還能記得起來嗎
” 苦禪先生的抗日愛國行動,終于遭到日本憲兵的懷疑,他們逮捕了苦禪先生。
在敵人的屠刀面前,先生大義凜然,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在敵人監(jiān)獄里,他高誦文天祥的《正氣歌》。
在沙灘紅樓地下監(jiān)獄的28天中,窮兇極惡的日本憲兵,對先生用盡了各種酷刑,他們往苦禪先生鼻子里灌辣椒水,往指甲里插竹簽兒、壓杠子、澆涼水、棍棒打、放狗咬。
在敵人的嚴刑逼供面前,苦禪先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了抗日組織。
他說:“我誰也不認識
”先生曾幾次昏死過去,醒來后仍不低頭,絕不屈服
他鼓足全身氣力,以震撼乾坤之浩然正氣怒斥日本憲兵:“你們殺人的法子不是有4個嗎?狗吃、槍沖、活埋、砍頭,你們盡管用吧,我不怕
”苦禪先生自打進了監(jiān)獄,就沒打算活著出去,他把日本鬼子罵了個痛快
日本憲兵找不到證據(jù),也審不出任何東西,懾于苦禪先生在社會上的威望,最后只好把他放了出來。
為抗戰(zhàn)籌集資金 柳樹井的交通站不能再用了,為了避開日本憲兵的視線,抗日地下組織決定讓苦禪先生到外地畫畫、賣畫,為抗戰(zhàn)籌集資金。
1939年隆冬,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踐踏下的天津已是千瘡百孔。
日本鬼子在街上橫沖直撞,刺骨凜冽的寒風給天津百姓雪上加霜。
苦禪先生身著單薄的長袍,攜長子李杭悄悄來到天津法租界濱江道永安飯店作畫、賣畫。
天津的文化底蘊歷來很豐厚,人們對字畫、戲劇的鑒賞能力很強,欣賞藝術的品位也很高。
闖天津賣畫,談何容易
得益于天津朋友們的鼎力支持和幫助,“李苦禪畫展”開幕了。
7天的展期,前來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永安飯店門庭若市,還沒正式開館,苦禪先生展出的畫作60%就都有了主兒。
按當時的規(guī)矩,凡是展出有主的書畫,一律掛上紅布條兒,寫上收藏人的姓名。
這些收藏者大都是巨商富賈、銀行大戶。
苦禪先生的大寫意花鳥畫,令前來觀展的人們傾倒,畫展未及結束,展品已被搶購一空。
遲來的富商巨賈們,面對貼有紅布條的佳作望而興嘆。
畫展結束后,苦禪先生立即讓化裝成百姓的“地工”人員把錢取走。
為了御寒,他們父子倆只是買了頂帽子和一條圍脖兒,兩手空空地返回北平。
轉年夏天,苦禪先生再次攜長子來天津“三不管兒”租房作畫、賣畫。
他抓住夏天人們室外活動多的時機,邊作畫邊與百姓聊天兒,宣傳黨的抗日主張。
“三不管兒”一帶的百姓被這位豪爽健談、技藝超群、學識淵博的山東大漢所吸引。
苦禪先生聊起天兒來真是海闊天空,古今中外、歷代王朝,內(nèi)容涉及時政、書畫藝術、戲劇曲藝。
前來看先生作畫的人不少,聽苦禪先生聊天兒的人更多。
先生當眾畫畫,佳作一俟住筆,便滿堂喝彩。
富商、洋行闊佬聞訊而來,10天內(nèi)所有字畫又被搶購一空。
在燈紅酒綠、繁華似錦的商埠天津,苦禪先生父子守著賣畫巨款,分文不動,又以同樣的方式迅速把錢交給前來取款的“地工”人員。
苦禪先生幾次來津獻藝賣畫轟動了津門,李苦禪的大名叫響津城
在艱難的抗戰(zhàn)歲月里,愛國藝術家李苦禪先生,就是這樣俠肝義膽,為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默默地無私奉獻著。
李苦禪在津、京留下的革命足跡,向后人昭示:“愛國”二字是用鮮血和生命寫出的。
他在捍衛(wèi)民族生存的戰(zhàn)爭烈火中,自覺練就了金剛鐵骨之身,其忠心俠膽將永垂青史
北平死去了!
一方面,冰心帶著一腔憤火表達了“不掙扎不抵抗”的國民黨政府的強烈憤慨;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徑的強烈抗議。
聯(lián)系上下文,正因為冰心對北平(北京)愛之深,所以對國民黨政府和侵略者恨之切,對北平的陷落痛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