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自傳作文
《徐志摩自傳》講述了中國近代著名詩人徐志摩傳奇的一生以及他的感情生活。
我最初認識徐志摩是他的詩文,他的《再別康橋》、《偶然》、《拜獻》等,我被他的詩所 深深吸引,如此浪漫、細膩,使我有了想了解他本人的沖動。
徐志摩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 家庭,因為是家中的獨子,他迫于壓力娶了自己并不喜歡的張幼儀為妻子,并生下了兩個兒 子,一個兒子幼年夭折了。
他留學英國后,認識了林徽茵,為她所傾倒,并堅決和張幼儀離 婚,結束這沒有愛情的婚姻,而這一切使他成為了中國離婚的第一人,也引起了一場大的風 波,家人、同學和老師都勸說他不要這樣做,也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然而他寫到:“我 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他毅然這樣 做了,不過林徽茵最終因為壓力而嫁給了梁思成,使徐志摩傷心不已,決定到北大教書。
就 在徐志摩精神不振時,認識了陸小曼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兩人相愛了,為此陸小曼也 離了婚,兩人最終結合了,然而這段婚姻也招致了許多非議。
因此兩人移居到上海,但由于 陸小曼的奢侈,徐志摩為了滿足她四處奔波拼命賺錢,常常坐火車往返各地教課,因為他為 了她放棄了一半家產(chǎn)。
但陸小曼因為自卑,知道徐志摩和林徽茵的過去,而她卻比不上林徽 茵,再加上外面的流言蜚語和徐志摩父母冷淡的態(tài)度,她開始抽鴉片來麻醉自己,使自己不 再痛苦,這使徐志摩痛苦不已。
徐志摩在乘飛機去北京演講的途中,飛機失事,徐志摩逝世 徐志摩在當時的中國文壇可謂才華橫溢,雖然他的婚姻并不為人認可,但他的文章和詩作卻很流行。
但他卻英年早逝,對于當時的中國文壇可謂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和損失。
雖然他 逝世了,但他的詩作和文章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當然還包括他的感情故事。
摘要: 一、《詩鐫》創(chuàng)刊前的徐志摩,完成了新月派的組建。
1、成立新月派的前身--新月社 2、完成了新月派的組建。
二、《詩鐫》時期的徐志摩,促進了新月派的繁榮興盛。
1、任勞任怨的刊物主持人。
2、清醒的格律化運動倡導者。
3、身體力行的客觀抒懷詩的實踐者。
三、《詩鐫》停刊后的徐志摩,領導了新月派后期創(chuàng)作的主流。
1、開書店、辦刊物,徐志摩苦心經(jīng)營新月派。
2、徐志摩思想的消極頹廢,左右著新月派后期的創(chuàng)作傾向。
在我國新詩發(fā)展的歷史時空中,被稱為精神貴族的新月派可謂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孤傲的 星座。
作為該星座的一顆明星,抒情詩人徐志摩對新月派所產(chǎn)生的自始至終的決定性的影響 不容忽視。
他畢生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都與新月派的前前后后不無關系,他的理想追求,他的文藝主 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新月派星座整體運動的方向,影響著這一星座的明亮或暗淡。
徐志摩的理想決定著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
他的理想是追求“詩化生活,”追求以“愛、自由、 美”為內核的“詩”。
他的理想始終貫穿于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中。
以一九二六年四月《晨報副 刊》上的《詩鐫》創(chuàng)刊,和六月十日《詩鐫》停刊為兩個分水嶺,筆者把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生涯 劃分為三個時期: 一、《詩鐫》創(chuàng)刊前的徐志摩,完成了新月派的組建。
二、《詩鐫》時期的徐志摩,促進了新月派的繁榮興盛。
三、《詩鐫》??蟮男熘灸?,領導了新月派后期創(chuàng)作的主流。
筆者擬從以上三個時期對徐志摩追求“詩化生活”和“詩”的過程稍作一番爬梳,以期 凸現(xiàn)他的理想追求對新月派的興衰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
一、《詩鐫》創(chuàng)刊前的徐志摩,完成了新月派的組建。
1、成立新月派的前身--新月社 新月派的出現(xiàn),作為一種歷史現(xiàn)象,其淵源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三年新月社的成立。
徐志 摩是新月社的主要發(fā)起人之一。
自一九一八年八月出國求學到一九二二年八月歸國,在國外生活了四年之久的徐志摩經(jīng) 歷了意料不到的變化。
一九一八年八月,徐志摩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后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政治。
兩年后,雄心勃勃的徐志摩毅然放棄博士頭銜的誘惑,由美國作家高斯華綏。
狄更生的推薦 而破格進入康橋大學,其目的是想跟哲學家羅素“認真念一點書”。
可是,令他始料不及的 是:被稱為“二十世紀的福祿泰爾”(伏爾泰)的羅素,剛剛因為政治主張及私生活的原因 被劍橋大學除了名。
這樣,徐志摩擇良師而學的計劃落了空。
在生活失去了追求,精神失衡,消沉頹廢的時候,徐志摩結識了林徽音,于是他與發(fā)妻 張幼儀共同營造的那種田園牧歌式的康橋生活失去了昔日的溫馨,最后他們協(xié)議離婚。
由于 婚變的緣故,徐志摩不但在朋友中失去了往日的溫暖與同情,而且在家中也成了不受歡迎的 人。
從此,他的心頭被“一份深刻的憂郁占定”,詩魂伴著悲哀與苦心蘇醒了,他的詩人 生涯也自此開始。
當年胸懷大志,準備在金融界、政治界討出身的徐,經(jīng)過四年的輾轉,學到手的只是贏 得了感情脆弱的讀者淚眼汪汪的詩。
“我這樣一個人如其會成為一個詩人--那還有什么話 說”。
可以想見,詩人的嘆息中飽含了怎樣復雜的感情。
個人生活遭受了挫折,夢想中的 理想生活被現(xiàn)實無情地撕碎了。
他覺得過去的整個生活過程就是“冒險--痛苦--失?。?-失望”,他決心安分地做一個詩人,但他不愿做一個平庸的詩人,寧愿自己的歌聽起來 有一些“傲慢、粗暴、荒唐”,但決不能失掉真、善、美。
歸國后的徐志摩在孤獨苦惱之際,十分羨慕在國外所接觸的沙龍,因此他很熱衷于此類 聚會的組織。
一九二三年三月,在徐志摩的熱心斡旋下,以胡適、陳西瑩、丁文江等為主要 成員的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了。
新月社不是政治性的,也不是所謂純文藝性的,它最初是一種 聯(lián)絡感情和培植勢力的“聚餐會”,其目的不在于文藝創(chuàng)作,而是演戲,因此其性質充其量 也只是帶有文化傾向的上流人物的社交團體。
然而徐志摩本人不希望新月社是“有產(chǎn)有業(yè)階 級的先生太太們的娛樂消遣”,希望新月社露棱角,認為“露不出棱角是可恥的”。
但是, 他的希望成了泡影,“最初是聚餐會,以聚餐會產(chǎn)生‘新月社’,又以新月社產(chǎn)生‘七號’的 俱樂部,結果大約是‘俱不樂部’
”一九二五年七月,經(jīng)過了一次黯然神傷的歐洲之旅后, 歸國后的徐志摩逐漸對社務失去了興趣,新月社日趨步入了死寂。
2、完成新月派的組建。
一九二五年十月,著名的副刊《晨報副刊》正式由徐志摩接手。
此時的徐志摩不光有了 自己的小團體--新月社,更擁有了施展自己文學抱負的園地--《晨報副刊》。
他的希望 在新月社破滅,現(xiàn)在又轉而寄托于《晨報副刊》。
新月派的另一個主力干將聞一多,一九二五年夏留學美國歸來后,始終堅持要領導一種 文學潮流的愿望。
在徐志摩的幫助下,聞一多成為國立藝術??茖W校教務長,并參與了新月 社的一些活動。
后來,他團結了幾個有志于詩的年輕人在家作詩、談詩。
一九二六年春末, 他們中的劉夢葦提出,希望辦一個幾年前文學研究會辦過的“詩”那樣的刊物,后商定借用 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的版面。
共同的理想與志趣使徐志摩與聞一多這兩們詩壇巨子一 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徐志摩在《晨報副刊》上正式推出了《詩鐫》,并以其為陣地,團結了陳西瑩、梁實秋、朱湘、孫大雨等一大批知名詩人,形成了固定的文學團體,即新月 派。
《詩鐫》的出現(xiàn),標志著在詩歌王國里一個新的詩歌家族--新格律詩派正式形成了。
《詩鐫》寄托著兩位雄心勃勃、希望露棱角、領導潮流的詩人的追求,它是出自北京大學(徐 志摩)和清華大學(聞一多)的歐美留學生的某種結合。
這種以歐美意識形態(tài)和文學背景為 基礎的結合,對新月派日后的動向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由于徐志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理想的“詩化生活”和“詩” 的不懈追求,才促成了新月社的產(chǎn)生與演變,以致于使一個非純文藝性的社交團體,逐步“進 化”為一個匡扶當時詩歌流弊(惡濫的感傷主義和過頭的浪漫主義)的新的詩歌流派--新 月派;也正是由于徐志摩的介入與鼎力相助,才使得聞一多的社會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從一個 留學生進入了當時的“高級氣派”的圈子,為他在新月派的活動中展露其才華提供了某種可 能,為新月派的迅速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徐志摩在新月派的成立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主導作 》時期的徐志摩,促進了新月派的繁榮興盛。
自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創(chuàng)刊至該年六月十日???,《晨報詩鐫》存在的時間僅為七十 天,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新月派卻完成了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建樹。
誠然,《詩鐫》時期的 新月派以聞一多的影響為大,它在一九二六年五月發(fā)表的《詩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 詩的“三美”說,此說成為新格律詩派的經(jīng)典理論。
但是,徐志摩在這一時期中對新月派的 繁榮所做出的推進作用也不容忽視。
1、任勞任怨的刊物主持人 在《晨報詩鐫》問世之初,徐志摩等人便議定采取輪流主編制度,每人編兩期,第一、 二期由徐志摩主編,第三、四期由聞一多主編,余下類推。
但實際執(zhí)行情況卻是:前四期依 照計劃執(zhí)行后,饒孟侃編出第五期,就交給徐志摩一人主編了。
他們還議定每兩周舉行一個 聚會,主要是互相傳閱稿件并進行討論,《詩鐫》出至第六期后,聚會也無形中斷,稿件則 經(jīng)徐志摩一人處理。
也就是說,在出版的十一期《詩鐫》中,徐志摩一人操持了八期,他評 著滿腔的熱情與自信,孜孜不倦地為新月派的這一詩歌園地繁茂傾盡全力,樂此不疲,為新 月派不斷展示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清醒的格律化運動倡導者 新月派被很多人稱為格律詩派,這與新月派大力提倡格律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
在《晨報詩 鐫》時期,新月派提出了“建筑的美”和“音節(jié)”的概念,批評惡濫的感傷主義和過頭的浪 漫主義,提倡格律。
他們把繪畫藝術理論引申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注意到了藝術形式的重要性。
徐志摩說:“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jié)的勻整與流動”,“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 的內在的音節(jié)(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
他已經(jīng)充 分注意到了詩歌形式格律化的重要性。
雖然,徐志摩曾經(jīng)是詩情如“山洪暴發(fā)”,但后來 他也改變了。
他指摘“惡濫的感傷主義”,批評沖動性的情感脫離了理解性的控制,他說“愛 是不能沒有的,但是不能太熱了,情感不能不受理性的調節(jié)”。
這與新月派主張理性與節(jié)制, 要求適度的表現(xiàn),要求尊重頭而不尊重心的典型特征相吻合的。
徐志摩不僅注意到了詩歌形式格律化的重要性,而且到后來他更覺察到了“格律”的弊端, 清醒地認識到詩人對詩的內容與形式整體把握的困難。
“我不憚煩的疏說這一點,就為我們, 說也慚愧,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我們所標榜的‘格律’的可怕的流弊所以說來我們學做詩的一 開步就有雙層的危險,單講內容容易落了惡濫的‘生鐵門篤兒主義’或是‘假哲理的唯晦學 派’,反過來說,單講外表的結果只是無意義乃至無意義的形式主義,就我們《詩鐫》的榜 樣說,我們?yōu)橐刚罢叩谋撞。y免有引起后者弊病的傾向,這是我們應分時刻引以為戒 新月派提倡格律的根本目的是批評感傷主義和過頭的浪漫主義,但是過分的強調格律則難免有矯枉過正的危險,以至于李健吾嘲笑說:“徐志摩之流的格式是一種人工的技巧或拘 束”。
雖然,徐志摩不能力挽新月派在詩歌形式探討方面的頹勢,但是也能敏感而及時地 認識“格律”的流弊,并且指出這是詩歌內容與形式的矛盾,還提出了“開步學詩的雙層危 險”這一術語,這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也充分顯示了徐志摩作為格律化運動的倡 導者所獨具的慧眼與理性。
3、身體力行的客觀抒情詩的實踐者 與注重形式、提倡格律相聯(lián)系的是新月派在藝術表現(xiàn)上采用客觀的抒情方式。
新月派的 成員們努力尋求客觀的表現(xiàn)手段,不僅盡量避免主觀成分和個人感傷,好些時候,抒情主人 公也不近似詩人自己。
新月派這種客觀的抒情,給新詩帶來了一種新體裁:客觀抒情詩。
在 這方面,徐志摩和新月派的其他同仁一道,做出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他在一九二六年六月三日《晨報副刊詩鐫》第10 號上發(fā)表的詩作《大帥》中,采用 兩個戰(zhàn)士對白的客觀表現(xiàn)手法,向讀者展示了二十年代中期軍閥混戰(zhàn)的現(xiàn)實;在與《大帥》 同時發(fā)表的詩作《人變獸》中,則用第二人稱,與朋友談話的方式,客觀地描寫了當時社會 的混亂、殘酷。
作者盡量避免主觀情緒和個人感傷成分的參與,對人物的言行不加任何評價, 而讓讀者在詩行中細心體會。
這兩首詩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是獨特的與同一時期新月派的其他 類似作品,共同形成了客觀抒情詩這一新穎的詩歌體裁;在內容上也是與二十年代中期高漲 的革命高潮和文學潮流相合拍的,這對擅長糾纏與愛情故事的徐志摩來說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也算是他緊追時代的革命步伐,心系勞動人民疾苦的一個剪影吧。
總之,徐志摩的理想在新月社破滅之后,也便把希望寄托于《晨報副刊詩鐫》之上。
憑著對藝術的熱情于自信,他幾乎一手操辦了《詩鐫》——這塊新月派早期活動的文藝園地。
他不僅妥善經(jīng)營,而且還接二連三地在上面發(fā)表詩作,為這塊園地的繁茂做出了巨大努力。
雖然《詩鐫》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正如梁實秋所言“這是第一次一伙人聚集起來誠心誠 意的試驗做新詩”,其影響是深遠的。
在這個時期的新格律詩體的討論和探索中,徐志摩與 聞一多同樣居于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
他不僅提出了“詩的生命是內在的音節(jié)”這一詩歌理 論,還敏銳的指出了“開步學詩的雙層危險”,充分反映了新月派在詩歌形式探究方面的不 斷深入與自我反省,扭轉了新詩自由散漫的潮流,使之趨向精煉和集中,鞏固了新詩在詩壇 的地位。
徐志摩和新月派的同仁共同致力于客觀抒情詩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新的詩歌體裁, 為新詩的發(fā)展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徐志摩為新月派早期的繁榮和興盛傾盡全力,起到了 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詩鐫》??蟮男熘灸ΓI導了新月派后期創(chuàng)作的主流。
1、開書店、辦刊物,徐志摩苦心經(jīng)營新月派。
在《晨報副刊》上,繼一九二六年六月十日《詩鐫》放假后,代之而起的是《劇刊》。
從六月至九月,《劇刊》共出版十五期。
徐志摩憑藉對藝術“加倍的熱心”,繼續(xù)擔當主持人。
新月派的《劇刊》為輿論陣地,以聞一多、余上沅所在的國立藝術??茖W校為依托,在全國 掀起了國劇運動。
但是,這個時期正是徐志摩與陸小曼戀愛的逐漸成熟期。
沉湎與愛情之中 的徐志摩降低了對《晨報副刊》的熱情,加上政局變動,同仁離散,《劇刊》日漸露出困窘 之相,乏善可陳,最后無疾而終,國劇運動也未能像新格律詩那樣蔚成大觀。
一九二六年十月三日,徐、陸二人在北京結婚。
終于找到了理想的伴侶,徐志摩的生活便得 充實起來。
婚后,他辭去了《晨報副刊》的主編職務,與陸小曼定居在上海。
一九二七年春, 徐志摩與胡適、聞一多、邵洵美等籌辦的新月書店在上海成立。
新月書店創(chuàng)辦了《新月》月 刊,徐志摩出任總編輯,新月社后期的活動就此展開。
這是徐志摩創(chuàng)作道路上一個很可紀念 的時期,他的筆像是附著了一點神異的靈性。
這期間,他出版了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 爪》、《自剖》,詩集《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
如果說《詩鐫》時期的徐志摩在新月派的領導光芒被聞一多有所遮擋的話,那么新月書 店時期的徐志摩應是新月派的主角。
他不僅是新月派的活動家與組織者,而且,這時期登上 文壇的詩人如臧克家、方瑋德、陳夢家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響而成長起來。
2、徐志摩思想的消極頹廢,左右著新月派后期的創(chuàng)作傾向。
現(xiàn)代文學從一開始起,其主要傾向便是革命文學,尤其是本世紀二十年代,隨著革命形 勢的發(fā)展,革命文學也掀起了高潮。
但是,新月派對革命文學卻持批評、否定態(tài)度,而且, 這種批評態(tài)度貫穿在新月書店開辦后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中。
這與居于領導地位的徐志摩不無 干系。
徐出身于一個工商業(yè)家庭,后又游歷歐美,其耳濡目染的是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與自由,對 西式的民主與自由,他是十分欽羨的,因此在政治立場上是一個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
與他的政 治立場、階級立場相一致的是,徐追求以“愛、自由、美”為內容的“詩化生活”和“詩”。
法與做法。
看似解構、令人失望嗎
恰相反,詩人和他的朋友們因此也有了人間氣,就如我們身邊的街 坊一樣,雖是做著文學的事業(yè),到底可親近了。
遙遠的1920----1930 年代的文壇原來并不神 秘,有著與今人一樣的悲歡。
1931 年11 月,身心俱疲的徐志摩因飛機失事遇難,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生命的結束,也 是一個社團失去靈魂的開始。
縱使還有胡適這個精神領袖,新月社終于還是散成了歷史天空 的一抹晚霞,曲終人散的一刻亦留下了永恒的美麗。
林徽因傳記,誰寫的比較好7
張清平的《林徽因傳》,基于現(xiàn)實。
本人正在閱讀,感覺不錯,希望對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