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扭秧歌場面的句子,并把讀后感寫下來
朋友,您看過大秧歌嗎
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們家鄉(xiāng)做客,您一定會被那粗曠豪放的場面所吸引,在流連忘返中,說不定您也會情不自禁地加入這狂歡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來。
你聽,鑼鼓聲聲,鞭炮齊鳴,鎖吶響起來,大街上一撥兒秧歌開始打圓場了。
領頭的是“沙公子”,他頭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緊跟的是喬裝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冬鏘,七冬鏘,七八弄冬鏘……”隨著這鏗鏘的鑼鼓,秧歌隊在“沙公子”的指揮下踏丁字,邁十字,彩綢飛舞,龍步生風,自然排成兩行,穿花打場。
看秧歌的人們見到這雄渾的氣勢自然停住腳步。
走場兩圈后,只見“沙公子”躍步跳入場心,雙手抱拳作揖,唱個賀年的大調(diào),熱鬧的小戲便開始了。
這時瑣吶換調(diào),鑼鼓的韻律,也變得更加昂揚,一對對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槳”的老漢在前面像醉翁一樣扭來扭去,那水靈靈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態(tài)。
正扭到高潮處,后面卻沖出幾個“刁老婆”。
她們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還掛著一紅一綠的大辣椒,臉還有一個豌豆大的痣, 黃臉朱唇,氣勢洶洶,大有“棒打鴛鴦”之勢,三跳兩跳來到了旱船前,與“老漢”開始周旋。
棒、槳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對互不相讓,他們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難解難分之時,高蹺隊沖了上來,這才沖散了這堆“冤家”…… 朋友們.來體驗扭秧歌吧
課外閱讀扭秧歌
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形容很受歡迎
藏族舞蹈 和 東北秧歌 觀后感 各一篇 謝謝 急需(500字左右)
你是不是余姚一職的 我是你們的吳老師 自己寫吧別抄網(wǎng)上了
陜北秧歌作文優(yōu)秀結(jié)尾
延安人喜觀扭月初七八過后,延安人喜氣洋洋鬧秧歌。
一年一度村社活動最集中的一段時間。
通過這種“鬧紅火”活動,慶賀過去的一年的勞動收獲,祈保來年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秧歌隊組織嚴密,依照當?shù)氐牧曀?,秧歌隊由手擎花傘的“傘頭”指揮。
“秧歌”是一種用鑼鼓、嗩吶伴奏,將舞蹈、歌唱揉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秧歌有很多角色,每個角色腰里扎一根紅綢子,女角多一把扇子,頭上飾以用彩色紙張折疊的纓子。
丑角由性情活潑的人扮演,如縣官、地主、蠻婆蠻漢。
他們著白衣紅褲,耳掛紅棗,胸垂一串紅辣椒,手執(zhí)笤帚當扇,提一個油葫蘆,扭扭捏捏,丑態(tài)百出。
他們不時跳出圈外,在人群中鉆來鉆去,令人捧腹大笑。
延安秧歌流派眾多,最具特色的當數(shù)延安北部的過街秧歌、排門秧歌、大場秧歌、對子秧歌、走燈秧歌和南部的老秧歌。
各種秧歌主要由踢場子、打腰鼓、扳水船、跑竹馬等組成。
踢場子有:天地牌子、雙葫蘆、棗核亂開花、十盞燈、十二蓮燈燈套燈、八仙過海、雙辮蒜、秦王亂點兵、鬼拉腿等。
另外還有五大洲、小蝴蝶等新編場牌。
據(jù)說,秧歌起源于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原為迎神驅(qū)邪的宗教活動,現(xiàn)在則成為一種民間的吉慶活動。
在“傘頭”的指揮下,秧歌隊首先挨家挨戶拜年。
每進一家院子,主人連忙捧出煙酒為之接風。
“傘頭”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編出恰當?shù)难砀柙~,如“五谷豐登家家樂,大囤滿來小囤流”一類的吉利話,同時,秧歌隊在院里扭起歡快的“排門秧歌”。
于是,歌聲鼓聲鞭炮聲響成一片。
秧歌隊轉(zhuǎn)院拜年繼續(xù)進行。
轉(zhuǎn)院拜完年后,還要拜性口圈,拜廟,拜煤窯等。
隨后,秧歌隊來到村中廣場表演。
聲地上點燃篝火,立幾個油燈碗,秧歌隊的表演日以繼夜。
在嗩吶、鼓、鈸等樂器的伴奏下,扮成各種人物的舞者,手持彩扇 、彩綢、手帕、綢巾、紅花,甩開雙手,左回右旋,翩翩起舞。
演員的全部情緒都靠身段的扭擺來表現(xiàn),主要是臀部的左搖右擺,帶動腳步有節(jié)奏地移動,進一步,退半步,閃腰墊步,妙趣橫生。
一個場地也可以有幾家秧歌隊同時表演,互相憋著勁頭比賽。
北派場子舞姿粗獷豪放;東路派輕歌漫舞表演細膩;而南路秧歌則以最古老的特色見長。
有的地區(qū),在正月十五前后,還要進行匯演比賽。
這種習俗也叫打擂臺或進彩門。
參賽的秧歌隊由傘頭指揮。
傘頭騎在馬上,領秧歌隊與對方斗陣,斗陣的主要形式是傘頭之間的對唱,輸者讓道,勝者再與另一隊對唱,直至決出雌雄,奪魁者以擂臺得主的身份進入青松翠柏搭成的彩門。
仿照安塞腰鼓寫扭秧歌
k19960115k 秀才 二級(301) |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0) | 百度首頁 | 退出我的知道 我的提問我的回答知識掌門人 新聞 網(wǎng)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百科 幫助 設置 百度知道 > 藝術 > 器樂 相關問題添加到搜藏已關閉 求安塞腰鼓讀后感 懸賞分:5 - 提問時間2008-5-20 13:18 問題為何被關閉結(jié)合中華民族發(fā)展史談談對安塞腰鼓的理解 400字左右 謝謝了提問者: xujun1203 - 魔法學徒 一級 答復 共 4 條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nóng)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
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xiàn)風采,并為世界矚目。
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xiàn)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近年來,它先 后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等大型活動中表演,并赴日本進行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xiàn)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xiāng)”。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絕之一。
回答者: djx3310 - 江湖新秀 四級 5-20 17:31真是驚心動魄啊
讀著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我為之震撼,不禁贊嘆而又贊嘆。
安塞腰鼓動人心弦的演奏使我沉浸在一種生命的強盛中。
捶,捶,捶,一聲聲“隆隆”響徹云霄。
喧鬧聲后,文末一聲“渺遠的雞啼”更使人彷徨在一個陌生的世界,使片刻間那雄渾的鼓聲久久地縈繞在耳畔——這也許就是“余音繞梁”了
惟妙惟肖的描寫使那群茂騰騰地后生們從書中“蹦”了出來,在我眼前發(fā)狠地捶、忘情地捶、沒命地捶那安塞腰鼓。
鼓聲伴著掌聲,是一種洋溢著英雄豪氣的聲音。
隆,隆,隆隆…… 奏吧,讓百鳥停止歌唱,大家一起來傾聽那如雷的鼓聲吧。
那奇?zhèn)グ蹴绲哪芰恳仓荒苡砂踩尼尫拧?/p>
急促地鼓點迸發(fā)出元氣淋漓,奏出了震天動地的生命強音。
安塞腰鼓神了
它把活躍著的生命轉(zhuǎn)化成了一個又一個華彩樂章,在鼓上如火花四濺般奏出,令人嘆為觀止。
我聽見了,那遠在黃土高原的腰鼓聲,我聽見了,是那么激動人心
我不得不贊揚黃土高原人民的粗獷豪邁與生機勃勃,他們吃穿雖普通,卻有著錦衣玉食者沒有的強盛生命。
好一個安塞腰鼓呵,好一個安塞腰鼓
我仿佛與后生們一起舞著,舞著,大起大落地搏擊全身,跳出每一個充滿力量的壯美舞姿。
吼,跳,喊,躍,把抱負、痛苦、歡樂、追求,通過安塞腰鼓而表達。
啊,安塞腰鼓,你給農(nóng)民們注入了無限生機,把他們樸素衣著下掩飾不住的亢奮捶出來了,舞出來了。
啊,安塞腰鼓,你令人激情澎湃,給黃土高原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噢,安塞腰鼓,好一個抒出了農(nóng)民心愿、指引他們走向幸福的安塞腰鼓
讓腰鼓捶吧,捶吧,捶出火烈,捶出自豪,捶出那農(nóng)民的淳樸善良……好一個安塞腰鼓 回答者: 冷酷Θ - 試用期 一級 5-20 20:13《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yōu)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
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xiàn)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場面的描寫,展示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熱烈贊頌了中國人民“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抒發(fā)了中華民族掙脫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后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這是對改革開放熾烈的、深層次的理性思索的結(jié)晶。
\ \ denglu
陜北秧歌的閱讀答案
這位兄臺做的是學對吧。
我也在做。
。
。
。
1. 吸引讀者2。
從聲音、動作眾反應3個方面。
3.夸張。
寫出了秧歌的聲勢大,表演者的投入4.自己寫吧。
。
。
5.內(nèi)容;畫龍點睛、突出主題結(jié)構:照應開頭可能很晚了但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