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個讀后感,名人傳喬布斯的
《喬布斯傳》讀后感 講述了喬布斯光芒四射而又短暫的一生,并且客觀的評價了喬布斯,呈獻給讀者一個真正的喬布斯。
56歲的生命倏然消逝,帶著他人生的傳奇和生命的無限激情平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讓人懷念和無法忘記。
他——史蒂夫?喬布斯,是一個美國式的英雄,幾經(jīng)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倒。
說到喬布斯,你會自然想到那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標志,當然你也會喜歡他帶來的iPod、iPhone和iPad,了解蘋果的人都知道,每一件蘋果發(fā)布的產(chǎn)品或者系統(tǒng)軟件,都凝聚著喬布斯的心血,也只有喬布斯才讓蘋果的產(chǎn)品如此完美無缺。
縱觀全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喬布斯的性格以及他評價事物的方式。
他的性格中對簡約和完美近乎偏執(zhí)的追求成就了他. 喬布斯的獨特力量,來源于他的獨特童年。
他生于美國加州硅谷,1955年,恰好是美國baby boom的時代。
她媽媽生他時,估計還是個不懂事的少女,在50年代,單親家庭或選擇流產(chǎn)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于是,喬布斯被一個中產(chǎn)的家庭給協(xié)議領(lǐng)養(yǎng),他養(yǎng)父是個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他在二戰(zhàn)之后搬到了舊金山。
加州硅谷的環(huán)境,有大量電子產(chǎn)品可以接觸到,喬布斯因此迷上了這些electronics,加上對于自己身世的疑惑,讓他經(jīng)常去思考人生的命題和追求科學意義,在他20歲時,他拉上一個伙伴,兩人一起去了遙遠的印度旅行。
在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腳下,貧窮的物質(zhì)條件和僧人堅毅宗教信仰,讓他感觸頗多。
他慕名前往參拜印度教某圣徒,一路順著亞穆納河而下,到達了目的地——下游城市維倫達文時,才發(fā)現(xiàn)該圣徒已經(jīng)去世。
“說是朝圣,但當時我們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走。
”此后憶及這段精神之旅,喬布斯輕描淡寫。
后來,喬布斯去念了大學,并接觸到了禪學,又進一步改變了他的人生。
使他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
他幾乎每周都去練禪,老師是一個日本人。
禪,講究拋棄一切邏輯思維,進入一個生命自悟的狀態(tài),強調(diào)直覺。
這正是喬布斯的特點之一: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
特殊的領(lǐng)養(yǎng)兒身份,造就了喬布斯獨特的人生思想;少年時的印度之行,以及后來的的禪學熱愛。
這些都給予了他一種我們所無法理解的思想性格,就像某種信仰一樣堅定。
在所有偉大硅谷創(chuàng)業(yè)英雄里,喬布斯永遠是我們無法繞過的一顆璀璨明星
原因很簡單,沒有喬布斯,今天的世界就一定是另一副模樣,就沒有1977年的Apple2、1984年的Macintosh、198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7年的iPhone和2010年的iPad. 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永遠不放棄內(nèi)心的追求,這是他身上永不服輸?shù)捻g勁。
1985年喬布斯因與管理層的分歧被迫離開自己親手創(chuàng)辦的蘋果,那年他剛30歲,,這種打擊幾乎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毀滅性的。
但是,他沒有從此沉淪下去,他重新振作起來,創(chuàng)辦了NEXT公司,后面又收購了皮克斯。
雖然NEXT公司時浮時沉,沒有多大起色,但皮克斯公司卻開創(chuàng)了數(shù)字動畫電影的輝煌。
后來NEXT公司被蘋果收購后,他又回到蘋果,臨危受命重新締造了蘋果復(fù)興的神話。
他熱愛創(chuàng)新更有著常人不能比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下不斷走向成功。
當他被診斷為胰腺癌,并被告知只有幾周生命時,他卻說沒有什么比垂死更能讓人集中精神。
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時說: 沒有人愿意死。
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過死去那個地方。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
沒有人逃得過。
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
不要受困于教條,也就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jié)果生活。
不要讓他人的意見淹沒你內(nèi)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有勇氣遵從你的內(nèi)心和直覺。
它們不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
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他說的話更好的詮釋了他的成功是有勇氣去堅持內(nèi)心的聲音和直覺并為之不懈奮斗。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求知若饑,虛心若愚”,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追求你內(nèi)心的聲音和理想,只要你有決心并愿意堅持為夢想而努力,那么凡事皆有可能。
喬布斯性格的標簽就是tough,他手下有一名程序員需要到租用的服務(wù)器公司去拷貝數(shù)據(jù),但是該公司的老板拒絕了他,理由是蘋果公司沒付到期租金,其實心理懷恨的是喬布斯之前對他不敬。
后來喬布斯到了現(xiàn)場,答應(yīng)這個老板會給他付錢,并叫手下去拷了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拷取完畢后,現(xiàn)場所有的人都在等著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只見喬布斯走到那老板面前說,你的服務(wù)器上沒有我們的備份數(shù)據(jù),我不會付你一分錢,and you could go to hell~! 蘋果產(chǎn)品所散發(fā)的優(yōu)雅,后現(xiàn)代感均出自于他的靈感。
除了優(yōu)秀的設(shè)計團隊之外,喬布斯本人也是個非常有品位的人。
在一次訪談中,他評價微軟是這樣說的:they just have no taste! 如果同學們稍微有一點審美素養(yǎng)的話,仔細看看微軟的設(shè)計,真的是無法與蘋果相比的。
設(shè)計出色的產(chǎn)品以改變世界,永遠追求并享受其中的快樂。
這與其說是一種理念,不如說是深深根植于喬布斯血脈中的創(chuàng)新基因,是喬布斯和蘋果所特有的DNA。
喬布斯對于設(shè)計的理解也非常獨到:Design is a funny word. Some people think design means how it looks. But, of course, if you dig deeper,it's really how it works. To design something really well, you have to get it. You have to really grok what it's all about. 從某種程度上說,喬布斯就是一個獨裁者。
喬布斯被認為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他頑固堅持設(shè)計唯美,以及用戶體驗至上, 在喬布斯閃耀的成就背后,是他與無數(shù)人的“戰(zhàn)斗”,就算身邊的朋友和員工,也不能阻礙他的計劃——要么完全五體投地、死心塌地,要么掃地走人,否則因為你的“不忠誠”,遲早會成為他的眼中釘甚至敵人。
有蘋果員工稱,蘋果的產(chǎn)品在設(shè)計等方面精益求精,因此問世之后總是讓人“驚艷”。
所以,不難理解蘋果的產(chǎn)品為何總是如此精致,這是一種“獨裁”才能達到的效果。
無論對蘋果公司、IT產(chǎn)業(yè)還是廣大用戶而言,喬布斯的身份已不只是“企業(yè)領(lǐng)導(dǎo)者”那么簡單,他更是尖端IT技術(shù)的研發(fā)者、全新經(jīng)營模式的倡導(dǎo)者和“蘋果式生活”的締造者。
在喬布斯的觀念中,“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這并不是指消費者不清楚自己“正缺少什么”,而是指他們不了解自己“將缺少什么”。
的確,當愛迪生在研究電話和電報的過程中無意間發(fā)明留聲機的那一刻,就連他本人也不會料到這種“副產(chǎn)品”竟會激發(fā)人們的購買欲;而在蘇格蘭人約翰·貝德創(chuàng)造第一臺電視機之前,誰都不會產(chǎn)生“足不出戶洞察世界”的念頭。
對于科技產(chǎn)品,消費者的遠期需求歷來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聚合。
因此喬布斯始終堅信蘋果公司必須通過自己的產(chǎn)品向用戶傳遞一股可引導(dǎo)的消費沖動,免去他們在“定義”遠期需求上的反復(fù)糾結(jié)。
如果說,此前的IT產(chǎn)業(yè)普遍遵從“市場的即期需求決定產(chǎn)品供應(yīng)”的定律,那么在喬布斯領(lǐng)導(dǎo)下的蘋果卻自行制定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規(guī)則。
沒錯,他要用產(chǎn)品營造屬于未來的潛在需求。
而創(chuàng)造需求的“最高境界”無疑是改變?nèi)藗兊纳?,使產(chǎn)品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
所以在“喬布斯語錄”中,使用率最高的一句話是:“我們出售的不僅是產(chǎn)品,還包括全新的生活體驗。
” 喬布斯有句話很有趣,他同意偷,但不能山寨式得偷,偷的應(yīng)該是靈感。
中國缺少什么
“創(chuàng)新”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它不單單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風氣,山寨文化的沖擊背景下,國家應(yīng)當整整專注在這個上面的,它才能實現(xiàn),它需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相信,在這中國看似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之后,如果不創(chuàng)新,必將無法強大,無法真正強大,時機正是現(xiàn)在這個時代,改革開放那是給暴發(fā)戶的,而現(xiàn)在是在這個時代使我們改變世界的時代,一個真正發(fā)展的時代,行動起來吧
對于死亡,喬布斯顯然看得很開,他曾這樣說:“沒有人愿意死,即使人們想上天堂,也不會為了去那里而死。
但是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終點,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它。
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一個發(fā)明。
” 縱然偉人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我們?nèi)祟愡€是能夠繼續(xù)享受蘋果的產(chǎn)品給我們帶來的非凡體驗, 生命有時會給你迎頭痛擊,但絕不要失去信念。
生活也永遠會有我們完全無法預(yù)料的東西,堅持把每一天都當成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來戰(zhàn)斗,讓我們追隨喬布斯去譜寫自己人生的傳奇吧
一篇有關(guān)讀《喬布斯》的2000字感想
《喬布斯》讀后感 說到喬布斯,你會自然想到那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標志,當然你也會喜歡他帶來的iPod、iPhone和iPad,或許你也會羨慕他的成功和財富,但我們更應(yīng)該研究一下喬布斯走過的路,思索一下他獲得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讀喬布斯的傳記,你會發(fā)現(xiàn)喬布斯的成功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經(jīng)歷的坎坷,比你我只會多不會少,但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毫不畏懼,在內(nèi)心深處的理想引領(lǐng)下,堅持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來戰(zhàn)斗,最終成就了非凡的蘋果。
他的成功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一、堅定的信仰:設(shè)計出色的產(chǎn)品以改變世界,永遠追求并享受其中的快樂。
這與其說是一種理念,不如說是深深根植于喬布斯血脈中的創(chuàng)新基因,是喬布斯和蘋果所特有的DNA。
在Apple I之前,早期的個人電腦都有一個難懂的前面板,沒有屏幕和鍵盤。
在Apple I之后,所有電腦都有了屏幕和鍵盤。
1977年誕生的Apple II以其簡約實用獨到的設(shè)計和精準的市場定位,暢銷十六年直到1993年才謝幕。
讓人機交互更簡單,讓電腦更容易使用,讓計算機成為大眾消費品——這是體現(xiàn)在Apple I和Apple II身上最為重要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也貫穿蘋果30多年,直至最新的iPod、iPhone和iPad。
他關(guān)注產(chǎn)品的同時更關(guān)注用戶的體驗,他美學至上的設(shè)計理念和追求產(chǎn)品簡約便利的設(shè)計為蘋果產(chǎn)品在全世界贏得了許多忠實的追隨者。
如今,在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隨處可見,滿街都是膝上捧著iPad玩“憤怒的小鳥”,手上拿著iPhone漫游互聯(lián)網(wǎng)或視頻通話,耳朵里戴著耳機聽iPod音樂的年輕人。
蘋果產(chǎn)品之所以獲得這么多人的喜歡并脫穎而出,我覺得主要在于產(chǎn)品的創(chuàng)新外觀和良好觸覺、優(yōu)良的使用體驗。
喬布斯堅定的追求設(shè)計出色的產(chǎn)品,并始終遵從內(nèi)心的感覺,這種信仰的堅持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二、不懼怕失?。翰粩嗟膰L試和努力,永遠不放棄內(nèi)心的追求,這是他身上永不服輸?shù)捻g勁。
1985年喬布斯因與管理層的分歧被迫離開自己親手創(chuàng)辦的蘋果,那年他剛30歲,,這種打擊幾乎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毀滅性的。
但是,他沒有從此沉淪下去,他重新振作起來,創(chuàng)辦了NEXT公司,后面又收購了皮克斯。
雖然NEXT公司時浮時沉,沒有多大起色,但皮克斯公司卻開創(chuàng)了數(shù)字動畫電影的輝煌。
后來NEXT公司被蘋果收購后,他又回到蘋果,臨危受命重新締造了蘋果復(fù)興的神話。
他熱愛創(chuàng)新更有著常人不能比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下不斷走向成功。
當他被診斷為胰腺癌,并被告知只有幾周生命時,他卻說沒有什么比垂死更能讓人集中精神。
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時說:沒有人愿意死。
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過死去那個地方。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
沒有人逃得過。
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
不要受困于教條,也就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jié)果生活。
不要讓他人的意見淹沒你內(nèi)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有勇氣遵從你的內(nèi)心和直覺。
它們不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
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他說的話更好的詮釋了他的成功是有勇氣去堅持內(nèi)心的聲音和直覺并為之不懈奮斗。
三、善于吸引和聚集人才:他有著超凡的說服力和領(lǐng)導(dǎo)力,吸引和聚集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一起為改變世界的理想而努力。
在最初創(chuàng)辦蘋果時,有技術(shù)天才沃茲;在開發(fā)麥金塔計算機時,有全能的計算機科學家杰夫·拉斯金和電腦奇才伯勒爾;吸引百事可樂的市場專家約翰·斯卡利出任蘋果公司總裁時,他說的那句話“你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讓人震撼也讓人激情澎湃;離開蘋果,創(chuàng)辦NEXT公司時,有管理專家特里布爾和頂級電腦專家佩奇和克勞;在他的皮克斯電影公司,有動畫天才約翰·拉塞特和埃德·卡特穆爾,正因為這些天才的存在才推出了《玩具總動員》、《蟲蟲特工隊》、《怪物公司》、《海底總動員》等一系列經(jīng)典的數(shù)字動畫電影,成就了喬布斯在電影界的輝煌成功。
喬布斯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和勇往無前的決心以及成熟的個人魅力讓無數(shù)優(yōu)秀的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圍,一起努力和奮斗最終成就了蘋果和動畫電影的傳奇和輝煌成功。
四、生命就是一場戰(zhàn)斗,在前進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追尋喬布斯一生走過的路,你會發(fā)現(xiàn)那真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zhàn)斗。
為追求產(chǎn)品的卓爾不群,他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也不懼怕任何失敗。
蘋果II的成功、麗莎電腦的失敗、麥金塔的成功、NEXT電腦的失敗,可以說一路坎坷;在創(chuàng)新途中,他被曾經(jīng)自己親手創(chuàng)辦的公司趕出去長達12年之久;他創(chuàng)辦的NeXT公司虧損到差點全軍覆沒最后被蘋果收購;他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皮克斯公司,在早期也差點被迪斯尼所拋棄…… 他永遠不安于現(xiàn)狀,在他終有所獲之前,始終戰(zhàn)斗著不肯停下自己尋覓的腳步。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求知若饑,虛心若愚”,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追求你內(nèi)心的聲音和理想,只要你有決心并愿意堅持為夢想而努力,那么凡事皆有可能。
生命有時會給你迎頭痛擊,但絕不要失去信念。
生活也永遠會有我們完全無法預(yù)料的東西,堅持把每一天都當成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來戰(zhàn)斗,讓我們追隨喬布斯去譜寫自己人生的傳奇吧
喬布斯傳記讀后感:最偉大的商業(yè)領(lǐng)袖,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喬布斯傳記讀后感:最偉大的商業(yè)領(lǐng)袖,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今天,終于把這本書通讀完了,中文名叫《活著就為改變世界---史蒂夫喬布斯傳》,喬布斯傳記讀后感:最偉大的商業(yè)領(lǐng)袖,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雖然喬布斯親自參與并授權(quán)的官方傳記,將于明年初上市,但這本非官方著作,也寫的非常不錯,強烈建議喜歡商業(yè)和有志創(chuàng)業(yè)的同學去看一看。
印象中關(guān)于蘋果的記憶,高中時,只知道蘋果電腦是很多坐辦公室的白領(lǐng)用的,生活中見不到;2005年剛流行MP3,記得高中畢業(yè),和哥們很嗨皮的去數(shù)碼城買了個128M的山寨MP3,感覺已經(jīng)很fashion了,進了大學發(fā)現(xiàn)幾個溫州有錢的同學才用蘋果的ipod,純白的,非常簡潔的設(shè)計。
后來,2006年左右,大家都已經(jīng)看到了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對那三段論很有印象。
(不得不佩服史蒂夫的演講魅力,試問你在大學聽過的演講你能記住的,并感覺印象深刻的,能有幾個
任何文章,超過3個論點,普通人都很難記住,這是個很tricky的東西,科學啊~
)相信看過的同學也還記得老喬最后所贈送的4個字:keephungry, keep foolish. 如今,很多小有錢的同學都買了iphone。
它的普及速度,真的是飛快。
名人的微薄,幾乎都是顯示用iphone發(fā)的。
到了日本,大家竊以為日本的iphone便宜,都紛紛去買了幾個,也有個同事對我說:趕緊去買一個,下次泡MM時,你把它往桌上,一放,怎么樣跟不跟我
----雖然可以理解成是搞笑貼,但想想也不無道理的。
因為每個正兒八經(jīng)的男淫背后,都有一個可愛而幼稚的裝B情結(jié);每個善解人意的女友,還都是有一點虛榮拜金的天然訴求。
不是嗎哈哈。
-----扯遠了,總之或多或少擁有一部iphone,已經(jīng)成了不少年輕人的時尚。
至此,我還不清楚蘋果到底是賣什么的,電腦嗎,MP3嗎,手機嗎
喬布斯本人為什么能這么成功
能做出這么多深受眾人喜歡,引以為時尚的產(chǎn)品
不要忘了,他還是一個癌癥幸存者。
看了這本書,我終于找到了一些給力的答案。
1. 信仰 這里所說的信仰,并非關(guān)于宗教和哲學。
而是個人的精神探求和行為準則。
就是一個人的思想。
喬布斯的獨特力量,來源于他的獨特童年。
他生于加州,1955年,恰好是美國babyboom的時代。
關(guān)于他生父母,本書沒有詳細介紹。
她媽媽生他時,估計還是個不懂事的少女,在50年代,單親家庭或選擇流產(chǎn)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于是,喬布斯被一個中產(chǎn)的家庭給協(xié)議領(lǐng)養(yǎng),他養(yǎng)父是個藍領(lǐng)工人,當過海軍,后來去做汽車銷售。
加州硅谷的環(huán)境,有大量電子產(chǎn)品可以接觸到,喬布斯因此迷上了這些electronics,加上對于自己身世的疑惑,讓他經(jīng)常去思考人生的命題和追求科學意義。
想想如果在18歲那年,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父母不是自己的親身父母,你會有什么感受。
這也讓他迷上了東方哲學。
并且20歲時,他拉上一個伙伴,兩人一起去了遙遠的印度旅行。
在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腳下,貧窮的物質(zhì)條件和僧人堅毅宗教信仰,讓他感觸頗多。
我無法讀出,到底是什么感觸。
很多去過西藏的人說,看到那些雪山,有一種震撼是無法言語的。
后來,喬布斯去念了大學,并接觸到了禪學,又進一步改變了他的人生。
是他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
書上講,他幾乎每周都去練禪,老師是一個日本人。
(禪,本是一個中國的國粹,卻被日本人保留并發(fā)揚,這又是一部文章可寫的東西)禪,講究拋棄一切邏輯思維,進入一個生命自悟的狀態(tài),強調(diào)直覺,讀后感《喬布斯傳記讀后感:最偉大的商業(yè)領(lǐng)袖,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這正是喬布斯的特點之一:listento your inner voice。
特殊的領(lǐng)養(yǎng)兒身份,造就了喬布斯獨特的人生思想;少年時的印度之行,以及后來的的禪學熱愛。
這些都給予了他一種我們所無法理解的思想性格,就像某種信仰一樣堅定。
2. 性格 一個人的童年,往往影響他今后的人生。
喬布斯的老爸,是個極富說服力的銷售員。
這無形之中也傳染給了喬布斯。
他因為不喜歡第一所高中,非常強行的說服了他的父母要求搬家。
話說,我們都是從小被慣壞的80后獨生子一代,小時候基本上要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有人說服過爸媽,進行搬家的嗎
這種可怕的說服力,使得日后的喬布斯在創(chuàng)業(yè)道路上所向披靡。
在AppleⅡ上市之初,他陸續(xù)從intel強行挖來了Mckenna來做廣告宣傳(看看最近英特爾本身的廣告吧,可以用創(chuàng)意非凡來形容)還說服了Markkula來做市場營銷。
沒有執(zhí)著和必殺的說服力,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此外,喬布斯性格的另一標簽就是tough。
尤其是書本50頁,有個非常經(jīng)典的case。
手下有一名程序員需要到租用的服務(wù)器公司去拷貝數(shù)據(jù),但是該公司的老板拒絕了他,理由是蘋果公司沒付到期租金,其實心理懷恨的是喬布斯之前對他不敬。
后來喬布斯到了現(xiàn)場,答應(yīng)這個老板會給他付錢,并叫手下去拷了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拷取完畢后,現(xiàn)場所有的人都在等著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只見喬布斯走到那老板面前說,你的服務(wù)器上沒有我們的備份數(shù)據(jù),我不會付你一分錢,andyou could go to hell~!注:喬布斯所面對的這個老板是一個前拳擊手,面貌猙獰,擁有菜花一樣裂開的耳朵,和粉碎性骨折過的鼻子。
而喬布斯僅僅是一個瘦弱的素食主義者
不僅耍弄了他,最后還對他說,你可以去死了。
---換成是你,你敢嗎
彪悍的性格,真的不需要解釋了
3. 品位 蘋果產(chǎn)品什么如此歡迎
同事H說過,不知為什么一見到蘋果手機就感覺特別高級特別華麗的。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蘋果公司卓越的工業(yè)設(shè)計。
在介紹蘋果產(chǎn)品的視頻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一個光頭,絡(luò)腮胡渣的中年男子。
他就是JonathanIve, 蘋果工業(yè)設(shè)計團隊的副總裁。
你手中蘋果的外形,質(zhì)感,材料都出在他的手里。
蘋果產(chǎn)品所散發(fā)的優(yōu)雅,后現(xiàn)代感均出自于他的靈感。
他是來自英國的一名設(shè)計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google一下。
他在英國所獲得的聲譽甚至高過《哈利波特》的作者杰克羅琳
正是喬布斯本人的獨具慧眼,使得Ive,能夠在1996年進入蘋果設(shè)計權(quán)力中心。
后來憑借一系列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shè)計幫助蘋果度過了財政危機。
除了優(yōu)秀的設(shè)計團隊之外,喬布斯本人也是個非常有品位的人。
在一次訪談中,他評價微軟是這樣說的:they just have notaste! 如果同學們稍微有一點審美素養(yǎng)的話,仔細看看微軟的設(shè)計,真的是無法與蘋果相比的。
男人的品位還體現(xiàn)在他的伴侶上。
喬布斯的老婆Laurene,是個雙學位獲得者主修歷史,后來學習經(jīng)濟,一度進入華爾街工作。
在畢業(yè)之后,她獨自一個人去了意大利佛羅倫薩呆了幾個月,為的是學習文藝復(fù)興時的藝術(shù)和繪畫。
看到這一段時,我經(jīng)不住感嘆:好一個才女,藝術(shù)鑒賞家! 除此之外,喬布斯對于設(shè)計的理解也非常獨到,貼出來于諸君分享:Design is a funny word. Some peoplethink design means how it looks. But, of course, if you digdeeper,its really how it works. To design something really well,you have to get it. You have to really grok what its allabout. 以上三點,就是我看完全書,感受最深的地方。
回答剛才的問題, 1970年代,蘋果最早是賣電腦的,而且它才是最早的PC機市場霸主; 2004年,蘋果進軍了數(shù)碼終端領(lǐng)域,憑借Ipod,從一個電腦公司變成了數(shù)碼電子設(shè)備商;與此同時,他創(chuàng)造了itune模式,在網(wǎng)上購買音樂并下載,改變了整個industry。
1986年,喬布斯本人傳奇般地被自己開創(chuàng)的公司掃地出門后,創(chuàng)立了NeXT公司,后來又創(chuàng)建了Pixar動畫工作室,先后制作了史上最賣座的動畫系列: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
2005年,Pixar被出售給迪士尼公司,喬布斯成為迪士尼董事會成員之一,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大亨之一。
書本的結(jié)尾講到,Apple was no longer a computer company; it was a musiccompany, a digital media giant. Was there any other frontier that Steve Jobs could conquer? 全書只記錄到2005,但它的預(yù)見性是正確的,喬布斯的奇跡還在繼續(xù),因為馬上他又要進入一個新的領(lǐng)域了,移動通信終端
它的名字叫:iphone. 電腦,數(shù)碼,音樂,電影,在每個領(lǐng)域他都創(chuàng)造了革命性的勝利,如今又在手機市場上,橫空出世
曾經(jīng)叫板過IBM,迪士尼的他,現(xiàn)在僅僅在幾年之間,又在逐漸拖垮另一家世界級公司,手機霸主諾基亞
就像他的好朋友誒里森一樣,現(xiàn)在在這個世界上,他所面對的唯一對手就是,微軟
所謂商業(yè),就是給顧客創(chuàng)造價值,并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和享受,由此帶來企業(yè)自身利益。
在這一點上,巴菲特,蓋茨還是誒里森都是無法直接做到的。
無論從大的industry view,還是直接的consumer experience上來說, 當今時代,最偉大的商業(yè)領(lǐng)袖,非喬布斯莫屬 〔喬布斯傳記讀后感:最偉大的商業(yè)領(lǐng)袖,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nóng)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求《名人傳》讀書筆記,不要讀后感,要純粹摘抄好詞好句,最好標明詞句出現(xiàn)的位置
1、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shù)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
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
據(jù)畫家克勒貝爾記載他曾于一八一八年為貝多芬畫像。
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zhuǎn),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
據(jù)醫(yī)生米勒一八二○年記載: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時而嫵媚溫柔,時而惘然,時而氣焰逼人,可怕非常。
2、豐富的遺產(chǎn),雙重的世家(托爾斯泰與沃爾康斯基族),高貴的,古舊的,世裔一直可推到留里克,家譜上有承侍亞歷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戰(zhàn)爭中的將軍,有拿破侖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黨人,有政治犯。
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的伏爾泰式的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的堂兄弟,尼古拉·格雷戈里維奇·沃爾康斯基親王,在奧斯特利茨一役中受傷而在戰(zhàn)場上救回來的;他的父親,有些像尼古拉·羅斯托夫的;他的母親,瑪麗亞公主,這溫婉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丑的臉相,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zhàn)爭與和平》。
3、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夢境,——慵懶地拂著水面的草原上,霧氛籠罩著的白楊,叢密的矮樹,細柳和果樹,把根須浸在靜寂而湍急的水流里,——還有是村落,教堂,墓園,懶洋洋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遠遠里,藍色的七峰在天空畫出嚴峻的側(cè)影,上面矗立著廢圮的古堡,顯出一些名人傳瘦削而古怪的輪廓。
4、貝多芬的童年盡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
5、玲瓏剔透 凌空展翅 九曲回廊 趣味盎然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詩情畫意 齊心協(xié)力6、他心坎間洋溢著的溫情全部灌注在這個孩子身上。
這兒又是殘酷的痛苦等待著他。
仿佛是境遇的好意,特意替他不斷地供給并增加苦難,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營養(yǎng)。
7、他甚至在一八二六年時在自己頭上打了一槍。
然而他并不死,倒是貝多芬?guī)缀跻蛑兔核麨檫@件事情所受的難堪,永遠無法擺脫。
8、這是大地向春天唱它感謝神恩的歌。
它布滿了花朵。
一切都好,一切都美。
一八五二年,托爾斯泰的天才吐出它初期的花苞:《童年時代》,《一個紳士的早晨》,《侵略》,《少年時代》;他感謝使他繁榮的上帝。
一幅一八五一年時代的肖像,已表現(xiàn)出他在心魂上醞釀成熟的轉(zhuǎn)變。
頭舉起著,臉色稍微變得清朗了些,眼眶沒有以前那么陰沉,目光仍保有他的嚴厲的凝注,微張的口,剛在生長的胡須,顯得沒有神采,永遠含著驕傲的與輕蔑的氣概,但青年的蓬勃之氣似乎占有更多的成分。
9、俄羅斯的偉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發(fā)著光焰的,對于我的一代,曾經(jīng)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
在十九世紀終了時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撫我們青年的心魂。
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托爾斯泰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shù)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shù)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員,我愿對于這神圣的回憶,表示我的感激與敬愛。
10、他全沒聽見全場一致的彩聲;他絲毫不曾覺察,直到一個女歌唱演員牽著他的手,讓他面對著群眾時,他才突然看見全場起立,揮舞著帽子,向他鼓掌。
——一個英國游歷家羅素,一八二五年時看見過他彈琴,說當他要表現(xiàn)柔和的時候,琴鍵不曾發(fā)聲,在這靜寂中看著他情緒激動的神氣,臉部和手指都抽搐起來,真是令人感動。
11、耳朵完全聾了。
丟開耳聾不談,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
從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著重傷風。
一八一七年夏天,醫(yī)生說他是肺玻一八一七至一八年間的冬季,他老是為這場所謂的肺病擔心著。
一八二○至二一年間他患著劇烈的關(guān)節(jié)炎。
一八二一年患黃熱玻一八二三年又患結(jié)膜炎。
從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們只有筆上的往還。
12、仿如演劇時休息期間的樂隊一般,戰(zhàn)場的景色中展開了鮮明的大自然,陰云遠去,豁然開朗,而在成千成萬的人呻吟轉(zhuǎn)側(cè)的莊嚴的沙場上,發(fā)出白日的交響曲,于是基督徒托爾斯泰,忘記了他第一部敘述中的愛國情調(diào),詛咒那違叛神道的戰(zhàn)爭:“而這些人,這些基督徒,——在世上宣揚偉大的愛與犧牲的律令的人,看到了他們所做的事,在賜予每個人的心魂以畏死的本能與愛善愛美的情操的神前,竟不跪下懺悔
他們竟不流著歡樂與幸福的眼淚而互相擁抱,如同胞一般
”13、我們的著名批評家曾有一種論見,說托爾斯泰思想中的精華都是汲取于我們的浪漫派作家:喬治·桑,維克多·雨果。
不必說喬治·桑對于托爾斯泰的影響說之不倫,托爾斯泰是決不能忍受喬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認盧梭與司湯達對于托爾斯泰的實在的影響,總之不把他的偉大與魅力認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懷疑,是不應(yīng)當?shù)摹?/p>
藝術(shù)所賴以活躍的思想圈子是最狹隘的。
他的力強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給予思想的表情,在于個人的調(diào)子,在于藝術(shù)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氣息。
14、涅赫留多夫二十歲。
他放棄了大學去為農(nóng)民服務(wù)。
一年以來他干著為農(nóng)民謀福利的工作;其次,去訪問一個鄉(xiāng)村,他遭受了似嘲似諷的淡漠,牢不可破的猜疑,因襲,渾噩,下流,無良……等等。
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枉費。
回去時他心灰意懶,他想起他一年以前的幻夢,想起他的寬宏的熱情,想起他當年的理想,“愛與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惟一可能的幸福與真理”。
他覺得自己是戰(zhàn)敗了。
他羞愧而且厭倦了。
15、也許是他作品中最深刻的,仿佛用血淚寫成的,結(jié)果是一文都不曾拿到。
把貝多芬煎熬完的是,日常的窘?jīng)r,無窮盡的訟案:或是要人家履行津貼的諾言,或是為爭取侄兒的監(jiān)護權(quán),因為他的兄弟卡爾于一八一五年死于肺病,遺下一個兒子。
16、他至少還能保有若干關(guān)于父親的回憶。
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食邑中度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
托爾斯泰失怙的時候正是九歲。
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xiàn)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
《童年時代》第二十七章。
——這是兒童和恐怖的幽靈的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戰(zhàn)敗它,一部分是在把它變形之后而贊揚它。
……這種悲痛的痕跡,在《童年時代》的最后幾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里,回憶已變成追寫他的母親的死與下葬的敘述了。
17、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
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
牙床結(jié)實得厲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
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顯得古怪地不對稱。
18、此時惟一的朋友,是瑪麗亞·馮·埃爾德迪,他和她維持著動人的友誼,但她和他一樣有著不治之癥,一八一六年,她的獨子又暴卒。
貝多芬題贈給她的作品,有一八○九年作品第七十號的兩支三重奏,一八一五至一七年間作品第一○二號的兩支大提琴奏鳴曲。
在一八一六年的筆記上,他寫道:“沒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19、在這些肉體的痛苦之上,再加另外一種痛苦。
韋格勒說他從沒見過貝多芬不抱著一股劇烈的熱情。
這些愛情似乎永遠是非常純潔的。
20、托爾斯泰與屠格涅夫第一次會見時即發(fā)生了劇烈的沖突。
一八六一年,兩人發(fā)生最劇烈的沖突,以致終身不和。
屠格涅夫表示他的泛愛人間的思想,談著他的女兒所干的慈善事業(yè)。
可是對于托爾斯泰,再沒有比世俗的浮華的慈悲使他更憤怒的了:——“我想,”他說,“一個穿裝得很考究的女郎,在膝上拿著些齷齪的破衣服,不啻是扮演缺少真誠性的喜劇。
”爭辯于以發(fā)生。
屠格涅夫大怒,威嚇托爾斯泰要批他的頰。
托爾斯泰勒令當時便用手槍決斗以賠償名譽。
屠格涅夫就后悔他的鹵莽,寫信向他道歉。
但托爾斯泰絕不原諒。
卻在二十年之后,在一八七八年,還是托爾斯泰懺悔著他過去的一切。
在神前捐棄他的驕傲,請求屠格涅夫?qū)捤∷?/p>
遠離之后,他們都鎮(zhèn)靜下來努力要互相表示公道。
但時間只使托爾斯泰和他的文學團體分隔得更遠。
他不能寬恕這些藝術(shù)家一方面過著墮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揚什么道德。
21、路德維?!し病へ惗喾?,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名人傳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
他的出身是佛蘭芒族。
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維希,是家族里最優(yōu)秀的人物,生在安特衛(wèi)普,直到二十歲時才住到波恩來,做當?shù)卮蠊臉烽L。
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貝多芬奔放獨立的天性,以及別的不全是德國人的特點。
今法國與比利時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時西部之地域,古稱佛蘭德。
佛蘭芒即居于此地域內(nèi)之人種名。
安特衛(wèi)普為今比利時北部之一大城名。
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
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子的女兒,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貝多芬的父親。
22、目不暇接 流連忘返 奇形怪狀 高聳入云 賞心悅目 蜿蜒盤旋 五彩繽紛23、對于這些延緩和躊躇的解釋,我們還得更進一步:它們還有更深刻的原因。
這個不幸的人永遠受著憂患折磨,永遠想謳歌“歡樂”之美;然而年復(fù)一年,他延宕著這樁事業(yè),因為他老是卷在熱情與哀傷的漩渦內(nèi)。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時候是何等的偉大
24、也許以他暴烈、多并憤世嫉俗的性情,無形中使他的愛人受難,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絕望。
——婚約毀了;然而兩人中間似乎沒有一個忘卻這段愛情。
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特雷澤·特·布倫瑞克還愛著貝多芬。
25、有時,他沉迷于慈悲的幻夢中。
他曾想賣掉他的坐車,把賣得的錢分給窮人,也想把他的十分之一的家財為他們犧牲,他自己可以不用仆役……“因為他們是和我一樣的人”。
《青年時代》第三章。
在某次病中,他寫了一部《人生的規(guī)則》。
一八四七年三月至四月間。
他在其中天真地指出人生的責任,“須研究一切,一切都要加以深刻的探討:法律,醫(yī)學,語言,農(nóng)學,歷史,地理,數(shù)學,在音樂與繪畫中達到最高的頂點”……他“相信人類的使命在于他的自強不息的追求完美”。
26、什么神秘的理由,阻撓著這一對相愛的人的幸福
——也許是沒有財產(chǎn),地位的不同。
也許貝多芬對人家要他長時期的等待,要他把這段愛情保守秘密,感到屈辱而表示反抗。
27、這樣的一個人是生來受愛情的欺騙,做愛情的犧牲品的。
他的確如此。
他不斷地鐘情,如醉如狂般顛倒,他不斷地夢想著幸福,然而立刻幻滅,隨后是悲苦的煎熬。
貝多芬最豐滿的靈感,就當在這種時而熱愛、時而驕傲地反抗的輪回中去探尋根源;直到相當?shù)哪挲g,他的激昂的性格,才在凄惻的隱忍中趨于平靜。
28、在這一切作品之上,矗立著這第一期山脈的最高峰,托爾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說之一,是他青春的歌曲,亦是高加索的頌詩:《哥薩克》。
雖然這些作品在一八六○年時才完成(發(fā)刊的時期是一八六三年),但這部著作中的大部分卻在此時寫成的。
白雪連綿的群山,在光亮的天空映射著它們巍峨的線條,它們的詩意充滿了全書。
在天才的開展上,這部小說是獨一無二之作,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的:“青春的強有力的神威,永遠不能復(fù)得的天才的飛躍。
”春泉的狂流
愛情的洋溢
29、可是不用怕這些。
時間會消磨常人的精力,對于托爾斯泰,卻更加增他的精力。
但即在那時,嚴重的困難,塞瓦斯托波爾的失陷,使他在痛苦的虔敬的情操中悔恨他的過于嚴正的坦白。
他在第三部敘述——《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爾》——中,講著兩個以賭博而爭吵的軍官時,他突然中止了敘述,說:“但在這幅景象之前趕快把幕放下罷。
明日,也許今天,這些人們將快樂地去就義。
在每個人的靈魂中,潛伏著高貴的火焰,有一天會使他成為一個英雄。
”30、托爾斯泰所尤其不能原諒這些文學家的,是他們自信為一種優(yōu)秀階級,自命為人類的首領(lǐng)。
在對于他們的反感中,他仿佛如一個貴族、一個軍官對于放浪的中產(chǎn)階級與文人那般驕傲。
在某次談話中,屠格涅夫埋怨“托爾斯泰對于貴族出身的無聊的驕傲與自大”。
還有一項亦是他的天性的特征,——他自己亦承認,——便是“本能地反對大家所承認的一切判斷”。
“我的一種性格,不論是好是壞,但為我永遠具有的,是我不由自主地老是反對外界的帶有傳染性的影響:我對于一般的潮流感著厭惡。
”(致比魯科夫書)對于人群表示猜疑,對于人類理性含藏著幽密的輕蔑,這種性情使他到處發(fā)覺自己與他人的欺罔及謊騙。
31、貝多芬的心靈里多少有些清教徒氣息;粗野的談吐與思想,他是厭惡的:他對于愛情的神圣抱著毫無假借的觀念。
32、成年累月地生活于一種無窮盡的緊張與戰(zhàn)栗中,和死正對著,他的宗教的神秘主義又復(fù)活了。
他和神交談著。
一八五五年四月,他在《日記》中記有一段禱文,感謝神在危險中保護他并請求他繼續(xù)予以默佑,“以便達到我尚未認識的,生命的永恒的與光榮的目的……”他的這個生命的目的,并非是藝術(shù),而已是宗教。
一八五五年三月五日,他寫道:“我已歸結(jié)到一個偉大的思想,在實現(xiàn)這思想上,我感到可以把我整個的生涯奉獻給它。
這思想,是創(chuàng)立一種新宗教,基督的宗教,但其教義與神秘意味是經(jīng)過澄清的……用極明白的意識來行動,以便把宗教來結(jié)合人類。
”《日記》。
這將是他暮年時的問題。
33、一開始,人生于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
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
四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guān)在家里,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
洋琴為鋼琴以前的鍵盤樂器,形式及組織大致與鋼琴同。
他的不致永遠厭惡這藝術(shù)總算是萬幸的了。
34、不得不離開波恩,幾乎終身都住在輕佻的都城維也納及其慘淡的近郊,他卻從沒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xiāng),壯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是那樣的生動,幾乎賦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shù)的思想與力量在其中流過;而且萊茵流域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比細膩的波恩更美、更雄壯、更溫柔的了,它的濃陰密布、鮮花滿地的坂坡,受著河流的沖擊與撫愛。
童年第八章一個句子的賞析,不要太長,30字以內(nèi),急急急
母親回來了,給“我”帶來親情的喜悅的同時,也給“我”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但好景不長,生活很快開始壓迫母親了。
母親的容貌越來越差,脾氣越來越大。
從中可知,整個社會的人們都處于一種怨恨、暴怒的氣氛中。
第七節(jié)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獲獎名單
對照一下吧:序號 姓名 獲獎作品 獲獎級別 1 宋健 人生需要掌聲 金獎 2 瞿爽 說不出口的愛 金獎 3 王笑 異想天開——夢工廠 金獎 4 陳心怡 穿越 金獎 5 湯人杰 丑蟲 金獎 6 錢恬 誰是誰的戲子,誰是誰的那場戲 金獎 7 盧佳永 給十年后的自己 金獎 8 張翼遙 星空 金獎 9 葉天嘯 時光流逝 金獎 10 張萌 幾何人生 金獎 11 徐珂 再見了,那些舊時光 金獎 12 谷依凝 那些年,我們走過的日子 金獎 13 王思鋮 似水流年 銀獎 14 沙拉拉 時間倒流 銀獎 15 吳迦 你好,我的少年伊晨 銀獎 16 薛冰如 另一種風景 銀獎 17 張家樺 失敗的王者——曹操 銀獎 18 宋琦君 那些離別無限悲 銀獎 19 朱娉葶 書,撥動了我的情弦 銀獎 20 李玨 又見三毛 銀獎 21 洪晟皓 落葉禮贊 銀獎 22 呂緣 都是黑色惹的禍 銀獎 23 陳凌霄 此岸結(jié)束·彼岸開始 銀獎 24 施佳汝 話蘇子詩 銀獎 25 謝屹涵 獻給今日的你 銀獎 26 陳翊涵 時光 銀獎 27 吳冰漪 與倉央嘉措相遇 銀獎 28 吳東曉 伯牙絕弦謝子期 銀獎 29 姜王豪 翅膀斷了也要飛翔 銀獎 30 潘奕言 我與故鄉(xiāng) 銀獎 31 董懿瑤 采一瓣心蓮 銀獎 32 戴雨辰 打開一扇窗 銀獎 33 陳風行 《狼王夢》讀后感 銀獎 34 鄭舒暢 明天,我想對你說 銀獎 35 陳彥米 “老骨頭”與“嫩骨頭” 銀獎 36 王逸舟 慢節(jié)奏的生活是一種幸福 銀獎 37 陳新曙 四時雜感 銀獎 38 王心汝 九月的菊花飄 銀獎 39 沙奕伶 澠池之會 銀獎 40 葉澤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銀獎 41 朱希瑞 紫水晶的獨白 銀獎 42 楊淑涵 牽手到彼岸 銀獎 43 葉上好 那些唱歌的時光 銀獎 44 潘舒雯 《小時代》讀后感 銀獎 45 許暢 歸·去 銀獎 46 楊彥修 心靈的四季 銀獎 47 盧拂綺 花落最后,再無雞啼 銀獎 48 陳歆沐 維以不永傷 銅獎 49 許婕妤 環(huán)保建議書 銅獎 50 羅心汝 那些心靈深處的感悟 銅獎 51 葉銘 “技工”非“濟公” 銅獎 52 王怡瓔 我們的名字叫陌路 銅獎 53 張胡澤镕 回眸在那煙雨江南 銅獎 54 鄭思遙 白天不(也)懂夜的黑 銅獎 55 馮語彤 雪鄉(xiāng)行 銅獎 56 戴一清 我最親密的朋友 銅獎 57 葉淑心 童年末班車 銅獎 58 何畏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銅獎 59 陳梓淇 蝶 銅獎 60 王朝前 魂斷期中 銅獎 61 張佳銘 印象 銅獎 62 李若淇 我愛媽媽的眼睛 銅獎 63 吳一鳴 又是那條回家的路 銅獎 64 吳才應(yīng)博 我的四個故事 銅獎 65 陳俊豪 不亦快哉二十五則 銅獎 66 賴心怡 小城漫夜 銅獎 67 章甘婧 童年不同樣 銅獎 68 倪好 聽,秋來的旋律 銅獎 69 林恒旭 在窗邊的日子里 銅獎 70 楊雯艷 寂涼秋夜 銅獎 71 徐佳楠 九寨溝 銅獎 72 魏夏達一 2011奏鳴曲 銅獎 73 張丁文洛 書沙 銅獎 74 王鴻見 水的眼睛不再飛 銅獎 75 管珞伊 尋找布丁 銅獎 76 金陵嘯 黑白——讀《淚痕》有感 銅獎 77 鄭思怡 喜愛雨,是愛水的一種方式 銅獎 78 陳敬仁 我們的心近了 銅獎 79 林伊喬 六塊錢的承諾 銅獎 80 胡碟 感動不曾遙遠 銅獎 81 戴安怡 留住那份滋味 銅獎 82 陳琳 讀《城南舊事》有感 銅獎 83 吳哆 回走之余 銅獎 84 朱一信 日出印象 銅獎 85 王羨茹 因破碎而美麗 銅獎 86 邵程遠 無月 銅獎 87 莊陽予 在哪跌倒就在哪里躺下 銅獎 88 婁翔齊 我想握住你的手——致校車逝去的小生命 銅獎 89 楊伊然 適時,堅持吧 銅獎 90 葉珈吟 “黑點”“缺點” 銅獎 91 谷艷羽 白米粥 銅獎 92 韓雯煒 都是盛夏年華 銅獎 93 黃瀚慧 幸福的色彩 銅獎 94 胡清文 我想化作破縛的蠶 銅獎 95 方俞 那些年華,那些事 銅獎 96 戴書淇 我讀懂了你 銅獎 97 莊瑩 空白文檔狂想曲 銅獎 98 陳黎明 等待 銅獎 99 李依琳 讀史 銅獎 100 方可 我的月亮,我的故鄉(xiāng) 銅獎 101 林喬喬 記憶·仙人掌 銅獎 102 諶柔 我和我的小世界 銅獎 103 鄭建植 也許,我有點孤獨 銅獎 104 張書琳 向著明亮那方看去 銅獎 105 馮征宇 做最好的自己 銅獎 106 金璇 我愛農(nóng)村 銅獎 107 陳冠達 色彩 銅獎 108 戴檸靜 Nature,想說愛你不容易 銅獎 109 汪潤梁 一盞離愁點珍惜 銅獎 110 張晉愷 英雄的悲哀 銅獎 111 張佳怡 心靈的回音 銅獎 112 班梁燁 風雨欲來 銅獎 113 陸姵妤 故鄉(xiāng)不說話(組詩) 銅獎 114 江于墨 品味埋藏心靈深處的孤獨 銅獎 115 潘錚錚 那一雙春風的眼睛 銅獎 116 楊惠雯 雨霧中的雁蕩 銅獎 117 吳歆玨 又是一個盛秋到 銅獎 118 施妍妤 文化苦旅—道士塔 銅獎 119 朱曉彬 抬頭,就會有彩虹 銅獎 120 張舒樊 平凡的美麗 銅獎 121 林慧銘 謝你“恨你”懂你 銅獎 122 薛楚娃 以目送君 銅獎 123 林銘心 尋常 銅獎 124 陳奕衡 回家的誘惑 銅獎 125 孫黛茜 味道 銅獎 126 季舒心 那些年 銅獎 127 錢恬 《古物——<啞舍>讀后感》 銅獎 128 陳穎 光鮮的亮點——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 銅獎 129 陳威帆 在有査海生的日子里 銅獎 130 嚴晴 向左走,向右走 銅獎 131 潘文雅 秦淮河 銅獎 132 謝均宇 飛 銅獎 133 陳富祥 豪放的學士,不羈的巨星 銅獎 134 吳銥珂 童年,我想對你說 銅獎 135 王壬 成長 銅獎 136 黃舒暢 我憂,故我在 銅獎 137 張語典 倒掛在樹枝上的美麗悲涼 銅獎 138 李琦琦 仰望天空 銅獎 139 陳君鴻 回憶·溫暖 銅獎 140 劉子熠 銅獎 141 葉亦舟 生命的怒放 銅獎 142 馬明淳 人生 銅獎 143 朱婉瑩 在有許嵩的日子里 銅獎 144 陳忠濤 理解 銅獎 145 沈凌中 Ade,那些逝去的 銅獎 146 陳晰 Ade,我的暖窩 銅獎 147 潘昱燁 秋之感悟 銅獎 148 葉嘉誠 一朵開在心間的花 銅獎 149 黃鄭涵 生·死 銅獎 150 金佳怡 雨的“歌聲” 銅獎 151 徐文波 我家的“孫悟空” 銅獎 152 林樂聞 捕捉陽光 銅獎 153 包睿璇 面對祖國的版圖 銅獎 154 黃未 無形的厚障壁 銅獎 155 吳桐 玉蘭 銅獎 156 陳健睿 六年級的顏色 銅獎 157 繆周航 慢刀斬亂麻 銅獎 158 劉子祺 英雄何處 銅獎 159 陳俊帆 火 銅獎 160 邵佳涵 覓月·賞月 銅獎 161 馬遠琛 秋日私語 銅獎 162 李依晨 曇花,生命 銅獎 163 陳新曙 成長,不再年少輕狂 銅獎 164 李雪爾 追隨長處,成功伴隨 銅獎 165 程澍 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銅獎 166 張嘉珉 曾經(jīng)以為 銅獎 167 陳炫文 仰望夢想的頂點 銅獎 168 林亦超 綠水·故鄉(xiāng)·舊童年 銅獎 169 馬以正 十三歲,我想 銅獎 170 陳歆湉 瞬間的綻放 銅獎 171 唐佳琪 懷念 銅獎 172 章翔 心隨書行 銅獎 173 邵嘉恒 有的人——讀《喬布斯傳》有感 銅獎 174 阮煜程 留住美好 銅獎 175 王妍 游廈門鼓浪嶼 銅獎 176 王學豪 指間滑過的地方 銅獎 177 麻瑞窈 海南的奇妙森林 銅獎 178 陳彥好 其實你不懂我的痛 銅獎 179 鄧畫予 看不見的自己 銅獎 180 谷樸 我們班的小“涼茶” 銅獎 181 徐珂 我眼中的魯迅 銅獎 182 葉燁 新春,探訪溫州五座新花園 銅獎 183 葉叢韜 搖晃著的童年 銅獎 184 張樂然 聽紙飛機說 銅獎 185 黃亦瑋 一個平凡卻非凡的人 銅獎 186 姜子禾 學會生活 銅獎 187 陳怡鑠 花田里的思念 銅獎 188 洪妤 珍惜且快樂的活著 銅獎 189 葉瑞康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銅獎 190 薛叢笑 不再的我,不再的目送 銅獎 191 胡凱源 一個人走 銅獎 192 侯葉璐 佛存,人生 銅獎 193 唐毅來 硝煙,戰(zhàn)火,計謀,權(quán)利 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