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讀后感
讀《貝多芬傳》有感 這本書講的是貝多芬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 德國科隆附近波恩的一所可憐的破屋的閣樓上。
他祖籍是弗朗德勒。
他全名為路德維希?馮?貝多芬,他從4歲開始就被他那無才華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的父親一連幾小時把他“釘”在鋼琴前,或者是給他一把小提琴,把他關(guān)在房間里,壓得他透不過氣。
他差一點永遠厭惡藝術(shù)。
父親必須使用暴力才能使貝多芬學習音樂。
每天如此??????可是,苦痛已經(jīng)敲響了他的健康。
1796年,他的耳朵晝夜不停地嗡嗡直響;他的內(nèi)臟也是他痛苦不堪。
他的聽力也越來越下降。
但是,貝多芬依然堅持,還先后創(chuàng)作了10多首堅強歌曲,可是,他的朋友先后死去,他的錢也所剩無幾,最后,他戰(zhàn)勝了自己的命運,戰(zhàn)勝了自己的痛苦。
看了這本書,我十分佩服貝多芬的堅強和勇敢,平時,我遇到錯誤就想打退堂鼓,沒有毅力和恒心。
但貝多芬遇到困難和挫折不低頭、不氣餒、不放棄,而是堅持到底。
貝多芬有頑強的毅力和堅忍不拔的勇氣,他為她的妻子創(chuàng)作了十分十分多的曲子,雖然貝多芬的耳朵聾了,但他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和指揮,但他的命運十分可憐,因為他死后是一個陌生人為他蒙上了雙眼(1827年3月26日),而不是他了被貝多芬寵愛的侄子——貝多芬用所有的積蓄養(yǎng)活的侄子。
小學生五年級讀后感
水滸傳讀后感我讀了《水滸傳》中的幾部分,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
書中刻畫了許多英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武松和宋江。
武松赤手空拳在景陽岡打虎,贏得了眾人的贊揚,在店家喝酒和打虎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武松很多英雄氣概。
在店家喝酒可以看出武松坦白直爽、爭強好勝、不拘一格的個性;在打虎過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顧及顏面甚于生命、頗識時務,不粗莽行事的個性。
他殺了蔣門神、張都監(jiān)和張團練十幾口人后,在墻上用血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當?shù)男愿瘛?/p>
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盡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終究從殘酷的現(xiàn)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點,漸漸地走向成熟。
宋江的性格主體是忠義,但他的性格是比較復雜的。
他豪情仗義,喜歡結(jié)交江湖上的好漢。
他十分有計謀,對人也十分仁義,所以弟兄們非常信任他。
因為宋江想“招安”,導致整個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漢被派去壓制農(nóng)民起義。
結(jié)果只剩下了36位好漢,朝廷趁此借刀殺人。
他壯大了梁山,卻親手毀滅了梁山。
因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
對于宋江,我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好。
因為他的意愿,使整本書的結(jié)局成了悲劇。
總而言之,水滸傳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反映了任命的疾苦。
作者施耐庵所塑造的108位好漢都是具有反叛精神的,他們與朝廷的對抗深刻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和腐敗。
?水滸傳?使我更深入地認識了當時社會的復雜性和老百姓生活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