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經(jīng)典語錄
語錄一 吃飯喝水性交和發(fā)呆,都屬天賦人權(quán)的范疇。
假如人犯了錯誤,可以用別的方法來懲辦,卻不能令他不發(fā)呆。
如不其然,會引起火災(zāi)。
(《革命時期的愛情》)語錄二 我認(rèn)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
當(dāng)然我不想把這個標(biāo)準(zhǔn)推薦給別人,但我認(rèn)為聰明、達(dá)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思維的樂趣》)語錄三 我認(rèn)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里,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
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
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么特別熱愛價值的領(lǐng)域。
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
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
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了。
(《思維的樂趣》)語錄四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
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里就很高興。
(《智慧與國學(xué)》)語錄六 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個迷宮面前,有很多的線索,很多岔路,別人東看看,西望望,就都走過去了。
但是我們就一定要迷失在里面。
這是因為我們渺小的心靈里,容不下一個謎,一點懸而未決的東西。
所以我們就把一切疑難放進自己心里,把自己給難死了。
語錄七 假如人生活在一種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會把這種痛苦看作幸福。
假如你是一只豬,生活在暗無天日的豬圈里,就會把在吃豬食看作極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
所以豬的記性是被逼成這樣子的,不能說是天生的不好。
語錄八 我呀,堅信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該是眼前的世界。
眼前的世界無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難道這就夠了嗎
還有,我看見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們智慧的粗糙的東西就憤怒,看見人們在鼓吹動物性的狂歡就要發(fā)狂。
語錄九 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么是美說得那么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
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yīng)該被贊美了。
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
語錄十 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更多摘錄 1、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2、 公路上常能看到扁平如煎餅的物體,它們曾經(jīng)是青蛙。
它們之所以會被車輪軋到如此之扁,都是因為視覺上的缺陷。
……倘若生活中存在著完全不能解釋的事,那很可能是因為有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實;而真正的原因卻是我們并不真正想知道。
人忠于已知的事實叫誠實,不忠于事實就叫做虛偽。
還有些人只忠于經(jīng)過選擇的事實,這既不叫誠實,也不叫虛偽,我把它叫做浮囂。
4、 有人有趣,有人無趣,這種區(qū)別是天生的。
5、 各種作品,各種人,尤其是各種事件,既然有高有低,就有了尺度問題。
眾所周知,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格調(diào)高,但總免不了要干些格調(diào)低的事。
這就使格調(diào)問題帶有了一定的復(fù)雜性。
6、 一個常常在進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爭的人總是會常常失敗的,一個想探索自然奧秘的人也常常會失敗,一個想改革社會的人更是會常常失敗。
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內(nèi)的人才總是“勝利”,這種“勝利者”之所以常勝不敗,只是因為他的對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投入戰(zhàn)斗。
7、 媚雅這事是有的,而且對俗人來說,有更大的害處。
8、 在這些人身上,你就看不到水往低處流、蘋果掉下地、狼把兔子吃掉這一宏大的過程,看到的現(xiàn)象相當(dāng)于水往山上流、蘋果飛上天、兔子吃掉狼。
……如果大家都順著一個自然的方向往下溜,最后準(zhǔn)會在個低洼的地方會齊,擠在一起像糞缸里的跙。
9、 用一生來追求藝術(shù)……相較于科學(xué),藝術(shù)更能使人感到幸福。
10、人有無尊嚴(yán),有一個簡單的判據(jù),是看他被當(dāng)做一個人還是一個東西來對待,這件事有點兩重性,其一是別人把你當(dāng)做人還是東西,是你的尊嚴(yán)之所在。
其二是你把自己當(dāng)成人還是東西,也是你的尊嚴(yán)之所在。
11、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fù)面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爛七八糟的細(xì)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12、人不愛自己的家就無以為人,而家可不只是房門里那一點地方。
13、人活在世界上有兩大義務(wù),一是好好做人,二是不能慣別人的臭毛病。
14、關(guān)于21世紀(jì)的描述:理想主義的光芒已經(jīng)黯淡,人類不再抱著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現(xiàn)實問題上去。
當(dāng)一切都趨于平淡,人類進入了哀樂中年。
15、我贊成對生活空間加以壓縮,只要壓不到我,但壓來壓去,結(jié)果卻出乎我的想像。
……五十多年前,有個德國的新教牧師說:起初,他們抓共產(chǎn)黨員,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會員;后來,他們抓猶太人,我不說話,因為我是亞利安人;后來他們抓天主教徒,我不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們來抓我,已經(jīng)沒人能為我說話了。
16、人活在世上,不但有身體,還有頭腦和心胸-對此請勿從解剖學(xué)上理解。
……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達(dá)到的最低目標(biāo)。
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認(rèn)為它不值得一做;某個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認(rèn)為他不值得一交;某種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會認(rèn)為它不值得一過。
17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18、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
19、 我認(rèn)為每個人都是有本質(zhì)的。
象我的本質(zhì)就是流氓,土匪。
如果放到合適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個市民,在學(xué)校里做個教員就很不合適了。
20、 這輩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21、當(dāng)一切開始以后,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讓我害怕的事情了。
22、人生就是一個緩慢被騸的過程。
23、 我想要從夢里醒來,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時候睡著了,方能跳出夢境,這是唯一的途徑。
24、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yīng)當(dāng)有詩意的世界。
25、世界上有些事就是為了讓你干了以后后悔而設(shè),所以你不管干了什么事,都不要后悔。
26、不幸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你別無選擇,假如能夠選擇,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時此地 。
27、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而追求知識的路還會有人在走著。
死后的事我看不到,但現(xiàn)在想想心里就高興。
28、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29、好的文字有著水晶般的光輝,仿佛來自星星 ,雖然我會死,可一想到死后,這條追尋智慧的路還有人在走,心里就很高興。
30. 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
我認(rèn)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
當(dāng)然我不想把這個標(biāo)準(zhǔn)推薦給別人,但我認(rèn)為,聰明、達(dá)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31 我認(rèn)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里,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
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
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么特別熱愛價值的領(lǐng)域。
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
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
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了。
32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
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里就很高興。
33 人在寫作時,總是孤身一人。
作品實際上是個人的獨白,是一些發(fā)出的信。
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這是寫嚴(yán)肅文學(xué)的人共同的體會。
但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有自己,還有別人;除了身邊的人,還有整個人類。
寫作的意義,就在于與人交流。
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在寫。
34 在冥想中長大以后,我開始喜歡詩。
我讀過很多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詩。
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是都有一點相同的東西。
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好像來自星星……真希望能永遠(yuǎn)讀下去,打破這個寂寞的大海。
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
35 我呀,堅信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該是眼前的世界。
眼前的世界無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難道這就夠了嗎
還有,我看見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們智慧的粗糙的東西就憤怒,看見人們在鼓吹動物性的狂歡就要發(fā)狂。
36 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么是美說得那么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
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yīng)該被贊美了。
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
37 今天我想,我應(yīng)該愛別人,不然我就毀了。
家兄告訴我,說我寫的東西里,每一個人都長了一雙魔鬼的眼睛。
就像《肖像》里形容那一位畫家給教堂畫的畫的評語一樣的無情。
我想了想,事情恐怕就是這樣。
38 假如這世上沒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
有趣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一直伸往未知的領(lǐng)域,無趣是個封閉的空間,其中的一切我們?nèi)级炷茉敗?/p>
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假如一個社會的宗旨就是反對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獄又有不如.每一本書都應(yīng)該有趣。
對于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對于另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應(yīng)達(dá)到的標(biāo)準(zhǔn)。
39我要寫一些閃光的句子,象月光一樣皎潔。
40還有,我特別愛你,你干什么疑心呢
我永不冷漠。
東西方精神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東方人精于人與人的關(guān)系;前者從征服中得到滿足,后者從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中汲取幸福。
人可以從環(huán)境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又成為他行動的動力。
樂趣又產(chǎn)生欲望,又反饋回去成了再做這行動的動力,于是越來越兇,成了一種毛病。
真正的幸福就是讓人在社會的法理、公德約束下,自覺自愿的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爭取什么;需要滿足之后,就讓大家都得會兒消停。
——摘自王小波的《東西方快樂區(qū)別之我見》 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
言下之意是說,有些人受窮,是因為他不想富裕。
貧困是一種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追求聰明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追求愚蠢則是另一種生活態(tài)度。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樂,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聰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
吃苦、犧牲,我認(rèn)為它是負(fù)面的事件。
吃苦必須有收益,犧牲必須有代價,這些都屬一加一等于二的范疇。
假如從整個人類來考慮問題,早就會發(fā)現(xiàn),趨利避害,直截了當(dāng)?shù)亟鉀Q實際問題最重要——這不是什么哲學(xué)的思辨,而是我的生活經(jīng)驗。
我們的社會里,必須有改變物質(zhì)生活的原動力,這樣才能把未來的命脈握在自己的手里。
——摘自王小波的《人性的逆轉(zhuǎn)》 有些人認(rèn)為,人應(yīng)該充滿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調(diào)低下的思想。
這種說法聽上去美妙,卻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
因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誰就成了問題。
我認(rèn)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
按這個標(biāo)準(zhǔn),別人說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惡時;別人說我最邪惡,就是我最善良時。
當(dāng)然我不想把這個標(biāo)準(zhǔn)推薦給別人,但我認(rèn)為,聰明、達(dá)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摘自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有知識的差異。
這就提示說,由知識的差異可以產(chǎn)生權(quán)力。
讓我們假設(shè)世界上的人都很無知,唯有某個人全知全能,那么此人就可能掌握權(quán)力。
科學(xué)家和圣賢的區(qū)別在于,前者不但尋求知識,還尋求知識的證明。
不幸的是,證明使知識人人可懂,他們就因此喪失了權(quán)力。
——摘自王小波的《文化之爭》
王小波經(jīng)典語錄
語錄一 吃飯喝水性交和發(fā)呆,都屬天賦人權(quán)的范疇。
假如人犯了錯誤,可以用別的方法來懲辦,卻不能令他不發(fā)呆。
如不其然,會引起火災(zāi)。
(《革命時期的愛情》)語錄二 我認(rèn)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
當(dāng)然我不想把這個標(biāo)準(zhǔn)推薦給別人,但我認(rèn)為聰明、達(dá)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思維的樂趣》)語錄三 我認(rèn)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里,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
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
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么特別熱愛價值的領(lǐng)域。
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
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
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了。
(《思維的樂趣》)語錄四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
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里就很高興。
(《智慧與國學(xué)》)語錄六 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個迷宮面前,有很多的線索,很多岔路,別人東看看,西望望,就都走過去了。
但是我們就一定要迷失在里面。
這是因為我們渺小的心靈里,容不下一個謎,一點懸而未決的東西。
所以我們就把一切疑難放進自己心里,把自己給難死了。
語錄七 假如人生活在一種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會把這種痛苦看作幸福。
假如你是一只豬,生活在暗無天日的豬圈里,就會把在吃豬食看作極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
所以豬的記性是被逼成這樣子的,不能說是天生的不好。
語錄八 我呀,堅信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該是眼前的世界。
眼前的世界無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難道這就夠了嗎
還有,我看見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們智慧的粗糙的東西就憤怒,看見人們在鼓吹動物性的狂歡就要發(fā)狂。
語錄九 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么是美說得那么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
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yīng)該被贊美了。
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
語錄十 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更多摘錄 1、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2、 公路上常能看到扁平如煎餅的物體,它們曾經(jīng)是青蛙。
它們之所以會被車輪軋到如此之扁,都是因為視覺上的缺陷。
……倘若生活中存在著完全不能解釋的事,那很可能是因為有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實;而真正的原因卻是我們并不真正想知道。
人忠于已知的事實叫誠實,不忠于事實就叫做虛偽。
還有些人只忠于經(jīng)過選擇的事實,這既不叫誠實,也不叫虛偽,我把它叫做浮囂。
4、 有人有趣,有人無趣,這種區(qū)別是天生的。
5、 各種作品,各種人,尤其是各種事件,既然有高有低,就有了尺度問題。
眾所周知,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格調(diào)高,但總免不了要干些格調(diào)低的事。
這就使格調(diào)問題帶有了一定的復(fù)雜性。
6、 一個常常在進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爭的人總是會常常失敗的,一個想探索自然奧秘的人也常常會失敗,一個想改革社會的人更是會常常失敗。
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內(nèi)的人才總是“勝利”,這種“勝利者”之所以常勝不敗,只是因為他的對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投入戰(zhàn)斗。
7、 媚雅這事是有的,而且對俗人來說,有更大的害處。
8、 在這些人身上,你就看不到水往低處流、蘋果掉下地、狼把兔子吃掉這一宏大的過程,看到的現(xiàn)象相當(dāng)于水往山上流、蘋果飛上天、兔子吃掉狼。
……如果大家都順著一個自然的方向往下溜,最后準(zhǔn)會在個低洼的地方會齊,擠在一起像糞缸里的跙。
9、 用一生來追求藝術(shù)……相較于科學(xué),藝術(shù)更能使人感到幸福。
10、人有無尊嚴(yán),有一個簡單的判據(jù),是看他被當(dāng)做一個人還是一個東西來對待,這件事有點兩重性,其一是別人把你當(dāng)做人還是東西,是你的尊嚴(yán)之所在。
其二是你把自己當(dāng)成人還是東西,也是你的尊嚴(yán)之所在。
11、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fù)面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爛七八糟的細(xì)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12、人不愛自己的家就無以為人,而家可不只是房門里那一點地方。
13、人活在世界上有兩大義務(wù),一是好好做人,二是不能慣別人的臭毛病。
14、關(guān)于21世紀(jì)的描述:理想主義的光芒已經(jīng)黯淡,人類不再抱著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現(xiàn)實問題上去。
當(dāng)一切都趨于平淡,人類進入了哀樂中年。
15、我贊成對生活空間加以壓縮,只要壓不到我,但壓來壓去,結(jié)果卻出乎我的想像。
……五十多年前,有個德國的新教牧師說:起初,他們抓共產(chǎn)黨員,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會員;后來,他們抓猶太人,我不說話,因為我是亞利安人;后來他們抓天主教徒,我不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們來抓我,已經(jīng)沒人能為我說話了。
16、人活在世上,不但有身體,還有頭腦和心胸-對此請勿從解剖學(xué)上理解。
……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達(dá)到的最低目標(biāo)。
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認(rèn)為它不值得一做;某個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認(rèn)為他不值得一交;某種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會認(rèn)為它不值得一過。
17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18、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
19、 我認(rèn)為每個人都是有本質(zhì)的。
象我的本質(zhì)就是流氓,土匪。
如果放到合適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個市民,在學(xué)校里做個教員就很不合適了。
20、 這輩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21、當(dāng)一切開始以后,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讓我害怕的事情了。
22、人生就是一個緩慢被騸的過程。
23、 我想要從夢里醒來,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時候睡著了,方能跳出夢境,這是唯一的途徑。
24、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yīng)當(dāng)有詩意的世界。
25、世界上有些事就是為了讓你干了以后后悔而設(shè),所以你不管干了什么事,都不要后悔。
26、不幸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你別無選擇,假如能夠選擇,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時此地 。
27、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而追求知識的路還會有人在走著。
死后的事我看不到,但現(xiàn)在想想心里就高興。
28、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29、好的文字有著水晶般的光輝,仿佛來自星星 ,雖然我會死,可一想到死后,這條追尋智慧的路還有人在走,心里就很高興。
30. 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
我認(rèn)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
當(dāng)然我不想把這個標(biāo)準(zhǔn)推薦給別人,但我認(rèn)為,聰明、達(dá)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31 我認(rèn)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里,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
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
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么特別熱愛價值的領(lǐng)域。
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
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
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了。
32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
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里就很高興。
33 人在寫作時,總是孤身一人。
作品實際上是個人的獨白,是一些發(fā)出的信。
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這是寫嚴(yán)肅文學(xué)的人共同的體會。
但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有自己,還有別人;除了身邊的人,還有整個人類。
寫作的意義,就在于與人交流。
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在寫。
34 在冥想中長大以后,我開始喜歡詩。
我讀過很多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詩。
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是都有一點相同的東西。
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好像來自星星……真希望能永遠(yuǎn)讀下去,打破這個寂寞的大海。
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
35 我呀,堅信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該是眼前的世界。
眼前的世界無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難道這就夠了嗎
還有,我看見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們智慧的粗糙的東西就憤怒,看見人們在鼓吹動物性的狂歡就要發(fā)狂。
36 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么是美說得那么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
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yīng)該被贊美了。
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
37 今天我想,我應(yīng)該愛別人,不然我就毀了。
家兄告訴我,說我寫的東西里,每一個人都長了一雙魔鬼的眼睛。
就像《肖像》里形容那一位畫家給教堂畫的畫的評語一樣的無情。
我想了想,事情恐怕就是這樣。
38 假如這世上沒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
有趣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一直伸往未知的領(lǐng)域,無趣是個封閉的空間,其中的一切我們?nèi)级炷茉敗?/p>
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假如一個社會的宗旨就是反對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獄又有不如.每一本書都應(yīng)該有趣。
對于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對于另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應(yīng)達(dá)到的標(biāo)準(zhǔn)。
39我要寫一些閃光的句子,象月光一樣皎潔。
40還有,我特別愛你,你干什么疑心呢
我永不冷漠。
東西方精神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東方人精于人與人的關(guān)系;前者從征服中得到滿足,后者從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中汲取幸福。
人可以從環(huán)境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又成為他行動的動力。
樂趣又產(chǎn)生欲望,又反饋回去成了再做這行動的動力,于是越來越兇,成了一種毛病。
真正的幸福就是讓人在社會的法理、公德約束下,自覺自愿的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爭取什么;需要滿足之后,就讓大家都得會兒消停。
——摘自王小波的《東西方快樂區(qū)別之我見》 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
言下之意是說,有些人受窮,是因為他不想富裕。
貧困是一種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追求聰明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追求愚蠢則是另一種生活態(tài)度。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樂,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聰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
吃苦、犧牲,我認(rèn)為它是負(fù)面的事件。
吃苦必須有收益,犧牲必須有代價,這些都屬一加一等于二的范疇。
假如從整個人類來考慮問題,早就會發(fā)現(xiàn),趨利避害,直截了當(dāng)?shù)亟鉀Q實際問題最重要——這不是什么哲學(xué)的思辨,而是我的生活經(jīng)驗。
我們的社會里,必須有改變物質(zhì)生活的原動力,這樣才能把未來的命脈握在自己的手里。
——摘自王小波的《人性的逆轉(zhuǎn)》 有些人認(rèn)為,人應(yīng)該充滿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調(diào)低下的思想。
這種說法聽上去美妙,卻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
因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誰就成了問題。
我認(rèn)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
按這個標(biāo)準(zhǔn),別人說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惡時;別人說我最邪惡,就是我最善良時。
當(dāng)然我不想把這個標(biāo)準(zhǔn)推薦給別人,但我認(rèn)為,聰明、達(dá)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摘自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有知識的差異。
這就提示說,由知識的差異可以產(chǎn)生權(quán)力。
讓我們假設(shè)世界上的人都很無知,唯有某個人全知全能,那么此人就可能掌握權(quán)力。
科學(xué)家和圣賢的區(qū)別在于,前者不但尋求知識,還尋求知識的證明。
不幸的是,證明使知識人人可懂,他們就因此喪失了權(quán)力。
——摘自王小波的《文化之爭》
怎樣看待王小波這個人
我前陣子犯矯情。
明明是在看電影、玩博客、逛網(wǎng)站、掛QQ,可非要在QQ的離開信息里面寫上:“我在看書呢,有話說話”,以提醒自己別忘了看書,并且以示清高,獲得一點自欺欺人的快感。
于是終于有人問我,你在讀什么
我趕緊回復(fù)道,王小波。
繼而她劈頭蓋臉地給我一句:你丫牛逼
——但我很敏感地意識到,她絕對不是在完全的夸我。
但我又很快感覺到,她也并不是在完全的罵我,這種揶揄正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怪味兒東西,而我從中得出的結(jié)論便是:王小波已經(jīng)差不多成了一個被神化的文化符號了。
現(xiàn)在的情況便是,不管你讀沒讀過,讀過多少王小波,他都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有思想、有水平,并且很獨特的文人代表。
再加上李銀河老師的那句話: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騎士,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者。
簡直把王小波搞成一個完美的、光輝的時代偶像。
以至于讓我十分地想撞墻。
我想王小波活著的話,可能會比較理性的,并同時帶有幾分自謙的慚愧,去接受最后一個稱謂。
至于前兩個,我估計他會因為老婆的這句無比熱辣的贊美而羞憤致死
如果王小波真是那前兩種人的話,那我一點都不喜歡他,幸好他更多的時候只是以一個樸實的知識分子身份出現(xiàn),而形同中人。
這挺好。
我這兩天讀王小波的雜文集《我的精神家園》,趁熱乎勁兒還沒消,想在這里談?wù)勎覍@本書和這個人的看法。
這本書主要收錄了王小波在96年寫就的雜文,有一部分是95年和97年初寫的,多數(shù)文章在雜志上得到發(fā)表,諸如《三聯(lián)生活周刊》、《演藝圈》、《遼寧青年》等等,有幾分專欄的感覺。
依照編者的意思(他改動了很多文題),這些文章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對文學(xué)、文體的看法,對文藝的看法,以及對社會文化的看法。
在這里,我引用其中一篇文章,作為代表,說說我的看法。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有關(guān)貧窮》,這個題目很簡潔,而且只涉及到話題。
王小波的雜文題目大多是這個樣子。
而且你還可以看出,這個題目是關(guān)于思考的。
我最喜歡王小波的地方,也是他的腦子,他的想法。
至于他的文筆,只是簡潔、通俗,且多用短句,毫無華麗動人之處,甚至談不上優(yōu)美清新。
而這正是我其次喜歡他的地方,盡管他受過很高的教育,但始終保留著說人話的好習(xí)慣。
而且我喜歡他所思考的主題,大多是社會性的,這讓我覺得他是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且有水平。
再看這篇文章說了什么。
他用了這樣的引題:“國外有位研究發(fā)展的學(xué)者說: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這話很有點意思”。
這個寫法非常王小波,很隨意,但是提出想法來了,繼而展開他的陳述和批判。
王小波是個很有意思的人,而且他的樂趣始終來源于平凡的生活,然后他開始講故事了。
他說了這樣兩個關(guān)于貧窮的故事。
一個是他家以前有個老鄰居,喜歡喜歡撿破爛、堆垃圾——他在這里面用了這么個俗語:撥拉撥拉東,撥拉撥拉西——多么生活化,我很喜歡;而且這位老鄰居還積攢全家人的尿液,來澆韭菜,于是便說到這種騷味有多么濃烈,多么恐怖,以至于給他落下了什么樣的病根。
這段顯然很有意思。
繼而他開始發(fā)嘮叨。
說了一些這個老鄰居的生活細(xì)節(jié),引人發(fā)笑,然后又夾雜地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這里,他使用了唯一的一次引論:羅素先生曾說,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這樣的諷刺生動有趣,誰都能聽得懂,而且你可以設(shè)想,這句話肯定還沒有說完,有后文——此外,你如果熟悉王小波的話,你會知道,他很是欣賞羅素,他最經(jīng)常使用的引論大多都是羅素先生說的。
除了議論,王小波還不忘出出“鬼點子”。
他說這個老鄰居把別人堆在樓道里的紙箱子撿回來,去賣廢紙的時候還要往里面加水;他看不慣這種欺騙行為,建議用金屬探針測測電阻,摻了水的,電阻肯定變小——這是王小波的一個特色,他始終念念不忘自己是個理科生,很多文章都會利用這一點來生出點幽默。
中文作家里面,少有理科生的(他用來寫作的計算機軟件是自己編的),少有過人的理性和邏輯的,更沒有哪個人能在文章里搞出點科普門道的,除了王小波。
這很難得。
這算是把一個故事講完,開始第二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王小波下鄉(xiāng)插隊時的遇見的事兒——在這里我一定要停下來多一句嘴,可以說,正是知青下鄉(xiāng)、文革時的那些苦難經(jīng)歷造就了現(xiàn)在的王小波,它是王小波所有寫作的營養(yǎng)來源,也使他始終沒有脫離了群眾生活和底層社會,如果非要說王小波身上有什么時代烙印的話,那就是文革,就是知青下鄉(xiāng)的經(jīng)歷——這個事兒是,他插隊時有位外號“波美”的同學(xué)的父親負(fù)責(zé)管理大糞場,這位大叔從各處收馬桶,再把糞便賣給菜農(nóng);但大叔發(fā)現(xiàn)這些收馬桶的人總往糞里兌水,于是想出個辦法,用“波美比重計”測大糞的比重——更不用說了,這段顯然特有意思,“波美”的簡稱也就這樣成了他同學(xué)的外號。
你看看,這上面寫了這么多貧窮生活的趣聞、細(xì)節(jié),很閑散凌亂、漫不經(jīng)心,但到了這里突然戛然而止。
開始了結(jié)尾段,這段寫得極為精彩,讓我嘆為觀止
你可以發(fā)現(xiàn)他所有的鋪敘都是有意義的,到這時候他才展開凌厲的議論,氣勢磅礴,下定義般的沉著有力,一句廢話都沒有
——而且你還會深深贊嘆這個文人到底讀過多少書,他竟然可以做到這么睿智,這么深刻,這么犀利,而又這么幽默,這么平和,這么冷峻
全段如下: 如果說貧窮是種生活方式,揀垃圾和挑大糞只是這種方式的契機。
生活方式像一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
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fù)面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xì)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用文化人類學(xué)的觀點來看,這些細(xì)節(jié)加在一起,就叫做“文化”。
有人說,任何文化都是好的,都必須尊重。
就我們談的這個例子來說,我覺得這解釋不對。
在蕭伯納的《英國佬的另一島》里,有一位年輕人這么說他的窮父親:“一輩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地,那只豬;結(jié)果自己也變成了一片土,一只豬。
”要是一輩子都這么興沖沖地弄一堆垃圾、一桶屎,最后自己也會變成一堆垃圾,一桶屎。
所以,我覺得總要想出些辦法,別和垃圾、大糞直接打交道才對。
以上,就是王小波的這篇文章,以及我對他的文章(主要是雜文),他這個人的看法。
顯然還有不全的地方,那是因為他的書我還沒有讀全;所以,也不敢再兀自的枉加評論。
在王小波為什么倍受推崇這個問題上,我想引用一下《三聯(lián)生活周刊》王小峰的觀點說明,“一來是在那個年代背景,像他這樣的人確實沒有;二來是現(xiàn)今中國也沒有出現(xiàn)過像他這樣的人,作品魅力與人格魅力合二為一。
” 但至于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把自己稱為“王小波門下走狗”,我覺得這件事有點過了。
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還沒有哪個大文人能把小文字寫得這么通俗,又這么好,有這么多人愛讀,而且能讀懂,王小波首先是大眾的,其次才是精英的;二是,在王小波剛剛展現(xiàn)了他過人才華的時候,哪怕這種才華僅僅是露出了一點苗頭,他就及時地死去了,他未來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讓人深感遺憾,繼而使他在世時的所有作品得到放大,得以不朽。
如果硬要說王小波這個人作為文人本身有多么多么的偉大,我只能說,他在精神氣質(zhì)上、個人操守上,有些魯迅當(dāng)年的遺風(fēng)。
至于水平,還到不了那個層次。
這是實話。
PS:在我還是個毛頭小子的時候,我知道了魯迅;在我還是個有憤怒沒辦法的青春期少年的時候,我遇見了余杰;在我還是個憂傷的、騷悶的文學(xué)小青年的時候,我被許知遠(yuǎn)打中了;在我淪落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大學(xué)生的時候,我擁抱了沈宏非;在我突然想做個清貧樂道的知識分子的時候,我喜歡上了王小波。
就是這樣。
看過了《簡愛》這本書會有什么樣的感想呢?
簡??愛,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
雖經(jīng)歷不幸卻熱愛生活,并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
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已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并最終與自己的愛人實現(xiàn)了精神上的平等。
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
簡??愛就像一個布滿聰明、布滿愛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張揚的精靈。
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漂亮。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關(guān)于歷史學(xué)方面記載有哪些
自以為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dāng)
形容成績還可以的成語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