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理松的描寫形態(tài)和特點
連理松為黃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位于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
樹高20多米,在離地2米處樹分兩干,并蒂齊肩,其粗細、高低幾乎一模一樣。
因為人們常以連理比喻夫妻,所以附于此樹的傳說也是愛恨纏綿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
相傳二人曾于七夕明誓,百年之后同去黃山,修身養(yǎng)性再結連理。
死后二人果然同游黃山,并留戀此地美景而化身為連理松。
所以攜手同游的戀人經由此樹,都要在這里留影,讓古樹為幸福愛情作證。
連理松在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
此奇松拔地而起,在離地2米處樹分兩干,并蒂齊肩,亭亭直上,直至頂端,且粗細、高低幾乎一模一樣,至今生機盎然,神采不衰。
《看中興祥征記》云:“連理,仁木也,或分校還合,或兩村共合。
兩枝椏或兩棵樹長到一起,稱為連理。
”故稱此松為“連理松”。
人們經常以連理比喻夫妻相愛,白居易《長恨歌》有“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之句。
清人曹文植以“奇松連理前未聞,相守空山不計春”的詩句稱頌黃山連理松。
清人戴友衡亦有詩贊曰:“獅子峰前連理松,柯交葉互碧重重。
為憐同氣難分剖,縱使鳳來不化龍。
” 銅鑼寨是經安徽省政府批準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霍山縣西南部,距縣城68公里,海拔1096米。
銅鑼寨集有“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為一體,素有“江北小黃山”之美譽。
孤峰聳起,峭拔秀麗,碧峰偉崖,陡不可攀。
山頂有四個小峰連成山脊,形同鯽魚背。
山上多奇松,以“古、直、異”著稱,有姊妹松、連理松、石托迎客松、銅鑼松等;山上怪石重疊,大如房屋,小如鵝卵,有情侶石、龍頭石、大龍門、神象戲水,神龜背璽、仙人對奕等。
描寫連理松的成語
描寫連理松的成語:生機盎然生機盎然的讀音釋義[解釋]:充滿生氣和活力的[發(fā)音]:shēng jī àng rán[近義]:勃勃生機生機勃勃
形容大山秀美的句子
1.蒼翠的群重重疊疊,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濤,洶湃,雄偉壯麗.2.朦朧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3.山有雄壯的風采,山也有樸素的品格。
山豪邁,山也俊秀。
奇險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溫柔是山,呼嘯是山。
山,時而鬼斧神工,時而又平淡無奇。
山的性格是剛強的,不懼怕任何壓力,但平素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彬彬,英俊而柔情。
因為有山,流水乃為之改道,因為有山,城市才緣依環(huán)繞。
大山以渾厚坦蕩容納萬世匯聚百川。
4.人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伙伴比它更壯觀。
人在山谷,常會感嘆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峰頭悠然而下。
5.山雖無言,然非無聲。
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yōu)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抗議;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
6.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啟迪萬物。
這是山給予我的厚重酬報。
我對于門前的山,仿佛讀懂了李白與敬亭山,產生了“相看兩不厭”的情感。
介紹一下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
黃山四絕,是指中國安徽黃山的四種獨特景觀。
分別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奇松其實,黃山無處不松,無松不奇,黃山奇松,是黃山的奇絕景觀,位列四絕之冠,是我國東部高山的主要松屬中的一種。
黃山松松的生長高度,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花崗巖分布區(qū),其松針葉短粗而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盤根于石,傲然挺立,以天然造型而稱奇,它以堅石為母,云霧為乳,在極艱難的環(huán)境中緩慢生長,一株外形矮小的黃山松,樹齡往往也在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黃山之美始于松。
黃山松,生于危崖,立于絕地,是大自然優(yōu)勝劣汰而生出的天子驕子。
它形態(tài)奇美,神韻非凡,“矯如龍,盤如虬,昂如鶴,立如人,偃如雨蓋,臥如扶欄”,是安徽省得省樹。
黃山是松樹的海洋。
“峰峰石骨峰峰松”。
目前黃山十大名松中,如裸根似盤龍五爪的龍爪松,盤曲生長、伏臥昂首的臥龍松,探海凌波的探海松,引入仙境的接引松和生長有56棵枝椏,象征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松,以及黑虎松、連理松等,無不令人叫絕,拍手稱奇。
黃山四絕之二:怪石在波瀾壯闊的黃山峰海中,怪石嶙峋,星羅棋布,形態(tài)殊異,爭相競秀,可謂“峰峰無石不迷人”。
目前載入《黃山志》中有名的黃山怪石就達121處,還有許多頗具觀賞價值的怪石,至今還尚未命名,正待我們敞開思維,為他們命名立傳。
黃山怪石,大者就是一座玲瓏剔透的小山峰,如仙桃峰、筆鋒,老人峰等,這些亦峰亦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于世的奇峰,蓋由于這些峰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
而小型怪石,卻恰似一座大的盆景,如“猴子觀?!鄙系摹昂锸?,“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
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致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 如天都峰側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登梅”,若從皮鵬的入口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
這些怪石,均屬變換巖石地貌景觀。
黃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xiàn)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lián),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tài)、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tài)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tài)的石景賦予了活力。
有些石名,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道德觀念,如“關公擋曹”講的是“義”,“周王拉車”體現(xiàn)的是“禮”,“孔明借東風” 宣揚的是是“智”,“武松打虎” 宣揚的是是“勇”,“介子背母” 宣揚的是是“孝”,“蘇武牧羊”宣揚的是“節(jié)”,這些寓教于游的石名,能給人們的認識以深刻的啟迪。
黃山四絕之三:云海黃山自古云成海,這是已故的劉伯承元帥在暢游黃山后欣 然留下的詩句。
云海是山岳風景區(qū)的重要景觀,而黃山云海更為千山之最,是黃山最引人入勝的景觀。
云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規(guī)律,黃山山高谷地,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水分不易蒸發(fā),因而濕度大,水氣多。
雨后常見屢屢青煙,自山谷升起。
全年平均有霧天250日左右,真可謂云霧之鄉(xiāng)。
而每年的冬春季節(jié),因為冷空氣活動頻繁,在雨雪天氣后,常常出現(xiàn)大面積的云海,尤其是壯觀的云海日出,讓無數游客流 連忘返。
黃山云海,令人叫絕,其山秀峰疊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
氣流在山巒間穿行,上行下跌,環(huán)流活躍。
漫天的云霧和層積云,隨峰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回旋,時而舒展,構成了一幅奇特的千變萬化的云海大觀。
古人有詩贊曰:望中洶涌如驚濤,天風震撼大海潮。
有峰高出驚濤上,宛然舟楫隨波漾。
黃山四絕之四:溫泉黃山因群峰高聳,暖、冷空氣在其上空對峙時,成云致雨,落即為澗,山澗溪流,匯聚而下,瀑布飛虹,沖積成譚,潭溢而成溪泉。
黃山有名可數的就有36源、24溪、3名瀑、 15潭、15泉、7池和2湖。
山中水體勝景,隨處皆是。
溪流縱橫交錯,深潭清澈見底,流水潺潺,如同鳴弦;聽濤看泉,別有風味。
黃山以瀑水景觀為最,懸垂如練,濺珠噴玉。
黃山瀑水,以九龍瀑、人字瀑,百丈泉最為壯觀,或懸垂噴涌,或迂回奔鴻,或飄忽瀟灑,氣勢各一,饒有情趣。
溫泉是黃山四絕之一,因為此泉有一定的醫(yī)療價值,又稱“靈泉”,水溫常年保持在42℃左右,日出水量達400噸。
黃山溫泉水質純正,溫度適宜,清澈甘醇,來黃山游覽的歷代文人雅士均曾沐浴期間,并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譽之.賈島就稱: “此水真吾師”。
郭沫若贊曰“黃山黃山誠是奇,尚有溫泉足比華清池”。
形容“巴松措美麗風景”的詩詞有哪些
那假的最后一個周末,我跟隨單位的旅游“小分隊往黃山,一提起黃山,大家肯定首先想到奇峰怪石,自古就有“歸來五岳不看山,歸來黃山不看岳”之說嘛。
但今天我們旅游目地地卻是黃山熱氣騰騰,醉人的溫泉。
黃山市,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城市。
而美麗的醉溫泉依山而建,在那兒靜靜地流淌。
我們是晚上去泡溫泉,所以特別愜意。
換好衣服,我們先走進了室內溫泉,那兒熱氣騰騰,人很多。
我和媽媽商議后,準備到室外去泡溫泉,因為那樣才過癮嘛
我們到了室外,一大片水池集中在一起,上面熱氣騰騰,煙霧繚繞,好似仙境。
我們先來到了高溫養(yǎng)顏區(qū),這里由熏衣草池、茉莉花池、桂花池、玫瑰花池、菊花池、鮮奶池、蘆薈池、檸檬池、咖啡池組成,在一座小山坡上。
池水中濃香四溢,有新鮮的花瓣和加料品,水溫很高,要好長時間才能適應。
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則是魚療區(qū)、朱砂浴、石板浴。
其中的魚療區(qū)是最好玩的,那簡直就是把自己放到水里被魚咬嘛
一條條黑色的小魚圍著你轉來轉去,還在你的腿上、腳上咬啊咬。
。
。
它可以咬去你的死皮。
既“恐怖”又好玩,我都緊張死了,感覺整條魚都要把我狠狠地吞下去呢
那種感覺相似被針刺了一下,癢癢的,微微有點疼,關鍵是它們都盯在死皮集中的腳底板上,癢癢的,但卻很舒服哦。
可是我老是動來動去,把魚都嚇跑啦
呵呵。
。
。
(其實來咬我的魚很少,畢竟我還年輕啊
o(∩_∩)o )泡溫泉嘛,總得有水吧,可我們的朱砂浴則大不相同,像沙灘一樣,到處是干巴巴的像紅赤豆一樣的“沙子”,我在里面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著,還躺下來接受“活埋”,爬起來之后發(fā)現(xiàn)全身都是紅色水珠,便趕緊到一旁的沖涼間里沖了一下,哇,一下感覺神清氣爽,胸中悶氣全出,通體舒暢。
接著還有更稀奇的呢
我們全身都是濕的,于事便有了石板浴。
石板浴
啥東西
呵呵,那是一塊塊類似于花崗巖一樣的大石板,上面熱氣騰騰,人要是躺在上面啊,只會越來越熱,我和老媽像兩條魚似的,在石板上“烘干”,感覺像“鐵板人肉條”么
呵呵。
。
不過一會,我全身上下都烘干了,接著我們又到spa池去接受舒服的水療,讓急促的水龍頭沖刷著自己的背脊,據說對人體還能起保健作用呢
當干濕溫泉都泡好,已經是深夜了。
我和媽媽洗漱完畢,又去填了一下肚子,回到住宿地---華美達賓館,已經半夜11點了,但我還是很興奮,黃山溫泉,真是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啊
寫關于世界遺產的好詞好句
中國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代表了中國亙古延綿的自然景觀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是中華民族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和財富,需要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去珍惜和保護長城: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
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北京長城如同一條條沉睡的金色的巨龍,靜臥在崇山峻嶺之間,保衛(wèi)著偉大的祖國,這天安門廣場,就像龍身上的一片片鱗甲;這一個一個巨大的堡壘,好像龍身上的麟,秦統(tǒng)一六國以后,秦始皇發(fā)動一百八十萬民工,將各個長城連接成了萬里長城。
九寨溝: 九寨溝的寨門,這是1992年九寨溝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后才建立的。
寨門體現(xiàn)了這里的藏鄉(xiāng)風情,大家看這直接用園木樹皮包裝出的既古樸又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藝術,好像在告訴我們:九寨溝正是以奇絕美妙的大自然風光稱雄于現(xiàn)代世界。
黃山: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中外 黃山的松樹能在巖石縫中生存,生命力極強。
它們形狀各異,姿態(tài)萬千:黑虎松、龍爪松、連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樹都因為它們的形狀而得名呢
迎客松是黃山著名的景點之一,外形更是特別:它的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
天壇: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
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
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墻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
北圍墻為孤圓形,南圍墻與東西墻成直角相交,為方形。
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墻”,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頤和園: 頤和園的昆明湖,湖中有個小島,島上一片蔥郁,通過我們面前這座橋,就可以到小島上去玩。
這座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做十七孔橋。
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著小獅子。
這么多獅子,姿態(tài)不一。
描寫黃山奇松的好詞好句百度
它們的樹干挺拔,有參天氣勢。
它們的松針又粗又長,富有活力。
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和生長環(huán)境,這樣它們就具有各種各樣的名字。
如:黑虎松、龍爪松、多子多孫松、云海松、連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黃山著名景點之一。
它的外形為:頂部和普通的松樹一樣,下面越來越小,最后一個樹杈已經枯萎了。
這棵松樹和黃山的其它松樹有所不同,因為它生長在懸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
黃山的松樹和其它的松樹就是不一樣,別有韻味走在黃山中,能看到松樹遍布峰壑,破石而生,錯根盤結于危巖峭壁之上,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顯示著其頑強的生命力。
迎客松、臥龍松、倒掛松、團結松、龍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應有盡有,而且千姿百態(tài),各俱神韻。
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撐開了殷勤地等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動著美麗的羽毛,炫耀著自己獨有的魅力;有的像望穿秋水的伊人,在高處側著身子苦苦地把你眺望;有的則兀自獨立,高傲得像百年孤獨的麗人。
寫黃山光明頂和宏村的自然景觀的作文
雖然黃山七日游已經過去了,但是我還是非常想念那段難忘的旅程。
旅程的第一天,我們來到了號稱“世界第九大奇跡”的花山迷窟游覽。
我想:不就是幾個大窟窿嗎
有那么奇嗎
但進去以后,我覺得這“世界奇跡”果真是名不虛傳。
我們來到第三十五號石窟游覽,據導游說:“窟內共有26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山體,還有多面承重墻。
我們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整座山都被掏空了。
”聽了導游的介紹。
我不禁對1700多年前的古代人民肅然敬佩起來。
從力學的角度來講,這些柱子和承重墻巧妙地支撐住山體的重量,并隨著山體的走勢而不同,顯示出非凡的科學性。
既有驚人的美觀效果,又能防止風化,今天為之已屬不易,更何況古代。
那么古代人民是用什么工具掏空整個山的
掏下的石頭都在哪兒
挖石人使用了什么測量工具
這就是花山迷窟給所有人出的謎面,謎底到現(xiàn)在還無人知曉。
第二天,我終于到了我夢寐以求的黃山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
我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乘著太平索道上了山。
黃山的山真高
這是我對黃山的第一感覺。
黃山的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
我們先到了“人字瀑”。
“人字瀑”雖不寬,但卻很有趣。
從遠出看,這個瀑布就像是一個大大的“人”字,我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們沿著原路返回,又到了光明頂。
一聽是光明頂,我就聯(lián)想到《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光明頂,可導游告訴我們,此光明頂非彼光明頂。
可真上了光明頂,那景色可比《倚天屠龍記》中的光明頂漂亮多了
光明頂高1860米,從頂上往下看,竟看不見底,所有的一切都快被云霧遮住了,向對面看去,依稀可見蓮花峰頂。
站在頂上,感覺云霧就要把自己給包圍了。
在去看名松的路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這并沒有讓我的心情有一絲的不快。
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
我們看到了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團結松……看玩了松,我們又去看了“夢筆生花”、“猴子觀?!?,可惜的是這兩出絕妙的景象被大霧遮得嚴嚴實實的。
看來,我們只能賞霧了。
沒有看成,也許就是我們此行的遺憾了吧。
下一步,我們就要走7。
5里的路回賓館了,路途雖遠,但十分富有挑戰(zhàn)性。
這讓我想到了紅軍25000里長征,比起他們來,我們這可算得上是“小菜一碟”了,雖說是小菜一碟,但也把我們累得夠嗆,當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趕快回賓館,一直坐著。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于到賓館啦
在黃山的第二天,只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累
第二天,我們上了鰲魚峰,然后有兩條路選擇到百步云梯。
第一條,是穿過鰲魚洞,第二條,就是走一線天。
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條。
據說走一線天就是走桃花道,會有桃花運。
一線天只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險
它的最大坡度據說有85度,幾乎垂直
我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兩只手緊緊地抓住欄桿,經過7、8分鐘的攀爬,我終于下了一線天。
回頭一看,感覺自己就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真是“不識黃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走過百步云梯,我們折回,來到了聞名天下的迎客松。
迎客松的枝干向遠處伸展,就像在迎接這客人。
看完迎客松,我們乘這玉屏索道下山。
黃山之行就算是到此結束了。
接下來的四天,我們又游覽了千島湖、古屯溪老街、西遞、宏村、鮑家花園。
可謂收獲頗豐。
我在西遞古楹聯(lián)中找到了我的座右銘: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
我深切地感受到胡氏、汪氏家族的辛苦持家,讓家族旺盛幾百年的不易。
此次黃山之游,還給我們上了一堂語文課:讓我們認識了“黟(yī)與歙(shè)”字。
我會把這段難忘的黃山旅程留在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