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權力的句子
有權即有理。
古羅馬哲學家 塞內加權力會奴化一切。
權力名言古代羅馬歷史學家 塔西佗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戰(zhàn)國·韓非《韓非子·揚權》。
要:樞紐,指國家的最高權力。
這兩句大意是:處理各種各樣繁多的事務,在于周圍四方的臣民,而國家的最高權力要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
這兩句體現了高度的封建中央集權制。
作為君主,要善于發(fā)揮臣下的才能,信任他們,政事分給地方官吏去管理。
但國家的最高權力,則要集中在君主手中,以免出現地方各自為政,臣下各行其令的現象,造成混亂和分裂。
今天我們處于改革的年代,中央實行一定的權力下放,充分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但最高權力的集中仍是必要的,地方必須服從中央。
否剛,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國就無法實行統(tǒng)一的部署和領導。
這兩句在今天可用于強調中央集中領導的重要性。
戰(zhàn)國末期哲學家 韓非 《韓非子·揚權》不在其位者未必沒有權。
英國作家 塞·約翰遜權力應該被用來限制權力。
法國思想家,法學家 孟德斯鳩權力是工具,權勢是巨鴆。
權力的名言字嚴過分喜歡權力就會不擇手段。
英國詩人 哥爾德斯密斯權力高于你盡全力捍衛(wèi)的權利。
賽車手、作家、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韓寒 《三重門》無限的權力會毀掉它的占有者。
英國首相 威·皮特權力越大,濫用起來就越危險。
英國政治家 伯克權力和綱紀是不能同存共榮的。
權力名言羅馬共和國末期軍事統(tǒng)帥、政治家 愷撒財產會隨著權力的增加而增加。
英國詩人 威·柯珀小人物也有權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記者 柴靜真正的權力握在有兵力的人手上。
德國文學家,歷史學家 蒙森權力欲是一種最臭名照著的欲望。
權力的名言古代羅馬歷史學家 塔西佗在只應講理之處別尋求使用權力。
權力越大,濫用職權的危險就越大。
埃德蒙·B·一切世俗的權力都會使人成為無賴。
愛爾蘭劇作家 蕭伯納權力會使人漸漸失去溫厚善良的美德。
英國政治家 伯克沒有能力使用權力的人等于沒有權力。
權力名言英國作家 菲·貝利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力的。
臺灣女作家,原名陳懋平 三毛權力把受害者的百般苦惱看作忘恩負義。
印度詩人,作家,哲學家,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泰戈爾權力像蔓延的瘟疫,遇到誰誰就會染上它。
英國詩人 雪萊財富、知識、榮耀,不過是權力幾種類型。
權力的名言霍布斯已經大權在握的人還會去謀求更大的權力。
古羅馬哲學家 塞內加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力。
法國思想家,法學家 孟德斯鳩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詩經·北山》。
溥(pǔ昔);同“普”。
率:循.沿著。
演:永邊.古人認為中國四周環(huán)海,海濱即邊界。
這幾句大意是:整個天下沒有哪里不是周天子的國土,四海之內沒有哪個不是周天子的臣民。
這幾句后被引用來說明最高統(tǒng)治者權力高度集中,包攬一切。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詩經·北山》權力可以用仁政做到暴虐所無法做出的事情。
克勞德蘭納斯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權力名言阿克頓勛爵只有傻子才把他們的幸福放在他們的權力之外。
法國作家 法朗士權力感是一種像喜愛享樂一樣強烈的精神原則。
英國散文作家 赫茲里特權力,高開了真理的束縛,將會成為一種罪惡。
蔣金鏞領導干部應去掉權力意識,對下級要以誠相待。
權力的名言日本企業(yè)家 士光敏夫處于權力頂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
美國詩人 詹·拉·洛威爾我宣布,強權就是公理,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古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合法而穩(wěn)定的權力在使用得當時很少遇到抵抗。
英國作家 塞·約翰遜用罪惡手段得來的權力決不會被用于正當的目的。
古代羅馬歷史學家 塔西佗自由不僅為濫用權力而失去,也為濫用自由而失去。
權力名言英國地質學家 麥奇生永恒的東西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正義、多才和時間。
張安華用贏得的權力的品質來維護權力,就很容易獲得成功。
古羅馬歷史學家 薩盧斯特什么是氣派
什么是權力
更重的勞動,更深的痛苦。
英國18世紀詩人 托馬斯·格雷世間沒有一種無婁羅的權力,也沒有一種無臣仆的尊榮。
權力的名言法國作家 雨果自重、自知、自制,惟此三者能使人生達到無上權力之境。
英國作家 但尼生權力是在他人反抗時下達的一個他所服從的命令的可能性。
韋帕雖然權力是一頭固執(zhí)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著它的鼻子走。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權力會使最善良的心陶醉,正如美酒會使最強健的頭腦陶醉。
查·凱·科爾頓財富,帝國和權力不是滿足欲望的更有力的手段,又是什么
權力名言英國劇作家 威·康格里夫追求過多的權力會使天使跌落,追求過多的知識會使人摔跤。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在這個國度里,唯一能通往最高權力的道路就是從事律師工作。
英國東方學家、語言學家、法學家 威·瓊斯濫用權力乃霸氣匪氣之根源,而霸氣匪氣則是腐敗的一種表現。
想要憑權力和怒火確立其主張的人,卻發(fā)現他的理由非常虛弱。
權力的名言法國文藝復興后期思想家 蒙田上帝說過,你要么享有權力,要么享有樂趣。
兩者不能兼而有之。
美國作家 愛默生行使權力的“人民”和被人民行使權力的人民,不會總是同一類人。
英國經濟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 約翰遜·斯圖亞特·穆勒對個人來說,唯一的權力是良心;對人民來說,唯一的權力是法律。
法國作家 雨果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
法國思想家,法學家 孟德斯鳩一個人越是大權在握,就越是無法忍受對他使用這種權力所作的限制。
權力名言英國散文作家 赫茲里特一定量的權力,必然以某種名義存在于社團中,存在于一些人的手中。
愛爾蘭的政治家、作家 埃德蒙·伯克每個人都會有選擇喜歡和不喜歡的權力,我會一直堅持做快樂的自己
中國好聲音選手 徐海星財富可以成為一件寶物,因為它意味著權力,意味著安逸,意味著自由。
美國詩人 詹·拉·洛威爾最大限度地行使權力總是令人反感;權力不易確定之處始終存在著危險。
權力的名言英國作家 塞·約翰遜原來意義上的政治權力,是一個階級用以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
《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一個人如果已經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權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還有夢
武俠小說家 古龍官職愈高,約束愈大;權力愈多,職責愈得重;個性愈強,自我意識愈薄。
德裔瑞士作家 海塞權力大而權威小,企業(yè)就會衰??;權威先行,權力后隨,企業(yè)就會蒸蒸日上。
日本企業(yè)家 士光敏夫天使為欲求與神同等的權力,而犯法墮落;人類為求知識與神同等,而觸法墮落。
權力名言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權力和地位的手杖,敲不開幸福的大門;金錢鑄成的愛神之劍,射不中有情人的心。
陳玉蜀俄日的專制君主掌握權力比全世界其他任何人都大,但是他卻不能制止人家打噴嚏。
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由于人類的天生弱點,賦有過大權力的某個固定集團都會沾染傲慢驕傲和專制的作風。
法國革命家 羅伯斯比爾穩(wěn)坐權力寶座的人很快就會學會思考安全問題,而不是圖發(fā)展這一治國的最大的課題。
權力的名言美國詩人 詹·拉·洛威爾知識是權力,這是確實的;而比這尤其確實的,就是知識是發(fā)現幸福的方法的最光明的火炬。
19世紀法國作家 司湯達我可以一再堅持我們的貢獻,那是因為,只有這種看法,才能在世界上有權力贏得人類的同情。
法國雕塑家 羅丹在富有、權力、榮譽和獨占的愛當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會得到幸福,而且還一定會失去幸福。
俄國作家 列夫·托爾斯泰為謀權力而失去自由,或為謀求控制他人的權力而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這是一種奇怪的欲望。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美觀戰(zhàn)勝了重量和地心引力,它和權力意志都力圖在建筑物中表現自己,建筑學是一種力量修辭學。
權力名言德國哲學家 尼采公職是公眾的信托所,它的全部權力和機會都應用來為人民辦事,就像公款應當用于公共福利一樣。
多·布·伊頓只要存在著市場經濟,只要還保持著貨幣權力和資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無力消滅不平等和剝削。
列寧獨裁者經常在一旦得到徹底的勝利之后才承認人道主義,在一旦確保權力之后才較容易允許言論自由。
奧地利作家 茨威格如果我們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們就沒有任何權力享受幸福;這正如沒有創(chuàng)造財富就無權享受財富一樣。
權力的名言愛爾蘭劇作家 蕭伯納沒有絕對的平等,也沒有絕對的權力。
人在天性上類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類。
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今日的溝通與昔日溝通的最大差異:由於科技的介入,「溝通」已超越時間、空間,甚至於權力與階級的圍墻。
吉佛德權力可以被看成存在于人或個人的身上,第二種形式不存在于個人的身上,它存在于此人所占據的職務或地位中。
韋帕掌握知識不是為了爭論不休,不是為了藐視別人,不是為利益、榮譽、權力或者達到某種目的,而是為了用于生活。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我只是煩了這不自由的日子……趁我還年少,我要萬水千山走遍……切記,要不附權威,不畏權勢,不貪權力……明白否。
權力名言賽車手、作家、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韓寒我不是去采訪明星官員的,也不是在采訪權力者,我在采訪的是一個權力者能決定何種現實,和這個現實背后千萬人的生活。
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記者 柴靜 《能否問得準確是我惟一需要擔心的——<南方周末>訪問》工人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權力的斗爭中,只有組織成為與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對立的獨立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
德國哲學家 馬克思自尊,迄今為止一直是少數人所必備的一種德性。
凡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從于其他人統(tǒng)治的那些人身上找到。
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 羅素 《權威與個人》男人最大的秘密往往告訴紅顏知己,不是同性家人或妻子。
當紅顏知己成了妻子,她的這部分權力馬上被取消了。
這叫做有得有失。
權力的名言中國現代作家 張愛玲在你有權力有名望的時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你一落千丈的時候,顯示最大的毒辣的就是他們。
俄國作家 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寓言》騙術像一副堅固無比的鎧甲似的披在這種人身上,使人無法打穿它而觸到他們的任何人類弱點——自負、野心、權力欲、虛榮心等等。
俄國作家 車爾尼雪夫斯基欲知權力帶來的痛苦,去問那些當權者;欲知權力帶來的樂趣,去問那些追逐權勢者:權力帶來的痛苦是真實的,而權力帶來的樂趣只不過是憑空想象的。
查爾斯·C·C·一個人如果老是居高臨下地俯視世界,只是從皇帝的寶座、從象牙塔的高處或從權力的頂峰俯視世界,那他只能看到阿諛奉承之徒的的笑容和他們的危險的馴服。
奧地利作家 茨威格在一個社會中被認為是神圣的人東西,因為它代表了價值、情感、權力或被公共的信仰賦予了使人敬畏或神圣的品性神圣的東西來自于整個社會,并被整個社會所支持。
權力名言法國社會學家 迪爾凱姆國家并不是從來就有的。
曾經有過不需要國家,而且根本不知國家權力為何物的社會,在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而必然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于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
德國哲學家 恩格斯一種教條一旦控制了國家機關,國家就會成為鎮(zhèn)壓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統(tǒng)治。
任何言論,只要是向無限權力挑戰(zhàn)的,都必須予以鎮(zhèn)壓,還要扼住那持異議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
奧地利作家 茨威格
求歌詞:我討厭命運驕傲的神情,嘲笑我沒半點權力決定 是哪首歌呢
<誠實的想你>-郭采潔
你有你驕傲的資本我有無視的權力什么意思
你有資本來驕傲,但我也有無視你的驕傲權利大概就是這樣望采納
如果你有人的權力高,你覺得那個人很驕傲。
可是你想大膽的去訓一下她。
他權利高,會叫其他人也不跟你玩啊
我記得在她另一部作品里提到五官和皇帝在一起,貌似隱居,還有一個兒子,那個兒子跟琴安的女兒是好朋友。
如此如此。
基督教七宗罪是怎么回事
(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sins):饕餮(Gluttony)、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欲(Lust)、嫉妒(Envy)、暴怒(Wrath)、傲慢(Pride) 傲慢之罪為(Lucifer),貪欲為(Mammon),好色為(Asmodeus),憤怒為撒旦(Satan),暴食為貝魯賽巴布(Beelzebul),懶惰為(Berial),而利衛(wèi)旦(Leviathan)為嫉妒之罪。
(對于七原罪所指的人物說法不一,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種。
) 一、驕傲(Pride) 經文:箴十六 18;十六 5;廿九 23 第一項是驕傲,它幾乎是所有其他罪惡之前首先形成的一種心理和道德狀態(tài)。
所有的罪都是「不同形式的自私」,而驕傲就主要地帶著過分的自高,自我陶醉於優(yōu)越感中。
上帝所憎惡的驕傲并不是自尊,也不是適度的個人尊嚴,而是「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這種傲慢的態(tài)度令上帝和人都感到可憎(詩一零一 5)。
驕傲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形再但都是從人類狂妄自大的心中發(fā)出來的,其中包括了形貌、種族、事業(yè)、社會地位等,甚至連宗教事務或靈性方面也有。
二、憤怒(Wrath) 經文:詩卅七 8;太五 22;箴十六 32 憤怒是人的一種最糟的罪,每一個人都可能會犯這一項罪。
小嬰孩會大發(fā)脾氣而損失掉一餐美味的食物;小孩子突然發(fā)脾氣弄到一家不寧;太太發(fā)脾氣會引起頭痛?。徽煞虬l(fā)脾氣會失掉胃口。
家中的每一份子會受到憤怒的害處,并且無一幸免。
總括來說憤怒使人心中生出怨恨,使家庭不和,使社會紛擾,使國家混亂。
當然,有一種憤怒是上帝所嘉釭滿A這就是我們必須對周圍的腐化和不道德的罪發(fā)出正義的憤慨。
如何克服這項罪呢
第一,我們必須先去除怒火帶來破壞性傾向和毀滅罪人的意志,認識到「不完美確實在經驗世界存在」,并且也明白在上帝的眼中你的眼中都所有人都是罪人。
第二步,我們必須對上帝承認這怒火的罪惡,并懇求他赦免我們的怒火和壞脾氣的罪,引導自己和別人活在一互愛和公義的社會。
三、妒忌(Envy) 經文:伯五 2;箴十四 30 妒忌可以毀壞名譽、分裂教會,甚至引起殺機。
它可以縮小我們的朋友圈子,毀掉和妨礙我們的屬靈長進,它甚至可以殺害一個人。
切記:「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 四、不貞潔(Lust) 經文:箴六 32-33 不貞潔的罪在開始時似乎并不很丑毒,它以美好、勻稱和令人喜歡的偽裝姿態(tài)出現,一點也不令人反感,甚至有人歌頌「只在乎曾經擁有」的無束縛、無責任感的性關系,其實撒但就是喜歡扮成光明的天使,讓最剛犟的人也失足跌倒。
不貞潔是罪惡中最可憎惡的一種,因為它扭曲了上帝給人的一種寶貴恩賜--人性的愛,而把它拖落到獸性的水準。
它把一種忍耐、關懷、互補的高貴「愛恿降低到只是追求個人的肉體或精神的享樂行為。
五、貪食(Gluttony) 經文:路十二 18-19;申八 3 貪食是七項致命的罪惡之一,初期教會的領袖們把它與驕傲、妒忌和不貞潔并列一起,這是一項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犯的罪,但卻甚少人提及它。
為什么我們說貪食是一個罪呢
因為它是物質主義的表現,它譏笑正義的節(jié)制,嘲侮自制和端莊,它高叫「吃呀
喝呀
快樂呀
因為我們明天要死了」,它不留位置給神,也絕不想到永恒。
貪食的人浪費精神在短暫的肉體滿足,也較正常飲食的人差(如心臟病、糖尿病、過胖等)。
「貪食」在今天也可以泛指不良的,包括抽煙、醉酒、吸毒等等;也可指世俗的「享樂主義、、幸苦得來只在食」等觀念。
六、懶惰(Sloth) 經文:箴十九 15;廿一 25 懶惰的定義是「不高興動或勞動,怠慢,閑散和沒精打彩」,用神學上的說法,懶惰不單是指靈性方面的懶散,也包括我們在實踐時的冷淡和不夠積極。
懶惰是機會的毀壞者,在所舉有關十個童女的比喻中,其中的五個童女并不是不道德、欺騙或撒謊,而祇是懶惰。
現代的觀念是:找藉口逃避責任,沒有盡心盡力去做份內之事。
七、貪婪(Greed) 經文:提前六 10;可八 36 貪婪可以說比所有其他的罪孕育更多的邪惡,釵h人在貪念的驅使下而去搶劫、謀殺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貪欲也是在伊甸園中最先萌芽的惡毒罪惡之一,圣經中另外也有不少貪婪的例子,如:巴蘭、猶大等。
貪婪本質上是一種「擁有」或「支配」的沖動,是浪費精力奪取更多自己可以享受的物質或名譽或權力或對別人的支配能力,而忘記施比受更為有福,忘記賞賜的是神,收取的也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