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形容“管好自己”的句子有哪些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禮記·大學(xué)》: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誠。
意誠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齊。
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
古文中用來形容“說別人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句子。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以忠孝遺子孫者昌,以智術(shù)遺子孫者亡。
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wèi)者良。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
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
積善在身,猶長日益而不自知也;積惡在身,猶火銷膏而人不見也。
施恩勿求報,與人勿追悔。
天聽寂無音,蒼蒼何處尋
非高亦非遠,都只在人心。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
逆取順取,命中只有這些財;緊行慢行,前程只有許多路。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fēng)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遂心,造物應(yīng)須日千變。
養(yǎng)子方知父母恩,立身方知人辛苦。
在家敬父母,勝似遠燒香。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人家養(yǎng)子甚艱辛,養(yǎng)子方知父母恩。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大丈夫當(dāng)容人,無為人所容。
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責(zé)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長而責(zé)人之所短。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人皆見之。
更也,人皆仰之。
勤為無價之寶,慎是護身之符。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無欲易,無名難。
吃食少添鹽醋,不是去處休去。
要人知,重勤學(xué)。
怕人知,己莫作。
食淡精神爽,心清夢寐安。
富潤屋,德潤身。
欲德量他人,先須自量。
傷人之語,還是自傷。
含血噴人,先污自口。
人非賢莫交,物非義莫取,忿非善莫舉,事非是莫說。
鑒明者,塵埃不能污;神清者,嗜欲豈能膠
一星之火,能燒萬頃之薪;半句非言,誤損平生之德。
戒眼莫視他非,戒口莫談他短,戒心莫恣貪嗔,戒身莫隨惡伴。
無益之言莫妄說,不干己事莫妄為。
物順來而勿拒,物既放而不追。
身未遇而勿望,事已過而勿思。
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遷善當(dāng)如風(fēng)之速,改過當(dāng)如雷之促。
明鏡止水以持心, 泰山喬岳以立身。
青天白日以應(yīng)事,光風(fēng)霽月以待人。
根深不怕風(fēng)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
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知其榮,守其辱。
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
人只把不如我者較量,則自知足。
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而改節(jié)。
鷦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當(dāng)貴盛時,人之奉我者,非奉我也,奉貴盛者也。
當(dāng)貧賤時,人之陵我者,非陵我也,陵貧賤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