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形容朋友“見利忘義”的有哪些
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形容一個人喜歡推卸責(zé)任,什么都依靠別人的文言文是什么
誠實守信的幾則小故事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
在學(xué)習(xí)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
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xué)習(xí)的正確態(tài)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
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
說著,就把豬殺了。
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yǎng)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
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
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yè)道德。
在當(dāng)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fā)揚光大。
這種美德表現(xiàn)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xiàn)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xiàn)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tài)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南北朝時,有一個非常老實的人,叫明山賓。
他當(dāng)州官時,因開倉濟貧得罪朝廷,被罷除官位。
有一天,他看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便把父親留給他的瘦牛去集市上賣了。
可是回到家中,從妻子口中得知這頭牛曾經(jīng)患過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買主,跟他說明情況,并主動退了一半的錢。
周圍的人都贊嘆不已。
翻譯文言文:1、公義勝私欲 2、以公滅私,民起允懷 3、國而忘家,公而忘私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
1為公眾所奉行的正義之行戰(zhàn)勝了私心及私人欲望2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3為了公事而忘記私事,為了國事而忘記家事。
形容一心為公為國4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5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要以義為上。
君子首要重義
文言文小人得志翻譯
唯利是圖 音】:wéi lì shì tú 釋】:唯:只有;圖:圖謀,追求要有利可圖,什么事都 【出處】:《左傳·成公十三年》:“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 【示例】:原來這黃禍居鄉(xiāng),~,無惡不作。
★清·頤瑣《黃繡球》第五回 【近義詞】:自私自利、見利忘義 【反義詞】:大公無私、見義勇為 【歇后語】:高價出售藏名畫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只要有利就干唯才是舉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解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薦舉。
【出處】:三國·魏·曹操《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 【示例】:今選舉不采職政之優(yōu)劣,專簡年勞之多少,斯非盡才之謂。
宜棄彼朽勞,~。
★《北史·高允傳》
初三文言文的重點句和翻譯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生字 簞(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惡(wù) 二、重點詞解釋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禍患,災(zāi)難 3、辟:通“避”,躲避 4、簞:竹筐 5、蹴:用腳踐踏 6、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7、鄉(xiāng):通“向”,從前 8、何加,好處。
9、惡:厭惡。
10、辯:通“辨”,辨別。
11、義:正義或仁義。
12、勿喪:不丟掉,不遺失。
喪:遺失 13、萬鐘: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
14、賢者:有道德的人。
15、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三、重點句子翻譯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
對于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題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xué)》《中庸》) 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
(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
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
) 3、理解及背誦:(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guān)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
(2)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義 (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4)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
(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
魚和熊掌對舉 生與死對舉 向與今天比較等 (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
”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
5、聯(lián)系、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觀點:舍生取義 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應(yīng)用。
(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義 ”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xiàn)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
例如: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jié),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2)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wù)劇?/p>
不矛盾,在市場經(jīng)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jì)的事。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國。
劉胡蘭,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4)列舉奉行“舍生取義”這一行為準(zhǔn)者的事例,并簡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
(5)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
作為21世紀(jì)的中學(xué)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
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guān)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 (6)作者在文中贊揚的是怎樣的人:舍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 《與朱元思書》(吳均、南朝梁文學(xué)家)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飄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yu?n)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山巒都是同樣的顏色。
(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一會兒東,一會兒西。
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地,奇山異水,(可以說是)世上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見底。
水中游魚,水底細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還快;兇猛的浪頭,好像狂奔的馬群。
兩岸的高山上生滿讓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樹木。
山峰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爭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先恐后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
泉水沖激巖石,泠泠地發(fā)出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和諧動聽;鳴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群猿哀鳴經(jīng)久不絕。
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又可見到明亮的陽光。
1、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xué)家。
解題:“與”:給予。
“書”:信。
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說旅行所見,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異水之間,是六朝駢體文中描寫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釋重點字。
①風(fēng)煙:指煙霧。
②共色:同樣的顏色。
③俱:都。
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dāng)于“光景”“左右”。
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
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
(9)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
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
(10)軒邈:軒,高;邈,遠。
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11)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
(12)相鳴:互相和鳴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14)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15)經(jīng)倫:籌劃、治理。
(16)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17)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
上,在上,(18)猶: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21)縹碧:青白色。
3、中心:.《與朱元思書》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
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結(jié)構(gòu):第一段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第二段 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
第三段描寫了 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夸張將富春江“異水”(水清、急的特點)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奇山”(緊扣山高、樹多、景美的特征):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5.結(jié)合文中語句說說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
(4分) (1)從“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句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由的渴望; (2)從“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句中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歌頌; (3)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句中表現(xiàn)對山水風(fēng)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
(重點) 6、 理解背誦。
按要求寫出句子。
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_________________。
(從流漂蕩,任意東西) 總的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_________。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寫聽覺感受的:_____________。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 則百叫不絕(對偶句) 寫山“奇”的句子: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寫水流湍急,《三峽》一文中那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7、重點句翻譯。
①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煙霧全部消散盡凈,晴空和青山呈現(xiàn)同樣顏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 息他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⑤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⑥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⑦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
8、欣賞。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
作者在此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形象 9、中心:“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xiàn)對山水風(fēng)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
(重點)(也是本文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討論。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對這里的山水的總的評價,試根據(jù)作者的描寫,分析這里的山“奇”在何處
答:奇在“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連用“負、竟、軒、邈、爭、指”等字,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寫活了,似乎仍在生成變化中,其次寫山中各種聲音,簡直是一只自然交響曲,使人感到山間處處勃發(fā)生機。
11、練習(xí),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fā)出了什么樣的感慨
你怎么樣理解他發(fā)出的這些感慨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孟子》 中心:闡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人才的培養(yǎng)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視;國家的治理中,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和鄰國的侵擾,國家就會在安逸享樂中滅亡。
一、生字、重點詞和句子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重點詞:任:責(zé)任,擔(dān)子。
苦,勞,餓,空乏,均為使動用法,翻譯為“使 ……痛苦”“使……勞累”“使……受到貧困之苦” 拂:違背,逆,不順。
亂:干擾,錯亂。
句義: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餓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所行不順,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重點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征:征驗 。
喻:明白,了解。
句義:內(nèi)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看到他的顏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
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重點詞: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
出:在外面,指國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
拂:通“弼”讀bi,輔佐。
恒:常。
句義:如果國內(nèi)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時時都有滅亡的危險。
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重點詞:生:生存發(fā)展。
句義: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6、問題設(shè)計及解答 (1)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jīng)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 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業(yè),必須先經(jīng)受苦難磨練。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 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
:在生活上經(jīng)受磨練的句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其結(jié)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fā)人的斗志 寫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fā)人斗志(個人)。
人恒過,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004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三、思考、應(yīng)用。
(1)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
強調(diào)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
對此,你如何看待,請舉例談?wù)劇?/p>
(2)有人認為現(xiàn)在生活優(yōu)越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
請舉例談?wù)勀愕目捶ā?/p>
附論證本文觀點的名言及事例:勾踐,臥薪嘗膽。
艱難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
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邀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臺,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聞之,欣然規(guī)往。
未果,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
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 《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
(2)順序:時間先后 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2)古今異議:交通,交錯相通。
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
妻子:妻子和兒女。
絕境:與世隔絕之地 。
鮮美:鮮艷美麗 (3)一字多義:志: 處之志之; 標(biāo)記,尋向所志。
(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
具答之具:詳盡。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來問訊咸,都。
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樂,都。
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
后用此成語指虛構(gòu)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
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
沒有人來問渡口。
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
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
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髻。
并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fā)垂髻。
并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fēng)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村 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B.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
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fēng)尚的哪兩個方面
(簡答):生活幸福;民風(fēng)淳樸。
(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未果,尋病終。
(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nèi)容是虛構(gòu)的:從“桃源世界”,結(jié)果“不復(fù)得路”,而后“無人問津”可知。
(4)虛構(gòu)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dāng)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
6、討論、 回答下列問題 1、 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設(shè)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
(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愿。
或: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 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
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開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之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1、文學(xué)常識。
本文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環(huán)滁(chù) 林壑(hè) 瑯琊(láng yá) 飲少輒醉(zhé) 巖穴瞑(míng) 傴僂(yǚ lǚ)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ù) 觥籌(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勝(yì) 頹然(tuí) 陰翳(yì) 3、重點解詞 環(huán)滁:環(huán)繞著滁洲城。
環(huán),環(huán)繞。
林霏開:樹林里的霧氣散了。
霏,霧氣。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
負,背。
臨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兒清。
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雜然而前陳者: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
雜然,錯落的樣子。
陳,陳列、擺開。
觥籌光錯:觥,酒杯。
籌,酒籌。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翳,遮蓋。
佳木秀而繁陰:發(fā)榮滋長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麗。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酣,盡興地喝酒。
絲,弦樂器。
竹,管樂器 野芳發(fā)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發(fā),開放。
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攙著走。
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傴僂,駝背,這里指老人。
云歸而巖穴暝:煙云聚攏來,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點語句翻譯 (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譯: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座山峰中間飛淌下來,這就是釀泉。
(2)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zhuǎn)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象鳥兒張開翅膀一樣,
文言文翻譯
天寶山有三位道人,在山中采藥,忽然發(fā)現(xiàn)隨葬而埋的錢,想通通挖出來,可是天色已晚。
三個人商議:先拿出一二千錢,買酒肉吃,等到第二天早晨再開掘。
于是就讓一位道人前去買吃的,剩下的兩個道人暗地里商量:等那位道人買酒回來后殺了他,希望只作兩份分。
買酒的道人也想在酒食中下毒,害死兩個道人就可以獨吞了。
當(dāng)那位道人帶來酒食給兩個道人看時,那兩個道人忽然舉起斧子殺了他,并把尸體投入深澗中。
兩個道人十分高興,又吃又喝,于是都中毒死掉了。
①先取一二千,沽酒市脯 解釋:沽;市 (買 ) ②遂令一道人往,二人潛謀 解釋:潛謀 (合謀 ) ③俟沽酒歸,殺之,庶只作兩分 解釋:俟;庶 (那樣 2.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唯利是圖 本文揭露了見利忘義、爾虞我詐的丑惡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