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蘇幕遮 燎沉香》中直接描寫荷花的句子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蘇幕遮燎沉香 表達作切什么感情
《蘇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詞人周邦彥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詞,主要表達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xiāng)的荷花,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gòu)思尤為巧妙別致。
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tài),下片由荷花夢回故鄉(xiāng)。
全詞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fēng)情萬種,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思鄉(xiāng)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描寫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zhì)和精神的段落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情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滟接星津,軋軋?zhí)m橈入白蘋。
應(yīng)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
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fēng)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采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古風(fēng)(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 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jié)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shè),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yù)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阮郎歸.初夏》蘇東坡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
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fēng)裳無數(shù)。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fēng)南浦。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昭君怨·詠荷上雨】· 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燕歸梁·風(fēng)蓮】·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
翠云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fēng)吹。
[采蓮賦]·梁元帝 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zhèn)饔鸨?/p>
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
夏始春余,葉嫩花初。
恐沾裳而淺笑, 畏傾船而斂裾,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縑。
菊澤未反,梧臺迥見 ,荇濕沾衫,菱長繞釧。
泛柏舟而容與,歌采蓮于江渚。
歌曰: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
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
因持薦 君子,愿襲芙蓉裳。
” 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
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一說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采蓮曲]唐·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fēng)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
今已暮,采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fù)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采蓮歌有節(jié),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fēng),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
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guān)山路幾重
芙蕖 清·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
《譜》云:產(chǎn)于水者曰草芙蓉,產(chǎn)于陸者曰旱蓮。
則謂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以此為命者,非故效顰于茂叔,而襲成說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請備述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shù)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
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fēng)既作飄搖之態(tài),無風(fēng)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嬌嬌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時在花為份內(nèi)之事,在人為應(yīng)得之資者也。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fù)蒂下生蓬,蓬中結(jié)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者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實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詩歌翻譯蘇幕遮·燎沉香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燎沈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譯文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
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鳥兒東張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語”。
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fēng),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fēng)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xiāng),何日才能回去啊
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
五月,我故鄉(xiāng)的小時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劃著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蘇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詞人周邦彥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詞,主要表達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xiāng)的荷花,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gòu)思尤為巧妙別致。
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tài),下片由荷花夢回故鄉(xiāng)。
全詞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fēng)情萬種,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思鄉(xiāng)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著名詞人。
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歷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
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贊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guān))。
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
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
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
為后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
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
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描寫荷花的好詞(40個) (滿四十個另外加分)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者簡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
宋真宗朝進士。
慶歷三年(1043)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
次年罷政,自請外任,歷知州、鄧州、杭州、青州。
卒謚文正。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成就亦卓然可觀。
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詞則能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fēng)氣。
有《范文正公集》,詞僅存五首。
[注釋] ①此調(diào)為西域傳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詞家用此調(diào)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
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②黯:形容心情憂郁。
黯鄉(xiāng)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
③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
旅思:羈旅之思。
[賞析] 這首詞抒寫思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思,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xiàn)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后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化用。
“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的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
在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gòu)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山映斜陽”一句,又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同時,“斜陽”點出所狀者乃薄暮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zhuǎn)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已隱寓其中。
“芳草”歷來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意象之一,比如相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寫“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清平樂》寫“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
埋怨“芳草”無情,正可見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xiāng)魂”二句,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xiāng)愁。
“除非”一詞,強調(diào)舍此而別無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xiāng)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除了。
“明月樓高”一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xiāng)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fā)出“休獨倚”之嘆。
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之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全詞低徊婉轉(zhuǎn)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為真情流溢、大筆振迅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