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夏天雷雨的句子
示例:“轟隆隆——”幾陣雷聲,黑云象一群奔騰咆哮的野馬。
一層層漫過頭頂,越聚越厚,越壓越低,好像站在樓頂就能扯一片下來。
太陽嚇得不知道躲哪去了,就好像誰一下把時鐘撥到了晚上,天地間一片漆黑。
要下雨了
噼劈啪啪
叮叮當當
銅錢大的雨點饒有節(jié)奏地打在玻璃窗和鐵瓦上。
“喀嚓
”又一個大炸雷
好象炸裂了天河,瓢潑大雨嘩嘩地下起來。
一道道電光劃過,樹枝在風雨中發(fā)狂的搖擺。
房頂騰起一團團白霧,房檐的水流像高山瀑布般泄下來。
不一會兒,街道上,院子里成了一片汪洋,汽車經(jīng)過處濺起一米多高的水墻,大風掀起一層層水浪。
要下雨了,烏云滾滾而來,雷公公轟隆隆拍著鼓點來了,閃電爺爺也來湊熱鬧。
...;從天而降的雨,像一幅巨大的水簾。
雨點打在屋頂上,“呯呯啪啪”的響;雨點拍在樹葉上,樹葉不停的點頭;雨點落在地上,濺起了漂亮的水花;雨點掉進湖里畫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圓圈;雨點跳進小河,就和小河跳起了歡樂的舞蹈.........
描寫夏天雷雨前悶熱的句子
1、轉(zhuǎn)眼間,烏云們從天邊浩浩蕩蕩地殺過來了,它們把太陽押走了,頓時,天空變得灰蒙蒙的,接著,地面上狂風大作,樹葉被吹得沙沙直響,好像在叫:雷雨就要來了,快來躲雨吧!烏云轟隆隆地喘著粗氣,閃電好像十分生氣,亮出寶劍,一劍劍刺向大地。
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就從天上跳了下來,在雨蓬上敲鼓,在池塘里畫圈,在馬路上跳舞......雨越下越大,像一張張珠簾籠罩著大地,馬路變成了汪洋,汽車開過去,水立刻濺到了兩邊,好像在給它讓路。
2、只見云越來越沉,似乎想要把大地壓扁。
風起了,毫不留情的呼呼刮著,把大樹刮的直求饒。
不一會兒,雷聲變得若隱若現(xiàn),時近時遠。
一道一道刺目的閃電仿佛要撕開天空沉重的帷幕,空氣也突然變得凝重起來。
我抹一把頭上的汗,心想,馬上就可能有一場雨要來了。
可雨聲遲遲未至,倒是風聲越來越大,越來越狂躁。
3、下午,晴朗的天氣突然像娃娃臉一樣說變就變。
我站在窗前向遠處眺望,只見一團團黑色的烏云迅速在空中集合。
很快,一道道閃電劃破長空,向大地劈來,雨娃娃正來勢洶洶地襲向人間。
4、突然,一道利劍似的閃電劃破天空,接著就是一陣可怕的雷聲。
然后下起了瀑布似的大雨,可比飛流直下三千尺還壯觀,比槍林彈雨還可怕。
閃電、雷聲兩位動、聲編劇還給雷雨配上了很好的聲動效果。
5、晚上,天空中不時傳來轟隆隆的打雷聲。
這一個時候,風伯伯也趕來湊熱鬧,涼爽的風吹得人舒服極了。
那風漸漸大了起來。
豆大的雨點緊接著就下了起來。
這雨也越下越大,一會兒便變成了傾盆大雨。
現(xiàn)在又是風又是雨,還有雷聲,這天氣真是有點兒嚇人。
路上的行人騎著車子飛快地駛過。
我看到他們?nèi)砩舷露紳裢浮?/p>
這時候,外面連鴨子都逃回了棚。
雨還在使勁地下,風也在無情地刮著,雷聲一個比一個響。
6、下午,老天爺突然變了臉。
霎時間狂風大作,烏云滾滾,如萬里晴空奔騰而來。
接著電閃雷鳴,一道道閃電像火蛇在天空飛舞;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響雷,震得窗戶上的玻璃啪啪直響。
不一會兒,大雨像瓢潑似的倒下來。
豆粒大的雨點落在屋上、地上,濺起一朵朵晶瑩的小蓮花。
雨水從屋檐下流淌下來,就像一條奔流的小溪。
描寫夏天的雷陣雨的開頭,要自己寫
烏云奔騰而來,天一下子就黑了下來,空氣似乎凝固了一般,只有蟬還在“知了知了”地叫著。
突然,明亮的閃電劃破了天空,過了一會兒,轟隆隆雷聲響起來了……- -
好吧,我就這水平了……
夏天打雷下雨的詩,七言詩,各位幫幫忙,要好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 ——宋·陸游 電火雷車下九關,我行暮出郊原間。
鬅鬙暗樹類奇鬼,突兀黑云如壤山。
江潮默應鰻岫溢,鐵鎖自脫梅梁還。
今夕虛檐瀉懸瀑,預知高枕聽淙潺。
《七月十九日大風雨雷電》 ——宋·陸游 雷車動地電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傾。
強弩夾射馬陵道,屋瓦大震昆陽城。
豈獨魚蝦空際落,真成蓋屐舍中行。
明朝雨止尋幽夢,尚聽飛濤濺瀑聲。
夏天打雷擴句
夏天打雷擴句夏天下雨時會打雷大家都知道夏天下雨時會打雷夏天下雨時會打雷,大家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以免遭到雷擊。
為什么夏天打雷的時間比較多?
雷電是云中電現(xiàn)象。
形成雷雨云要具備一定的條即空氣中要有充足汽,要有使?jié)窨諝馍仙膭恿?,空氣要能產(chǎn)生劇烈的對流運動。
春夏季節(jié),由于受南方暖濕氣流影響,空氣潮濕,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對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
而冬季由于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發(fā)生雷陣雨。
但有時冬季天氣偏暖,暖濕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濕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陣雨,出現(xiàn)所謂“雷打冬”的現(xiàn)象。
氣象專家還說,雷暴的產(chǎn)生不是取決于溫度本身,而是取決于溫度的上下分布。
也就是說,冬天雖然氣溫不高,但如果上下溫差達到一定值時,也能形成強對流,產(chǎn)生雷暴。
冬打雷在中國很少見,但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冬天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
為什么夏天打雷多,冬天幾乎不打雷
春夏季節(jié),由于受南方暖濕氣流影響,空氣潮濕,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而上層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的上下對流,從而經(jīng)常生成雷雨云,很容易地出現(xiàn)雷陣雨天氣,甚至降冰雹。
而在冬季,由于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干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強烈的上下對流,因而很難形成雷雨云,也就很難產(chǎn)生雷陣雨,更不要說降冰雹了。
但在某些年份的冬天里某一時期內(nèi),暖濕空氣勢力較強天氣偏暖時(事發(fā)地氣溫往往在0℃以上),而北方又有較強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相遇,重量較輕的暖濕空氣受到猛烈抬升,導致大氣層結(jié)構(gòu)不穩(wěn)定,上下對流加劇,這時就有可能形成雷陣雨或雷雪交加的天氣現(xiàn)象。
當暖濕氣流特別強,空氣上下對流特別旺盛時,還有可能形成冰雹。
關于打雷的詩句
1、投翣倚床音如雷。
——《蚊對》2宵殷其雷,風萬弩。
——《雷》3、巫峽動,滄江十月雷。
——《雷》4、于今喜睡,氣似奔雷。
——《沁園春》5、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聞雷》6、雕輪丹轂,雜沓展輕雷。
——《滿庭芳》7、水國春雷早,闐闐若眾車。
——《聞春雷》8、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
——《塞下曲》9、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怨歌行》10、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春雨早雷》11、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登單于臺》12、雷聲卻擘九地出,殷殷似挾春俱來。
——《雷》13、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
——《游泰山六首》14、輕雷淡雨,似晚風、欺得單衣。
——《新荷葉》15、閑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雷公》16、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新雷》17、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春日》18、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19、瀉霧傾煙撼撼雷,滿山風雨助喧豗。
——《瀑布》20、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憶江上吳處士》21、雷隱隱,感妾心,傾耳清聽非車音。
——《雜言詩》22、一嘯震天河漢驚,春雷滾過遠山鳴。
——《雷陣雨》23、鼓腕騰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楊柔。
——《長歌行》24、楊桴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競渡曲》25、夏租方減食,秋日更聞雷。
——《大駕西幸秋日聞雷》26、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無題四首》27、樓外輕雷,不問昏和曉。
——《蝶戀花·百尺朱樓臨》28、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廬山瀑布》29、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己亥雜詩》30、君不見,冬月雷,深藏九地底,寂默如寒灰。
——《雷》31、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
——《九歌·山鬼》32、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午日觀競渡》33、觸處笙歌鼎沸,香韉趁,雕輪隱隱輕雷。
——《聲聲慢》34、雷車駕雨龍盡起,電行半空如狂矢。
——《中夜聞大雷雨》35、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四》36、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遠別離》37、風驅(qū)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地聲。
——《五月十九日大雨》38、飲酣畫鼓如雷。
誰信被晨雞輕喚回。
——《沁園春·夢孚若》39、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
——《滿江紅·漢水東流》40、雷車動地電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傾。
——《七月十九日大風雨雷電》41、新秋歸遠樹,殘雨擁輕雷。
——《陪竇侍御靈云南亭宴,詩得雷字》42、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43、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
——《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44、電火雷車下九關,我行暮出郊原間。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45、驚雷奮兮震萬里,威凌宇宙兮動四海,六合不維兮誰能理
——《驚雷歌》46、初疑憤怒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從蕭叔子聽彈琴,賦得三峽流泉歌》47、雁入長天,羌管罷、隴云愁共解鞍臨水,雷驚電散,雪濺霜浮。
——《木蘭花慢》48、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zhuǎn)空山驚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49、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有美堂暴雨》50、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51、萬里乘云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52、江甫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53、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九歌·山鬼》54、四海翻騰云水怒,五州震蕩風雷激。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55、已外浮名更外身,區(qū)區(qū)雷電若為神。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電,每大雷電,但聞云中如嬰兒聲,殊不聞雷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