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蘆花的句子
1、到了八九月間,蘆葦便開始開花,那毛茸茸的蘆葦花,遠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卻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奶白色的,有微紅色的,還有淡青色的。
一陣微風(fēng)吹來,那如細碎的棉絮的蘆葦花,便在陽光下?lián)u蕩,放眼望去,好像白色的波浪,小村子便漂浮在這白色波浪上了。
2、我的家鄉(xiāng)有一條小河,河里長滿了蘆葦。
秋天一到,蘆葦花競相開放,整個村子掩映在白茫茫的花的海洋中,非常好看。
3、晚秋,是蘆葦花盛開的季節(jié)。
眼前那一望無際的、潔白的、輕盈的、柔美的蘆葦花兒,隨著風(fēng)從池畔鋪天蓋地的飄來。
風(fēng)兒在吹,葦桿在搖,朵朵葦花雪花般舞動著,讓我感動,卻又讓我不可捉摸。
4、在斜陽西照時,塘邊霞光輝映。
而我總會靜靜地坐在旁邊,看著那無邊的、雪白的蘆葦花。
忘記時間,忘記地點,也忘記自己。
當(dāng)微風(fēng)輕輕拂過這水面時,葦絮便隨著風(fēng)偏偏起舞。
偶爾幾只蜻蜓停在花絮上,我靜靜注視著。
看著、看著,我似乎融入了其中。
我自己也成了一只蜻蜓,飛向這無邊的蘆塘中,停落在花絮上,任由葦絮輕輕的撫摸著。
5、小船悄然駛過,泛起層層漣漪的周圍是一大片枯黃的蘆葦,托起的一簇簇蘆葦花。
這花兒,雪白雪白的,昂揚在這天地中,似乎也想給染一染。
團團如絨毛般輕盈的它們,微微地搭在蘆葦上,毫無顧忌地沉醉在這美景之中。
總有這樣的感覺:哪怕是再微弱的風(fēng)兒,也會輕而易舉地將它們帶走。
6、我愛春天開放的各種鮮艷的花朵,但我更愛家鄉(xiāng)的蘆葦花,因為它讓我回想起美好的童年,讓我想起可愛的家鄉(xiāng)。
每當(dāng)想到、看到蘆葦花,我總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7、那一朵朵蘆葦花,從窗戶飄進人家里,落在桌子上、椅子上、灶臺上。
落在墻角的蘆葦花,聚集成毛茸茸的一團,經(jīng)風(fēng)一吹,一張一合,讓人想到了宋代詞人蘇軾描寫楊花的的詞句“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描寫秋天蘆花的詩句
菊韻〕--李師廣--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fēng)流寫晚霞;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風(fēng)子--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fēng)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fù)結(jié)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描寫秋天楓葉蘆花的詩句
楓葉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楓葉千枝復(fù)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唐寅《我愛秋香》蘆花縱然一夜風(fēng)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江村即事》司空曙釣竿拂曉霜,衣薄蘆花絮.——《江上見數(shù)漁舟為公卒所窘》 明 袁宏道
贊美秋天蘆花的詩句有哪些
《同兒曹賦蘆花》年代: 金 作者: 吳激天接蒼蒼渚,江涵裊裊花。
秋聲風(fēng)似雨,夜色月如沙。
澤國幾千里,漁村三兩家。
翻思杏園路,鞭裊帽檐斜。
《蘆花》年代: 明 作者: 徐勃江畔洲前白渺茫,蕭蕭摵摵斗秋光。
輕風(fēng)亂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
半夜雁群清避影,數(shù)聲漁笛淡吹香。
瓊枝玉樹分明見,愁絕懷人水一方。
《蘆花》年代: 宋 作者: 錢易深溪高岸罩秋煙,颯颯江風(fēng)向暮天。
凝潔月華臨靜夜,一叢叢蓋釣魚船。
《蘆花》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冗花焦葉裊風(fēng)漪,亂展江鄉(xiāng)白渺彌。
兩岸水枯鷗宿處,一天雪袞雁銜時。
羌兒削管吹邊遠,淮俗編簾障屋危。
豈特絮氈堪御凍,津頭拾取作薪炊。
《蘆花》年代: 唐 作者: 羅鄴如練如霜干復(fù)輕,西風(fēng)處處拂江城。
長垂釣叟看不足,暫泊王孫愁亦生。
好傍翠樓裝月色,枉隨紅葉舞秋聲。
最宜群鷺斜陽里,閑捕纖鱗傍爾行。
《蘆花》年代: 唐 作者: 雍裕之夾岸復(fù)連沙,枝枝搖浪花。
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
描寫“蘆花”的古詩詞有哪些
秋風(fēng)起,蘆花飛——寫給蘆花和《蘆花深處》文\\\/劉玉林 蘆花開了。
蘆花不開,它們的稱謂永遠是蘆葦。
蘆花是花,但其花的身價實在可憐,這是一種毫無顏值與姿色的花。
也是一種令環(huán)衛(wèi)和綠化工人異常頭疼的植物。
稍不注意,它們就會侵占某處地表,在綠化帶和花園當(dāng)中生長出來。
其實,它們才是我們這個城市的“原居民”。
在不算遙遠的以前,只不過是三四十年的光景,這里只不過是一片灘涂,這座在褪海之地上所建立起的城市,本來是屬于它們的天然領(lǐng)地。
它應(yīng)該是同沼澤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似乎,它天生就是代表荒涼的,連同它的花,秋風(fēng)一起,在潔白的花絮搖曳中,自然而然就會帶來滿眼蕭瑟。
秋夜開始變得漫長,晨曦所以就來的更晚。
起早晨練,從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起,卻由來的喜歡順著河邊往野外奔跑。
那輪朝陽從地平線一出,整個世界都浸泡在它尖銳的光芒里,你腳下的這片大地,似乎是鋪滿了焦黃的苞米粉,連同你呼吸的空氣,都裹滿了黃澄澄的色澤。
這時候你才意識到,你已經(jīng)是穿梭在一片蘆花叢中。
它們可能已經(jīng)存在了好久,但等那一朵朵肥嘟嘟的花絮綴上蘆葦?shù)捻斏?,你才明白這是一個屬于它們的季節(jié),它的花開了,冬天就不遠了。
這兒一叢,那兒一簇,軟綿綿,毛茸茸相間在枯黃的雜草中。
在焦黃的陽光里,在冰涼的秋風(fēng)中,搖曳起舞。
如果說蕭瑟也是一種美,那在這個季節(jié),它們會率先奏響荒寒的舞曲。
蘆花都是開在秋風(fēng)起舞的日子里。
它的盛開,伴隨的卻是一片凋零。
滿眼的落葉斑斕,滿地的倉皇橫掃。
環(huán)衛(wèi)工人在忙不迭的打掃落葉。
而它在這個城市卻肆意的綻放在某個角落,漫不經(jīng)心,卻又若無其事。
我們可能會來自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但我們的屬性都是城市居民,在一個清冷的季節(jié),我們蜷縮在某個水泥龕巢中,每天敲打著鍵盤,點擊著鼠標。
在距離當(dāng)中——抑或我們該疑問,我們之間是否還存在距離
我們的手指在逐漸代替我們的舌頭,電腦、手機、QQ、微信、朋友圈……我們原有的關(guān)注,原有的熱情,在逐漸退化成一排排一行行電子數(shù)據(jù),只要手指一點,招之欲來,呼之欲出。
但我們的感動,我們的表情卻在逐漸模糊,就像在距離當(dāng)中,我們無時不刻在交流著沒有距離的距離。
在一個微信“好友”群當(dāng)中,一位女子可能在寫字樓的格子間當(dāng)中瑟縮得等待著暖氣的到來,她發(fā)幾個“萌”態(tài)十足的“表情”,然后十分“悲秋”的說:秋天到了,再不出去賞賞秋景,寒冬就來了……“好友”這個稱謂是如此的泛濫。
現(xiàn)代人有很多是活在電子世界的一種生物。
他們的交際看起來是如此廣泛,似乎你的QQ或手機微信上有多少個名字,你就有多少個好友。
你每天都在“好友”別人或者是被別人“好友”。
相比于古人的“鴻雁傳書”,我們之間的交流只需動一動手指或嘴唇,這是一個“泛友誼”的時代,抑或著說是一個“濫情”的時代,這本身看起來密切的如膠似漆,卻又荒謬的與感情無關(guān)。
好友說“出去賞秋景”的確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有人說,該去香山看紅葉,還有人說,該去度假到海邊,也有的人說干脆去郊外野營……“去看蘆花吧……”我在微信群中輕輕用手指發(fā)出幾個字。
沒想到卻引來他們的嗤笑,我們這個城市最不缺少的就是蘆花,上班下班的路邊,墻外窗外的空地,似乎沒有水泥地面的地方就有蘆花生長,你竟然邀請我們?nèi)タ刺J花……我說你們不理解蘆花,其實花兒未必非得顏色好看。
蘆花是柔軟的,也是溫暖的,在這個還沒有暖氣的日子里,看到蘆花,你心里自然就會溫和許多。
小時候我們的條件都很苦,每到冬天兩只腳就會凍得失去知覺,這時我們就會采一把蘆花塞進鞋窩,蘆花在腳窩里很滑,也很軟,在溫暖之余,你會體味到呵護……一種肌膚相親的感覺。
我說從這里一直往北,是一片極大極大的莽原,廣袤而又遼遠,闊達而又沉雄,一望無際。
除了蘆葦,沒有什么東西能遮擋你的視線,它順著那條叫“黃”的大河一路流淌蜿蜒,直到河海相接。
在這個季節(jié),蘆葦叢中會有一朵朵蘆花競相綻放,一朵朵毛絨絨、白花花的,讓人一看就會由衷的感到柔和、溫暖,一朵、兩朵、幾十朵、上百朵、上千上萬、數(shù)不清的多少朵,……直到連接成漫天的雪野,秋風(fēng)一吹,你又會感到漫天的雪花在飛,而你頭上卻分明有藍天,有白云。
我們只見過白云,卻從來都沒用手觸摸過。
那些起伏綿延的蘆花,就像白云落滿了那片廣袤的原野。
柔和而安詳,真實而又可以觸摸,能掩蓋很多的冰冷與荒涼。
于是這個“群”里一片寂靜,沒有人再繼續(xù)說話。
我說看看蘆花吧,別老想著工作、升遷、就業(yè)……別讓生活變得沉重。
看了蘆葦,懂了蘆花你就會明白,沒有一根蘆葦是彎的,是折的,這全賴于它們的相互簇擁、抱團取暖。
當(dāng)我們向往外面的世界的時候,別無視于身邊的風(fēng)景。
不管現(xiàn)實有多么殘酷,處境有多么艱難,你看懂了蘆花的柔軟,就會拒絕許多冰冷與堅硬。
“蘆花飛起的地方,一定有愛情故事……”一位頭像是美女的微友發(fā)出一句話,然后群里又是一片寂靜。
其實,多年前一位文友也發(fā)出過類似的感嘆。
我也尋找過,以至于寫成了這篇叫《蘆花深處》的小說。
中國的愛情故事都是以地老天荒、??菔癄€來闡述的,大多以悲劇收場,似乎沒有悲情就毫無浪漫色彩。
而蘆花的飛舞又讓一個季節(jié)徒增了凄涼,潔白的蘆花,火紅的愛情,看起來似乎天作地和。
關(guān)鍵是,愛情到底是什么
中國的文人似乎用了上千年都未弄明白。
愛情是卿卿我我還是相濡以沫
他是高貴還是卑微
是純真還是世俗
它到底是一世的廝守,還是暫時的茍合
那么多人的愛情信誓旦旦轟轟烈烈,到頭來卻是如燈火一盞茍延殘喘……一位微友在朋友圈里發(fā)出了一組美輪美奐的照片,如棉如絮的蘆葦叢中,一位美女在顧盼留戀,婀娜的身姿,俏麗的面容。
從此幾夜失眠,為構(gòu)思一個凄楚而唯美的故事。
夢中老是出現(xiàn)一個奇幻女子神秘的微笑……但蘆葦叢向來是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生長,它與繁華無關(guān)。
而與落寞與荒涼形影相吊,它棲身于荒原,卻無意于喧囂。
我們都是一株株蘆葦,卻都向往于鬧市,掙扎于名利,蘆花在郊野中飛揚,我們卻聚集成都市。
愛情是一種奢侈的東西,而蘆花骨子里卻生長著卑微與貧窮。
愛情像蘆花的地方可能僅限于它的虛浮與飄渺,而蘆花的生長卻離不開踏實的大地。
它的故事里可能缺乏愛情,卻富于生活。
蘆葦?shù)氖姑坪醪皇强刻J花開放來誘人,而是用身軀做成葦箔,搭上屋頂,掛上泥瓦。
從而讓房屋能遮蔽風(fēng)雨。
在不太遙遠的1985,同樣是這個季節(jié),一個正在上學(xué)的初中少年與叔父踏上了一條尋找蘆葦?shù)牡缆?,終于抵達了幾十公里外的這片荒原,他來不及感嘆漫天的蘆花化作飛雪,只是慌不迭的彎下腰去收割腳下這片蘆葦。
因為農(nóng)村的房屋規(guī)劃已經(jīng)開始,而他家房頂做葦箔的蘆葦卻沒有著落。
他家沒有多余的錢來購置集市上的蘆葦,卻有多余的勞力與汗水讓叔侄二人騎著自行車奔波出幾十公里。
一天兩夜,那個少年被鐮刀磨出了兩手血泡,連膠鞋都被腳下的葦茬刺透,在腳心留下幾個血淋淋的窟窿,一瘸一拐,鉆心的疼痛。
夜晚,他采了一大堆蘆花鋪在泥土上,竟然是那樣蓬松與柔軟,就這樣和衣鉆進隨身帶來的被窩。
荒原的天空上繁星格外密匝,它對著星星眨眼睛,星星也對著它眨眼睛。
冰涼的秋露不時凝結(jié)在他的額頭,他忽然感到,他身邊那彎鐮刀,忽然就飛上了天空,變成月亮散出清冷的寒光……不能耽擱上學(xué),往返一百多公里。
他與叔父二人騎了自行車,拖了滿滿一地排車蘆葦連夜往回返。
在一個東方泛出魚肚白的黎明,終于抵達老家。
忽然感覺渾身陰冷,他用手一摸,身上的棉襖早已被汗水濕透,都泛出鹽漬,還蒸騰著熱氣,他被葦茬刺破的雙腳,都不敢著地。
他被高燒擊倒了。
那是他長大以來第一次打吊瓶輸液。
后來聽他的母親說,昏迷中的他的牙關(guān)緊咬,想喂稀粥嘴巴死活撬不開。
多少年后,那個少年用鍵盤擊打出這一片文字,用這樣一篇小說來回憶蘆葦留給他的回憶,為了不至于太過苦澀,寫夠了鄉(xiāng)土的他加了一種叫“愛情”的佐料。
而實際上他最想告訴的無非卻是:如果說蘆葦是一種植物,那貧窮就是一種致命的病菌。
那個微信群里終于有人提出與我結(jié)伴去看蘆花,我卻婉言拒絕了。
我說看蘆花最好一個人去。
蘆花生長在荒野上,屈身于泥淖中。
它等待的不是欣賞,而是解讀。
你看懂了蘆花,就理解了荒涼,從而更認識了繁華……處處都有蘆花,這個城市的后院就是一片荒原,一篇蘆花汪成的海洋。
在一個艷陽高照的秋日,在一個秋風(fēng)漫卷的下午。
一個人驅(qū)車,我又走進了那片荒原。
終于看到天上的那些白云落滿了郊野,開門下車,才明白一層層白色的波濤洶涌著已經(jīng)把你淹沒。
夕陽同樣焦黃,四野蘆花紛揚,淹沒的不僅是身后那片喧囂,同樣,鬧市里那片繁華也消失的無影無蹤……在蒼涼的莽原與湛藍的高天之間,身影的孤獨原來是那么渺小。
描寫秋天湖邊蘆葦?shù)木渥?/h2>
〖蘆花〗作者:羅鄴如練如霜干復(fù)輕,西風(fēng)處處拂江城。
長垂釣叟看不足,暫泊王孫愁亦生。
好傍翠樓裝月色,枉隨紅葉舞秋聲。
最宜群鷺斜陽里,閑捕纖鱗傍爾行。
〖蘆花〗作者:雍裕之夾岸復(fù)連沙,枝枝搖浪花。
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guān)山隔。
風(fēng)晚冷颼颼,蘆花已白頭。
舊來紅葉寺,堪憶玉京秋。
堤草蘆花萬里秋古樹噪寒鴉,滿庭楓葉蘆花。
晝燈當(dāng)午隔輕紗,畫閣珠簾影斜。
楓葉蘆花,的是凄涼地。
霜月冷婷婷。
夾岸蘆花雪點成。
白蘋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一岸霜。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見蘆花一釣船。
寒汀晚,蘆花飛雪,風(fēng)定白鷗閑。
——————夠不
不夠再找~
描寫秋天花草樹木優(yōu)美的句子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
最好,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故都的秋》郁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