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雪>>把課文分成四段,并寫出每段的小標題
18.第一場雪 字詞學習 【發(fā)布】 宣布(命令、指示、新聞等)。
如:外交部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
【陽春】 指春天。
如:陽春三月,是旅游的大好時節(jié)。
【凜冽】 刺骨的寒冷。
如:我冒著凜冽的寒風,按時趕到了學校。
【彤云密布】 彤云,密布的陰云。
彤云密布指很厚的陰云密集著,預(yù)示著大雪即將來臨。
如:寒風凜冽,彤云密布,眼見要下雪了。
【簌簌】 本課形容雪末兒降落迸發(fā)出的聲音。
如:北風勁吹,竹葉發(fā)出簌簌的聲響。
【粉妝玉砌】 用白粉裝飾,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銀白色的世界。
如:一夜大雪把整座城市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瑞雪兆豐年】 及時的好雪預(yù)示著豐收年。
瑞,吉祥;兆:預(yù)示。
如:“瑞雪兆豐年”這句俗話,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分段段意 第一段(1~3自然段):寫下雪前的天氣變化和下第一場雪的景象。
第二段(4~5自然段):描述放晴后美麗的雪景。
第三段(6~7自然段):由第一場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
中心思想 本文敘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表達了作者預(yù)見到小麥豐收的喜悅心情。
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即將——馬上 黃昏——傍晚 遼遠——遙遠 消息——信息 俗話——俗語 發(fā)布——宣布 偶爾——偶然、經(jīng)常 寂靜——寧靜、喧鬧 驟然——突然、逐漸 【近義詞】 暖和——寒冷 科學——迷信 侵入——侵略 凜冽——和煦 偶爾——經(jīng)常 及時——誤期 搖晃——搖動、晃動 即將——馬上、將要 驟然——突然、忽然 發(fā)布——公布、宣布 句子解析 【難句講解】 1、雪紛紛揚揚,下得很大。
〖解析〗 這是說一場大雪。
這句話在課文這一節(jié)中起提示的作用,下面的話是圍繞這句話作詳細敘述的。
2、瑞雪兆豐年。
〖解析〗 及時的好雪預(yù)示著豐收年。
“瑞”,吉祥的意思。
在這一節(jié)中,主要講“瑞雪兆豐年”是有科學根據(jù)的。
3、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
〖解析〗 這句話是夸張的說法,極言孩子們叫喊聲之大。
第一場雪給孩子們帶來了新奇感,他們在雪地上盡情地嬉戲玩耍,高興得大喊大叫,一派熱鬧、歡樂的景象。
這句話中也蘊含著作者的欣喜之情。
4、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 〖解析〗 這句話里的“所以”表示的是結(jié)果。
這結(jié)果是用諺語表述出來的,“麥蓋三層被”是冬天下三場雪,如同給麥子蓋了三層被子;“來年”,第二年,“枕著饅頭睡”,意思是:放心吧,吃的不會有問題。
為什么“麥蓋三層被”就會有不愁吃的結(jié)果
上一句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雪可以凍死害蟲并且為小麥提供了所需的水分。
另外,厚雪還能保護麥苗過冬。
5、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解析〗 這句話中的“毛茸茸”、“亮晶晶”、“銀條兒”、“蓬松松”、“沉甸甸”、“雪球”這幾個詞從形態(tài)、色彩、質(zhì)地幾方面來描繪了雪后柳、松、柏樹被大雪覆蓋了一層后的美麗景象,它著重體現(xiàn)的是雪后的靜態(tài)美。
6、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解析〗 風中樹枝一搖晃,樹上的雪花紛紛揚揚地落下,那雪花像玉屑似的在空中飛舞,美極了。
每片雪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反襯出五彩的光芒。
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更是燦爛奪目。
這句話著重展現(xiàn)了雪的動態(tài)美。
【佳句賞析】 1、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靜,只聽見雪花籟籟地不斷往下落,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偶爾咯吱一聲響。
這一句描寫了雪中的聲音——“簌簌”、“咯吱”聲,將雪中的景象描寫得很細致。
2、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則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這句中,用“毛茸茸”繪形,“亮晶晶”繪色,生動傳神地描繪出雪落柳枝的美景;用“蓬松松”、“沉甸甸”緊扣雪落松柏枝葉上的特點,形象貼切地描繪出“雪球兒”的形態(tài)。
這里用疊詞來繪形繪色。
3、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作者稱銀條兒和雪球兒是“美麗”的,稱雪末兒為“玉屑”,還說雪末飄揚,映著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作者通過描寫雪景美麗,流露出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
【句式變化】 一、縮句: 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
銀條兒和雪球兒落下來。
二、擴句: 寒流侵入了膠東半島。
昨天,從遼遠的西伯利亞來的寒流就侵入了膠東半島。
三、將“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
積雪把樹木的枯枝壓斷了。
四、將“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樹枝上的雪部被那歡樂的叫喊聲震落下來了。
背景簡介 《第一場雪》一文選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賦》,原題為《瑞雪圖》,本文寫于1962年。
1960至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zāi)害的時期。
當時糧棉欠收,國民經(jīng)濟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人們是多么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啊。
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nóng)村,看到這第一場大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心里無比喜悅,寫下了這篇散文。
作者簡介: 峻青,原名孫俊卿,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生于1922年。
山東省海陽縣西樓子村人。
幼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十三歲即做童工。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從事教育和群眾工作。
1941年寫了第一篇作品。
1944年后。
任膠東區(qū)黨委機關(guān)報《大眾報》記者,新華社前線分社隨軍記者,敵后武工隊小隊長。
1948年春,隨軍南下,作中原新華記者。
后調(diào)《中原日報》、中南人民廣播電臺工作。
1952年,調(diào)中南文藝界聯(lián)合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
后調(diào)上海,任作協(xié)上海分會代理黨組書記。
1957年任作協(xié)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
1960年被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邊》、《海燕》、《最后的報告》、《膠東紀事》、《怒濤》;長篇小說《海嘯》;散文集《秋色賦》、《歐行書簡》。
此外,還有與人合寫的論文集《談?wù)劧唐≌f的寫作》。
第一段(1~3自然段):寫下雪前的天氣變化和下第一場雪的景象。
第二段(4~5自然段):描述放晴后美麗的雪景。
第三段(6~7自然段):由第一場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聯(lián)想(6、7自然段)
關(guān)于雪的詩句
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千里黃云白日,北風吹雁雪紛紛 4.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5.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6.大雪滿弓刀 7.柴門聞吠,風雪夜歸人 8.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9.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12.大雪紛紛何所有,明月與我何相見 13.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14.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夜深知雪驟,時聞?wù)壑衤?16.云橫秦嶺千秋雪,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六語文與生活你知道下列新詞是什么意思嗎買單
18鳥的天堂第一教學目標: 1.本課生字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2.有關(guān)榕樹的資料、圖片、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一、課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1.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鳥棲息的地方,鳥的樂園、有很多鳥……發(fā)揮學生想象。
) 2.這個鳥的天堂在哪兒
你知道嗎
(一棵大榕樹) 3.介紹資料:這棵大榕樹在哪兒
結(jié)合你課前查找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這棵大榕樹在廣東省新會縣的天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鉆進土里,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干來。
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占地達16畝。
被當?shù)厝朔Q為“神樹”。
“天堂中的樂園”。
又因為上面棲息著許多鳥,被人們稱為“鳥的天堂”。
) 4.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看一看那棵獨特的大榕樹。
二、自由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
投影出示練習: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2.自學生字,掌握字形。
重點指導: 梢:形聲字,與“稍、捎”區(qū)分。
暇:左邊是“日”,注意與“瑕”區(qū)分。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借助工具書解決。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xù):前前后后,時斷時續(xù)。
展示: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
留戀:舍不得離開。
不可計數(shù):沒有法來計算,形容數(shù)量很多。
應(yīng)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yīng)付不過來。
暇:空間。
文中指鳥太多,看不過來。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爺爺幾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匯報交流。
學生甲:作者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
學生乙:課文5—9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的情景,10—13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經(jīng)過時所見到的情景。
3.理清課文的脈絡(luò)。
?。?)作者是按游覽的順序?qū)懙摹?/p>
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匯報: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4)作者和朋友劃船出去游玩。
?。?—9)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0—13)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四、分小組合作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眾鳥紛飛的景象。
2.學習作者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方法。
3.有感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一、整體感知 1.導入:請同學們先聽一段樂曲,聽后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鳥朝鳳》錄音帶。
鳥很多,鳥的天堂——板書。
) 2.這節(jié)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爺爺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學生接: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是(學生接:鳥)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么感受
鳥兒又給你什么感受
?。ㄩ艠洹?、茂盛;鳥——多、歡快)二、重點感悟。
體會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
?。ㄒ唬┱埻瑢W們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體會后放出聲音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用朗讀的形式加以匯報。
?。ǘ﹨R報交流。
大榕樹:1.大學生甲: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樹,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
?。?)匯報讀,其他同學聽讀:哪兒讀得好
為什么
你聽出了什么
從哪兒聽出來的
(從不可計數(shù)體會出枝干數(shù)目很多,說明樹很大。
) ?。?)重點體會“真”字。
兩個“真”有什么不同呢
聽老師讀,體會一下。
出示投影:學生體會出:第一個“真”意思是本來的,實際的。
第二個“真”指的是確確實實。
應(yīng)讀出驚嘆的語氣。
學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3)重點體會“又”字。
指樹根很多。
出示圖片:誰來指一指哪些是氣根
(體會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獨木成林的景觀。
)學生丙: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
?。?)體會“臥”字。
(樹占地面積大。
) ?。?)這株大榕樹占地面積有多大呢
誰查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
(學生答:一萬多平方米。
) ?。?)課下大家丈量了操場和教室的面積,大家計算一下:合幾個操場
幾個教室
(結(jié)合具體情況請學生作答。
) ?。?)經(jīng)過換算,你有什么感受
(簡直太大了。
)2.茂盛。
指名讀句,談體會。
學生甲: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
(不留一點縫隙,說明樹葉多。
)(1)重點體會“推”。
請同學們演示,說明葉多而密。
學生乙:地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重點體會“顫動”。
(3)同學演示,體現(xiàn)微微地動態(tài)。
(從中我們體會到榕樹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學生丙:從對大榕樹特點的描述中,我們看出作者不禁在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感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看錄像:榕樹的大與茂盛。
4.請學生反復(fù)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突出重點詞句,體會榕樹的特點,在讀中表達出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受。
5.請學生畫板畫,體現(xiàn)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
鳥 1.播放課件錄相:“群鳥紛飛”的場面。
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tài)美的描寫。
2.導語,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
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所描繪的美。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里的鳥兒多
4.學生匯報。
學生甲: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
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
學生乙: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yīng)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
我們體會了“應(yīng)接不暇”。
應(yīng)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說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yīng)付不起來。
在課文里是說鳥太多了,眼睛看不過來了。
學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的姿態(tài)很多,種類也很多。
學生?。阂恢划嬅鉴B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我們從中體會到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5.教師借機指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樹上還有什么姿態(tài)的鳥呢
(學生發(fā)散想象。
) 6.看到這么一棵奇特的榕樹,領(lǐng)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學生齊讀(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7.教師追問: (1)從這句話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嗎
?。ǖ谝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
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過著幸福的生活。
) 8.配上歡快的音樂,把美術(shù)課上畫的小鳥,“放飛”到大榕樹上。
9.再讀課文這一部分,體會熱鬧歡快的場面。
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
2.學生根據(jù)查找的課外資料或其它知識加以介紹分析。
3.小結(jié):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shù)氐木用駩埒B、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yǎng)料。
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1.播放“鳥的天堂”的完整課件。
2.出示思考題: 請你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
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
如寫導游詞、寫詩,順溜……。
3.學生分頭準備。
4.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匯報交流。
五、總結(jié)全文。
大榕樹被大自然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了鳥的天堂。
作為人類也要保護動物。
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
19.第一場雪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教學準備: 有關(guān)冬雪的錄相資料。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寫作背景。
1.看錄相,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的這段錄相,描繪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象呢
(大雪紛飛時的景象)。
的確,在我國的北方,每當冬季來臨,那漫天的飛雪,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思,無限的喜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場雪》。
讓我們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入冬后的第一場雪的,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的。
2.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本文的作者及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呢
學生甲:我來為大家介紹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關(guān)資料。
峻青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抗戰(zhàn)爆發(fā)后參加革命。
這篇文章寫于1962年。
1960年—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zāi)害的時期。
當時糧棉欠收。
國民經(jīng)濟遭受到了嚴重的困難。
人們多么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呀
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nóng)村,看到這第一場大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心里無比喜悅,就寫下了這篇散文,收錄在散文集《秋色賦》中。
二、預(yù)習課文。
1.讀準字音。
2.自學生字并組詞。
3.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自己試著解決。
三、交流自學效果。
1.掌握字音。
出示幻燈片投影,指名帶讀。
2.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茸:本音讀“”,在“毛茸茸”中讀“”。
指又短又密又軟的毛發(fā)。
甸:本音讀“”。
在“沉甸甸”中讀“”。
驟然:突然,忽然。
凜冽:刺骨的寒冷。
寂靜:沒有聲音,很靜。
諺語: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幾個方面來寫這場雪的
2.指名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課文是從四個方面來描寫這場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聯(lián)想 ?。?)你能試著分段嗎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聯(lián)想(6、7自然段) 3.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你的同桌聽。
第二課時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雪后美景。
2.體會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
1.雪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樂,還能給農(nóng)民們帶來豐收。
讓我們跟隨作者共同去體驗一下吧
2.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luò),你還記得嗎
板書:雪前——雪中——雪后——聯(lián)想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點呢
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
畫出重點語句讀一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ǘ┳プ≈攸c語句深入體會。
我們就用讀的形式匯報。
1.雪前 ?。?)學生甲:雪前的特點就是天氣變化大。
?。?)學生分別讀句子、談體會。
①前些天還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
從“驟然”這個詞體會到天氣由暖變冷,變化特別突然。
?、诳罩胁紳M了鉆色的陰云。
中午,凜冽的寒風刮起來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個下午。
黃昏時分風停了,就下起雪來。
鉛色的陰云說明天陰得很沉,預(yù)示著大雪即將來臨。
風很刺骨。
呼呼地刮著。
?。?)教師小結(jié):作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大雪前氣象的變化:陰——風——雪。
?。?)誰愿意把這種變化讀出來呢
請學生練讀后匯報讀。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用讀的形式進行匯報。
?。?)學生匯報。
學生甲:雪中的特點是雪下得很大。
?。?)談重點句的體會。
?、匍_始下雪時還伴著小雨,不久就只見鵝毛般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飄落下來,地上一會兒就白了。
鵝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會兒就白了,也說明雪下得很大。
?、诙斓纳酱宓搅艘雇砀裢饧澎o,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
“簌簌地”“不斷”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叟紶柨┲ㄒ宦曧?,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
“壓斷”說明積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積雪,就被壓斷了。
?。?)教師小結(jié):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描寫。
不僅寫了樣子——“鵝毛般的雪花,”,顏色——“地上白了”,而且寫了聲音——“簌簌地不斷往下落,”,偶爾壓斷枯枝“咯吱一聲響”,因此,這部分內(nèi)容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序。
(5)練習有語氣地朗讀。
3.雪后: ?。?)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樣的呢
板書:景色壯麗 (2)大家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來的
請你默讀課文,找出有關(guān)的語句,作出記號,用讀的形式進行匯報。
?。?)學生自學。
(4)討論后交流。
①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粉妝玉砌,指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
用在這里,說明雪后世界變成了白色,非常壯麗。
?、诼涔饬巳~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這句話作者用了比喻,把積雪的柳條比作“銀條兒”,把堆滿雪的松柏枝葉比作“雪球”,描寫出了雪后樹木的形態(tài)、十分好看。
?、垡魂囷L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這里作者寫出了兩種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
陽光和雪花互相輝映所產(chǎn)生的瑰麗色彩。
?。?)教師小結(jié):作者即寫出了雪后的靜態(tài)美,又寫出了動態(tài)美,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
那么,雪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帶來了歡樂。
孩子在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使我們體會到人們的歡樂。
) 4.看到場大雪,作者聯(lián)想到了什么
?。ā叭鹧┱棕S年”。
) 5.什么是“瑞雪兆豐年”
這么說有根據(jù)嗎
請同學們把有關(guān)的語句劃在書中,再作交流。
6.學生匯報。
學生甲:“瑞雪兆豐年”指的是這場雪下得正是時候,預(yù)示著來年是個豐收年。
學生乙:這么說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積雪可以凍死害蟲,雪化后可以促進莊稼的生長。
學生丙:農(nóng)民們也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
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都知道積雪可以保護麥苗安全過冬。
7.作者由“第一場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甲:表達出作者對雪的喜愛和贊美。
學生乙:表現(xiàn)了作者的滿腹喜悅。
因為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guān)。
連年的自然災(zāi)害使人們企盼著豐收。
看到這場瑞雪,人們必然聯(lián)想到來年的豐收,所以人們的心情萬分激動、欣喜。
作者正表達了這種情感。
8.帶著這樣的情感,把這部分內(nèi)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呢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ū疚脑凇氨磉_自己的真情實感”方面很有特色。
作者無比喜愛這場瑞雪,把這種感情蘊含在對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寫上,也直接通過聯(lián)想表達了出來。
) 2.你認為文章的哪部分寫得好
好在哪兒
3.圍繞重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有序:按時間的順序,按下雪的過程寫。
(2)有物:從寫景到寫人,再聯(lián)想到來年的糧食豐收。
?。?)有情:為雪景而歡樂,為來年的豐收而喜悅。
四、綜合訓練,發(fā)展技能。
1.看錄相資料,再次領(lǐng)略雪的美麗壯觀。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練習朗讀。
3.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積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業(yè) 1.讀課文。
2.模仿本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20索溪峪的“野”教學目標: 1.認識“賦、淑、撅、叟、滌”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qū)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介紹資料。
1.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因為它太秀了,而泰山作為五岳之首,又太尊貴了,黃山又以黃山奇石而聞名世界,它太貴了。
今天,我們來觀賞一些精美的圖片,你也用一個字來總結(jié)這里的景色給你的感受。
2.觀賞圖片。
3.板書課題:索溪峪的“野”。
4.介紹索溪峪的背景資料。
張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區(qū)。
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具有雄、奇、險、秀的特點。
總面積約360平方公里,該地區(qū)經(jīng)長期地質(zhì)變化,水流切割,風化侵蝕,形成罕見的砂巖峰林峽谷地貌。
數(shù)以千計的石峰危巖平地拔起,形態(tài)各異,亭亭玉立。
峰上奇松挺拔,灌木叢生,時有云霧蒙繞,景色神奇。
區(qū)內(nèi)山奇水秀,湖潭溪瀑比比皆是,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個景區(qū)。
二、初讀課文,質(zhì)疑解疑。
1.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意念:念頭,想法。
凈化:清除雜質(zhì)使物體純凈。
雕琢:雕刻。
崛起:(山峰等)突起。
巍?。盒稳莞叽蟆?/p>
老叟:老人。
蕩滌:洗滌。
千峰萬仞:山峰很多,且很高。
綿亙:接連不斷。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細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
3.理清文章脈絡(luò) 第一段(1):索溪峪給人一種“野”的感覺。
第二段(2—5:)索溪峪的野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第三段(6):索溪峪的“野”蕩滌著“我”的情懷。
三、指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自由選擇讀書方法,讀課文。
2.指名匯報讀。
思考:“野”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ā耙啊痹谡n文中指沒有經(jīng)過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課文內(nèi)容。
(一)索溪峪的野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帶看問題讀課文,畫出重點語句體會。
(二)討論交流學習效果。
1.山野。
?、龠@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游人仰頭而掉帽,望石而驚心。
什么“一線天”,什么“百丈峽”,聞名就使人膽顫。
它的驚險體現(xiàn)在斷壁懸崖有幾十丈高。
山風中半邊懸空的巨石搖搖晃晃,使人看了驚心。
峽谷的名稱讓人聞而生畏。
②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峰呼應(yīng),而是千峰萬仞綿亙蜿蜒,“十里畫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氣長舒。
磅礴就是氣勢雄偉。
從“千峰萬仞綿亙蜿蜓”體會出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連綿不斷,像“十進而畫廊”一樣。
?、圻@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戲白云,橫攔綠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則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團,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這里有各種各樣隨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聳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擁一起,各種姿態(tài)應(yīng)有盡有。
讀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
2.水野。
?、偎飨袷且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鬧去了。
從“一會兒……一會兒”體會到溪流時而急,時而緩,時而彎,時面直。
?、谒绕鋹鄹铰犯绺玺[著玩:一會兒手牽手,并肩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
從“并肩而行”“攔腰截斷”體會到溪水隨心所欲地流淌。
③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平生沒走過這么“野”的路。
人們根據(jù)溪流的深淺,建造了各種山路。
有的是樹木作路,有的是石頭為路,還有的是卵石鋪成的路。
讀句子,讀出自己的體會。
3.動物“野” ?、倌切┐蟠笮⌒〉暮镒印淮笕汉镒语w騰跳躍,十分歡喜地表示迎接,在我們頭上的樹枝間跳來跳去,親熱的勁頭難以言狀。
從“飛騰跳躍,難以言狀,跳來跳去”體會到猴子不懼怕人類,與人類有著特殊的感情。
?、谝恢徽{(diào)皮的猴子竟惡作劇地……卻快活地叫著,跳到另一株樹上去了。
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猴子非常調(diào)皮,無所顧忌。
4.人野 ?、俪抢锎餮坨R的姑娘,一邊攀緣,一邊大嚼著煮熟的玉米棒;年過花甲的老叟,在石塊間蹦來跳去,溫習著童年的功課。
體會到姑娘們不刻意掩飾,露出自然本性,大家之間很隨意。
老年人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時代,顯露了童心。
②遇上突然橫在面前的山溪,一隊人全都手提皮鞋、絲襪,踩著亂石,從齊膝的水中趟過去……滿山的嘻嘻哈哈,滿溪的親親熱熱。
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人們在自然中顯露出了純樸的本性。
五、總結(jié)升華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對大自然的贊美,對人與人之間質(zhì)樸真誠情感的向往。
)六、播放錄相資料,領(lǐng)略張家界的迷人風光。
七、作業(yè)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有條件地可選擇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練習配樂朗讀。
2.把你認為最美的一段抄寫在《鑒賞習作本》上,并寫下讀后感。
描寫雪前雪后的景色的好段
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
我不禁想起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美呀
2、那雪花潔白如玉,它是天宮派下的小天將,還是月宮桂樹上落下的玉葉呢
雪花像美麗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杰作
只見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樣調(diào)皮,一會兒落在屋檐下,一會落在樹枝上,還不時飄在行人的臉上。
3、大雪紛紛揚揚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動著各種姿勢,或飛翔,或盤旋,或直直地快速墜落,鋪落在地上。
4、雪讓人的感覺只有一個字——冷。
大地一片銀白,一片潔凈,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鵝毛從天空飄飄灑灑。
5、初下雪時,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隨風輕飄,隨著風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來越大,像織成了一面白網(wǎng),丈把遠就什么也看不見了。
6、雪,蓋滿了屋頂,馬路,壓斷了樹枝,隱沒了種種物體的外表,阻塞了道路與交通,漫天飛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體。
7、風越來越大了。
那朵小云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濃云,慢慢地升了起來,擴大起來,漸漸遮滿了天空。
下起小雪來了。
陡然間,落起大塊的雪片來了。
風嗚嗚地吼了起來,暴風雪來了。
一霎時,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見了。
8、雪下起來了。
多么美麗的雪花呀。
在初冬剛來到的時候,雪花就及時地報告了冬天的來臨。
下課的時候,同學們跑到操場上,有的在歡呼,有的在跳躍,有的張開雙手去接那飛舞的雪花。
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蓋上了。
天上,地上,到處是雪。
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樹林。
9、潔白的雪,我愛你,我愛你的純潔。
你把大地裝飾得一片銀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麗。
10、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地飄落下來。
霎時間,山川、田野、村莊,全都籠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1、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2、雪仙子在盡情地揮舞著衣袖;在飄飄灑灑的彈奏中,天、地、河、山,清純潔凈,沒有泥潭。
13、哇,只見天地間下著細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無數(shù)的仙女向人間播撒花兒,傳達著春天的祝福。
過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見平臺和長廊的欄桿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花盆的枝干和葉子上都托著一團團的雪,曬衣架上的雪像一條彎曲的小路,紅瓦屋頂上的雪像一排排鋼琴鍵,一排紅瓦一層雪,排列得那么整齊,令人贊嘆不絕。
14、馬路邊,白雪給道蓋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們一串串的腳印。
白雪給樹們披上了白披風,使它們變得更加威武了。
15、驟雪初霽,冬日里的太陽似乎拉近了與人的距離,顯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
但卻好像被冰雪冷卻過似的,怎么也熱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