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寧都作文
寧都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北部,版圖面積4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位,人口74.1萬,居贛州市第三位,其中縣城人口15萬,現(xiàn)轄12鄉(xiāng)12鎮(zhèn)。
寧都建縣歷史悠久。
寧都縣建縣始于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曾用陽都、寧都、虔化、博生等縣名,元清時期兩度升為直隸州,1934年10月為國民黨專署駐地,解放初曾設(shè)寧都專區(qū),1952年并入贛州專區(qū)。
寧都是著名的紅色故土。
蘇區(qū)時期,、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留下戰(zhàn)斗足跡。
寧都是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和主戰(zhàn)場。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26路軍1.7萬余人在趙博生、董振堂的率領(lǐng)下,舉行了震撼中外的“寧都起義”,誕生了紅五軍團。
1932年10月,中央蘇區(qū)中央局在東山壩小源召開了全體會議,史稱“寧都會議”。
寧都是早期的客家搖籃。
大量的譜牒研究和田野調(diào)查證實,中原漢人唐宋時期南遷進入現(xiàn)在的客區(qū),最早定居在寧都一帶,站穩(wěn)腳跟養(yǎng)足實力后,逐漸向閩西,然后向粵東推進。
寧化客家公祠所列一百多個客家姓氏中,有好幾十個是自寧都遷入的,如賴氏、廖氏、邱氏等。
現(xiàn)在全縣客家姓氏130多個,客家人口占總?cè)丝诘?8%。
孫中山先生前35代先祖孫讠利于唐朝末年被封為東平候,定居寧都。
寧都素有“文鄉(xiāng)詩國”之美譽。
“詩國”之稱始于宋代,明清之際,寧都文化達到巔峰,以清初著名的三大散文家之一魏禧為代表的“易堂九子”的出現(xiàn),以及清初“三山學派”之首易堂學館的創(chuàng)立,寧都又添“文鄉(xiāng)”之譽。
自宋至清,
寧都縣小布的紅色文化作文
【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通天巖風景名勝區(qū) 【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寶葫蘆農(nóng)莊 【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蘇維埃革命遺址群、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巖石窟、贛州古城墻、龍南客家圍屋; 【國家森林公園8個】:章貢區(qū)峰山、寧都翠微峰、安遠三百山、大余梅關(guān)——丫山、崇義陽嶺、上猶五指峰、上猶陡水湖、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安遠三百山; 【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處】:崇義陽嶺、崇義齊云山、石城贛江源; 【省級風景名勝區(qū)8處】:贛州通天巖、寧都翠微峰、瑞金羅漢巖、大余梅關(guān)古驛道、上猶陡水湖、崇義聶都溶洞、會昌漢仙巖、龍南小武當山; 大圣通天巖圖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大圣寺塔 、慈云塔、玉虹塔、七里鎮(zhèn)
我要關(guān)于革命的詩句
夏明翰《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1900-1928):湖南衡陽人。
“五四”運動時,是衡陽學生聯(lián)合會的領(lǐng)導者。
1928年2月8日被捕,次日即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楊超《就義詩》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
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
楊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共產(chǎn)黨員。
1927年12月27日在南昌市德勝門外下沙窩犧牲。
===========================周文雍《絕筆詩》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
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
周文雍:1927年12月廣州起義時,曾任廣州蘇維埃勞動委員和工人赤衛(wèi)隊總指揮。
1928年春,他和愛人陳鐵軍同志不幸被捕犧牲。
這首詩是文雍同志寫在監(jiān)獄的墻壁上的。
===========================彭湃《起義歌》我們大家來起義,消滅惡勢力
如今大革命,反封建,分田地,堅決來斗爭,建設(shè)蘇維埃
工農(nóng)來專政,實行共產(chǎn)制,人類慶大同,無產(chǎn)階級世界革命,最后成功
彭湃(1896-1929):廣東海豐人,中國早期農(nóng)民運動的領(lǐng)導人之一。
1929年 8月在上海被捕,不久在龍華被害。
===========================吉鴻昌《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1895-1934):河南扶溝人,共產(chǎn)黨員。
1933年任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第二軍軍長。
1934年 11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義。
===========================劉伯堅《帶鐐行》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拚作階下囚,工農(nóng)齊解放。
(1935年3月11日由大庾縣獄中帶腳鐐經(jīng)大街移囚綏署候?qū)徥遥﹦⒉畧?1895-1935年),四川省平昌人。
1920年赴歐,在比利時、巴黎勤工儉學,接受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
1922年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共同組建了旅歐共青團,隨即轉(zhuǎn)為共產(chǎn)黨員。
1923年,劉伯堅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大學學習,被推為中共旅莫支部書記。
1926年他在蘇聯(lián)接待馮玉祥,并受其邀,回國參加了西北軍。
1927年,馮玉祥與共產(chǎn)黨分手,劉伯堅也被“禮送”到武漢。
隨后,再度赴蘇,入伏龍芝軍事學院,與劉伯承等一同學習。
1931年,劉伯堅入江西中央蘇區(qū),先后任軍委秘書長、紅軍黨校政治部主任。
其間成功策反被蔣介石收編調(diào)到江西“剿共”的西北軍主力第二十六路軍,使該部17萬人在寧都暴動,并編為紅五軍團,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的該部隊成為中央紅軍的主力之一。
紅軍主力長征,劉伯堅留下任贛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
1935年3月初,在與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斗中受傷被俘。
3月21日被敵人殺害。
===========================方志敏《詩一首》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為著共產(chǎn)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1900-1935):江西弋陽人。
1931年,在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執(zhí)行委員。
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lián)合軍第一路軍歌》我們是東北抗日聯(lián)合軍,創(chuàng)造出聯(lián)合軍的第一路軍。
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yīng)遵守,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
親愛的同志們團結(jié)起,從敵人精銳的槍刀下,奪回來失去的我國土,解放亡國奴的牛馬生活
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呀
趕走日寇推翻“滿洲國”。
這一次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楊靖宇(1905-1940):河南確山人,共產(chǎn)黨員。
1936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
1940年2月在蒙江與日寇作戰(zhàn)中壯烈犧牲。
===========================葉挺《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yīng)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水生
葉挺(1896-1946),字希夷,廣東惠陽人,共產(chǎn)黨員。
1927年先后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
抗戰(zhàn)時任新四軍軍長。
1946年4月8日自重慶飛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許曉軒《吊許建業(yè)烈士》噩耗傳來入禁宮,悲傷切齒眾心同。
文山大節(jié)垂青史,葉挺孤忠有古風。
十次苦刑猶罵賊,從容就義氣如虹。
臨??犊吒枞?,爭睹英雄萬巷空。
許曉軒:江蘇無錫人,共產(chǎn)黨員。
1949年11月27日被國民黨殺害。
===========================趙一曼《濱江抒懷》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
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趙一曼(1905-1936年),女,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淑寧。
四川省宜賓縣人。
著名的民族抗日英雄。
1926年進入宜賓市女子中學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qū)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lǐng)導工人斗爭。
后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有“紅馬白槍女政委”之美譽。
1935年11月,在珠河作戰(zhàn)時受傷被俘,受盡酷刑,1936年8月2日壯烈犧牲于珠河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