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描寫竹子的詩句
1、竹生外,梢云聳百尋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
——》 梁·劉孝先 2、梢云自結(jié)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fēng)。
——《賦得階前嫩竹》 陳·張正見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竹石 》 清·鄭燮 4、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fēng)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云長。
——《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5、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shù)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鄭谷 6、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jié)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dāng)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竹》 唐·韋式 7、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fēng)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長竹》 唐·陳陶 8、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詠竹》 宋·黃庭堅 9、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從韋續(xù)處覓綿竹》 唐·杜甫 10、道院竹繁教略洗。
鳴琴酌酒看扶疏。
不圖結(jié)實來雙鳳。
且要長竿釣巨魚。
——《洗竹》 唐·王貞白 11、萬物中瀟灑。
修篁獨逸群。
貞姿曾冒雪。
高節(jié)欲凌云。
細韻風(fēng)初發(fā)。
濃煙日正熏。
因題偏惜別。
不可暫無君。
——《送鐘元外賦竹》唐·孫峴 12、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
一叢闊數(shù)步,森森數(shù)十莖。
長莖復(fù)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
——《慈竹》宋·樂史 13、春雷殷巖際,幽草齊發(fā)生。
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新竹》宋·朱熹 14、竹塢深深處,檀欒繞舍青。
暑風(fēng)成慘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塵塌,詩來拓采欞。
——《次韻擇之詠竹》宋·朱熹
描寫竹子的短句子
一般贊美竹子下幾個方面: 1寒堅韌,被人貴為“三友”(梅、竹、松)之一 ?。?)虛心,竹是中空的,可用來象征虛心的人。
(3)竹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夏日為我們帶來涼意,冬日為我們帶來綠意。
其全身都是寶。
(4)剛直,高風(fēng)亮節(jié),這從其外形特點來看,它總是筆直向上。
名人名言的話,多是詩詞,很少見白話,詩詞也是名言啊,名家詠竹的詩詞就是關(guān)于竹子的名言。
詠竹 (齊.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fēng)聲起復(fù)垂。
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fēng)籜,根株長相離。
描寫竹子的詩句
一、由于描繪竹子的古詩非常多,只能選取部分,具體如下:1、春江曉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筍宋·王元之?dāng)?shù)里春畦獨自尋。
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
拋擲三個玳瑁簪。
3、謝劉仲行惠筍宋·朱子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diào)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4、竹唐·李建勛瓊節(jié)高吹宿風(fēng)枝,風(fēng)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5、從韋續(xù)處覓綿竹唐·杜甫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6、寄題江外草堂唐·杜甫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fēng)竹,卜居必林泉。
7、衡陽道中二絕宋·范成大黑羖鉆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8、食筍詩唐·白居易此處乃竹鄉(xiāng),春筍滿山谷;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9、竹里清·蒲松齡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10、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二、簡介(節(jié)選):1、惠崇春江晚景宋 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jīng)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
賞析:詩的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
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
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節(jié),點出了一個“早”字。
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jīng)透露出來。
作者: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xué)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
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
宋哲宗時任翰林學(xué)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
后又貶謫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謚文忠。
學(xué)識淵博,喜獎勵后進。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其文放縱不羈,雄渾豪邁,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寄題江外草堂唐·杜甫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fēng)竹,卜居必林泉。
譯文:我生性放誕不羈,喜歡文雅,陶醉于自然的生活。
因而酷愛喝酒,并且喜歡風(fēng)竹。
只要居住,一定有竹林和泉水相伴。
賞析:李泰伯曰:公在梓州,懷思草堂而作是詩。
全詩通過了從草堂景物的描寫,以及高境意的的描述。
顯現(xiàn)了詩人傲岸的情懷。
超然物外的心境。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
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
杜審言之孫。
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后期,舉進士不第。
漫游各地。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
后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dāng)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
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
長安收復(fù)后,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
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
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3、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譯文:緊緊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fēng)。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
詩人所贊頌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
前兩句贊美立根于破巖中的勁竹的內(nèi)在精神。
開頭一個“咬”字,一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征表露無遺。
次句中的“破巖”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
后二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huán)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
不管風(fēng)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
“千磨萬擊”、“東南西北風(fēng)”,極言考驗之嚴酷。
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作者: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
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興化)人。
擅畫竹、蘭、石,書法以“六分半書”名世,詩文也寫得很好,所以人稱“三絕”。
其畫在畫壇上獨樹一幟。
與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nóng)、黃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稱”揚州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