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故事。
齊威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體格魁梧,十分漂亮。
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
王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人高馬大。
同城的美男子相比。
為此他接二連三問了自妻、妾、客,得到回答都是對他的溢美之詞。
后來徐公來訪,鄒忌覺得自己遜人一籌。
晚上冥思苦想終于得出結論:妻偏愛,妾害怕,客有求。
鄒忌修身高八尺有余,下一句是
答: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希望能幫助到你
古時候的一尺是現(xiàn)在的多少米
比如鄒忌修八尺有余,到底是多高
鄒忌標準的花樣美男子,185cm,黃金比例身高
結合《靈樞經》的成書時間來考察 。
一般認為《靈樞經》成書是東周戰(zhàn)國時期,也有人認為是漢代人所作。
但不論哪一種說法正確,這兩個時間的尺度是差不多的,1尺都約合現(xiàn)代0.231米。
這樣一算,古代中國人的標準身高約1.73米,而“八尺”是約1.85米,確是高個。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翻譯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麗。
朝(zhāo)服衣冠,窺(ku)鏡,謂其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于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艷美麗。
(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鏡子(里自己的形象),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問他的妾說:“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妾說:“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一位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鄒忌)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及不上您的美麗啊。
”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觀察他,自認為(自己的樣貌)不如(徐公)美;(又)對著鏡子審視自己(的形象),更(感覺)遠不如(徐公美)。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思考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因為)畏懼我;客認為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于我。
” (鄒忌)于是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畏懼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現(xiàn)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王后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的,在國家中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大王。
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太厲害了。
” 齊威王說:“好
”于是發(fā)布命令:“能夠當面指責我過錯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獎賞;上書勸誡我的,授予中等的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我并能使我的耳朵聽聞的,授予下等的獎賞。
” 命令剛剛下達時,大臣們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有時候偶爾有人來進諫;滿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這件事,都來齊國朝拜。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