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創(chuàng)作形式有哪些
落款是指書法作品正容以外的書寫內(nèi)容。
落款:正文內(nèi)容的出處、對象、創(chuàng)作緣由、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姓名、字號等。
1.在落款時寫了錄××××,就不要在寫××××?xí)?/p>
2.落款的字不要超過正文主題的字。
應(yīng)比正文的字小且協(xié)調(diào)。
3.印章不能比落款的字大。
大幅大印章,小幅小印章。
4.如果正文的最后一行只有2-3個字,落款直接在下面寫,請不要轉(zhuǎn)行另起一行寫。
5.題款不能題在整個正文的上面。
6.蓋印章要慎重,不要蓋得又多又雜,喧賓奪主。
7.接正文落款的兩排小字左邊不要超過正文的寬度。
8.落款中的年、月,公歷農(nóng)歷不能混寫。
題款時如落書寫地點,用雅稱而不用俗稱。
9.橫幅或斗方正文在上的,其下面的落款寬度不要超過上面正文的寬度。
10.已經(jīng)落款蓋印,款后不可再署上款贈人,再署就失敬了。
11.上款有人名的,上款上端不可蓋閑章,壓在人名頭上。
一來失禮,二來破壞畫面。
12、書法四聯(lián)首幅,右上可蓋小印章。
其余不可蓋,如統(tǒng)統(tǒng)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13如果書寫對聯(lián),須將上款寫在上聯(lián),下款落在下聯(lián);如果是龍門對,上款在右邊,下款在左邊。
14、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
落款。
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在實際運用最多的落款字體還是行書,既易識別,又顯活潑。
15、對于橫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書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現(xiàn)的藝術(shù)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
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
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jié)構(gòu)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shù)作品。
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chuàng)的表現(xiàn)藝術(shù),被譽(yù)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作品有什么樣章法講究
關(guān)于落款: 落款位置沒有固式,也無絕對的位臵,它是與正文互為關(guān)聯(lián)的。
落款的視情形可長可短,但字體不能大小懸殊,要有相應(yīng)比例。
題款所用字體按照傳統(tǒng)慣例,原則上遵守“今不越古”、“動不越靜”的規(guī)矩。
一般來說,如以大小篆為正文者,落款就用隸書、章草書寫;以隸書、魏碑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楷、草書書寫;以楷書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書、楷書書寫。
這叫做“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雙款:款式不僅有單雙之分,也有上下之別。
雙款,就是在右上位臵書寫贈送對象,在左下位臵書寫自己的名字等內(nèi)容。
如對聯(lián),則須將上款寫在右聯(lián)的右上方,下款落大左聯(lián)的左下方,以示禮貌謙遜。
書法作品的題款一般不用俗稱而用別稱(也叫雅稱),如:“書于二OO二年”是俗稱,應(yīng)該為“書于壬午年”。
(一)、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單位請你寫字。
作品完成后,應(yīng)題上索書者的名字,并將此名題在上款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
上款所包括的內(nèi)容:姓名+稱呼+謙詞 (1)寫給長輩: 寫給長輩的書法作品,是款的題法一般稱××同志,××先生,××方家,××女士,××老師。
如果長輩是七十歲以上的老者可稱××老;八十歲以上的長者可稱××翁。
書寫者是少輩,對長者一般不稱呼姓,還要加上謙詞,如:指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清賞、雅屬、斧正、正筆、正書。
如:世耐先生清賞、寶星方家正 (2)寫給同輩: 為同輩所書的作品,一般稱××同志,××?xí)眩痢寥市?,××同窗,××大兄××賢弟,××小妹,××學(xué)友等。
這里應(yīng)當(dāng)注意,一般俗稱不宜題款,如:××大姐,××二哥等。
在稱呼的后邊還可以加上謙詞,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賞,囑書,命書雅屬等。
如:長生書友惠存 劍明賢弟雅屬 (3)寫給晚輩: 寫給晚輩的書法,上款可題××學(xué)生,××賢契,××賢侄,××愛孫,××愛女等。
如:麗珍侄女銘記 (4)正文出處:作品的正文有詩詞、文句、格言、警句等,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題目,在題款時應(yīng)這樣寫:句 杜甫詩客至對一些膾炙人口的名詩和名句,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可以略正文出處題款。
(二)、下款 下款的內(nèi)容包括:時間+地點+姓名(號字)+謙詞 (1)時間 ①、年份的別稱 年份的別稱是用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先后順序搭配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輪到一個“甲子年”,如2002年是壬午年,2003年就是癸未年,2004年就是甲申年,以此類推。
②、季節(jié)的別稱 春:初春、早春、陽春、芳春、暮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暮冬、九冬、暮冬、中冬 ③、農(nóng)歷月份的別稱 一月:孟春、正月、初春、開歲、芳?xì)q二月:仲春、杏月、麗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蠶月、桃浪 四月:孟夏、槐月、麥月、麥秋、清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清和月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暑月 、溽暑 七月:孟秋、瓜月、涼月、蘭月、蘭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詠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開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暢月、中冬、雪月、寒月 十二月:季冬、殘冬、臘月、冰月、暮月 每月初一至初十稱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稱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稱下浣。
如:甲子年桂月上浣。
題時間款時容易出現(xiàn)農(nóng)歷與公歷混用的現(xiàn)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寫成乙丑年荷月,因為公歷的六月是農(nóng)歷的五月。
(2)、地點: 題款時如落書寫地點,用雅稱而不用俗稱,如:書于北京肉食店,這類屬于俗稱地點。
但是,如題于早春堂,書于等到是可以的。
(3)、署名:署名時可以寫姓名全稱,也可以只寫名不寫姓,或題字與號。
如:袁閩書,文筆軒主人書 (4)、謙詞: 寫給長者、專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以加上書奉,奉書,敬書,恭錄等謙詞。
所書作品內(nèi)容是偉大,領(lǐng)袖的名句或名作,在姓名之后可加敬錄、敬書等謙詞。
下款的完整題法應(yīng)是:“壬午年孟夏下浣文筆軒袁閩書”。
正文是甲骨、鐘鼎、漢隸的古文字,題款最好用行楷或楷書。
不宜用正文的字體或狂草,如果正文是楷書、行草或狂草,那么題款時的字體最好是用行書。
題款字體應(yīng)小于正文,以便協(xié)調(diào)一致。
(三)、印章 印章在一幅書法作品中的位臵是相當(dāng)重要的,別看這一小塊紅,真有畫龍點睛之妙。
(1)、印章的分類 ①、引首章(隨形章、閑章):這是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選型順勢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在大方形章。
說閑章,真是閑而不閑,這方小章的內(nèi)容都應(yīng)與正文渾然一體,人家結(jié)婚你贈橫“”,蓋引首章“苦中樂”就文不對章了。
②、月號章:荷月、谷雨、盛夏等 ③、齋號章:墨人居、馨印齋、文筆軒。
④、雅趣章:這類引首章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應(yīng)當(dāng)多準(zhǔn)備幾方,如:樂而康、苦中樂、天地心、墨趣、神功、寫我心、墨樂、勤奮、苦功、治學(xué)、酒中仙、清趣、師古不泥、勤筆補(bǔ)拙、心畫、精勤、百壽、福壽、百能而后、墨香、夢筆生花、觀遠(yuǎn)、江山如畫、悟法。
⑤、腰章:長的條幅右上只蓋一方引首章顯得中間空太多,可以加腰章。
內(nèi)容多半為書寫者的籍貫或?qū)傩缘男び ?/p>
腰章比引首章還要小些,一般是小園。
小長,小方形。
⑥、名章: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蓋兩個朱文或白文章,要蓋兩方印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之間隔一個章的空位,兩章大小不宜懸殊。
印章使用:印章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與題款字體的大小匹配,印不宜與示字相等,更不能小于款字,要略大于款字。
同時,印章不能蓋得過多,應(yīng)求“惜紅如金”。
由于紅印在黑白當(dāng)中異常觸目,如用得恰當(dāng),促使作品錦上添花;倘若濫竽充數(shù),也會變成畫蛇添足。
(2)、書法使用印章應(yīng)注意幾點: ①、一幅作品用印之后,即表示全盤結(jié)束,不能像簽發(fā)文件那樣,再補(bǔ)寫上時間地點等字句; ②、落款名章及其它閑章,不能像更正圖章那樣,蓋在書寫的字上; ③、要用篆書印章,不能以隸書或者楷書的印章來代替; ④、要用書畫印泥,不能用會計的紅印油,以免作品滲透浮油。
書法作品的幅式和款式樣是多樣的,只要留心多看古今書法家的作品,并一些新的章法與款式記下來,反復(fù)臨寫,到創(chuàng)作時便得心應(yīng)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