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著名殘疾人的名言
While theres life,there is hope.( “活著就有希望。
” ) 史蒂芬.霍金----名言 當你面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史蒂芬.霍金 關于時空物理的問題爭議,我不敢和我的同事們打賭,因為我怕他們是通過蟲洞跑來的未來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標準答案。
------霍金 妓女和科學家是最好的兩個職業(yè)。
------霍金 我認為,下個世紀將是復雜性的世紀 ------霍金 每個方程式都會使書的銷量減少一半
------霍金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這不取決于天賦,完全是個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結果。
--------霍金 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障的 ----霍金 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
---霍金 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無異于死掉。
---霍金
關于殘疾人的故事
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然是棟梁之材 心得:這是俞敏洪所講的一句話,深撼動著我。
這是我做人的標準和成才的標準。
因為這樣,我會帶著我的使命不斷前進,不斷的為之而努力,直到成為一棵參天大樹,給人以蔭涼和綠色。
正如他所說,當你長大成參天大樹以后,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
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材,活著死了都有用
著名殘疾人的故事
張海迪 1955年 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
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
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jié)“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于腿的記憶。
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這樣可怕
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fā)作,非常難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 6 塊,最后高位截癱。
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臥在床上。
當年,醫(y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著伙伴們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上學校,終于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
”可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fā),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
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fā),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
在這個特殊的學校里,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著身體,抄書。
沒有人催問。
沒有人檢查督促。
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著自己。
一本又一本小學課本學完了。
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間。
一道算術題,她做 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
她本來就不喜歡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
可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學會它。
第 13次終于算對了。
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悅也是加倍的呀。
于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著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
1970年 4月,張海迪跟著帶領知識青年下鄉(xiāng)的父親張?zhí)狗颉?母親畢江嬌,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
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
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
她發(fā)現(xiàn)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
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fā)、釘扣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shù)厝罕娙贬t(y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y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
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y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
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著怎么樣進針,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蘿卜上。
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y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
有人問我說,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
我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針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樣的感覺,我要知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掌握了一定的醫(y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曾有醫(y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因為感染而死去。
我給別人當醫(y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yī)生。
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著小油燈,對著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所以,現(xiàn)在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yè)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
“1年多的時間里,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常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
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
在別人眼里,我是一個廢人。
”于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自殺。
1974年 7月 14日,張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說自己不愿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后一次性吃了 30 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
在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xiāng)親們,真舍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自殺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
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著爬起來。
可藥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
于是,她拼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于蘇醒過來。
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y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
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 日后,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張海迪說:“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xiàn)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y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 15歲時就自學醫(yī)術給鄉(xiāng)親們治病,但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
” 后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
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chuàng)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
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 背詩歌、 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余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并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
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
從此,她的墻上、桌上、燈上、鏡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晚上不記 10 個單詞就不睡覺。
家里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
經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并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母親變賣了手表、衣服等物品,還欠了一身的債,從無怨言,默默地盡著母親的神圣義務。
盡管家里窮,但父母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她的要求。
凡張海迪喜歡的書,不管花多少錢,跑多遠的路,父母總要想方設法給她買到。
生日或節(jié)假日,書成了父母送給她的最佳禮物。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作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fā)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后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1年,張海迪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年 12 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 1982 年,張海迪獲聊城地區(qū)“模范共青團員”和“三八紅旗手”稱號…… 今天,張海迪總在說,人就得有勇氣與生活中的不幸抗爭。
人的一生總會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張海迪喜歡豪言壯語,因為她將自己的生活與座右銘式的豪言壯語融合在了一起。
有什么關于運動的名言
1、運動切生命的源泉。
——芬奇 2. 運動使人、使人聰明、使樂。
3. 體育運動不僅能改變人的體質,更能改變人的品格。
4. 參與比勝負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超越比得失重要。
5. 公平、和平、進步是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
6. 體育與教育一樣,能使人更加健康健全。
7. 我生平喜歡步行,運動給我?guī)砹藷o窮的樂趣。
——愛因斯坦 8. 靜止便是死亡,只有運動才能敲開永生的大門。
——泰戈爾 9. 生活多美好啊,體育鍛煉樂趣無窮。
——普希金 10.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奧運會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