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表示人的人品嗎?
不是啊,只是表現(xiàn)了一個人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與心態(tài)
人品第一,態(tài)度第二,能力第三, 這句話對嗎
墓前紀念亭題名“未厭”,用的是他自己的座右銘。
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書齋題名為“未厭居”,還解釋說,他在任何情況下,對人世總抱著希望,決不“厭世”,而對工作則永不“厭足”,所以取了這個意義雙關的齋名。
紀念亭以“未厭”為名,概括了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深長。
按照中國學者給自己書齋起個齋名的習慣,作家稱自己的書齋為“有不為齋”。
在一篇小品文里他自己解釋說:“我厭惡費體力的事,永遠不騎墻而坐;我不翻跟頭,體能上的也罷,精神上的也罷,政治上的也罷。
我甚至不知道怎樣趨時尚,看風頭。
”奉行“有不為”,決不是消極的。
常言說:“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要看為什么、不為什么。
表示“不翻跟頭”、“不騎墻”、“不趨時尚,看風頭”,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的傲骨,這在當時那種中是很可貴的。
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給自己的書齋起名為“飲冰室”。
他從 1899年開始用“飲冰室”這個名稱。
當時在日本橫濱辦,從第25期時用筆名“任公”開辟專欄。
1901年自號“飲冰子”,1902年出版的第一本文集題名“飲冰室”,并稱自己為飲冰室主人。
“飲冰”一詞始見于:“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焉
”變法維新,內心焦灼,因此他要飲冰來解內熱,積極宣傳變法強國。
“飲冰”表達了梁啟超的愛國熱情。
著名畫家命名自己的畫室為“雨石居”。
他說:“我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塊石頭,不會講什么話。
”“雨石”實為“語實”之諧音。
從“雨石居”這個齋名我們可以看出畫家的樸實為人。
把自己的齋名命名為“雨石”,大概還有另一層含義:石質堅硬,雨洗后的石頭增添了潔凈。
潔而堅是雨石的品質,也暗喻了人品,表達了藝術家的人品追求。
幾十年埋頭苦干,勤奮不輟,成為著名的話劇藝術家。
“苦干”是他一輩子的座右銘。
喜歡書畫藝術,客廳四壁掛滿了林風眠、關山月、程十發(fā)等國畫大師的佳作,臥室里則掛著一幅書寫有“常樂”二字的條幅。
黃老說:這條幅是書法家沈重題寫的。
當時黃佐臨希望他題寫“苦干”兩字,可沈重卻說,您“苦干”了一輩子,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是“常樂”吧。
黃老一想,“常樂”也不錯,只有“苦干”,才能“常樂”。
人品是什么
人品的實質,是指一個人在公與私、已與他、本位與集體利益面前如何對待的表現(xiàn)。
人的人品一般分四個層次: 一是大公無私的人; 二是先公后私的人; 三是公私兼顧的人; 四是損公肥私的人。
前兩個層次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第三個層次的人是普通的常人,第四個層次的人是人品不良的人。
我的意見,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