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的古詩詞
這樣的詩詞很多薦登樂游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只是近黃昏。
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相思王維紅豆生南春來發(fā)幾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今夜華筵終散場,功成名遂,滿目荒唐。
”翻譯得通俗易懂一點
這場盛宴到今晚終于到了散場的時刻,大家都在相互慶賀功成名就,可是在我的眼里,這一切都只是荒唐
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來解釋任意6個成語,急需
萱(忘憂草) 曬 舊 衣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lǐng)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什么是發(fā)花韻
最好分別舉幾個古詩的例子。
O(∩_∩)O謝謝。
通俗易懂點啊。
詩歌是富有音韻的文學作品,詩人和戲劇家,從聲樂角度考慮,根據(jù)漢字音節(jié)的韻母歸納 為 十三韻,稱為十三韻轍。
十三韻轍就是把韻母按照韻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韻尾,則韻尾必 須相同)的基本原則歸納出來的分類,目的是為了演唱順口、易于記憶,富有音樂美。
分為: 發(fā)花轍,梭波轍,乜斜轍,一七轍,姑蘇轍,懷來轍,灰堆轍,遙,由求轍,言前轍,人 辰轍, 江陽轍,中東轍。
發(fā)花韻轍:韻母包括a、ua、ia。
同音字如“殺、家、涯、媽”等,收聲歸韻都是“啊”音,這個音屬于大口型,響點在上口蓋中部,收聲時“點”的大小因情緒而定,直到落音仍應保持原位置。
如:詩詞《警民一家親》(發(fā)花韻,韻母全部落在a啊上) 常言說得好 警民是一家(jiā起韻) 既是一家人 不說兩家話(huà跟韻) 百姓有難咱分憂(單句不押) 人民警察民牽掛(guà押韻) 為難之處顯真情(單句不押) 風雨同舟是一家(jiā押韻) 山高水長 比不上警民情誼長(單句不押) 魚水情深 警察和人民永遠是一家(jiā最后落韻)簡單地說,“發(fā)花韻”就是以“發(fā)、花、家的韻母為韻腹的字押韻。
如:爸、怕、媽......;話、畫、花......;假、嚇、蝦......等等。
關(guān)于勵志讀書的詩句 10句光是句子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宋真宗《勵志篇》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宋·陳師道《絕句四首”(其四)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清·查為仁《蓮坡詩話》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弱齡計事外,委懷在琴書。
——晉·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飛花三畝宅,落葉半床書。
——明·夏完淳《避地》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晉·左思《詠史》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唐·杜甫《題泊學士茅屋》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
唐·許渾《再游姑蘇玉芝觀》莫問野人生計事,窗前流水枕前書。
——唐·李九齡《山中寄友人》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唐·劉禹錫《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亂泉聲里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
——清·王蘋《南園》另外還有肌膚對聯(lián)一并附上:書有未曾經(jīng)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
佳山水。
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風云三尺劍,花鳥一床書讀古人書,友天下士未忘塵尾清談興,常讀蠅頭細字書好書不厭百回讀,佳客來時一座傾臨老常有身健日,讀書偏愛夜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