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shí)帶暮和雪二字的古詩詞或者著名語句
雁丘詞 金-元好問問世間、情是何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暗啼風(fēng)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瀟湘八景圖·江天暮雪葉茵 宋 癡云貼水天四垂,寒鴉凍雀無樹棲。
紛紛萬頃水花亂,光眩銀海迷東西。
中有輕舠移斷浦,玉笠瓊蓑一。
鼓枻而歌歌豐年,田家有麥無愁苦。
暮雪宋 梅堯臣 暮雪止復(fù)落,暗積如避人。
平明視庭中,物物各已新。
草木一變妍,枯槁忘其真。
隨風(fēng)來無跡,高下得以均。
采薇歌卒章,霏霏沾車輪。
今豈無是作,勞苦不足陳。
帶婉帶凝的詩詞
一、同時(shí)帶婉帶凝的的:婉婉凝相矚——唐 權(quán)德輿 《雜詩五首》二、婉字:1、花氣清婉——宋周邦彥 《繞佛閣》2、婉兮孌兮——先秦詩經(jīng) 《甫田》3、燕婉之求——先秦詩經(jīng) 《新臺(tái)》4、清揚(yáng)婉兮——先秦詩經(jīng) 《野有蔓草》5、婉如清揚(yáng)——先秦詩經(jīng) 《野有蔓草》6、嬿婉及良時(shí)——漢蘇武 《留別妻》7、婉孌有芬芳——魏晉阮籍 《詠懷》8、音節(jié)諧婉——宋姜夔 《鷓鴣天·辛亥之冬》9、婉孌瀟湘——深唐顧況 《雜曲歌辭·游子吟》10、三月清明天婉娩——宋歐陽修 《漁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11、可惜年華婉娩——宋歐陽修 《摸魚兒·卷繡簾》12、態(tài)婉儀閑——宋方千里 《蝶戀花·一搦腰肢初見後》13、獨(dú)立江東人婉孌——宋賀鑄 《鳳棲梧\\\/蝶戀花》14、秾艷嬌春春婉娩——宋王采 《蝶戀花·秾艷嬌春春婉娩》15、宋玉墻頭婉婉香——宋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臘前雪里》16、流鶯嬌婉燕雙飛——宋王之道 《江城子·新篁初上籜龍陂》17、翠袖攜持婉有情——宋曹勛 《浣溪沙》18、春婉娩——宋范成大 《鷓鴣天·嫩綠重重看得成》19、婉娩光陰——宋辛棄疾 《蘇武慢·帳暖金絲》20、春光閑婉娩——宋程垓 《菩薩蠻·平蕪冉冉連云綠》21、便合機(jī)婉館——宋葛長庚 《賀新郎·仙鵲梁銀漢》22、聽關(guān)睢、盈耳離騷婉——宋趙以夫 《賀新郎·葵扇秋來賤》23、兩年婉婉席上——宋李曾伯 《水調(diào)歌頭·薄酒長亭別》24、莫是羊家張靜婉——宋蔣捷 《蝶戀花·我愛荷花花最軟》25、歲華婉娩——宋無名氏 《導(dǎo)引·歲華婉娩》26、依然音調(diào)清婉——宋無名氏 《水調(diào)歌頭·阿誰煎鳳髓》27、算婉畫崇臺(tái)——宋無名氏 《木蘭花\\\/玉樓春》28、更子舍、新歸婉淑——宋無名氏 《賀新郎·喜動(dòng)神仙屋》29、娩婉躊躇——宋無名氏 《惜奴嬌·樓起霄宮里》30、婉謀曾是回鈞軸——宋石孝友 《滿江紅·且轉(zhuǎn)桐陰》31、婉孌柔童子——魏晉陶淵明 《雜詩 其四》32、婉孌名山——漢嵇康 《四言詩十一首 其十》33、駕八龍之婉婉兮——先秦屈原 《遠(yuǎn)游》34、婉若游龍——魏晉曹植 《洛神賦》35、婉如清揚(yáng)——魏晉曹丕 《秋胡行》36、婉孌西路——魏晉曹攄 《答趙景猷》37、婉彼佳人——隋佚名 《淳化鄉(xiāng)飲酒三十三章》三、凝字:1、竟無語凝噎——宋柳永 《雨霖鈴·寒蟬凄切》2、水泉冷澀弦凝絕——唐白居易 《琵琶行》3、凝絕不通聲暫歇——唐白居易 《琵琶行》4、皓腕凝霜雪——唐韋莊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5、緩歌慢舞凝絲竹——唐白居易 《長恨歌》6、愁云慘淡萬里凝——唐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7、凝恨對(duì)殘暉——唐韋莊 《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8、正恁凝愁——宋柳永 《八聲甘州·對(duì)瀟瀟暮雨灑江天》9、臉紅凝露學(xué)嬌啼——宋晏幾道 《臨江仙·長愛碧欄干影》10、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李賀 《雁門太守行》11、月冷霜華凝——唐白居易 《長相思》12、長愛碧闌干影芙蓉秋水開時(shí)臉紅凝露學(xué)嬌啼霞觴熏冷艷云髻裊纖枝煙雨依前時(shí)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燕雙飛 ——宋晏幾道 《臨江仙·長愛碧闌干影》13、有個(gè)離人凝淚眼——宋張先 《蝶戀花·臨水人家深宅院》14、去時(shí)梅萼初凝粉——宋歐陽修 《玉樓春》15、云欲凝——宋歐陽修 《漁家傲·九月霜秋秋已盡》16、十二月嚴(yán)凝天地閉——宋歐陽修 《漁家傲·十二月嚴(yán)凝天地閉》17、春睡香凝索起遲——宋蘇軾 《南鄉(xiāng)子·冰雪透香肌》18、寒玉細(xì)凝膚——宋蘇軾 《南鄉(xiāng)子·寒玉細(xì)凝膚》19、清香凝夜宴——宋蘇軾 《菩薩蠻·玉童西迓浮丘伯》20、火云凝汗揮珠顆——宋蘇軾 《菩薩蠻·火云凝汗揮珠顆》21、顆珠揮汗凝云火——宋蘇軾 《菩薩蠻·火云凝汗揮珠顆》22、凝然點(diǎn)漆精神——宋蘇軾 《臨江仙·誰道東陽都瘦損》23、不盡秋香凝燕寢——宋向子諲 《浣溪沙》24、黃云凝暮——宋秦觀 《滿庭芳·碧水驚秋》25、香靨凝羞一笑開——宋秦觀 《浣溪沙》26、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fēng)——宋秦觀 《虞美人·行行信馬橫塘畔》27、雪暖酥凝——宋陸游 《沁園春·一別秦樓》28、暮云凝碧——宋辛棄疾 《滿江紅·落日蒼?!?9、為徙倚、闌干凝佇——宋辛棄疾 《賀新郎·高閣臨江渚》30、凝墻粉謝香腮——宋無名氏 《臨江仙·愛日新添春一線》31、最是凝情——宋無名氏 《點(diǎn)絳唇·昨夜寒梅》32、瀲滟光凝盞面——宋無名氏 《滿庭芳·五斗相逢》33、凝酥弄粉宋無名氏 《沁園春·我善觀梅》34、落花凝恨夕陽中——宋無名氏 《鷓鴣天》35、凝作山堂佳氣——宋無名氏 《水調(diào)歌頭·一線添宮繡》36、燕寢凝香朱兩幡——宋無名氏 《沁園春·奏捷淮堧》37、香凝燕寢——宋無名氏 《沁園春·皂蓋朱幡》38、混俗凝然不染——宋無名氏 《滿庭芳·一向沉空》39、內(nèi)黃處白結(jié)凝酥——宋無名氏 《西江月·水火運(yùn)來周歲》40、為誰凝佇——宋岳珂 《滿江紅·小院深深》
帶有雪字的古詩詞,越多越好
雪:1.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2將輕騎逐,大雪滿。
(盧綸《塞下曲》)3.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5.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10.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1.鳴笙起秋風(fēng),置酒飛冬雪。
(王繳《四氣詩》12.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張謂《早梅》)補(bǔ)充:1.孤舟蓑翁,獨(dú)釣寒江雪。
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3.千里黃云白日,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4.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5.北風(fēng)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6.大雪滿弓刀7.柴門聞吠,風(fēng)雪夜歸人8.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9.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10.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11.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12.大雪紛紛何所有,明月與我何相見13.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14.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15.夜深知雪驟,時(shí)聞?wù)壑衤?6.云橫秦嶺千秋雪,雪擁藍(lán)關(guān)馬不前17.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雪驚筍欲抽芽18.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回向東去19.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20.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tái)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2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23.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有關(guān)雪的詩句(加朝代和作者,至少5句)
一、雪的詩句五首: 1、《雪梅》 宋朝 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fèi)評(píng)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2、《江雪》 唐代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3、《終南望余雪》 唐代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4、《春雪》 唐代 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草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 岑參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tái)東門送君去,去時(shí)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二、擴(kuò)展介紹:詠物詩 1、詠物詩概念: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xiàn)人文思想。
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歡詠物,據(jù)統(tǒng)計(jì),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2、描寫對(duì)象: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duì)象。
他們?cè)诩?xì)致描摹的同時(shí),寄托自己的感情。
——這就產(chǎn)生了詠物類詩歌。
3、詠物詩特點(diǎn):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帶梅的詩句大全
1. 梅風(fēng)發(fā)時(shí)海寇去,相見要令懷抱開。
2. 梅黃詩句可爭能,素操兼看冷似冰。
3. 梅花落盡絳桃開,臨老偏宜緩緩來。
4. 梅花昨夜破寒汀,曉日初融露尚零。
5. 梅子生仁柳絮催,春風(fēng)塵跡只蒼苔。
6. 梅得詩翁八月歌,至今萬朵壓枝多。
7. 梅經(jīng)多雨玉飄零,就有殘枝因未醒。
8. 梅愛山傍水際栽,非因弱柳近章臺(tái)。
9. 梅霖妒日強(qiáng)遮藏,西雨東邊漏隙光。
10. 梅飄妝粉聽無聲,柳著鵝黃看漸生。
11. 梅發(fā)津亭壯,春隨使節(jié)回。
12. 梅子初黃晚雨收,閑身猶著木綿裘。
13. 梅竹蕭蕭舊隱居,卻依雙樹結(jié)精廬。
14. 梅花香冷返冰魂,往事茫茫跡未論。
15. 梅花動(dòng)山意,野客不勝情。
16. 梅花雪月本三清,雪白梅香月更明。
17. 梅風(fēng)初熟布帆歸,相送勞君到翠微。
18. 梅花開準(zhǔn)合,梅子熟猶分。
19. 梅花開雪中,相看斗奇絕。
20. 梅陰蔭西窗,實(shí)繁枝葉低。
21. 梅仙隱去事難論,故種疏梅隱小軒。
22. 梅子垂垂傍短墻,淡煙微雨暗池塘。
23. 梅花已遂凍泥空,留得余香傲晚風(fēng)。
24. 梅花玉立知何許,回首江東日暮云。
25. 梅發(fā)無衰盛,根生有瘠腴。
26. 梅山不見梅夫子,宗派仍亡宗上人。
27. 梅開在高岡,仰望不可攀。
28. 梅花當(dāng)冬吐冰雪,古今已復(fù)稱高潔。
29. 梅花佳處是孤影,月落參橫真見之。
30. 梅從何遜驟知名,句入林逋價(jià)轉(zhuǎn)增。
31. 梅句商量未隱,蘭詩擁并人來。
32. 梅花照耀山下村,舊居不返傷我魂。
33. 梅兮何等花,意似幽人作。
34. 梅雨初晴綠滿陂,忽然乳燕脫巢飛。
35. 梅侯三年江上居,盤羞慣飽鮆與鱸。
36. 梅花千古長如許,堪嘆十年人事非。
37. 梅龍閱世今幾春,皮毛剝破生蒼鱗。
38. 梅花千樹白,不是舊時(shí)村。
39. 梅尉棲真昔已仙,只余巖谷正巍然。
40. 梅花開盡桃花開,兩朵春移小院栽。
41. 梅子留酸濺齒牙,芭蕉分綠映窗紗。
42. 梅園想見綠增深,竹逕遙知筍出林。
43. 梅仙煉丹處,山杏栽無數(shù)。
44.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45. 歐靚腰支柳一渦,小梅催拍大梅歌。
46.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fèi)平章。
47. 晴云唳鶴幾千里,隔水野梅三四株。
48. 梅殘杏將坼,楊柳都未堪。
49. 淺紅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50. 家住寒溪曲,梅先雜暖春。
51. 驛使前時(shí)走馬回,北人初識(shí)越人梅。
52. 熟時(shí)梅杏小,獨(dú)飲效淵明。
53. 梅中最晚是緗梅,一日來看欲百回。
54. 梅梅柳柳斗纖秾。
亂山中。
為誰容。
55. 歐倩腰支柳一渦,小梅催拍大梅歌。
56.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林村路傍溪橋。
57. 當(dāng)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58. 墻角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59. 華發(fā)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60. 梅子黃時(shí)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61.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62.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63.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fèi)評(píng)章。
64. 梅葉未藏禽,梅子青可摘。
65. 苦把庭梅劣野梅,庭梅元自野梅來。
66. 叮嚀莫似吹蘆管,才報(bào)梅開又落梅。
67. 一從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
68.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69. 梅竹蕭森露井旁,斷猿空叫月如霜。
70. 梅花夜開香滿溪,溪上月出風(fēng)凄凄。
71. 梅花亂落雪紛紛,兩袖東風(fēng)酒半醺。
72. 梅引何郎興,山余支遁名。
73. 梅粉凝嬌不肯添,晚年籠瞑壓重檐。
74. 晚過橋西不見人,野梅零落江梅斷。
75. 老年不著梅花眼,得見梅花子細(xì)看。
76. 青春誓不易歲寒,歸伴梅心梅卻掃。
77. 盧橘金珠似,梅梅火齊如。
78. 憶梅探梅春已露,欲雪不雪天正寒。
79. 梅山梅市梅家墺,總得嘉名為子真。
80. 一瓣生香獨(dú)傲寒,此梅難并眾梅看。
81. 公余終日坐疎亭,看得梅開梅葉青。
82. 無梅有竹竹無朋,無竹有梅梅獨(dú)醒83. 逢人問訊花消息,不識(shí)江梅只蠟梅。
84. 江梅蠟梅同日折,白晝看來兩清絕。
85. 梅實(shí)須五春,橘實(shí)須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