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有沒有形容四川美食的語句
1、蘇東坡既名的文人學(xué)者,也是著名的美食所以與他有直接關(guān)系的名饌不少,用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
《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
后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鐘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
“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
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
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里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
蘇東坡吃到了一位老婦人做的環(huán)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寥寥28字,勾畫出環(huán)餅勻細(xì)、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huán)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時繞麥田求野薺,強(qiáng)為僧舍煮山羹“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贊美,“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
“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lián)。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guān)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
=================================================================2、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莼”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yù)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
“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xì)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xì)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
“絲莼”則是用莼花絲做成的莼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面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
”并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
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
蒸雞最知名,美不數(shù)魚鱉。
”“彘”即“豬”,“彘骨”是豬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制或蘸美至極。
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
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
”他總結(jié)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diào)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
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xué)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菰脆調(diào)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
自古達(dá)人輕富貴,倒緣鄉(xiāng)味憶回鄉(xiāng)。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xiāng)父老不患貧。
淡云出岫刪發(fā)何日,也味爭如鄉(xiāng)味醇。
”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3、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許多關(guān)于美食的詩。
《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不動塵,御廚絡(luò)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xì)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面。
春日春盤細(xì)生菜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wèi)八處士》)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yuǎn)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鄭板橋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fēng)三月初。
惟有莼鱸堪漫吃,下官亦為啖魚回家家戶戶剝春筍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其它人也有許多,如:張志和的《漁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句宋代詩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憐刀切肉,清香不斷鼎烹龍?zhí)扑卧娙硕拍猎小霸狡贮S柑嫩,吳溪紫蟹肥”等等。
各位大家?guī)拖?個關(guān)于“成都美食”的廣告語句,要求有創(chuàng)意的句子,字?jǐn)?shù)不限·拜托了
1.上的成都 ,好吃嘴的天堂 2.天府之國 ,美食 3.成都:四茶、花、詩4.好山好水好地方,美食美味城5.心醉美食節(jié),縱情蓉城味6.一河府南風(fēng)情,十里成都美食 7.嘗天府美食,戀蓉城佳肴8.酸甜麻辣成都味,煎炸煸炒四川菜9.天賜蓉城山水,情醉佳肴美味
四川的美食寫一篇演講稿
中國歷史悠久,其烹飪藝術(shù)淵遠(yuǎn)流長, 聞名于世。
中餐以它的色、香、味、形而誘 人。
長期以來由于各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文 化、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中國菜肴形成了不同 風(fēng)味的地方菜系。
作為當(dāng)?shù)仫L(fēng)味,北京的烹 飪則集各地不同風(fēng)味之大全。
北方菜系以山 東口味為主流,擅長烹制海味。
四川廚師烹 調(diào)愛放干、鮮辣椒,川菜以麻辣辛香調(diào)料而 聞名。
粵菜取料廣泛,他們講究鮮嫩和酥 脆。
淮揚菜注重原汁原味,特別是油而不 膩,清淡鮮美。
譚家菜咸甜適宜,常言 道:“南甜北咸,”譚家菜卻兩者兼顧。
中國人吃飯,吃的是概念。
或者用一種 通俗的說法:吃的是文化。
這使飲食問題帶 有了社會性(甚至藝術(shù)性),而不再僅僅是一項 形而下的生理活動。
日本人飽食終日,也提煉為向哲學(xué)靠攏的茶道,有點在清風(fēng)、 明月、插花與器皿中求真理的意思。
中國人 則更了不起,把一日三餐都當(dāng)作兢兢業(yè)業(yè)的 功課了,煞費苦心,追求著那令人拍案稱絕 的藝術(shù)效果。
“好吃極了!”是較流行的一句贊 美用語。
所以,美食家的虔誠絲毫不亞于畫 家或雕塑家,對美的體會甚至更全面:色、 香、味———連深藏不露的舌頭都調(diào)動起來 了,成為鑒賞的工具。
當(dāng)一席大菜合盤托出,井然有序地布置 在餐桌中央,簡直就像揭開了蒙在某一尊藝 術(shù)品上面的幕布,不時能聽見一、兩聲由衷 的喝采———當(dāng)然,這是躲在后臺掌勺的廚師 所期待的。
賓客們舉杯相慶,仿佛在進(jìn)行小 小的剪彩儀式。
然后就各司其職,頻頻揮動 蜻蜓點水的筷子。
金圣嘆評《水滸》,脂硯 齋評《紅樓夢》,也不過如此吧:在字里行 間作點小楷的眉批。
不管是冷盤還是炒菜, 最終都必須經(jīng)得起筷子的“酷評”。
在中國,每一桌宴席的推出,都籠罩著 新船下水般的熱烈氣氛。
而每一位食客,都 是動作熟練的老水手———或者說,都是潛在 的評委。
難怪開餐館的老板,都很會看客人 的臉色。
看客人的臉色就能了解到廚師的水 平。
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喜”字。
這也是中國人最熱愛的一個漢字。
而吃飯是 最能烘托出這種喜氣的。
喜氣洋洋,東道主 自然滿意。
傳統(tǒng)的喜宴,被清代的滿漢全席 發(fā)揮到極致。
從其名稱即能感受到“民族大團(tuán) 結(jié)”的意味,“強(qiáng)強(qiáng)聯(lián)合”的意味。
正宗的滿漢 全席要連吃三天三夜,茶肴不重復(fù)。
這是具 有中國特色的狂歡節(jié):一場飲食文化的馬拉 松!吃飯,在中國是最日常的儀式,是最密集 的節(jié)日。
信奉基-督的西洋人就餐前習(xí)慣在胸前畫 十字,念叨一句“上帝保佑”,感謝上帝賜予的 面包與鹽,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是無神論者,把 酒臨風(fēng)時反而充滿了當(dāng)家做主的感覺。
飽餐 一頓(若能持螯賦詩就更好了),是離他們最近 的一種自由。
由此可見,這個民族宗教感匱 乏,藝術(shù)氣息卻很濃郁。
在我想像中,美食 家都是一些擁有古老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shù)家。
西餐折射出私有制的影子,各自為政, 管理好自己的盤子———使用刀叉是為了便于 分割利益。
中餐則體現(xiàn)了最樸素的共-產(chǎn)主 義。
中國人圍桌而聚,繼承了原始氏族公社 的遺傳基因,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人 人皆可分一杯羹。
大鍋飯的傳統(tǒng)很難打破。
好在中國的飯桌也是最有凝聚力的地方,有 福同享、有難共擔(dān)的綠林好漢作風(fēng)頗受歡 迎。
中國人通過聚餐就能產(chǎn)生四海之內(nèi)皆兄 弟、天下大同的幻覺,這種虛擬的親情畢竟 大大增進(jìn)了其食欲。
所以中國人吃飯,也是 在吃環(huán)境,吃氣氛,甚至吃人際關(guān)系。
邊說 邊吃,邊吃邊聽。
這是一種超越了吃的吃。
我一直認(rèn)為中國人的吃是最有情調(diào)的,最有 人情味的。
中國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風(fēng)味。
川菜、粵 菜、湘菜、齊魯菜、淮揚菜、東北菜乃至上 海本邦菜……仿佛實行軍閥割據(jù)似的。
但在我 眼中,這更像在劃分藝術(shù)流派。
出自圣人之 鄉(xiāng)的齊魯菜,稱得上古典主義。
纏綿悱惻的 淮揚菜,屬于浪漫主義。
假如說辛辣的湘菜 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麻辣的川菜則算魔幻現(xiàn)實 主義了———一?;ń?,有時比炮彈還厲害, 充分地調(diào)動起我們舌頭的想像力。
當(dāng)然,也 可以用別的方法換算:上海菜屬于楊柳岸曉 風(fēng)殘月的婉約派,東北菜則相當(dāng)于大江東 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豪放派…… 不知西方社會,在政治家、思想家、藝 術(shù)家、軍事家等等之外,是否還產(chǎn)生過美食 家的頭銜?在中國,美食家?guī)缀跏且环N傳統(tǒng)。
雖然它一直近似于“閑職”,卻也是頗讓人羨慕 的。
歐洲文明里,美食家一度缺席,正如它 所推崇的探險家,對于中國而言,則是近代 以后舶來的詞匯。
但我私下里以為:美食家 也算是一種足不出戶的探險家———“父母 在,不遠(yuǎn)游”,中國人只好陶醉于另一種意義 的探險,那就是對山珍海味的獵奇。
美食家 用菜譜來代替地圖,用杯盞來代替羅盤,用 筷子來代替槳櫓,航行在自己的味覺里,同 樣也領(lǐng)略了無限風(fēng)光。
這種冒險心理在河豚 的問題上發(fā)揮到極致。
河豚相當(dāng)于中國飲食 文化里的“禁果”———一種致命的誘-惑,它的 鮮美因為神秘與危險而被夸張了。
美食家們 不僅沒有望而卻步,反而趨之若鶩。
這份勇 氣,恐怕連瀆職的亞當(dāng)、夏娃都會自嘆弗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