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雪夜的句子
白雪飄飄迎風(fēng)揚,中華大地披銀裝。
瑞雪迎來吉祥年,中華兒女喜洋洋。
有關(guān)雪夜的詩句 古詩
只有夜雪白居易——《夜雪--------------------------------------------------------------------------------發(fā)表日期:2006年9月8日出處:詞鑒賞已經(jīng)有1469位讀者讀過【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夜雪》【內(nèi)容】已訝衾枕冷,復(fù)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p>
【賞析】:在大自然眾多的產(chǎn)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
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zhì),裝點關(guān)山的神奇本領(lǐng),贏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詩人的贊美。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么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tài)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xì)細(xì)品味,便會發(fā)現(xiàn)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fēng)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
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guān)。
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tài)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
然而,樂于創(chuàng)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fā),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cè)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jīng)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yán)寒。
這里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zé)o聲,這就于“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
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
“復(fù)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以上全用側(cè)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這里仍用側(cè)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
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
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xì)節(jié),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于“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
由于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fēng)格。
有句詩大概是這個意思,晚上睡不著,起身找朋友,院子里散步,月光很空明
還有一首也是晚上睡不著去見基友的,也很有意思。
《雪夜訪戴》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
或問:暫住何煩爾
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