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一
田副司令員的辦公室里,幾個人正在緊鑼密鼓地討論如何剿匪。最后決定讓少劍波組成一支能偵查又能打仗的部隊。少劍波夜不能寐,開始制訂作戰(zhàn)計劃,當看到那只筆和表,他開始回憶。抗戰(zhàn)時期,1943年,少劍波的部隊在煙臺區(qū)抗戰(zhàn),煙臺市地下黨組織出了叛徒姜吾,二十多人被捕。少劍波喬裝成郵差混入一四八炮臺,巡視一番,沒有可乘之機,反而出成前被警察帶走,但是安然無恙被放出來了?;氐絹y葬崗,和王孝忠?guī)е畟€人去秦皇廟救人,用地雷戰(zhàn)術(shù)完成了任務。這時候少劍波回憶結(jié)束,更加信心百倍。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二
團參謀長少劍波在閱兵時突然接到命令,率領(lǐng)士兵輕裝急襲,去救出被土匪圍困的杉嵐站,其中還包括他的姐姐鞠縣長,少劍波憂心忡忡。眾騎兵飛速到了杉嵐站,一片火海,眾人迅速撲滅大火,只見尸橫遍野,在一串用鐵絲串成的九個人頭旁寫著“窮棒子翻身的下場”。當?shù)弥憬憔峡h長已死,少劍波內(nèi)心大慟,回憶起幼年和姐姐度過的點點滴滴,除去傷心,還有疑惑,即為什么李耀光老師一來,姐姐就非常開心,他們倆還躲著少劍波說話。(這里穿插了一個農(nóng)村里的麥收斗爭,通過罷工增加工資)。回憶了半天,眾人心里憤怒非常,發(fā)誓要報這個血海深仇。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三
少劍波召開軍事民主會商討如何攻打威虎山。這時候兩個便衣戰(zhàn)士抓到了一個傻大個,原來他是為了座山雕的百雞宴而來。經(jīng)過一番考量,決定放他回去。少劍波決定讓楊子榮化名胡彪打入威虎山內(nèi)部偵查。
兵分三路,少劍波和劉勛蒼第一路,率領(lǐng)小分隊全體;楊子榮第二路;欒超家第三路,對付一個人。之后少劍波設計故意放走了傻大個。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四
少劍波隨后趕到,為二人的魯莽向道士道歉。少劍波看出了老道的可疑,于是和他斗智,引他的話頭。之后少劍波率人離去。老道士和女人打開暗門,走下地道。地道里藏著那個男人和他的老婆。幾個人說話的焦點逐漸落到欒平老婆(就是被男的殺死的那個女的)的“先遣圖”上。幾人爭論一番,老道士堅信少劍波一行不會在雪地里蹲點一晚上,于是給“三爺”寫了封信,讓夫妻兩人第二天送出去。卻沒想到,男人第二天一上路就被抓到,眾人對少劍波從懷疑到佩服地五體投地。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五
在少劍波和他的戰(zhàn)友們面前,坐著那個被捉來的人。他的臉又瘦又長,像個關(guān)東山人穿的那沒絮草的干靰鞡。在這干靰鞡似的臉上,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標志——他的右腮上有銅錢大的一顆灰色的痣,痣上長著二寸多長的一撮黑白間雜的毛,在屋內(nèi)火盆烘烤的熱氣的掀動下,那撮毛在微微顫動。
他的兩只眼睛,緊盯著少劍波,時而恐怖慌亂,時而又泰若無事,從他的變幻無常極不穩(wěn)定的.表情中,可以完全洞察到他內(nèi)心的狡猾和矛盾。他在焦慮,也在幻想著可能有的一線希望。
少劍波威嚴的眼睛三分鐘內(nèi)一直在瞅著他。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六
一連幾天的大雪讓眾人無法采取行動,只能隱蔽在小屋里。這時候領(lǐng)導首長啟發(fā)了少劍波,大雪是成為有利條件還是不利條件,取決于少劍波如何利用它。少劍波茅塞頓開,整裝出發(fā)。在漫天大雪中行進了許久,少劍波一行突然發(fā)現(xiàn)一間房子,進去之后是一位抑郁的老夫婦和滿桌食物,老夫婦說起了前幾天的事情,一天一男一女突然來到,男的很兇,掠奪了老夫婦一番,幾天之中男的軟磨硬泡問女的要一件東西,女的就是不給,就在少劍波一行來之前,兩人大打出手,留下了痕跡。少劍波順著雪地上的痕跡追出去。
眾人找到了一具女尸,白茹將其救活,隨后少劍波等人繼續(xù)趕路,留下白茹和高波在老夫婦家里,少劍波要他們打聽清楚這個女人的來歷等信息。劉勛蒼和孫達得在追蹤中發(fā)現(xiàn)了那個男的,于是一路緊逼,沒想到那個男的闖進一間廟里就不見了,廟里只有幾個愣頭道士根本停不下來的念經(jīng)。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七
一天晚上,他帶高波和李鴻義兩個戰(zhàn)士,信步走上了九龍匯的西山崗,向西北眺望,忽然發(fā)現(xiàn)澗間山半腰,有著一粒閃閃的微光。他初疑是山澗里的磷火,后來細看火光發(fā)紅,并且不動,便斷定不是磷火,而是有人住在那里。他就帶著高波和李鴻義朝火光走去。
逼近一看,是個挖進山坡的窯洞,三面以山坡為壁,南面臨著山澗,中間開一個門,門的兩旁,一面一個窗戶。燈光就是從這窗戶上透出來的。
從小房里傳出了微弱的哼哼聲。
少劍波一推門走進去,炕上坐起一個老人,腿上蓋一件破老羊皮襖,燃著一塊松樹明子,吱吱地噴著紅色的火光,滿屋散布著松油的苦辣氣味。燈光下看這老人,滿頭白發(fā)蓬蓬,一臉銀絲胡子。他一見三人進去,眼中立刻放出了灼灼的怒火。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八
下午,金黃色的陽光照進仙姑洞。
仙姑洞里,匪首許大馬棒和他的大兒子許福,彎蜷著像對大蝦,躺在虎皮褥子上抽著煙,發(fā)出吃窮吃窮的響聲。
洞的另一邊,是匪徒們在推牌九,唱淫調(diào),吆二喝三地爭吵著。他們每個人臉上的胡髭足有一寸長。
丁疤拉眼累得氣喘呼呼,齜牙咧嘴地爬上了十八臺,在匪徒們的爭吵嘲罵聲中進了仙姑洞,走進許大馬棒的洞間,一嗅到煙味,也來不及說別的,把脖子一縮,疤拉眼擠了兩擠,兩個鼻孔使勁抽了兩抽,搶嗅著許大馬棒噴出來的殘煙,最后活像過了癮似的,啊的一聲,透了口氣,嘴咂了兩咂,“報告旅長!”
許大馬棒抽得正起勁,一聽丁疤拉眼的聲音,便狠狠地抽了一口,才懶洋洋地把身子一翻,仰臉朝上,微微一點頭,鼻孔里剛冒出了兩縷煙頭,接著又縮了回去。
丁疤拉眼急忙把脖子一抽,又抽了兩下鼻子,把疤拉眼睒了兩睒。
“旅長,鄭三炮和太太來信,侯專員對咱們這次血洗杉嵐站村的成功大加夸獎,并當面封了鄭三炮的團長。并說**一到就要推薦旅長當副司令哪!”
許大馬棒得意洋洋地仰肚朝天,噗的一聲噴出了濃濃的一口白煙,丁疤拉眼的鼻子又是一陣緊忙。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九
臘月二十三日,楊子榮在威虎山上已當了十天團副。這十天來座山雕好像對他毫無戒心,看來因為獻禮的功勞,楊子榮徹頭徹尾地成了座山雕的紅人??墒羌毿牡臈钭訕s卻絲毫沒有因為這個而疏忽了自己的戒備。每天除了座山雕睡了覺,他總是伴在他的旁邊,目的是要徹底堵絕座山雕可能有的哪怕是微小的疑心。
十天中楊子榮是在昨天當了一天的值日官,在這一天中,楊子榮卻借著值日官的職權(quán)飽看了整個威虎山上的陣勢。這個殷勤負責的值日官,山前山后,各處的地形,各個火力點,各組匪徒的地堡窩棚,像石刻的一樣,印在他的腦海里。
這個老匪座山雕的陣勢,確實來得厲害,他全部陣勢是擺在威虎山的前懷?!巴⑸剑瑧驯甯X。”這是楊子榮從地圖上已經(jīng)看過的,又在他上山前,得知人們像神話一般流傳著這樣一個俗語?,F(xiàn)在他親眼看著,親身住在這個神話的地方。高大的威虎山前懷,抱著B形的五個小山包,名叫五福嶺。這五個山包的大小一樣,外貌相同,間隔距離排列得非常均勻。四角上的山包與山包之間不過五百米,如果用中央的一座相連的話,那就只有三百米。四角的四個小山包上,每個山包修了九個地堡窩棚,九個又分成了三組,每組三個,組成交叉火力。它們修得特別結(jié)實,都是順山坡挖下,用圓木蓋頂,前面的射界特別開闊。在地堡外五十米處,有叢叢的鹿砦,地堡與地堡之間,組與組之間,山包與山包之間,有交通溝相連。這交通溝又是暗的,像都市里巨大的下水道一樣。地面上蓋著圓木,圓木上層披上土衣,土衣上遍生野草,現(xiàn)在是蓋滿了大雪。匪徒們把五福嶺修得在外表上絲毫也看不出有什么軍事設備。
林海雪原精彩片段摘抄十
大家正吃著辭舊迎新飯,外面走進一個看押俘虜?shù)膽?zhàn)士。
他走到劍波等人的飯桌旁,低聲報告道:
“報告二○三首長,有一個受傷的俘虜,傷口沒包扎好,老往外流血。他聲聲哀求讓再給他上點藥。這……”戰(zhàn)士遲疑了一下,好像有什么心里話,礙口說不出來。但他終于說了,“這些匪徒實在可恨,可是現(xiàn)在繳了槍,我看……”
“好,我就去!”白茹馬上放下飯碗,去木墩上取藥包。
“小白鴿!”劉勛蒼向白茹呼道,“快吃你的飯吧!別管他,任他流去。死一個少一個。”
白茹朝劉勛蒼一噘嘴說:“你這個坦克呀,光知道殺,一點政策觀念也沒有。”
“政策,政策我倒懂哇!不是講政策我早結(jié)果他啦!對這些匪徒哇,政策別執(zhí)行得那么機械,叫他流去吧!不值得可憐?!?/p>
“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放下武器啦,對受傷的俘虜,我們既要忠實地執(zhí)行黨的政策,又要分化瓦解敵人內(nèi)部的那些死心塌地的分子?!卑兹阏f著轉(zhuǎn)身走出威虎廳。
劉勛蒼氣憤地離開了自己的座位,要上前去攔住白茹。
少劍波阻止道:“劉勛蒼同志!你別發(fā)粗啦!白茹是對的,那戰(zhàn)士的話也是對的,讓她去吧!”
我總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這回有機會看到它,并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大不一樣。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
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落葉松。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海洋??矗_吷喜皇沁€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干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兩山之間往往流動著清可見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連樹與樹之間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開著各種小花,招來各色的小蝴蝶—它們很親熱地落在客人身上?;▍怖镞€隱藏著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的酒廠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那數(shù)不盡的青松白樺,誰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大至礦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萬古常青,恰好與廣廈、良材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建設結(jié)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及至看到了林場,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們伐木取材,也造林護苗,一手砍,一手載。我們不僅取寶,也做科學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夠萬古常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山林中已經(jīng)有不少的市鎮(zhèn),給興安嶺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勞動歌聲。人與山的關(guān)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我不曉得當初為什么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提醒一下新來的朋友,要養(yǎng)成把原文復制在自己文檔上的習慣,方便我們學習。上午我們進行了結(jié)構(gòu)分析,并且講了本文的頭是怎么樣寫的,現(xiàn)在我們來講身子的第一個對稱段: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大不一樣。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第一個對稱段是比對著秦嶺寫的,用一句話來講的話:秦嶺的嶺是高聳險峻,而大興安嶺的嶺是延綿博厚。作者一開始把筆墨放在秦嶺上,就是為了突出大興安嶺的這個特點,為了把大興安嶺的延綿博厚理解清楚,我們不妨講一點地理知識。
秦嶺,是我們國家的南北分界線。這個分界線有幾個意思:第一,在秦嶺以北是黃土高原,以南是四川盆地,地勢落差很大,所以就是云橫秦嶺。李白有一句詩: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據(jù)說寫的就是秦嶺。因為有秦嶺,所以嶺南及嶺北的氣候差別就相當?shù)拇?。夏天,南方的海洋氣流受到了秦嶺的阻隔,所以在北方,夏天干熱,空氣的濕度?。欢斓臅r候,北方的冷流又受到了它的阻隔,所以南方又不受北方寒氣的影響。
第二,在四川盆地一帶,溫度相對還是較高,因此,秦嶺又成了中國的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因為這個分界線,所以秦嶺南北的氣溫大不一樣。因為氣候條件的不一樣,接而又造成了農(nóng)作物的不一樣。最明顯的是,秦嶺以南多產(chǎn)水稻,而以北多產(chǎn)小麥。
第三,秦嶺以北的地區(qū)少水、少湖、少河流;以南的地區(qū)多水、多湖、多河流。同樣,如果我們再從全國的植被來看,也是大不一樣。因為氣候的原因,冷的地方,樹的葉子就多為針葉林;熱的地方,就多為闊葉林。換句話來講,冷的地方樹的葉子??;熱的地方,樹的葉子大。所以,南方(特別是廣東、海南)多產(chǎn)椰樹、芭蕉、梧桐,而在北方這樣的樹卻少見。
因此,文中的第三個對稱段中寫到: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落葉松——便體現(xiàn)了北方多針葉林的特點。剛才我們講到,因為秦嶺以南是盆地或平原,秦嶺之北是黃土高原與內(nèi)蒙古高原,地勢落差大,所以秦嶺就顯得高聳險峻。相對而言,在東北平原上的大興安嶺,因為沒有這樣特別明顯的地勢落差,所以就顯得綿延博大。同理,在本文中講到的“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落葉松”,也是地理的原因造成的,是符合實際的。
如果說文章的開頭講的“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是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的話,那么這一段所講的就有著實實在在的地理因素在里面。一開始作者寫的“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是通過觸法來描寫大興安嶺的,那么在這一段中,作者是通過色法來寫的。同時,在這個色法中,又是通過比對秦嶺來寫的。這樣從多個角度來寫的大興安嶺,告訴了我們大興安嶺是“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的,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的。
那么這樣的技法,對我們輔導孩子寫作有什么樣的啟發(fā)呢?還是那句話——寫什么,先不寫什么。寫媽媽之前可以先寫爸爸,通過爸爸與媽媽的性格對比來強化媽媽;寫冬天的時候,可以先寫夏天,通過夏天與冬天的差別來寫冬天。這樣,孩子的思路開闊了,還愁寫不出東西,寫不好東西嗎?
我們前不久講了一篇文章,是老舍寫的《濟南的冬天》。我們來看看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這篇文章寫的是濟南,但是寫濟南前不寫濟南,寫的是北平與倫敦的冬天。不寫濟南是為了寫好濟南,寫好濟南就可以通過這樣的對比來寫。我們講過的朱自清的《綠》中,也有這樣的技法。我們再來溫習一下:
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蓯鄣?,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
本文寫的是梅雨潭的綠,但在寫梅雨潭的綠之前,先寫杭州虎跑寺的“綠壁”,先寫西湖的波,先寫秦淮河的綠,這樣的對比,就把梅雨潭的綠的特性寫得更加突出、鮮明。
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是我們?nèi)ツ曛v過的一個孩子的作文(片段):
這個假期,我和爸爸、媽媽坐飛機來到中國的第二大島——海南島旅游。
在海南,最有意思的是看海了。因為海為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顏色。我看見的海和我想象中的海是不一樣的。我想象中的海是一個顏色的,但是我看見的海卻有很多的顏色。近處,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綠色的;再往遠看,有的是淺藍色,有的是深藍色的;到了最遠處,海與天就連在了一起。我們?nèi)チ巳齺啚澈蛠嘄垶?,三亞灣的海比亞龍灣寬闊,在海邊能看見鳳凰島、東島、西島、還能看見最遠的南山寺那里的又高又白的玉佛像;亞龍灣的海比三亞灣的海更藍、更美,亞龍灣的沙很細,沒有一塊石頭;三亞灣的沙很粗,里面摻雜很多石頭。亞龍灣的海和沙很干凈,保護得很好。三亞灣的海和沙很臟,因為保護得不好。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名家名作的,都用了這種技法,比如《桂林山水》里的: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在這一段中,作者要寫漓江的水卻先寫了大海的水,西湖的水,要寫桂林的山卻先寫了泰山、香山。
篇一:城南舊事摘抄并賞析
對話、心理描寫:P211
摘抄: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yè)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lǐng)畢業(yè)證書,并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yè)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yè)同學同樂會時,曾經(jīng)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lǐng)畢業(yè)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 “我怎么能夠去?” 但是我說:“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fā)慌了?!?/p>
賞析:一晃,六年過去了,在那如水悄然逝去的歲月里,英子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度過了六年的快樂時光。歲月如水悄然逝去,生命如歌娓娓動聽。影子的金色童年就在那六年,美好童年就在那六年,六年前,是童年的開端,六年后,是快樂的結(jié)束。老師,雖然我們長大了,但你們一定仍然要把我們當孩子看哪!年齡長大了,但天真的心,稚嫩的心,向往童年的心,期盼童年的心,回憶童年的心,永不變。大了,明理了,也更容易痛了。
心理、隱晦:P128~129
摘抄: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 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個人說: “等到你小學畢業(yè)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雖然,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了影子了。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他說: “英子,去把這些錢寄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爸爸!”
賞析:宋媽的孩子沒影了,蘭姨娘的心被勾走了,草地里的男人被逮捕了,爸爸,也悄悄地走了,媽媽,也離英子越來越遠……英子的家庭是富有的,能雇得起傭人能養(yǎng)得起孩子,但,隨著爸爸的病痛,這個家庭,逐漸敗落了?!都t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隨著老祖宗的死去、朝廷的迂腐而逐漸沒落,英子的童年隨著家中頂梁柱的倒塌、花兒的凋零而沉淪。家沉淪,心意沉淪。
隱晦:P220
摘抄:進了家門來,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們在玩沙土,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個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扎和施肥。
賞析:弟弟妹妹們在玩土,英子不能跟著玩。弟弟妹妹們采下一朵朵鮮艷的花兒,英子不能跟著干。弟弟妹妹們爬到媽媽的腿上撒嬌,英子不能也那樣做。長大了,好像走進了一個動物園,四處是牢籠,鐵欄隔離了動物與人,隔離了童年與現(xiàn)實。四處的欄桿讓逐漸長大的孩子沒有了自由,從原先滿世界的跑,變成了三點一線、兩點一線、一點沒線,原先的狂奔,變成了跑著、走著、原地踏步。沒有了父親,沒有了生活的保障,沒有了安穩(wěn)的幸福。沒有了,沒有了,花也謝了。
篇二:城南舊事摘抄并賞析
摘抄(一):有什么不可以,我立刻就轉(zhuǎn)身邁進破磚墻,叫他在比我還高的草堆里。我用量首播開槽才想起來,求掉到哪里了呢?怎么能一下子就找到?不又得回頭看他們,他們已經(jīng)跑到打糖鑼的挑子前,仰著脖子喝那三大枚一瓶的汽水。
賞析(一):這兩個孩子真是的,他們把自己的球踢進了那齊人高的草堆里,里面又是狗屎又是人尿,惡心爆了,他們自己不但不撿,不但不關(guān)心,反而讓英子去撿,自己逍遙自在的喝口汽水,曬曬光浴,卻苦了英子。童心永遠都是純潔無暇的,他不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損失,只為了別人。
摘抄(二):小妹妹這時從媽媽的身上掙脫下來,她剛剛會走路,就喜歡我留著它。我用跳舞的步子帶著她走,小妹妹高興死啦!咯咯地笑,我嘴里又念著:“我們看海去“,念一句,跳一步舞,就這樣跳到了門口。宋媽抱起小妹妹走出了街門,對妹妹說:”俺們逛街去嘍!俺們逛街街去嘍!”宋媽逛大街的癮頭很大,回來后就有許多的新鮮事告訴媽媽,什么神藥賊怪,騾馬驢牛。
賞析(二):從林海音小英子的妹妹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弟弟。小妹妹看到了姐姐出去逛街,去在烈日當頭的空地上玩耍,心中不禁一陣羨慕,心中怦然一動,邁著邁克爾杰克遜的太空步走向姐姐,姐姐好像自己玩極限運動時的安全帶,拉著自己跳著蠶絲上的舞蹈。還沒有學會走路就開始了跳舞,還沒有學會走路就像跨臺階,還沒長到花盆高就像摘花盆高處的花,還沒有凳子高就像坐在凳子上夾菜……林海音小時候,林海音的妹妹小時候,都是可愛的。林海音才六歲,妹妹才一歲多,加起來不過七歲,七歲的思考是什么?林海音那時的思考的東西不過是怎樣玩足球,怎樣混過老師的作業(yè)檢查。而妹妹的思考是什么?不過是怎么吃到更多的餅干,怎么讓姐姐領(lǐng)自己跳舞。這樣天真的想法,這樣可愛的行為,真是孩子才能做出來的.!
摘抄(三):咬不動燒餅,實在是我每天吃早點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蟲蛀了,前面的又掉了兩個,新的還沒長出來,所以我就沒法把燒餅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為了慢慢得吃早點,我遲到了;為了吃時碰到了蟲牙我疼得哭了。那么我就寧可什么也不吃,餓著肚子上學去。
賞析(三):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貪吃,一天好像蠶一般,總是吃不飽。只要給蠶多少桑葉,只要給魚多少食料,只要給英子多少零食,他們都能夠迅速的吃光。孩子為了吃東西,寧愿犧牲一切的代價,食物把蟲牙碰了,哭了,哭完了又開吃。吃得慢,遲到了,遲到了后又遲到,仍然吃??斩亲??不可能!
篇三:城南舊事摘抄并賞析
摘抄(一):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拿到太陽光里飛舞著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臺,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里的塵埃加多了,飛舞的更加熱鬧了,我趕忙拉起背來蒙住臉,是怕灰塵把我嗆得咳嗽。
賞析(一):林海音寫書有一個特點,就是十分注重細節(jié)的描寫,塵埃那么小,他也將其寫的惟妙惟肖,給予了他生命。只有這樣無微不至的筆法,寫出文章之后才會扣人心懸,讀后回味無窮。宋媽的動作那么簡單,揚揚手臂,帥帥雞毛撣子,灰塵的動作也那么簡單,在空中亂舞,可林海音卻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將宋媽的動作傳神的寫,將灰塵更加細致的描寫了出來,真是厲害。
摘抄(二): 遠遠的有一輛洋車過來了,車旁暗黃的小燈照著秀貞和妞兒的影子,她倆不顧我還在往前跑。秀貞聽我喊,回過頭來說:“英子,回家吧,我們到了就給你來信,回家吧!回家吧……” 聲音越細越小越遠了,洋車過去,那一大一小的影兒又蒙在黑夜里。
賞析(二):這一段文字通過洋車的昏暗小車燈、秀貞呢妞兒的影子、小英子自己的語言來寫出了英子對這兩個最好的朋友的不舍,看著她們的身影漸漸的離去,看著天空中的雨嘩嘩的落下來,無情的灑在她們的身上,眼中不禁浮現(xiàn)出了冬日下紅鼻頭、紅臉蛋和那雙亮晶晶的、直愣愣的眼睛,忘不了那癡癡地等候和苦苦的守望——忘不了秀貞。忘不了一滴滴粉瑩瑩的眼淚滴落在粉瑩瑩的小雞身上,忘不了胳膊上、腿、肩膀上紅腫著的傷疤——忘不了妞兒。她們逐漸遠去,成為英子永久的記憶和終身的懷念。
摘抄(三):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像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見妞兒,是我在井窩子旁邊看打水,她過來了,一聲不響的站在我身邊,我們倆相對笑了笑,不知道說什么好,等一會兒,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條小黃辮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著后面,低低的聲音說:“你就住在那條胡同里?”
賞析(三):林海音學駱駝的吃相,學金魚喝水,與金魚頂牛……這些只有最為天真無邪的孩子才能做得出來。林海音的童年時多姿多彩的,最重要的是,她的想象力十分的豐富。妞兒只有一條小辮子,又黃又短,好像媽媽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小狗的尾巴搖來搖去,妞兒的辮子也搖來搖去。小狗的尾巴又短又黃,妞兒的辮子也又短又黃。林海音的豐富想象力成就了美好童年的開始,北京黃金生活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