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的畢業(yè)典禮
今天是我的幼兒園畢業(yè)典禮,早晨媽媽一起來就給我盤頭,然后爸爸就帶著我和媽開車到了表演的地方,我和小朋友們換好衣服到后場去準備跳舞,然后跳了三個舞蹈,后來又每個班級都表演了兩個英語節(jié)目,后來每個班級的小朋友都發(fā)了一個畢業(yè)證書,后來又看了一會兒電影,吃了一些點心,玩了一會,我們就回家了。
第2篇:我畢業(yè)了
小學畢業(yè)了,回想過去的美好時光,真的很舍不得。畢竟同學之間已有了六年的深情厚誼,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走過了六年的風風雨雨……
上完了小學中的最后一節(jié)課,有些同學和老師抱在了一起哭。我當時很不以為然,心想:“沒什么大不了的,早點畢業(yè)多好啊。”直到我翻開同學錄,看到那張畢業(yè)和影,才真正
一年級時,老師帶著我們玩游戲、學知識;二年級時,我會閱讀沒有拼音的小說;三年級時,我班第一次開展了辯論會……六年級,這小學時光的最后一年,我并沒有好好珍惜.甚至到了最后一節(jié)課我都沒有珍惜它,好恨自己,為什么如此虛度小學最后的一年?!
過去的時光已被微風吹散了,被陽光蒸溶了,但和同學老師在一起的美好回憶,會變成我生命深處的珍藏,永遠珍惜,永遠留戀。
驀的,耳邊回蕩了一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
第3篇:畢業(yè)感想
窗外是一陣陣傾盆大雨,一片一片的雨點聲此起彼伏,綿延不斷。這個多雨的季節(jié)使我也變得多愁善感了,和煦的春風時而吹涌著我的思緒。
離中考僅剩一個多月,不久便要與母校告別了。我努力回憶著這三年母校的面容,回憶著我曾經登踏過的`每一個角落。
那是幾許多彩的春、夏、秋、冬,是一個綠草如茵的世界,是幾個枝葉茂密的樹林,是一棟棟巍然聳立的建筑,是一片喧鬧的天地,也是一陣陣歡快爽朗的笑聲。
曾經在這個熟悉的校園上了一堂又一堂課,曾經在這廣闊的藍天白云下盡情地奔跑,曾經留下了不盡的甜蜜的微笑,也曾經凝聚著一滴滴酸澀的淚水……曾經在母校中度過了無數(shù)個喜怒哀樂的日子,也曾經在母校中破碎而又萌生了一個又一個青春的夢想。
這一千零一個短暫而漫長的晝夜,在我的記憶中是那樣親切而又令人懷戀。如今,我卻要離開我依依不舍的母校,去面對那一波又一波的悲、歡、離、合!
我激動得無語了,而我只能將這些最美好的時光與記憶,和我最眷戀的母校永遠珍藏在心中,帶著它漂過那漫漫長夜。
第4篇:我的畢業(yè)照
轉眼間,我就要離開母校了,前不久照的畢業(yè)相片,直到今天終于完工了!我迫不及待地等著相片的到來。
我小心翼翼的捧起它,看著一張張可愛的臉,曾經還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現(xiàn)在,僅僅在這六年中,我們一起長大了,看看在照片中的我,抿著個小嘴,露出幾分羞澀,旁邊我的好朋友們有的瞪著大牛眼,有的像個小哪吒,有的是樂開了花,看到這些各式各樣的表情,我忍不住我的笑聲,可是要想到快分開了,傷感也會流露出來。
看最前排的老師們,高貴的班主任,優(yōu)雅的英語老師,嚴肅的校長,負責的主任,擁有一顆童心的音樂老師,青春靚麗的作文老師,做事認真的美術老師……他們培育了我,指引了我,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些曾經給予我知識與道理的人,我永遠會感謝他們。
可是在不久的將來,我不僅會離開同學,還會離開學校,我舍不得,真的舍不得。
“明天你離開,我淚水流下來,太多風中歡笑都被雨淋下來,不要為誰哭,也不為誰等待,你的未來充滿了精彩……”畢業(yè)了,很快就要畢業(yè)了,這張畢業(yè)照我會把它藏起來,也會把我的淚水藏起來,我愛這張畢業(yè)照,更愛這些與我朝夕相處的同學們。朋友,再見!
第5篇:畢業(yè)典禮
時光荏苒,時間來去匆匆,一轉眼,六年的小學生活結束了,我們即將告別多彩的童年,迎來輝煌的少年時代。今天——七月三日——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是我最后一次以一個小學生的身份踏入我的母?!M修附小。
早晨,我懷著復雜的心情踏入了熟悉的校園。來到教室,我見到了昔日朝夕相處的同學,他們個個神采奕奕,讓這僅剩的一點時間中再次充滿歡樂,讓寬敞明亮的教室再次洋溢著歡聲笑語……真希望時間能停止在這美好的一刻啊!
畢業(yè)典禮開始了,在兩棵百年鳳凰榕下,同學們整齊得站著,每個同學的家長則坐在后面的椅子上。在斗志高昂的國歌,校歌動人的旋律中,王校長,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紛紛在鳳凰榕下致詞,那一字字,一句句文字之間都流露著這依依惜別之情和衷心的祝愿之情。老師,謝謝您,讓我從幼稚走到了成熟,讓我從無知變得懂事……謝謝您……
緊接著我們拿到了《鳳凰榕樹下》這本書,這是一本匯編我們同屆同學的畢業(yè)文集,它把我們都定格了,記錄了我們在附小留下的深深的腳印。這本書,不同于任何書籍,它是同學發(fā)自心靈的感嘆與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的結晶。
到了頒發(fā)畢業(yè)證書的時刻了,只見老師手里捧著一疊畢業(yè)證書,交給四位組長,然后由組長頒發(fā)到每個同學手中。但我拿著這本證書,心情好沉重,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高興的是這本證書是小學六年學習的見證,它關閉了我們的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同時也打開了我們通往多姿多彩的中學生活的大門;難過的是拿到這本證書后大家就要分開了……這本小小的畢業(yè)證書好重……好重……
我們能有今天,離不開父母鼓勵和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恩,比山高,比海深,我們應當懂得感恩,于是同學們紛紛給自己的父母獻上了一份真誠的禮物。我捧著禮物,走到爸爸面前,送給爸爸:“爸爸,這是放在汽車里面的,上面的四個字‘一帆風順’,是我對您的祝福,O(∩_∩)O謝謝您從小到大對我的無私的愛……。”
很快,畢業(yè)典禮結束了,我們的心情都十分復雜。當我踏出進修附小的校門時,不禁再次回頭凝望著美麗的母?!?/p>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
青春派觀后感1
《青春派》的導演劉杰此前一直致力于小成
不過,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說,這部《青春派》在時代感并無多少脫節(jié)之處。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是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真實的再現(xiàn)他們歷經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對于很多觀眾來說,觀看本片的過程則更像是一次重溫自己學生生涯的過程。尤其是對于我們這個“高考”具有特別意義和地位的國家來說,高考前后的經歷幾乎都會成為每個當事人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肚啻号伞分谐霈F(xiàn)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口號、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征意義,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的一生。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xiàn)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就是“早戀”。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畢業(yè)之前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自己心儀的女生表白,結果引來了軒然大波,導致高考失敗,不得不復讀一年。在復讀過程中,這段感情成為支撐他堅持下去的動力,而也正是這段感情的失敗,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影片真實的再現(xiàn)了這一特殊年齡段的感情的懵懂與沖動,客觀反映了這一代人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同樣對于有著高中經歷的觀眾而言,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在記憶中,即使在那學業(yè)高度緊張的日子里,幾乎每一個心目中都有著自己喜歡的“那一個”,只不過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這樣的勇氣而已。居然的感情經歷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但卻有著每一個從這個年齡段走過的人的影子。
雖然是一部表現(xiàn)高考壓力的電影,導演劉杰也未刻意將影片變得過于沉重,而是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劇元素。因為對于很多人而言,這一段時期的經歷往往是痛苦與快樂并存。重要的是,這段經歷對于成長具有極強重要的意義。除了學習,影片還在很多細節(jié)上再現(xiàn)了這個時期的很多美好的東西:戀情、信任、友情和熱情,更有成長過程中進步帶來喜悅。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單純的對于高考制度的所謂“控訴”,更沒有板起臉來對于“幼稚”的指責與批判。有的是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場景與經歷,甚至連片中那陪讀的老媽和讓人“又愛又恨”班主任都看來是如此熟悉而親切??梢哉f,這一部《青春派》,既不僅僅是“長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錢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為如此,這部影片才會顯得如此親切,讓人感動。
青春派觀后感2
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橫沖直撞的,口號的,口號的,口號的,經歷過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時候總懵懂卻覺得前路很清晰,那時候總迷茫卻覺得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那時候還是暗戀不敢說出口卻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單純,那時候高三,殘酷,高壓,沉悶,卻在愣頭愣腦的`青春面孔中透露著一股子鮮活。這樣多美好,可惜沒有這樣美好的電影,拍過的幾部關于高考的青春片,實在不敢恭維。直到《青春派》——這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為它建立在童話的云端上,盡量少地去描寫那些壓抑的存在,將更多視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這種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
今天夏天北京很熱,全國也很熱,青春片也跟著熱。我是盼著像《青春派》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走紅的,不僅是因為它這樣如童話一樣美好,還因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如果走打斗路線,中等成本的電影《激戰(zhàn)》應該是一個標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這部片子的檔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對于
青春電影能讓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肚啻号伞纷龅搅?。想起我高三時,跟同學在宿舍說著臟話說著理想,在課間休息時對著走過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歡的女孩經過,她的小腿像蔥白一樣干凈,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張國榮,想起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眼淚飄灑而至??粗安]有對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淚的剎那扭頭看了下四周,正有與我一樣的動作在想念著各自的青春。
青春派觀后感3
“姹紫嫣紅開遍,也不過是斷壁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青春告訴我們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開。
電影《青春派》講述了一位高三學子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拍畢業(yè)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女同學黃晶晶表白,展示了年少青春的張狂。然而初戀的甜蜜很快被匆匆前來的媽媽破壞了,初戀很快就結束了,高考卻大受影響失利,最后居然選擇了復讀。
也許在居然長大之后會為那次的瘋狂而后悔不已,可是在那時,居然一定是不想讓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唯美的遺憾才做出那樣瘋狂的舉動。居然在第二次照畢業(yè)照時,他用泰戈爾的話來總結過往:“盡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采鮮花來保存,花自然會繼續(xù)開放?!?/p>
但我卻并不贊成居然的想法,青春就像是路邊絢爛一時的野花,綻放時紛紛擾擾,凋零時落英繽紛,短暫而凄美!“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試看春殘花盡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青春,我們需要堅定地往前走,因為我們辜負不起。
我認為人的一生也許會邂逅許多美麗,但只有適時而開的那朵花才是屬于自己的,過早采擷只會加速她的凋零。也正是因為如此,影片的最后,并沒有交代居然的愛是否修成了正果。我想,應該是沒有吧!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居然看著騎著單車的男孩,也會心中一動,
想起那充滿活力的青春,追憶那些瘋狂的往事?;叵肫鹪浵矚g的那個女孩,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記不清的她的輪廓,記不清她的面容。
《青春派》中撒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破釜沉舟,拼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zhàn),干它個無怨無悔?!倍啻鹤钚枰囊舱沁@樣的無怨無悔。
只有不間斷地追求不停止的奮斗,不消失的夢想,才能創(chuàng)造青春之輝煌,才能擁有無悔的青春。但這種無悔的青春并不是要把人間的酸甜苦辣嘗遍,也不是要把不屬于這個時期的事都經歷一遍。所謂無悔應當是平靜淡然的姿態(tài),完美地走在青春路上,不盲目慌張,最終也不后悔。
記得有哲人說過:“若花不開在路上,就一定會開在路的盡頭?!蔽艺f,在青春的這條路上,我們不必過早地追求不屬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東西,只要我們努力了,奮斗了,青春之花就一定會開放在路的盡頭,所以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靜待花開!
【教師點評】本文由居然的初戀故事展開,聯(lián)想到對待情感與人生的正確態(tài)度,觀點鮮明,見解獨到。情感真摯,感受深刻。文筆優(yōu)美,語言流暢。(指導教師:吳愛兵)
青春派觀后感4
中國人向來有悠久的
當然,在眾多的考試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每逢六月則各種奇招倍出,紛紛為之讓道,所謂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關注的目光每年都讓原本就悶熱的六月更加熱浪滾滾。說到底,在這個沒有更多驚奇的年代,高考已經是一道另類的奇觀,讓我們體驗著不同平常的感覺。
在這種氛圍之下,由劉杰執(zhí)導的《青春派》的出現(xiàn)或許不算突兀。相對于前段時間那部在黃岡中學拍攝的《全城高考》,這部由黃岡廣電出品的作品更關注高考者的內心自我,于是本片觀眾也會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黃岡要素。說起來,黃岡作為高考的神跡之一,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大概都曾經咬牙切齒地做著他們的試卷復習高考。只是不知道兩部關于高考話題的作品都跟它有關,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
作為一個喜歡邊緣題材的導演,劉杰選擇高考這一熱門話題確實有些一反常態(tài)。然而,相對于國內娛樂氛圍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現(xiàn)狀,或許拍攝高考題材其實才是一種真正的另類。而且,雖然是拍攝這樣相當嚴肅的話題,他也試圖以一種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來詮釋。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著一個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成長。漫長卻又煎熬的時間里考驗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飾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敗、高四復讀重新開始高考沖刺,此間的利害關系,父母、老師、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壓力,當然更為緊要的是自我對個人的認知。
世界從來都不是我內心的世界,雖然叔本華、尼采都以為世界是他們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們的意志,當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它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在煎熬中迅速成熟?;蛟S,只有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才看到黃晶晶(安悅溪飾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會再有那種天真到一無所知的女生。其實就生理發(fā)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個不再有各種強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歲的女生事實上已經遠非同齡的男生所能理解。對于剛剛開始的戀愛感覺來說,青春其實就是一場錯位的故事,而在這其中誰先成熟誰掌握著主動。于是,本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又明顯處在內心世界女強男弱的局面,即便電影中的戀愛不能成功,事實上也會給一些觀眾以某種自我認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觀后感5
昨晚看了好久以前一直想看的《青春派》。
這部電影是四五年前的了,在我初中畢業(yè)的時候上映的。一直沒機會去看,當時要會員又找不到資源,久而久之也便忘了。之前和現(xiàn)在觀看的這兩個時間段都挺尷尬的。如果在那時候看,一只腳還沒踏進高中可能還不能感同身受,而現(xiàn)在呢另一只腳已經離開高中一年了,更多的成了回憶與念舊。
影片以泰戈爾說開始,以泰戈爾說結尾。講述的是一個高三畢業(yè)生因早戀而高考失利,重新走上復讀的道路,再次經歷了一次艱辛充實瘋狂的高三生活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相比其他的一系列青春片,我在里面感受到了現(xiàn)實中你我最真實的高中樣子。董子健憑電影一炮而紅,不覺得他長的帥,但是卻舒服的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身邊的同學,盡管他現(xiàn)在快當?shù)恕?/p>
看完電影,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和電影里的撒老師很像。有著一頭刻板的短發(fā)、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說實話,很多時候很怕她,但在心里又很佩服她,因為她說的每句話都很在理。在過去的讀書生涯里遇見過很多的好老師,有兩類不會忘記。一類是相處時就如同朋友,沒有高高在上,在那時便喜歡畢業(yè)后還是會懷念他對我們好的那種;另一類便是相處時不喜歡不理解甚至是厭惡,到畢業(yè)后才會漸漸發(fā)現(xiàn)讀書時他對我們的付出與愛。而撒老師和我高中時的班主任是屬于后者,就像男主結尾時對老師表達愛意時所說“我們永遠不會忘了您,說恨您,但也很愛您?!?/p>
我們用一個6月進行高考,卻在以后的每個6月里來懷念這場考試。但是,我并不喜歡中國的高考制度,不喜歡一考定終生的說辭,甚至不喜歡高考。什么“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拼一載春秋,搏一生無悔”這些誓言太為夸大。就在今年的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看到落榜生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那些原本是二本的考生到最后卻只能走上??婆c復讀的道路,真的挺唏噓,實力的較量里最終卻成了憑運氣所決定去留。寒窗苦讀十二年,不注重結果是假的,即使到最后懷念的是過程,那也是在考上大學以后。
影片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早戀。早戀害男主成了班里唯一的落榜生,同時早戀也蛻變了男主,讓他逐步成熟,之后考上了名牌大學。早戀是好是壞?很多青春片告訴我們,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早戀是沒有結果的,但是沒有早戀的青春是會后悔的??催^關于早戀的所有影片中,最喜歡的是來自泰國的《初戀這件小事》,里面的女主為了靠近優(yōu)秀的男主,努力讓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用同樣優(yōu)秀的自己去吸引了優(yōu)秀的他。這種正能量的喜歡在青春里才顯得有意義。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1
拍高考題材的電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電影卻很少見。
16歲的時候,高考失敗,重新復讀,覺得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在跟自己作對,家長、老師、高考、女友、同學、鄰居。而正是在這個復讀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腳步,復讀的不只是高考,而是從青蔥到青春的成長。
青春的成長就是不斷經歷第一次的過程。沒有戀愛過,沒有告白過,青春的熱血會沖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熱血一般伴隨的都是頭破血流的反省。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在你熱血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擊棒喝,人難免就又會縮了回去。走一步,退兩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這樣。
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會跟你爭妹子打得頭破血流,也會在外敵當前的時候做你最堅強的后盾。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他們可能外向可能內斂可能單純可能細膩,但你總能接受各種多樣性而又不帶成見。
青春的成長就是第一次的戀愛,大千世界的戀愛故事大體是你愛的人愛別人,而愛你的你不愛。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體驗了第一次才知道為什么戀愛的魔力讓你對不愛你的人專情,而對愛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戀的深淵才能
所以說,青春的成長就是從懵懂到體諒。電影里面,像我們影子的中學生們都像我們曾經一樣,老說別人幼稚,而自己干著沒有擔當?shù)挠字傻氖虑?。而我們接觸了社會,知道我們無法保護同伴,知道我們身邊看起來跟我們一樣人有著不同的身家,知道我們對朋友背負的重擔的無知程度,知道我們父母老師所經歷的不能言說的痛。知道了這些,很難再幼稚下去。所以,我們體諒、我們擔當、我們分擔、我們才可能進化成更好的人。
雖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曉凡都考去了人大,雖然居然懂得了曉凡換發(fā)型的原因,雖然看起來居然這一次要緊緊抓住愛自己的那個人的付出,但青春總伴隨著來來回回。說不定他會再次放棄愛他的人選擇他愛的人。但是,在復讀戀愛的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總要嘗試,不在嘗試中失敗,哪能從失敗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青春的故事。很明顯,80后90后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屬大院,山西汾陽晃蕩迷茫。但對于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長,每個重新翻看這一段的人,總會敲擊到內心的共鳴。
秦海璐的老師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潑辣又幽默,最后說心里話那一段說到動情的地方,忍住眼淚而上嘴唇還一直抽動,真是細膩到家了。
各位中學生主角更是非常搶鏡,男主角讓人想起當年的夏雨,而李飛的飾演者每一場戲都讓電影院充滿歡樂。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2
明天,8月2日,由劉杰導演執(zhí)導的《青春派》將盛大起航全國放映。這是部怎樣的片子?講述了什么?
《青春派》主要是講述高三學生的生活與心理、情感。男主角是一個浪漫派人士,他在高考前拍畢業(yè)照時,鼓起勇氣當眾朗誦泰戈爾的詩,向心儀的女生表白,獲得了對方的接受。然而,甜蜜的初戀剛剛開始卻被聞訊而至的母親所破壞。倒霉的事情總是接踵而至。當他想要爬墻去追回離開的戀人時,卻摔傷了尾骨。失戀的低落,受傷的難受,這些都讓男主角高考失利,最終沒能考入戀人所在的學校。
男主角決定復讀,追上戀人黃晶晶的腳步,追上這段令人心酸又甜蜜的愛情。而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不少講義氣的哥們兒,與他們共同度過了一個精彩的高四歲月。
看到《青春派》的時候,我腦子里閃現(xiàn)的就是,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小時代》再到《青春派》,這些都是講述的青春。青春電影扎堆放,是我們缺少青春嗎?
是也不是。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青春解讀,有的無理取鬧,制造了一些笑點后歸于沉寂;有的高高在上,只為了編織那不切實際的夢;有的卻希望從更接地氣的角度來詮釋大眾的青春,成功與否,還待明日你我的反應。
青春電影道出了我們隱秘的白日夢,也拍出了我們的搖擺不定,更讓我們再次面對那精彩又緊張的高三生活。這些電影讓我們懷念著那年歲月,對于早已過了青春歲月,抓著青春尾巴的我們來說,這些電影似乎也不無道理,不無看頭。
很多人說,《致青春》讓我們明白了“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小時代》則進一步“深化”了,說“只有長得好看又有錢的人才有青春”。而《青春派》會告訴我們什么呢?也許只有瘋狂的人才有青春?還是高三是最值得回憶的青春,也是最殘酷的青春?我們難以定義。
青春,就在你我心間。就如童心,不拘于年齡,不拘于外貌,誰都可以擁有,只要她真正擁抱青春。
青春尚未丟失,為何要看著青春電影緬懷你逝去的青春?走出電影院,走出你的“狗窩”,走出你狹隘的世界,向新的世界邁進,你會發(fā)現(xiàn)電影中的青春只是藝術品,唯有生活才能讓你真正走進青春。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3
《青春派》的導演劉杰此前一直致力于小成本文藝片的拍攝,本片之前他拍攝的三部作品都是典型的文藝片,題材多集中于偏遠地域和小人物身上,更注重人性的挖掘與刻畫。《青春派》是他的首部商業(yè)片,而且是以他“60后”的身份來拍攝一部反映“90后”的電影,具有較強挑戰(zhàn)性。
不過,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說,這部《青春派》在時代感并無多少脫節(jié)之處。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是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真實的再現(xiàn)他們歷經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對于很多觀眾來說,觀看本片的過程則更像是一次重溫自己學生生涯的過程。尤其是對于我們這個“高考”具有特別意義和地位的國家來說,高考前后的經歷幾乎都會成為每個當事人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青春派》中出現(xiàn)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口號、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征意義,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的一生。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xiàn)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就是“早戀”。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畢業(yè)之前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自己心儀的女生表白,結果引來了軒然大波,導致高考失敗,不得不復讀一年。在復讀過程中,這段感情成為支撐他堅持下去的動力,而也正是這段感情的失敗,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影片真實的再現(xiàn)了這一特殊年齡段的感情的懵懂與沖動,客觀反映了這一代人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同樣對于有著高中經歷的觀眾而言,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在記憶中,即使在那學業(yè)高度緊張的日子里,幾乎每一個心目中都有著自己喜歡的“那一個”,只不過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這樣的勇氣而已。居然的感情經歷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但卻有著每一個從這個年齡段走過的人的影子。
雖然是一部表現(xiàn)高考壓力的電影,導演劉杰也未刻意將影片變得過于沉重,而是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劇元素。因為對于很多人而言,這一段時期的經歷往往是痛苦與快樂并存。重要的是,這段經歷對于成長具有極強重要的意義。除了學習,影片還在很多細節(jié)上再現(xiàn)了這個時期的很多美好的東西:戀情、信任、友情和熱情,更有成長過程中進步帶來喜悅。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單純的對于高考制度的所謂“控訴”,更沒有板起臉來對于“幼稚”的指責與批判。有的是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場景與經歷,甚至連片中那陪讀的老媽和讓人“又愛又恨”班主任都看來是如此熟悉而親切??梢哉f,這一部《青春派》,既不僅僅是“長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錢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為如此,這部影片才會顯得如此親切,讓人感動。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4
“姹紫嫣紅開遍,也不過是斷壁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青春告訴我們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開。
電影《青春派》講述了一位高三學子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拍畢業(yè)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女同學黃晶晶表白,展示了年少青春的張狂。然而初戀的甜蜜很快被匆匆前來的媽媽破壞了,初戀很快就結束了,高考卻大受影響失利,最后居然選擇了復讀。
也許在居然長大之后會為那次的瘋狂而后悔不已,可是在那時,居然一定是不想讓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唯美的遺憾才做出那樣瘋狂的舉動。居然在第二次照畢業(yè)照時,他用泰戈爾的話來總結過往:“盡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采鮮花來保存,花自然會繼續(xù)開放?!?/p>
但我卻并不贊成居然的想法,青春就像是路邊絢爛一時的野花,綻放時紛紛擾擾,凋零時落英繽紛,短暫而凄美!“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試看春殘花盡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鼻啻海覀冃枰獔远ǖ赝白?,因為我們辜負不起。
我認為人的`一生也許會邂逅許多美麗,但只有適時而開的那朵花才是屬于自己的,過早采擷只會加速她的凋零。也正是因為如此,影片的最后,并沒有交代居然的愛是否修成了正果。我想,應該是沒有吧!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居然看著騎著單車的男孩,也會心中一動,
想起那充滿活力的青春,追憶那些瘋狂的往事?;叵肫鹪浵矚g的那個女孩,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記不清的她的輪廓,記不清她的面容。
《青春派》中撒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破釜沉舟,拼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zhàn),干它個無怨無悔。”而青春最需要的也正是這樣的無怨無悔。
只有不間斷地追求不停止的奮斗,不消失的夢想,才能創(chuàng)造青春之輝煌,才能擁有無悔的青春。但這種無悔的青春并不是要把人間的酸甜苦辣嘗遍,也不是要把不屬于這個時期的事都經歷一遍。所謂無悔應當是平靜淡然的姿態(tài),完美地走在青春路上,不盲目慌張,最終也不后悔。
記得有哲人說過:“若花不開在路上,就一定會開在路的盡頭?!蔽艺f,在青春的這條路上,我們不必過早地追求不屬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東西,只要我們努力了,奮斗了,青春之花就一定會開放在路的盡頭,所以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靜待花開!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5
中國人向來有悠久的
當然,在眾多的考試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每逢六月則各種奇招倍出,紛紛為之讓道,所謂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關注的目光每年都讓原本就悶熱的六月更加熱浪滾滾。說到底,在這個沒有更多驚奇的年代,高考已經是一道另類的奇觀,讓我們體驗著不同平常的感覺。
在這種氛圍之下,由劉杰執(zhí)導的《青春派》的出現(xiàn)或許不算突兀。相對于前段時間那部在黃岡中學拍攝的《全城高考》,這部由黃岡廣電出品的作品更關注高考者的內心自我,于是本片觀眾也會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黃岡要素。說起來,黃岡作為高考的神跡之一,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大概都曾經咬牙切齒地做著他們的試卷復習高考。只是不知道兩部關于高考話題的作品都跟它有關,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
作為一個喜歡邊緣題材的導演,劉杰選擇高考這一熱門話題確實有些一反常態(tài)。然而,相對于國內娛樂氛圍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現(xiàn)狀,或許拍攝高考題材其實才是一種真正的另類。而且,雖然是拍攝這樣相當嚴肅的話題,他也試圖以一種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來詮釋。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著一個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成長。漫長卻又煎熬的時間里考驗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飾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敗、高四復讀重新開始高考沖刺,此間的利害關系,父母、老師、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壓力,當然更為緊要的是自我對個人的認知。
世界從來都不是我內心的世界,雖然叔本華、尼采都以為世界是他們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們的意志,當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它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在煎熬中迅速成熟?;蛟S,只有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才看到黃晶晶(安悅溪飾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會再有那種天真到一無所知的女生。其實就生理發(fā)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個不再有各種強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歲的女生事實上已經遠非同齡的男生所能理解。對于剛剛開始的戀愛感覺來說,青春其實就是一場錯位的故事,而在這其中誰先成熟誰掌握著主動。于是,本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又明顯處在內心世界女強男弱的局面,即便電影中的戀愛不能成功,事實上也會給一些觀眾以某種自我認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6
不瘋狂,怎叫青春?當他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對她讀出泰戈爾的詩時,當他為了她高考交白卷的時候,當他站在站臺望著她遠去的背影的時候,我知道我做不到那種瘋狂,我也很想如此瘋狂。高考都離我有兩年半的時間了,卻勾起了我緬懷青春,祭奠高考的心。與居然(男主角)相比,我的高中生活就是一張白紙,搜腸刮肚想了一番,無非是無休止的考試和題海,頂多就是兩周一次的“放風”時間。總之,我的高中一片空白,或許,也不是一片空白,只是少了一種類似QQ空間的東西來記錄心情吧。整個高中時代,我究竟收獲了什么?
除了上課、吃飯、睡覺,我不記得自己有過什么其他的活動了,按著老師的安排,重復著同一件事,雖然也會因為成績時好時壞而傷心,在成績出來前膽戰(zhàn)心驚,真不知道那些題海教會了我什么,我又從中學到了什么,如果是堅持,我只能“呵呵”了,當時用心做的試卷,現(xiàn)在又記得多少,該是都還給老師了吧!
就算記得,拿到現(xiàn)在又有多少有用呢?現(xiàn)在想想,高考成績出來時我也沒必要那么在乎,在擠破頭的這場大戰(zhàn)中,我走過了獨木橋,但我是失敗者,因為我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我自感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也不敢談及此類話題,但事實是,我不比任何人差。
在人生的道路上,高考是一個出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折點,非終點。怎么辦,高中三年,我真的回憶不起來什么,或許真的是我太沉默了,因為在那種環(huán)境下,我根本不想表現(xiàn)什么,比成績我是失敗者,在那里便會受到冷落(事實上,不管在什么地方,你做的優(yōu)秀,便會是大家簇擁的對象)但是每個人都有閃光點,都該成為一個中心。糟了,高中的那些戰(zhàn)友我又還記得哪些?我都記得,可是有什么用呢?只有幾個交心的朋友,真心相待。
當需要一雙手的時候,會不吝的伸出來嗎?大概,不踢你一腳就是好事了吧!回到現(xiàn)在,大學生活,沒有了束縛,沒有了限制,一切都是自主,我反而覺得很輕松(雖然偶爾會因為一些事感到壓力到)但我是開心的,我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目標。好了,大學里也還有好多目標沒有完成呢,言盡于此吧。很是期待第二部,從別人的故事中找尋自己的影子,借以安慰自己吧。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7
昨晚看了好久以前一直想看的《青春派》。
這部電影是四五年前的了,在我初中畢業(yè)的時候上映的。一直沒機會去看,當時要會員又找不到資源,久而久之也便忘了。之前和現(xiàn)在觀看的這兩個時間段都挺尷尬的。如果在那時候看,一只腳還沒踏進高中可能還不能感同身受,而現(xiàn)在呢另一只腳已經離開高中一年了,更多的成了回憶與念舊。
影片以泰戈爾說開始,以泰戈爾說結尾。講述的是一個高三畢業(yè)生因早戀而高考失利,重新走上復讀的道路,再次經歷了一次艱辛充實瘋狂的高三生活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相比其他的一系列青春片,我在里面感受到了現(xiàn)實中你我最真實的高中樣子。董子健憑電影一炮而紅,不覺得他長的帥,但是卻舒服的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身邊的同學,盡管他現(xiàn)在快當?shù)恕?/p>
看完電影,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和電影里的撒老師很像。有著一頭刻板的短發(fā)、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說實話,很多時候很怕她,但在心里又很佩服她,因為她說的每句話都很在理。在過去的讀書生涯里遇見過很多的好老師,有兩類不會忘記。一類是相處時就如同朋友,沒有高高在上,在那時便喜歡畢業(yè)后還是會懷念他對我們好的那種;另一類便是相處時不喜歡不理解甚至是厭惡,到畢業(yè)后才會漸漸發(fā)現(xiàn)讀書時他對我們的付出與愛。而撒老師和我高中時的班主任是屬于后者,就像男主結尾時對老師表達愛意時所說“我們永遠不會忘了您,說恨您,但也很愛您。”
我們用一個6月進行高考,卻在以后的每個6月里來懷念這場考試。但是,我并不喜歡中國的高考制度,不喜歡一考定終生的說辭,甚至不喜歡高考。什么“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拼一載春秋,搏一生無悔”這些誓言太為夸大。就在今年的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看到落榜生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那些原本是二本的考生到最后卻只能走上??婆c復讀的道路,真的挺唏噓,實力的較量里最終卻成了憑運氣所決定去留。寒窗苦讀十二年,不注重結果是假的,即使到最后懷念的是過程,那也是在考上大學以后。
影片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早戀。早戀害男主成了班里唯一的落榜生,同時早戀也蛻變了男主,讓他逐步成熟,之后考上了名牌大學。早戀是好是壞?很多青春片告訴我們,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早戀是沒有結果的,但是沒有早戀的青春是會后悔的??催^關于早戀的所有影片中,最喜歡的是來自泰國的《初戀這件小事》,里面的女主為了靠近優(yōu)秀的男主,努力讓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用同樣優(yōu)秀的自己去吸引了優(yōu)秀的他。這種正能量的喜歡在青春里才顯得有意義。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8
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橫沖直撞的,口號的,口號的,口號的,經歷過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時候總懵懂卻覺得前路很清晰,那時候總迷茫卻覺得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那時候還是暗戀不敢說出口卻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單純,那時候高三,殘酷,高壓,沉悶,卻在愣頭愣腦的青春面孔中透露著一股子鮮活。這樣多美好,可惜沒有這樣美好的電影,拍過的幾部關于高考的青春片,實在不敢恭維。直到《青春派》——這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為它建立在童話的云端上,盡量少地去描寫那些壓抑的存在,將更多視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這種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國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現(xiàn)了。當一種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襲擊到你,而你潛意識中一直期待這種美好,那么火花就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熱,全國也很熱,青春片也跟著熱。我是盼著像《青春派》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走紅的,不僅是因為它這樣如童話一樣美好,還因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如果走打斗路線,中等成本的電影《激戰(zhàn)》應該是一個標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這部片子的檔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對于中國院線經理而言,沒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會討他們的喜歡。但我說的正是明星這塊。該片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角成功。雖然秦海璐貢獻了這兩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號董子健才是亮點。這個據說是某大牌經紀人公子的90后演員,一出道就風華正茂??陀^地說,很不錯。無論是那股子青澀勁兒還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時候你都會想,這樣的沉穩(wěn),像一個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無量。片中的幾個女學生選得特別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號周邊的幾個小伙伴,則各有性格,很好的調動了觀眾情緒,讓人墜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電影能讓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肚啻号伞纷龅搅恕O肫鹞腋呷龝r,跟同學在宿舍說著臟話說著理想,在課間休息時對著走過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歡的女孩經過,她的小腿像蔥白一樣干凈,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張國榮,想起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眼淚飄灑而至。看之前并沒有對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淚的剎那扭頭看了下四周,正有與我一樣的動作在想念著各自的青春。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9
前幾天閑來無事就看了這部《青春派》,本來只是聽別人推薦的說很好看,直到我看完,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自從出現(xiàn)了那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們就一直期待內地影壇能出現(xiàn)一部類似的、能喚起我們青春記憶的作品。不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悸動與迷惘,也沒有《致青春》那樣多的傷感和遺憾?不是別人的故事,更多的,它能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產生共鳴,覺得電影里面某一個人物的故事其實講的就是自己。我們可以在影片里清晰地看自己成長的影子,那些被歲月洗滌過的酸澀,那些到我們到白發(fā)蒼蒼的時候還記憶猶新,總會去忍不住回憶的點點滴滴。
終于,我等到了這一部《青春派》。光看陣容和劇情介紹,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制作,找了“青春”這個討巧的題材打打懷舊牌,最后落入俗套,看到的只是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墒牵嘈盼?,這次你們全錯了?!肚啻号伞肥且徊恳粴夂浅?,沒有刻意雕琢的電影,許多橋段和臺詞都可以讓觀眾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天,會心的大笑之后走出電影院,然后沉浸在自己關于青春的回憶里。有一些溫暖,但絕不是躁動不安的感覺。60后的導演劉杰在這部電影里講的是95后的故事,這樣的年齡差距,讓人很大程度上會擔憂影片內容是否“接地氣”的問題。事實證明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劉杰交出了一份讓讓人感到滿意的答案,它不局限于某個年齡層,它是每一位面對過高考的人都熟悉的場景。也有過很多反映高考的電影,如《全城高考》、《高考1977》?。但是前述高考主題的電影之所以沒能收獲成功,是因為在創(chuàng)作方面,“為高考而高考”,把“高考”這個特定定義下的場景拍的過于程式化:太貼近生活,觀眾沒必要再去過一遍那段相對而言其實很枯燥的日子;太過遠離生活,觀眾又會覺得太假,產生不了共鳴。
《青春派》在這方面把握的很好,真正做到了故事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初衷,高考的殘酷得到了如實反映的同時,也把高考之前那段時光中可能的趣味點都挖掘了出來,還拼湊成了一盤味道不錯的菜:電影從一開始,就讓觀眾覺得“有戲”,愿意看下去(由于涉及到劇透,原諒我賣個關子),雖然整個故事說白了就是圍繞男主角如何希望通過復讀,考上自己心儀的女孩所在的大學所展開,但是每一段圍繞這個核心的橋段,都不溫不火的襯托出了主題,恰到好處的帶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樣,《青春派》并沒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緒,或者感天動地的感情,只是一群平凡的年輕人,平凡的故事,但是故事足夠真實、自然,足夠讓觀眾被影片所觸動,足夠讓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后,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和自己有關的往事?。值得表揚的是本片的演員們,雖然大都是地道的高中生,但是塑造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讓人印象深刻,高中時代的純真、倔強,17、8歲年齡的夢想與追求,都被他們本色的“演”了出來。這也算得上是劉杰導演的聰明之處,畢竟經過演技熏陶的職業(yè)演員,能找?guī)讉€能演得好高中生的本來就難于登天,更何況在這樣一部“群戲”頗多的影片里,稍不留神,職業(yè)演員的表演就會鶴立雞群,顯得非常突兀。
我深信,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都是呼喚真善美的,所以我不大相信籌備著搬上大銀幕的網絡電影《青春期》能有什么樣出色的票房收獲,那種重口味的青春也許也會發(fā)生在你我至少是我們身邊的朋友身上,但那種青春,不是值得我們一再回味,小心翼翼地儲存在自己的記憶里的,但是,《青春派》是的。也許我們可以說《美國派》是屬于美國青少年的青春狂歡,《放牛班的春天》是屬于歐洲孩子的頑皮記憶?。那么,《青春派》在我看來,是近年來中國影壇少有的可以貼上類似標簽的電影。
看完《青春派》,我回憶無限,想起了自己的高中,似乎也有和男主角居然想似的經歷,也曾那樣喜歡過一個人,只是沒有想男主角那么勇敢的表達出來,我的喜歡被高考埋在了心里。所以我看這部電影更多的是喚起了我心里的共鳴,喚起了我高中那種充實忙碌,痛并快樂著的感覺,頗有感觸!這部電影清新,搞笑,又有幾分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10
早幾天,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青春派》,這部電影寫了在高考前一些學生的表現(xiàn),同時我也看出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
我對電影里周強這一人物印象非常深刻,周強家里條件并不好,家里傾其所有只能送他一個人出來讀書,父母寄予他的期望很高,因此他特別刻苦他不想讓他們失望,每當深夜別人已經進入了夢鄉(xiāng),他就會帶上書本去廁所利用那微弱的燈光看書,有時看到凌晨兩三點才會拖著疲憊的身子會寢室,就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成績越來越好,最后遙遙領先,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清華大學,我們看到了他燦爛的笑容。
而另外一個角色齊明智家里條件也不好,他是家里唯一的兒子,父母親很溺愛,從小沒好好教育他,讓他養(yǎng)成了許多壞習慣,他不愛學習,每次考試都落在最后,以致他讀書越來越沒興趣,越來越自暴自棄,發(fā)展到后來他和老師對著干,老師也對他慢慢的失去了信心,他破罐子破摔,覺得這世界沒有一個人愛他,關心他,最后發(fā)展到逃學,這讓老師氣憤不已,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高考他只考了343分,只能去最差的學校,這時他幡然醒悟了,但已太晚,他只好選擇了復讀,打算從頭再來。
在這部影片里我還看到了一群偉大的媽媽,周強的媽媽省吃儉用為了他能讀好書,再苦再累也不說,我覺得是愛的力量讓周強勤奮讀書,讓他的人生劃過了一道美麗的弧線,周強是我學習的榜樣,想想我的物質條件比他好多了,我也有愛我的父母,我沒有理由不努力。
齊明智學習不好,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他認真,我們不能做第二個齊明智,不能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一定要做個拼搏的孩子,讓自己的人生絢麗多彩!
《青春派》觀后感范文篇11
《青春派》是一部以青春為題材的電影,主要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在高考前拍畢業(yè)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居然傷心的想爬墻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于是,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四歷程。
這部電影中令人感動的,可能是因為有些事親身經歷過,所以感同身受。對于青春來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可能是在操場上揮灑著汗水的身影,可能是炎熱的夏天對著試卷發(fā)呆的無奈,可能是臉上淡淡的痘印,可能是校服下包裹著瘦弱的身軀,可能是內心深處被某個人牽引著的幸福與迷茫。對于青春,我們可以瘋狂,但不能浪費,不能辜負。于我個人而言,青春這個奇妙的年齡階段,是為未來打下基礎,不讓未來的自己只是沉浸在過去的緬懷之中,不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青春中每個人都會產生一種美好的情感,那種對異性朦朧而又神秘、固執(zhí)而又忐忑的情感。而這種情感也有正反兩面,如果你控制得好,這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成為你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一種途徑;但如果并沒有控制好,那么就像墜入深淵一般痛苦、無法自拔。這部影片中的居然對于這種情感的把握并沒有控制得當:他在拍畢業(yè)照的時候向黃晶晶吟誦泰戈爾的詩,以莫大的勇氣爭取愛與被愛的權力;他在半夜妄圖翻窗跳樓,只為在那個時刻能見到黃晶晶,那般迫切仿佛是要在時間前行中逆向奔跑;他在南下的列車上突然出現(xiàn),十八相送不過是少年最炙熱的心跳以及無法通過其他一切行動證明的思念與不舍……這一切,都屬于青春的瘋狂,屬于居然這輩子美好的、難忘的、瘋狂的記憶。但這個年齡段所謂的“愛情”,大多都是抱憾而終。居然因為黃晶晶的離開傷痛不已,導致高考失利,開始了痛苦的高四時代。但也因為黃晶晶的離開,居然將這種悲痛在高考失利后轉化為一種力量,成為他去追逐愛的動力,去使自己的內心得到肯定的一種動力。從而可以再次認識到,早戀并不是弊無一利。
這部電影中的另一大亮點,就是麻辣教師“撒老師”。撒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及其負責,擁有較強的好勝心,在嚴厲的對待同學們時也深深愛著每一個同學。她的許多經典語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眼一睜,開始競爭!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就算拼個頭破血流,也要給我沖進一本的大樓!
其次,本部電影的插曲《我的天空》也是一大亮點,在一個片段中,居然在操場上跑步,背景音樂便是這首熱血激昂的歌曲。其中“如果沒有離別如何學會承受打擊,如果沒有跌倒如何能夠學會爬起”與電影主旨相吻合?!肚啻号伞芬詫憣崬橹鳎鎸嵉胤从沉烁咧袝r代的生活與內心的情感變化,整個電影不浮夸,不做作,電影的節(jié)奏把握的相當流暢,時間軸也異常地清晰。
這部電影中也有其他許多亮點,比如同學之間的打打鬧鬧十分真實,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互動也符合實際。然而我稚嫩的文筆也只能停留在表層。
當我們長大以后,我們不會在黃昏拿上一本書去朗讀,挑個位置,背后是當時還喜歡著的人;不會因為站著對答案而腰痛,不會在晚自習的時候傳小紙條聊天;不會再拉幫結伙找人一起去上廁所,不會再因為小事和同桌鬧翻;不會再擔心數(shù)學課被叫到黑板回答問題,不會再有短暫的下課,10分鐘的分零食和亂聊天。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美麗的,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段青春,我們應該把握它,理解它,讓它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