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勢利之交,難以經(jīng)遠(yuǎn)。
【出處】諸葛亮《論交》:勢利之交,難以經(jīng)遠(yuǎn)。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貫四時(shí)而不衰,歷坦險(xiǎn)而益固。
【解讀】為權(quán)勢,私利而交結(jié)的朋友,不會成為永久,更不會成為真正的知己。
所以說,建立在權(quán)勢和私利基礎(chǔ)上交的友情,難以持久。朋友也不可以利益感情為基礎(chǔ)的,過分注重功利、講究得失,彼此間以利益出發(fā),把利益作為衡量情感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這也是不妥的,這種朋友也是不長久的。朋友是經(jīng)得住挫折的考驗(yàn),患難見真情,朋友在你最困難的時(shí)候,最需要幫助的時(shí)候不會離開你。
2、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出處】白居易《傷唐衢二首》: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傷心事,不為長嘆息。忽聞唐衢死,不覺動顏色。悲端從東來,觸我心惻惻。伊昔未相知,偶游滑臺側(cè)。同宿李翱家,一言如舊識。酒酣出送我,風(fēng)雪黃河北。日西并馬頭,語別至昏黑。君歸向東鄭,我來游上國。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憐君儒家子,不得詩書力。五十著青衫,試官無祿食。遺文僅千首,六義無差忒。散在京洛間,何人為收得。
【解讀】這句話是個(gè)人生道理,知人不足應(yīng)知心才對。唐代詩人白居易元和六年(811),或稍后間,寫了《傷唐衢二首》,悼念他的亡友。第二首中,談到了他自己所作組詩《秦中吟》的創(chuàng)作緣起。“但傷民病痛,不識時(shí)忌諱”出自《傷唐衢二首》。意思是:自己只是為了人民的疾苦、貧困而傷心,不知道還有什么禁忌回避的。他在《傷唐衢二首》中所寫的“貴人皆怪怒,閑人亦非訾”,就是他這些諷諭詩全面得罪的結(jié)果,也是他為文做詩,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必然要遭遇的厄難了。
3、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
【出處】杜甫《徒步歸行》:明公壯年值時(shí)危,經(jīng)濟(jì)實(shí)藉英雄姿。國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禍亂非公誰。鳳翔千官且飽飯,衣馬不復(fù)能輕肥。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fēng)驃。
【解讀】人與人的交往,何必在乎年齡的老與少;只要彼比心靈契合,何必一定要先求同調(diào)呢?
唐代大詩人杜甫,自鳳翔赴鹿州,途經(jīng)分州,寫了《徒步歸行》一詩送給友人李特進(jìn),這是其中的兩句。人生相交,貴在知心。不去計(jì)較年齡的差異,便可得忘年之交;不求同調(diào),便可得忘形之友。只要彼此情投意合,任何年齡、身份、行業(yè)的差異,都不會構(gòu)成朋友之間的阻礙的。
4、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出處】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解讀】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yuǎn)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此詩用質(zhì)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zhì)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余、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于感傷。但并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huán)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yuǎn)出求仕的心情。
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出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解讀】同樣都是淪落世間的人,既然相逢,無論先前是否認(rèn)識,都會同病相憐,同聲相應(yīng),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識呢?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十分愁苦,江邊送客偶遇琵琶女,聽罷婉轉(zhuǎn)憂傷的琵琶曲后,才知道琵琶女也曾經(jīng)是京城名倡,當(dāng)年貌美技精,風(fēng)光無限,而現(xiàn)今卻流落天涯,嫁作商人婦,獨(dú)守空船,亦是無限愁怨,詩人白居易陶醉于琵琶曲,又深感于琵琶女的身世,再想到自己由京官左拾遺被貶九江,其凄苦又何曾不是如此,作者感觸于懷,便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千古名句。 其意彼此命運(yùn)如此相似,雖不曾相識,但卻像朋友一樣有相知,感慨無限。
6、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出處】李白《贈友人三首》其二:袖中趙匕首,買自徐夫人。玉匣閉霜雪,經(jīng)燕復(fù)歷秦。其事竟不捷,淪落歸沙塵。持此愿投贈,與君同急難。荊卿一去后,壯士多摧殘。長號易水上,為我揚(yáng)波瀾。鑿井當(dāng)及泉,張帆當(dāng)濟(jì)川。廉夫唯重義,駿馬不勞鞭。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解讀】人與人之間貴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錢交往,不以貧賤富貴作為擇友的標(biāo)準(zhǔn)。
《贈友人三首》乃一組五言古詩,當(dāng)作于唐肅宗至德元載(公元756年)春,李白游越中時(shí)。這兩句寫的.是李白對交朋友的態(tài)度——人與人之間貴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錢交往,不以貧賤富貴作為擇友的標(biāo)準(zhǔn)。語含哲理,近于格言。
7、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出處】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解讀】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dān)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gè)不知道你啊!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shí)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shí)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其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保?。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出處】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解讀】游子的行蹤似天上浮云,落日難留。
這首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佳作。“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笔悄捴巳丝诘拿洹I暇湎胂笥讶寺猛局酗h零之感,下句抒寫別后故人相思之情。這一聯(lián)對仗十分工整,“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渲染出濃郁的離別氛圍,卻點(diǎn)到即止,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李白這首送別詩寫得情深意切,卻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而自然流暢。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構(gòu)成高朗闊遠(yuǎn)的意境。
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孟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jīng)》
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4、誰言寸草心,報(bào)得三春輝。
5、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bào)。
6、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肖楚女
7、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yǎng)?!醴?/p>
8、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9、知恩圖報(bào),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
12、投之以桃,報(bào)之以李。
13、一父養(yǎng)十子,十子養(yǎng)一父。
14、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一飯之恩,當(dāng)永世不忘。
17、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可憐天下父母心。
19、知遇之恩當(dāng)永生不忘。
20、哀哀父母,生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
2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22、感謝命運(yùn),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斞?/p>
2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jì)深遠(yuǎn)。
24、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我?guī)腿思?,莫記心?——華羅庚
25、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報(bào)母恩
26、恩欲報(bào),怨欲忘;報(bào)怨短,報(bào)恩長。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洛克
28、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尼采
29、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
30、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xiàn)在當(dāng)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shí)候。 ——莫泊桑
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yàn)樗苁垢改斧@得情感?!_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cái)富。 ——賀拉斯
33、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3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前蘇聯(lián)諺語
35、養(yǎng)兒方知娘艱辛,養(yǎng)女方知謝娘恩。——日本諺語
36、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飾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惡德還要厲害?!V語
37、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ED諺語
38、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fù)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V語
39、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fù)義的,忘恩負(fù)義原本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40、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shí)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yīng)該向他道謝的—泰戈?duì)?/p>
41、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 ——盧梭
42、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日本諺語
43、不管一個(gè)人取得多么值得驕傲的成績,都應(yīng)該飲水思源,應(yīng)該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播下了最初的種子?!永锓蛉?/p>
44、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45、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fù)義的:忘恩負(fù)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46、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諺語
47、如果一個(gè)人身受大恩而后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shí)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薩克雷
48、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fù)義是惡習(xí)中最不好的 ——英國諺語
49、無知的人本想做點(diǎn)好事,結(jié)果卻害人不輕;小喜鵲拔出媽媽的羽毛,還以為報(bào)答了養(yǎng)育 之恩-藏族諺語
50、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bào)娘恩 - 日本諺語
1、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論語)
3、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5、別裁偽體親風(fēng)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7、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孟子)
8、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孟子)
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10、彼一是非,此一是非。(莊周)
11、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孔子)
12、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
13、發(fā)奮忘食,樂以忘優(yōu),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14、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孔子)
15、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16、口惠而實(shí)不至,怨災(zāi)及其人。(禮記)
17、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1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9、智者不惑,仁者不優(yōu),勇者不懼。(論語)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21、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2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23、當(dāng)仁不讓于師。(孔子)
2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2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jiān)忍不拔之志。(蘇軾)
26、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27、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悅乎?。鬃樱?/p>
28、損者三樂:樂驕東,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孔子)
29、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30、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3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3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周)
3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34、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35、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孔子)
36、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3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38、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3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
4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41、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
42、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4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jìn),熟讀而精思。(朱熹)
4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45、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46、貧而無怨,富而不驕。(論語)
4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
48、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49、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50、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5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5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53、倉廩實(shí)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
54、聽其言,觀其行。(論語)
5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
56、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樂乎?。ㄕ撜Z)
57、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孟子)
58、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59、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60、百川東到海,何時(shí)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6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孔子?/p>
6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
6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64、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孔子)
65、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66、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6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68、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shí)。(論語)
69、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7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7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72、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孟子)
7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4、大丈夫?qū)帪橛袼?,不為瓦全。(北齊書)
75、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7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矣。(孟子)
77、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孔子)
78、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79、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80、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1、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論語)
8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孟子)
83、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8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
8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書經(jīng))
8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87、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孔子)
8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子)
89、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90、置之死地而后生,(孫子)
91、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
92、士可殺不可辱。(孔子)
93、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94、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子)
95、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孔子)
9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9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98、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99、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孔子)
100、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