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論學(xué)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釋劃線的詞。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
③臣聞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驅(qū)之別院
D、學(xué)而時習(xí)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晚 ②怎么 ③聽說 ④好
2、B
3、(1)少年好學(xué),就像初升太陽的光芒。
(2)哪有做臣子的反過來戲弄君王的道理?
4、學(xué)無止境,什么時候都應(yīng)該抓緊學(xué)習(xí)。(意對即可)
注釋
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
2.于:向。
3 吾:我。
4.師曠:字子野,春秋時代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xué)習(xí),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
5.恐:恐怕,擔(dān)心。
6.暮:本來是“天晚”的意思,這里指“晚”的意思。
7.何:為什么。
8.炳燭:點燭,當(dāng)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燭。
9.安:怎么,哪。
10.戲:作弄,戲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12.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
13.聞:聽說,聽聞。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陽:陽光。
16.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
17.孰與:相當(dāng)于“……跟(與)……哪個(誰)怎么樣?”。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說得好??!
20.善:好。
21.日出之陽:初升的太陽,早晨的太陽。
22.日中之光:正午(強(qiáng)烈)的太陽光。。
23.好:愛好。
24.為:作為。
25.少:年少。
26.欲:想,想要
點評:
晉平公想要學(xué)習(xí),卻擔(dān)心自己年齡已老。而師曠認(rèn)為,人的一生都應(yīng)該不斷學(xué)習(xí)。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學(xué),好像初升的太陽,壯年好學(xué),好像正午的陽光;老年好學(xué),好比蠟燭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雖然光線微弱,但總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這一比喻,很形象,人們?nèi)菀桌斫猓踩菀捉邮?,所以晉平公為之稱善。本篇的特點,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師曠的說辭,不是陳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識來闡發(fā)自己的主張。為了吸引對方的注意,師曠有意利用漢語一音多義的特點,用雙關(guān)的手法故意曲解晉平公的語意。晉平公所說“欲學(xué),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齡老大,已入暮年。師曠卻將“暮”字解釋為太陽已落,天色將晚,所以說:“暮,何不炳燭乎?”這樣的曲解,形同戲弄,正因為如此,師曠的話才引起晉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師曠由“炳燭”自然導(dǎo)引出關(guān)于學(xué)習(xí)的比喻,留給對方的印象也就更為深刻了。先秦游說之士的說辭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訣竅也就在這里。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譯】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想要學(xué)習(xí)主,但是恐怕已經(jīng)晚了?!?/p>
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又怎敢戲弄君主。我還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像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像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
【閱讀題目】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晉平公問于師曠曰②臣安敢戲其君
③孰與昧行乎④何不炳燭乎
2.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2.①因此別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②等到他高興了,(我)就又向他請教了問題。
3.①他好學(xué),家貧,買不起書,但他借書不失信于人;抄書不畏艱苦,從而得以遍觀群書。②為求得先達(dá)的指導(dǎo),常常遠(yuǎn)行百里之外,登門請教,不恥下問,因此他能“卒獲有所聞”。
4.學(xué)習(xí)勤奮刻苦,尊師,
《師曠論學(xué)》閱讀答案1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釋劃線的詞。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
③臣聞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驅(qū)之別院
D、學(xué)而時習(xí)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晚 ②怎么 ③聽說 ④好
2、B
(1)少年好學(xué),就像初升太陽的光芒。
(2)哪有做臣子的反過來戲弄君王的道理?
4、學(xué)無止境,什么時候都應(yīng)該抓緊學(xué)習(xí)。(意對即可)
《師曠論學(xué)》閱讀答案2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想要學(xué)習(xí)主,但是恐怕已經(jīng)晚了?!?/p>
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晉平公問于師曠曰②臣安敢戲其君
③孰與昧行乎④何不炳燭乎
2.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答案:
2.①因此別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②等到他高興了,(我)就又向他請教問題。
3.①他好學(xué),家貧,買不起書,但他借書不失信于人;抄書不畏艱苦,從而得以遍觀群書。②為求得先達(dá)的指導(dǎo),常常遠(yuǎn)行百里之外,登門請教,不恥下問,因此他能“卒獲有所聞”。
4.學(xué)習(xí)勤奮刻苦,尊師,求學(xué)誠心。
《師曠論學(xué)》閱讀答案3
師曠論學(xué)
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⑤?”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②師曠:字子野,春秋時代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xué)習(xí),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③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當(dāng)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燭。炳,光明,顯明。④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⑤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昧行: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⒘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學(xué),恐已暮矣。暮:
②何不炳燭乎。何:
⒙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譯文:
⒚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17.暮:晚何:為什么
18.譯文: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19.學(xué)無止境,什么時候都應(yīng)該抓緊時間學(xué)習(xí)。或者:一個人要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
啟示:開放題,學(xué)生能自圓其說就給分。如:讀書不能半途而廢、有志者事竟成、堅持就能成功等等。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xué)習(xí),恐怕已經(jīng)晚了?!睅煏缁卮鹫f:“為什么不拿蠟燭呢?”平公說:“哪里有為人臣子而戲弄自己的國君的呢?”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xué)習(xí),就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時喜好學(xué)習(xí),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強(qiáng)烈);晚年時喜好學(xué)習(xí),就像拿著火把照明。點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