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展觀后感1
書法是人的衣冠儀表,是才能風度的象征,中國人都希望寫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華國,書法華身,書法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門藝術。書法是易學難精的藝術。作為一門傳統(tǒng)藝術,傳承是它顯著的特征,它要求筆墨有出處,結字有法度,不像現(xiàn)代藝術那樣可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
誠然,既定的法度有時會將書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書法家都是從法度中走出來的,“穿著漢唐服裝,舞出時代風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書法大家。
書法展觀后感2
12月29日上午,我在浦江美術館參加了慕鴻書社第八屆年展開幕式。以前,覺得書法家、畫家離自己很遠,能見上他們一面是很不容易的。今天一下子見到了這么多書畫名家,真是欣喜若狂,感覺好像變換了時空。能目睹這么多書畫名家的風采,真是三生有幸。
慕鴻書社是中國書法界級別最高的藝術團體,會員都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的研究生,來自全國各地,都是當?shù)貢鴫念I軍人物。開幕式上,縣領導鄭文紅發(fā)表了講話。主席臺第一排都是一些領導,第二排就是慕鴻書社的會員了。我認真地觀察了每一位書法家,估計年齡都在四十以上,個個氣質高雅,精神飽滿,散發(fā)著藝術氣息,每一位的臉部表情似乎代表著他們的書法特色,眼角邊的皺紋好像訴說著他們學習書法的艱辛經(jīng)歷。
最引人注目的是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李可染的兒子李小可。這兩位現(xiàn)在都是國家一級美術師,都繼承了父親的事業(yè)。能在浦江看見這兩位大師,真是幸運!開幕式上,徐慶平先生發(fā)表了講話,對我們浦江在書畫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肯定。
來參加開幕式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書畫愛好者。我碰到了很多熟人,大家不約而同地來到了美術館。一位愛好書法的領導鼓勵我:“李老師,有朝一日,你的書法作品也能掛在這里?!蔽倚χf:“這件事恐怕很難辦?!苯又?,我們的目光被一位舉著拐杖的女士吸引。她來自武義,我們都叫她“梅姐”。前幾天出了車禍,手腳都受傷了,醫(yī)生叫她住院,但是她卻從武義跑到浦江來參加這個展覽。這位梅姐,只有小學文化,卻是一位女企業(yè)家、慈善家,培養(yǎng)了一位優(yōu)秀的女兒,女兒是重慶大學的學生,才19歲,已是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已經(jīng)是一位書法家了。受傷住院了竟然還來看展覽,她的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難怪她培養(yǎng)出了一位優(yōu)秀的女兒,事業(yè)也是如此輝煌。
接著,大家開始欣賞慕鴻書社的年展。展廳里掛滿了各種書體的書法作品,有隸書、行書、行草、草書等等。以前,看書法展覽,我就是走馬觀花,幾分鐘就看完了,看與不看差不多?,F(xiàn)在,看書法展覽,我會看得仔細些,有時會在一張作品前站立許久,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筆勢是怎樣的,會在手中筆畫一下,觀察一下整幅作品的布局,看看每一行的變化,筆畫有粗有細,筆力有輕有重,空間有疏有密,墨汁有濃有淡等等。一幅書法作品如何,字寫得好差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作品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v觀這些大師的`書法作品,發(fā)現(xiàn)每一幅書法作品的形式也是精心設計過的,尤其是紙張。這些紙并不是一些普通的紙,有些紙市面是買不到的,估計是書法家們自己制作與設計的。這些紙本身就是一件件藝術品,再配上書法家的字,當然就變成了藝術名品!
欣賞是需要水平的,而且是需要專業(yè)的水平。以前,看書法展覽如同對牛彈琴,看了也白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學會初步地欣賞,希望將來能學會更高層次的欣賞!
書法展觀后感3
為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促進校園文化繁榮發(fā)展,展現(xiàn)廣大師生高雅健康的藝術才情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舉辦了首屆師生書畫展。展出了全校師生優(yōu)秀作品230幅,其中學生作品154幅,教師作品76幅。資料包括水彩畫、剪貼畫、國畫、木刻畫、書法、攝影、十字繡等。
11月3日,學校組織六年級學生去文化廣播中心參觀書畫作品展。我本帶著一種沉重的工作情緒去到展廳,但當我到達展廳后,我的情緒立刻激動起來。哇!展廳里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畫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方桂珍老師幾幅工筆畫:《微笑》、《三月紅》、《遐想》、《樹下》,畫中的人物描繪得那么溫雅嫻靜,他們姿態(tài)像就是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氣質高貴、清純無暇,心靈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頓生不忍褻瀆的愛憐之情。
這時家長帶著學生陸陸續(xù)續(xù)進場了,我?guī)е鴰孜粚W生、家長到處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畫,內心開始感起興趣來。我仔細觀望著每幅畫,我發(fā)現(xiàn)每幅畫筆法都蒼翠有力,畫的使人覺得實有行云流水,筆走龍蛇之感!讓人感到藝術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學們的畫,那更不用說了,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又來到書法作品展區(qū),一個個毛筆字清秀俊逸,透露著深深的文化氣息,同時也激起了我對書法的興趣。我又仔細一看,這些書法作品的作者竟然就是年齡那么小的孩子!真的是為他們感到自豪。一位家長觀看完這些作品,不禁的贊嘆到:“河田小學能夠舉行這么大的書畫展,真不簡單呀!”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
看完了書畫展,我感覺很不錯,能欣賞到藝術,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繽紛色彩的世界!同事們和學生們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種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與他們相比我實在就是太慚愧了。也許我該身體力行的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狹隘,認真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書法展觀后感4
這天下午兩節(jié)課后,我們全班來到B3幢一樓參觀黃原奶奶的書畫展。
老師帶領我們陸陸續(xù)續(xù)進場了,我四處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字畫,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運河水,盛開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間還鑲嵌著幾幅書畫作品,動靜皆宜,相得益彰。黃奶奶的筆法蒼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讓人不禁感嘆她高超的技藝。我課外也在練習書法,覺得個性枯燥,有時都不想寫,看了黃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須會堅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畫就是牡丹爭艷圖,形態(tài)各異的牡丹競相爭艷,黃的、紅的、白的……瞧,上方還停留著兩只黃黑色的畫眉鳥,時而清脆的鳴叫,時而撲打著翅膀,讓人賞心悅目。寓意著我們青少年在老師的教導下用心向上,勇于進取,就像是花兒一樣美。
畫展中還展出了一些照片,靈山大佛、江南林園、太湖美景,讓人感覺黃原奶奶就是那么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
活到老,學到老,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我想我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就應身體力行的多看多走,去感受美麗的世界。
書法展觀后感5
聽一段古箏,唱一首老歌,吟一種心境,享受中華民族沉淀了幾千年的深厚文化。揮毫潑墨,抒一腔豪情,書法的線條,書法的韻味勃然秀出。在這千年不變的古老藝術中,把心放飛,那種淡定,從容,如煙似霧,逐風而散。
開學伊始,學校便把“三進”工作中師生書法作品陳列在櫥窗里。每天放學,我都特意經(jīng)過那里,不由地駐足在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跟前。陳平老師的一幅《沁園春雪》鋼筆作品,剛勁有力,別出機杼,收放有度,提按得宜,讓我仿佛看到了北國雪景的磅礴氣勢,體會到了毛主席博大的胸懷。顧思睿的毛筆字作品謀篇布局無比精妙,既講究一行之間的飄逸走勢,又十分留意行與行之間的呼應,使章法在整體的視覺沖擊中給人以研美飛動的美感。整個書法展,用筆多變,動靜相宜。老師的作品豪邁奔放,同學的作品清永雋俊,每一副書法,都是蘊含了作者的心血,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悠遠文化。
記得小時候,我學書法的時候,從來不認真地對待,結果被老師狠狠地訓了一頓。老師的話語至今仍令我難以忘記:你的不認真是對我們國家獨有文化的一種侮辱,要是你這樣,就不要學了。從此,我不管對待的是書法,是國畫,或者其他事情,我都會一絲不茍,精亦求精……
或許,書法給我?guī)淼牟粌H僅是文化的熏陶,更是它告訴我為人處事的重要方法,讓我從中獲取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中國的書法,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出色中華兒女,孕育出能屹立與世界巔峰的中華兒女,讓中華民族領會它的內涵,做新時代的真正統(tǒng)領者!
漢字書法之美讀后感1
水墨在宣紙上隨筆峰渲染開一絲一絲的纖維,而書香氣息也通過呼吸沁人心脾,深厚的文化底蘊暈開了一條又一條的血脈,時時觸碰著我們的心房。當我們在書寫時,無時無刻不在汲取漢字背后的文化和歷史,這也是一種“漢字書法之美”吧!
漢字書法可謂動靜相容,張弛有度:當毛筆在紙上起伏,留下行云流水般飄逸靈動的漢字時,我們的心中卻如止水一般平靜、專注、感悟著這最古老的符號之意。只有心靜了,我們才有機會“與自己相處”,不受外界的紛擾,好比一只仙鶴,只有它落在地面時你才能安靜的與它相處。靜心到了一定的程度,便邁向了另一種境界——凈心。
水的清,是一種凈;紙的柔,是一種凈;硯的端正,更是一種凈。試想,當你沉浸于水、墨、紙、硯的凈中時,你的心又怎能不凈呢?
《漢字書法之美》需要用心去讀;漢字書法之美,需要用心去悟。
漢字書法之美讀后感2
作為一名小學書法老師,為了讓中規(guī)中矩的書法課生動有趣、為了讓深奧的書法知識淺顯易懂,我發(fā)現(xiàn)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法文化之書——《漢字書法之美》。這本書是著名美學家、文學家、畫家蔣勛的大作,分別從漢字演變、書法美學、感知教育、漢字與現(xiàn)代四個章節(jié)介紹漢字書法之美。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對漢字文化又有了新的認識。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的一個符號,上端一個圓,下端一片曲線,最下端一座五峰尖山,這就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古老的文字出現(xiàn)了。結繩、倉頡、毛筆、石鼓等等像放電影一樣在眼前一幕一幕閃過。
而書法美學又讓我對書法的五種書體的歷史有了新的心得體會:波磔與飛檐的隸書線條、碑帖的厚重與飄逸、行草到狂草的平正與險絕、宋代書法的意境與個性、元明書法的形式與表現(xiàn)及清代書法的古樸與拙趣。
又讓我對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細細感知。“高峰墜石”的點是形狀,是體積,是重量,也是速度;“千里陣云”的橫是水與墨在紙上的交互律動;“萬歲枯藤”的豎是一切看似枯老卻毫不妥協(xié)的堅強生命。
以小見大,讓人看出漢字書法之奇,不僅在指腕之間,甚至是呼吸,是養(yǎng)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乃臻而為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一如瑜珈、太極、舞蹈,乃至慢跑,由靜轉動,動中見靜,成就了一種肢體韻律之美。
漢字書法之美讀后感3
讀完了蔣勛老師的《漢字書法之美》,合上書本,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里感動了許久,竟有一種讀完紅樓夢的悵悵與迷離之感。
讀完這本書,我對漢字更添了一層敬畏感與親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煙火氣息的書法故事,才是書法本來的面目,政治書法的正襟危坐與森嚴,書圣們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平常問候,莫名的有一種親近之感,突然覺得書法離我很近,像一位噓寒問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鴨頭帖》、《肚痛帖》,都是與很有生活氣息的書信便條而已,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鄭重其事正襟危坐。
書法與民間,讀到漢朝瓦當上的“千秋萬歲”時,我感慨良久,家里在農(nóng)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種質樸與平靜的生活中父輩們對上蒼深深的祈求,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祖父祖母,他們都沒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飽穿暖,過平凡幸福的日子;蔣勛說:“這四個字的美,是一種平凡生活的感動”“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實很簡單,希望能平安過日子,希望日子能長長久久過下去?!边@只僅僅是一種生活平凡的感動,凝練在最樸實無華的文字中。
蔣勛老師從美學的角度帶領我們欣賞了書法的美,書法里面的精神境界與追求,而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別是對于衛(wèi)夫人《破陣圖》橫豎撇捺點的講解,我對于書法有了更進一步的“美”的感悟與啟發(fā)。
書法與生命的領悟,書法就是在帶領我們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萬萬的生靈。如果能夠領悟到書法與自然生命的連接,那么,書法創(chuàng)作自然會更加精進。
漢字書法之美讀后感4
兩周前花一個下午讀了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倒是想起安史之亂和神宗變法虐得哭哭,也沒正經(jīng)寫個讀后感。中午趁午休搜了搜書評,看到江弱水的《撕扇記二:美言還是不信的蔣勛》有點意思。
我對蔣勛其人不熟,初讀《漢字書法之美》的時候覺得文筆大抵就是“主觀浪漫主義”吧。江弱水引用張大春的《書法之美是知識,不是呻吟》也是蠻有趣。不過我已把此書定位為主觀的文化隨筆而非嚴肅作品后,對“文藝腔”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對于這本書的總體定位后,讀起來就很順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點遺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亂什么的……反正就是發(fā)散發(fā)散思維,自我升華一下。
本書細節(jié)處的問題江弱水那篇文擇了好多,雖然也看到有人罵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還是贊同嚴謹對待細節(jié)。不過把《漢字書法之美》當做別人主觀的文化隨筆,外加自己的歷史常識還在,其實這些細節(jié)也不是太困擾。
說個總體印象,《漢字書法之美》一書文字浪漫煽情,歷史細節(jié)有含糊處,漢字演化部分不夠嚴謹,書法賞析有認字錯誤并且偏作者主觀,后附云門舞集和書法教育的部分寫得空泛主觀。
作為文化小品可讀,淺顯了解漢字書法可讀,假日消磨時間自我升華可讀,不必認真當做學術著作來讀。
看完本書我還是有個人收獲的。作為一個膚淺觀眾,我一直喜歡端方小楷,對行書與草書不太會欣賞。本書對于我的益處是稍微提升了一點對行書的理解和欣賞力。
還有年底云門舞集有一場在廈門的演出,我會考慮去看看。
漢字書法之美讀后感5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以其獨特的美學情懷,講述漢字書法淵源流長的歷史故事,用文字編織成畫面,帶我們走進古老卻又現(xiàn)代的漢字時光長廊。
《漢字書法之美》全書用很大篇幅介紹漢字書法的歷史,但又無處不在談漢字書法的美學,堪稱“歷代書法審美指南”,將漢隸水平線條的“波磔”與中國建筑張揚起翹的飛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蘭亭集序》所呈現(xiàn)的行書的“即興與自在”,對比碑與帖的“厚重與飄逸”,探究從行草到狂草的“平正與險絕”,闡釋唐楷的“法度與莊嚴”,描摹宋代書法的“意境與個性”,解說元明書法與文人畫的“形式與表現(xiàn)”,玩味清代書法走向民間的“古樸與拙趣”。
有人說現(xiàn)在是大數(shù)據(jù)時代,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是信息時代,世界運轉的`步伐日新月異,將我們湮沒在海量的數(shù)據(jù)中,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微信,不斷更新自己的裝備,眼花繚亂地去接觸新的事物,奮力奔跑卻追不上那些變化,暮然回首,發(fā)現(xiàn)一路走來,像個孩子一樣,丟西瓜撿玉米,丟玉米撿芝麻,最不該丟失的就是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
這個世界變化再快,根基卻始終深植在傳統(tǒng)文化中,厚厚積淀的文化土壤是我們永恒的寶庫。校園里的學生開始重新學習《三字經(jīng)》、《千字文》,朗朗書聲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開始復蘇,《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一檔檔火熱起來的文化類型節(jié)目喚醒人們對經(jīng)典的熱愛,提醒我們真正應該抓牢的是什么。而《漢字書法之美》是寫給每個中國人的書法美學,喚醒每個中國人的書寫記憶。
漢字書法之美,不僅在指腕之間,而且是呼吸,是養(yǎng)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成為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
讀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與力量,會在內心深處引發(fā)一種對歷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蔣勛所說,“漢字書寫是強大的信仰”,作為中國人,學習掌握一點這門古老而仍然生機勃發(fā)的藝術的基本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審美修養(yǎng),更意味著增加了了解和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
漢字是我們與知識溝通的橋梁,在與漢字的相識相伴相知中,我們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學習生活及處世的智慧;而漢字書法是記載漢字的歷史,將漢字本身活靈活現(xiàn)具象到我們面前,滲入到我們的血液中,在書法中,讓浮躁的身心靜下來,體會人生的美好。蔣勛說,漢字書寫,對于我,像一種修行。每一個人都應該將這場修行進行到底。
漢字書法之美讀后感6
買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網(wǎng)上碰到了好久沒有看到的同學,他是
我馬上在當當網(wǎng)下了訂單,并且給他回復說:“向我這樣臭字,很需要看這樣的書。”我的同學發(fā)過一句話:“距離生活還是很遠,不過你讀后一定會愛上漢字的?!?/p>
真的是這樣,一邊讀完說實在的我還不能一一細數(shù)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
不過僅看那些圖片,都讓人流連忘返,僅是撫摸那書的質感,都讓人回味。
在這一個月的零散閱讀里它給我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勛說:書法是呼吸,是養(yǎng)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xiàn)實里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xiàn)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
12月29日上午,我在浦江美術館參加了慕鴻書社第八屆年展開幕式。以前,覺得書法家、畫家離自己很遠,能見上他們一面是很不容易的。今天一下子見到了這么多書畫名家,真是欣喜若狂,感覺好像變換了時空。能目睹這么多書畫名家的風采,真是三生有幸。
慕鴻書社是中國書法界級別最高的藝術團體,會員都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的研究生,來自全國各地,都是當?shù)貢鴫念I軍人物。開幕式上,縣領導鄭文紅發(fā)表了講話。主席臺第一排都是一些領導,第二排就是慕鴻書社的會員了。我認真地觀察了每一位書法家,估計年齡都在四十以上,個個氣質高雅,精神飽滿,散發(fā)著藝術氣息,每一位的臉部表情似乎代表著他們的書法特色,眼角邊的皺紋好像訴說著他們學習書法的艱辛經(jīng)歷。
最引人注目的是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李可染的兒子李小可。這兩位現(xiàn)在都是國家一級美術師,都繼承了父親的事業(yè)。能在浦江看見這兩位大師,真是幸運!開幕式上,徐慶平先生發(fā)表了講話,對我們浦江在書畫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肯定。
來參加開幕式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書畫愛好者。我碰到了很多熟人,大家不約而同地來到了美術館。一位愛好書法的領導鼓勵我:“李老師,有朝一日,你的書法作品也能掛在這里。”我笑著說:“這件事恐怕很難辦。”接著,我們的目光被一位舉著拐杖的女士吸引。她來自武義,我們都叫她“梅姐”。前幾天出了車禍,手腳都受傷了,醫(yī)生叫她住院,但是她卻從武義跑到浦江來參加這個展覽。這位梅姐,只有小學文化,卻是一位女企業(yè)家、慈善家,培養(yǎng)了一位優(yōu)秀的女兒,女兒是重慶大學的學生,才19歲,已是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已經(jīng)是一位書法家了。受傷住院了竟然還來看展覽,她的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難怪她培養(yǎng)出了一位優(yōu)秀的女兒,事業(yè)也是如此輝煌。
接著,大家開始欣賞慕鴻書社的年展。展廳里掛滿了各種書體的書法作品,有隸書、行書、行草、草書等等。以前,看書法展覽,我就是走馬觀花,幾分鐘就看完了,看與不看差不多?,F(xiàn)在,看書法展覽,我會看得仔細些,有時會在一張作品前站立許久,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筆勢是怎樣的,會在手中筆畫一下,觀察一下整幅作品的布局,看看每一行的變化,筆畫有粗有細,筆力有輕有重,空間有疏有密,墨汁有濃有淡等等。一幅書法作品如何,字寫得好差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作品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縱觀這些大師的書法作品,發(fā)現(xiàn)每一幅書法作品的形式也是精心設計過的,尤其是紙張。這些紙并不是一些普通的紙,有些紙市面是買不到的,估計是書法家們自己制作與設計的。這些紙本身就是一件件藝術品,再配上書法家的字,當然就變成了藝術名品!
欣賞是需要水平的,而且是需要專業(yè)的水平。以前,看書法展覽如同對牛彈琴,看了也白看?,F(xiàn)在,已經(jīng)學會初步地欣賞,希望將來能學會更高層次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