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三月景物的詩句
《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
【宋】歐陽修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玉樓春》
【宋】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絕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思》
【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春詞》
【唐】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玉樓春》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江南春絕句 》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描寫三月景物的句子
1、三月的溫和透著別樣的親切,輕柔地拂人臉頰,幾分靦腆,幾分矜持,幾分神秘,鐘情于我的詩韻,飄逸著我的靈魂,悠然著我的思緒。
2、三月的小雨,三月的微風,從我的臉上輕輕走過。
3、三月沐風,空山凝云。與友信步閑游,極目遠眺樓外青山,殘陽冠于其頂,艷陽沸血,掩旁之柏翠,盡顯其色:又似一含醉之絕世舞姬,粉面桃花,醉眼迷離,秀口吐芳。
4、又到了陽春三月,花紅柳綠的時節(jié)。萬物復蘇,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
5、一曲春魂,心懷美麗,悠長的守望涌動著神韻的三月天,行云流水間夢斷天涯,幽香的詩句在無我的境界里尋找遠古的風雨,釋放情懷,悠悠心曲流淌著水一般的文字。
6、陽春三月的太陽照在人們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們都脫下了厚厚的冬裝,可愛的小燕子又從南方飛回”老家”了,柳樹今年又長出了長長的枝條,像小姑娘的'辮子。
7、三月的春風撫弄著我的發(fā)梢,除了帶來絲絲的困惑,也給我?guī)砹艘魂囆暮?/p>
8、三月的春風雖然不像冬天的風般凜冽激昂,雖然不如夏日的涼風般宜人,卻讓我們獲得新一輪的生命與感悟。她輕輕地愛撫著我們,就像是溫柔的母親,喚醒我們陳舊的回憶。
9、佇立在春意盎然的三月里,綠色的律動詮釋著生命的意義,嬌柳媚花、青山溪水、薰風細雨……無需渲染的意境在鳥語花香中蘊滿了麗詞佳句,款款深情,和諧悅耳。
10、正是桃花開放的時候,雪悄然無聲地來了,開始,星星點點,零零落落,一會兒,雪片大了,密集了,漫天飛舞。眼前的雪,明凈透亮,帶著水氣,更兼三月春風做伙伴,飄飄灑灑,紛紛揚揚,顯得輕松自然。
11、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12、我戴著用樹葉做的帽子,穿著美麗的裙子,在樹林里遨游著,與各種動物、植物和諧相處。三月的微風,與我一起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翩翩起舞。
13、陶醉于清風美酒意,古韻渺渺中,感悟人生,心懷美麗,愿我們的生命中永遠有三月春天。
14、三月輕盈的腳步,在柔軟的雨絲中穿行,在盈盈的笑意中,柳梢綠了,草地漸茵。在春的旋律里,宛如窈窕淑女,欲語還羞,曼妙的舞姿,柔美的氣息,給我們帶來嫩綠朦朧的遐想。
15、三月的號角已響起,沐浴著和煦春風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那樣一個身影?他只是一滴水,卻滋潤了土地;他只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卻溫暖著人們的心田;他只是一粒糧食,卻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他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卻撐起了精神文明的脊梁,他就是——雷鋒。
16、三月春風,始終有一個名字,暖暖地拂過,打開了每個人的心扉。
17、農(nóng)歷三月三,是傳統(tǒng)的“風箏節(jié)”,在我的故鄉(xiāng),這個時候是孩子們的天堂。春風微微地吹過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大的小的,圓的方的,長的短的風箏。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還有燕子……
18、難得的桃花雪??!你來得太及時了,土地需要你,莊稼需要你,人們需要你,看??!它們飄過田野,灑在村莊,落在人的身上,甜在人們的心里。
19、猛一抬頭,竟發(fā)現(xiàn),天空中出現(xiàn)一道天藍色的光環(huán),上下都被厚厚的云籠罩,可卻透著光亮,遠處深藍小山,竟貌似還是海市蜃樓。哼,我又在遐想了。不過真的挺美的。仿佛三月的眸子,隨時就要透出光亮。
20、邁進桃花園,一股花香就撲鼻而來,讓人陶醉。
三月初春,冬日的寒流依舊依依不舍,他或者藏在山的那邊,或者躲在云的里面,窺視著大地的一舉一動,好像一旦抓住機會,就會忙不迭地襲回大地。下面是關于三月的絕美詩句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鶯梭
【作者】劉克莊【朝代】宋代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這首詩描寫了農(nóng)歷三月期間,洛陽花開似錦的美好春光。詩的大意說:黃鶯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飛上飛下,穿來穿去,對春光有無限情意;不時地發(fā)出“交交”的鳴叫聲,這聲音又好像開動織布機時的響聲。農(nóng)歷三月季節(jié),洛陽的花兒萬紫千紅,開得如同錦繡一般美麗,這些彩錦不知得用多少功夫才能織得出來。
春夜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金爐香盡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城東早春
朝代:唐代
作者:楊巨源
原文: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此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前兩句突出詩題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詩人在城東游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贊美。這里有兩層意思,既是表明,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同時也表明,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fā)詩家的詩情。一個“清”字用得貼切。這里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huán)境顯得很清幽。
詠柳/柳枝詞
朝代:唐代
作者:賀知章
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宣城見杜鵑花
唐代: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玉樓春·春恨
宋代: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蝶戀花·寂寞長亭人別後
宋 陳允平
寂寞長亭人別后。
一把垂絲,亂拂閑軒牖。
三月春光濃似酒。
傳杯莫放纖纖手。
金縷依依紅日透。
舞徹東風,不減蠻腰秀。
撲鬢楊花如白首。
少年張緒心如舊。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三月過行宮
唐代:李賀
渠水紅繁擁御墻,風嬌小葉學娥妝。
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
臨江仙·綠暗汀洲三月暮
宋代:晁補之
綠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
垂楊低映木蘭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新上簾鉤。
青鸞無計入紅樓。行云歸楚峽,飛夢到揚州。
望江南·三月暮
宋代:吳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長日小簾櫳。
宿燕夜歸銀燭外,啼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三月
唐 韓偓
辛夷才謝小桃發(fā),蹋青過后寒食前。
四時最好是三月, 一去不回唯少年。
三月晦日送春
唐代:賈島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