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理想,就一定有追求。雖然有人一生都在追求,卻終未實現(xiàn)理想,但他們無怨無悔。
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李太白,曾跟隨唐玄宗,享受美食珍饈,榮華富貴,終因他的放蕩不羈,辭官離去,游歷山水,以至老境頹唐。他后悔過嗎?沒有,因為他要的不是榮華富貴,他要的那份毫無約束的.自在。
才華橫溢的蘇軾,他曾經(jīng)何等的豪情壯志,要為過分憂,為民請命,卻一貶再貶,以至于“日食荔枝三百顆“。他后悔過嗎?沒有,因為他要的不是以奉承得來的高官厚祿。
靖節(jié)先生陶淵明,雖有滿腔政治抱負,卻終未得重用。終于他憤然寫下“吾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寧躬耕田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融情與山,寄情與水。他也沒有后悔過。酒以清為貴,他知道人亦是如此,以清風兩袖為貴,以玉壺冰心為貴。
在寶貴與自由之間,李白選擇自由。
在高官與正直之間,蘇東坡選擇正直。
在謅媚和清白之間,陶淵明選擇清白。
他們追求不羈的自由,他們追求謙謙君子之風,他們追求的是剛正不阿。雖然失去了很多,但他們從不后悔。而有人卻面對“一騎紅塵妃子笑“絲毫不覺憤然,面對“面朝黃土背朝天“,卻依舊擔負不起繁重稅賦的百姓無動于衷,因為他們要的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
相比之下,李白。蘇軾。陶淵明的追求是何等的高尚。他們確實失去了很多,但他們留住了高風亮節(jié),留住了難能可貴的正直。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追求,有沒有實現(xiàn)理想并不重要,但求無愧于心。
有一種精神,讓你在困難面前,不會低頭,再失敗面前,不會氣餒,再成功面前不會止步.
有一種精神,在你失意的時候,它教你學會堅強.在你受到挫折的時候,教你學會面對,在你受打擊的時候,教你學會站起.
它,就是堅持的精神.
人生漫漫,經(jīng)受著幾番的浮浮沉沉,如果,我們沒有或是缺少堅持的精神,末了,我們終將一事無成.
學布魯諾,堅持日心說,用生命的堅貞換的一個真理;學貝多芬,堅持在困苦中前進,用一世滄桑寫盡輝煌;學張衡,堅持在別人的置疑聲中信奉自己的真理,用堅實的腳步探索未知;學陶淵明,堅持不為五斗米折腰,寧擇園田,種下不朽的詩篇.
在堅持中,雖然不能復(fù)生,但布魯諾為科學真理而奉獻的精神在烈火中永生;在堅持中,貝多芬在黑暗和靜謐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音樂世界;在堅持中張衡終于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在堅持中,陶淵明的高貴品格照耀了千秋.
誠然,我們在堅持的時候,會失去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坦然的去面對.我們都有那失去的經(jīng)歷------失去工作,失去財物,失去朋友,失去親人,失去自尊,失去獨立.當我們把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看作是一件禮物的時候,我們所擁有的就變成了一個奇跡.而最終,當我們回憶過去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因堅持而后悔,我們的感激會多于悲痛我們就會從失敗中找到令我們堅持的力量.
在堅持之中,我們學會了面對痛苦.而人生中的痛苦時常如一座黑暗的牢籠把我們囚禁.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缺乏那一束光明.那時,我們不妨激勵自己堅持用心去尋找那一束光明.黑暗消失了,留下的將是令人驚嘆的奇跡!
堅持著前進吧!我們不求我們的人生有多么豪邁,多么輝煌,至少,當我們在回憶人生的時候,不會因為沒有堅持而后悔.活著,是為一個無悔的人生!
第一篇:
在一個清涼的初秋,我與文學邂逅了。從此,我便選擇了它。
選擇文學,我一生無悔。因為我可以:
一、走進歷史
在文學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謁曹子建,暮訪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嘆孟姜女尋夫哭長城,揚鞭策馬駝鈴古道,玉扇踟
二、尋訪故園
選擇文學,我也就選擇了與文學家們一同散步……在那里,我會讓朱自清先生帶我去尋找那七十年前清華園的舊跡,讓余秋雨領(lǐng)我去探尋那敦煌的奧秘,讓三毛帶我一路穿過西班牙和德意志,迎著撒哈拉的熱風去聆聽駱駝那悲慘的哭泣,讓張愛玲點燃一
三、融入自然
在神圣的文學殿堂里,我可以感受到恬美空靈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邊感受朱自清描寫的綠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邊聆聽柳浪和黃鶯的對答;我可以乘著剛朵拉去描繪東方威尼斯的圖畫,也可以靜坐在荷花池旁欣賞如舞女裙般潔白的荷花;我可以手執(zhí)長矛獨立朔漠,感受那“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也可以夕陽下看那“古道西風瘦馬”……在文學里融入自然你會感到別有一番風味。
四、充實人生
選擇文學,我也充實了自己。我可以感受司馬遷《史記》的輝煌,岳飛《滿江紅》的磅
文學,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在我的身影里,在我的追逐里,在我的生命里。所以,我要說:“選擇文學,我一生無悔!”
第二篇: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向右?面對艱難險阻,是堅持還是放棄?人生需要選擇,需要像他們那樣無怨無悔的選擇。
記得南山東籬下菊花競相開放的時節(jié)嗎?是誰每天歌詠著詩詞來采摘菊花?是他,是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他。面對社會的污濁與黑暗,他選擇了隱居在這山青水綠的南山腳下每日與菊花為伴。他在這“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界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份悠然自得,便詩興大發(fā)留下了那一篇篇流傳千古的美文。正是因為他的選擇,使這樣隱居避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他在千年后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陶淵明令人難忘是因為他的詩篇,他的詩篇令人難忘是因為他那無怨無悔的'選擇。
記得那個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時節(jié)嗎?是誰在陋室中調(diào)弄那古樸優(yōu)雅的古琴?在他手指撥動琴弦的那一刻,我知道是他,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他。他懷才不遇,屢次被貶的他如今住在這樣簡陋的屋子中,他沒有消極逃避,頹廢喪志。而是在他眼中這陋室有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美景。他的生活也不是無所適事,而是“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平時可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這種胸懷的寬廣與大氣又怎能不令人稱贊,他的生活有滋有味是因為他內(nèi)心選擇了樂觀,他的經(jīng)歷激勵了多少千年后的人,告訴他們面對這艱難險阻的境地要支撐著越過障礙。劉禹錫令人難忘是因為他樂觀,他樂觀的做了這無悔的選擇。
記得1898年在北京宣武門刑場上那一幕嗎?他的浩然正氣震撼了多少人心。是他,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喊出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超脫與豁達。面對希望變法圖強卻遇失敗,此時鋒利刀刃即將奪去生命的譚嗣同,能在生命終止前如此淡定地面對死亡。他的大義好似當年“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把敵人的肝膽都震裂了吧!他的愛國熱血,他大義凜然的吶喊是他無悔的選擇。
人生有太多時候需要選擇,不同的選擇使他們不同的命運變得更加完整,不同的選擇都是無悔的一腔熱血,散發(fā)著人性耀眼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