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00字(精選7篇)1
星期五,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在今天我們學校開展了20xx年二七區(qū)“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全校師生聚集在操場上,來看好聽又精彩的戲曲。
主持人給我們介紹了豫劇:在河南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還有許多戲曲如:京劇、越劇、黃梅戲、……
接下來都演了:《花木蘭征途》、《見皇姑》、《痛說革命家史》、《轅門外三聲炮》。我最喜歡的是《花木蘭征途》和《見皇姑》。
《花木蘭征途》主要講了:木蘭替父從軍,在途中遇到了劉忠,開始談論起來。談論中我最喜歡花木蘭說的一句話:
“劉大哥講那話理太偏”
“誰說女子不如男”
還有就是《見皇姑》,講了包丞相定附馬爺?shù)淖铩;使脕硪姲┫啵瑏硪今R爺,包丞相說,附馬爺犯了欺君之罪,體現(xiàn)了包丞相的鐵面無私。
這次,長輩們千里迢迢來我們學校表演戲劇,讓我們了解傳統(tǒng)藝術文化?不僅傳承經典,還給我們帶來了歡樂。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00字(精選7篇)2
璀璨的中華文化——戲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文明。
今年的“戲曲進校園”活動主要演了上黨梆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花木蘭征途》和《見皇姑》。
當我聽到《花木蘭征途》中的“誰說女子不如男”,我為女子驕傲;當我聽到《見皇姑》中包公請求鍘陳世美時,我又為包公的正直無私肅然起敬。
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不同的歷史,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
戲曲是我們的國劇,戲曲是我們的國寶!如今,我們這些青少年的兒童,只知道關注一些流行的音樂或一些特別火的影視,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我們要多去欣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讓后代的人知道,讓青少年的兒童知道戲曲的藝術魅力!讓它永遠流傳下去!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00字(精選7篇)3
昨天上午,我們學校開展了一年一度的戲曲進校園活動,主要請來了外面專門演戲曲的人到我們學校去表演。
我們都搬著我們的凳子到操場上坐上去觀看戲曲,這表演可謂是生龍活虎,我們觀看的人可謂是人山人海,場面熱鬧極了。首先是那些人給我們表演了花木蘭的戲曲,邊唱邊描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我們都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貫注、饒有興趣……接下來又表演了劉大哥講話這個故事,如果我們聽不懂的話,舞臺的旁邊還顯示著字幕,這可真是太周到了呀!接下來又繼續(xù)表演了一個緊張而又激烈的現(xiàn)代抗日劇,講的是女兒和奶奶誓死捍衛(wèi)傳家寶,不交給日本人,我當時看得熱血沸騰,這一部戲曲又許多的同學的看過,所以臺下全都是討論的聲音。
我覺得戲曲進校園這個活動可不只是單單讓我們來快樂的,更多的是讓我們懂得戲曲,了解戲曲,熱愛戲曲,關愛戲曲,表演戲曲。戲曲會讓我們懂得許多的知識,許多的歡樂。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00字(精選7篇)4
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在學校舉行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
首先是“花木蘭”。戲曲家穿著的服裝是藍色的,有許多的條紋,頭飾是金黃色和紅色相間的,腰間還插著一把紅色的劍。恰一看還真像花木蘭。花木蘭表演的可真好。我看的是津津有味,同學們也是高興的直較好。
沒想到花木蘭老師還舉行了教學。老師有耐心地為我們介紹著花木蘭的寶劍,并細心地幫同學糾正那句“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可體現(xiàn)出了花木蘭的鋼氣。
第二個《見皇姑》那一個個穿著粉色衣服的老師,就像仙女下凡一樣,個個都很漂亮。還有一位面帶胡須臉上畫著面具的老師,直爽的走上來,可以看出來他很大氣。這個老師唱的可真好。剛的聲音里邊突出一點柔聲,真就像白里透紅。
表演結束啦!同學們都悻悻的離開,誰都舍不得這次表演,誰都有想再看一次。操場上響起了同學們的熱情聲!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00字(精選7篇)5
在這個星期五的上午,我們學校迎來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同學們都一個個懷著激動之心來到了現(xiàn)場,在學校搭起來的舞臺上,演員們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戲曲的氣息撒至操場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仿佛讓人身臨其境般,掉入了戲曲的大殿。我們在演員們身上看到了戲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著舞臺上的演員,眼中充滿了贊嘆的神色,好美麗??!原來戲曲也可以演繹得這么灑脫,富有虛實的色彩。舞臺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來的,卻在臺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結束,臺下同學們的'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卷了整個校園,叫好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演員們謝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學們的贊美聲中,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喜悅之情。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須親自去嘗一嘗。就像戲曲,它雖不分時代,但既不會過時又不會老套。它是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00字(精選7篇)6
今天,十月十八日,我們學校舉行了第二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我們都歡欣鼓舞,在班里焦急地等待著。
終于輪到六年級排隊了,我們迅速地出了教室排好隊,等待開始。記得還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經常帶著我去看戲。爺爺奶奶看的倒是津津有味,回家了,也還不忘要在唱上幾嗓子,我卻覺得又憋屈又無聊,把看戲當成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擾的爺爺奶奶也看不成戲,只能打道回府。我心里總會想:戲有什么好看的,還不如回家去看電視呢!可上次活動改變了我對戲曲的認知。
這次“見皇姑”給我的印象最深。演員上場了。我們雖然坐在最后一排,可那也改變不了我們看戲的熱情。那些演員把人物演的栩栩如生,仿佛自己就是那些人物。
戲曲是我國一大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傳承這一項文化,要熱愛戲曲,了解戲曲。我期待下一次活動的開展。
戲曲進校園讀后感300字(精選7篇)7
我坐在教室里看書,時不時看向窗外的操場,因為現(xiàn)在是上課時間,所以我不能大聲起哄。外面的老師指揮著低年級的同學們有秩序的,安靜的找到自己班級的位置坐下,我看到操場上的舞臺掛著一個寫著“戲曲進校園”的牌子。便知道是要舉行活動了。
外面?zhèn)鱽硪魂噺V播聲,是告訴高年級的同學們,要搬凳子去操場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我走出班級,外面天氣晴朗,有著溫暖而又不炎熱的太陽,坐在操場上曬著太陽很舒服,何況還有人到我們學校演出,想想就很美好。
我們在聽戲的同時,大隊輔導員向我們班走來,挑選了幾個模仿能力好的同學上臺和表演的人互動,他們走到臺上,面帶微笑,每個人都很激動,但不緊張,反而很自信。他們的動作基本統(tǒng)一,聲音洪亮,大家也都很熱情,掌聲不斷。
活動接近尾聲,學校這是第二次開展戲曲進校園的活動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進步,紀律越來越好,這也是一種進步,只要我們努力就會出現(xiàn)驚人的成績。
中國戲曲觀后感篇【一】
戲曲,中國的文化源泉,卻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戲曲,從前滿大街的戲迷,現(xiàn)在已后繼無人,從前人們耳熟能詳,現(xiàn)在卻一問三不知;從前的刀嗑話題,現(xiàn)在已無人問津。這一切都在訴說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戲曲將會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戲曲這一個龐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觀點:戲曲的衰落是社會發(fā)展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時代在發(fā)展變化,人們的精神需求也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樣,過時了,不流行了,自然就會被淘汰。它雖然是中國的藝術瑰寶,但有一點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種供人們娛樂的工具,如果有比戲曲更好的娛樂工具,人們自然會向往著好的。大自然有著一個法則——弱肉強食,也就是說如果戲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筍般發(fā)展的新娛樂工具,那戲曲被淘汰將會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大自然還有一個法則——適者生存。戲曲作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舊在那個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話,迎來的是會消失。
想到這兒,我不禁多了幾分擔心,戲曲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信仰,試想,一個民族若沒有了信仰,那豈不是一團亂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個拯救戲曲的觀點:戲曲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場面小,表演的方式單一,而且在人們印象中是一成不變的,似乎從未發(fā)生改變。所以,第一,在戲曲內涵不變的條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讓戲曲是多樣化的,變化的,這樣會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第二,在劇情不變的條件下,場面要變,要一改以往秀氣的風格,幾個人當千軍萬馬?不,至少要上百個,這樣才熱鬧,才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有親和感;第三,在內容不變的情況下,表演的方式要變,可以將戲曲的故事起源拍成電影、電視劇、卡通片或是動畫片,例如《梅蘭芳》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開端;第四,政府可以請些明星來唱戲、表演,這樣,我相信戲曲將不再孤單。
我想著,新的戲曲將掀起一股熱捧的浪潮;也想著,梅蘭芳在新戲曲前也只不過是班門弄斧;想著,外國人都會哼上幾聲京腔……我會一直想著。
中國戲曲觀后感篇【二】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jié)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
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么的有藝術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么的熱衷于這些戲曲,那么喜愛戲曲。
我現(xiàn)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
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戲曲觀后感1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后,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川劇變臉??戳撕荛L時間,經過仔細觀察,我終于知道了變臉的“廬山真面目”。其實變臉人的衣服后面有一個機關,每次要變臉時,我都注意到變臉人的手會往背后伸。
還有使我高興的一出戲,一個白胡子老爺爺,頭上戴個有“翅膀”的帽子,這個節(jié)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爺爺戲沒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厲害。他頭上的兩個“小翅膀”很神,爺爺頭晃晃它就一直在轉。老爺爺走路,走著走著摔倒了,倒下時還一直在吹胡子,從中看出老爺爺?shù)墓Φ缀苌钛剑硌萃旰?,主持人說爺爺練了二十多年了,我都驚呆了,不愧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戲曲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xù)這份輝煌。
戲曲觀后感2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每種戲曲都有各自的特點,如京劇的`容華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黃梅戲的悠揚委婉。
為了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我特地上網查找。
我先一段既簡單又好聽的黃梅戲《天仙配》選段?!皹渖系镍B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聽著聽著,那似乎散發(fā)著清香的泥土氣息的黃梅小調使人感受到了劇情人物的歡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頭歡歌的小鳥……突然,我感到一陣搖晃,猛地睜開眼,感到重心不穩(wěn),原來由于我聽得太入迷了,差點摔倒在地。再一看,戲早已唱完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戲曲不比流行歌曲差。同樣很好聽。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臉紅。我這個只知道聽流行音樂,只知道追流行歌手的小女孩,卻一直沒發(fā)現(xiàn)戲曲藝術的美,一種脫俗的美,一種自然的美……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須親自去嘗一嘗。其實,很多東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親自去實踐,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就像戲曲,它雖不分時代,但既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它是中國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