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打黃蓋的歇后語有兩種解釋:
周瑜:三國時期吳國主將。黃蓋:是吳國的`大將。在《三國演義》里的第四十六回說,在赤壁之戰(zhàn)中,為了火攻曹營,黃蓋主動向周瑜獻了苦肉計,還讓周瑜打了他,到曹操那里詐降。曹操信以為真,結果上了大當,火燒赤壁,曹兵大敗。借指做某事,兩相情愿。[例]①“這是真打嗎?”“那哪能知道!他們一東一伙,都是看透《三國志》的人。要我說,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②王豹笑了笑,想起初到臥虎坪錯綁大阿公那一場誤會,不禁搖搖頭說:“這樣不太好。”高永太說:“這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又不犯法,你怕什么!”
周瑜打黃蓋--裝樣子
這里借指裝模作樣。[例]①臺下的群眾哄起來:“他是漁霸的馬弁!”“他當過魚欄師爺!”“他是周瑜打黃蓋--裝樣子的”[例]②那瘦猴帶著兩個小廝,來到近前,周瑜打黃蓋--裝樣子,含笑道:“閣下就是王先生嗎?”王聯忠拱了拱手說:“不錯,我就是?!?/p>
周瑜的歇后語:
周瑜歸天——氣死的;氣死里
周瑜暗算諸葛亮——計計落空
周瑜打瞌睡——夢想荊州
周瑜擺手——都督叫;嘟嘟叫
孔明哭周瑜——各懷心腹事;虛情假意;假慈悲;要買人心;假動情;假好心;邀買人心
周瑜頸——不受激氣
周瑜當當——窮都督;窮嘟嘟
屬周瑜的——一激就上陣
諸葛亮氣周瑜——自有妙方
周瑜倒在蘆花蕩——氣煞
蔣干訪周瑜——自找麻煩;窺察動靜
周瑜病倒在蘆花蕩——氣煞人;氣煞
孔明給周瑜看病——自有妙方;對癥下藥
周瑜赤壁燒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騙孔明——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
蔣干勸周瑜——有口難張
周瑜的脾氣——一急就上陣
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氣死周瑜去吊孝——假仁假義;虛情假意
周瑜打黃蓋——兩廂情意;裝模作樣;自家人打自家人;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裝樣子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周瑜簡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1]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贊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人物評價
漢末三國
孫策:①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諧也。[8]
孫權:①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②(呂蒙)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議英發(fā)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⑤孤念公瑾,豈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28]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38]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8]
蔣干: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8]
呂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于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39]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為其將。[40]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41]
諸葛瑾、步騭: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jié)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于烏林,走曹仁于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兩晉
陳壽:①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②瑜少精意於音樂[28] 。
陸機:①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42] ②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
袁宏:①公瑾卓爾,逸志不群??偨橇现?,則素契于伯符;晚節(jié)曜奇,則叁分于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②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跡。志掩衡霍,恃戰(zhàn)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43]
唐宋
嚴從:周瑜、魯肅,咸起諸生,鶚視烏林,鷹揚赤壁。然肅為布衣,當襄漢之際,標賣田宅,分財結士,以求人杰: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於孫策,子敬輟粟於周郎:咸有異於人者也。[44]
李白: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孫元晏:會獵書來舉國驚,只應周魯不教迎。曹公一戰(zhàn)奔波后,赤壁功傳萬古名。[45]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李九齡: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huán)。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閑。
近現代
盧弼:公瑾生長江、淮,諳識險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濤,熟籌彼我,用能以寡擊眾,遁走阿瞞,一戰(zhàn)而霸,克建大勛,玄德謂為本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者,豈虛語哉?;蛟唬汗凰溃僦畱n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70]
蔡東藩:周瑜年第逾壯,方可有為,乃以意氣之未除,遽致短命,不無可惜。[71]
呂思勉:周瑜、魯肅,亦皆可謂為好亂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輕之徒,同懷行險徼幸之計,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禍,豈不哀哉。[72]
: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后來說服了,還是由了他,結果打了勝仗。
周瑜典故
顧曲周郎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并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30] 。自魏晉時代之后,“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在各類
(圖冊:洪宇宙版周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2] )
一時瑜亮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作者基于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斗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33-34]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于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35-36]
飲醇自醉
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后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37] 后來用于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
赤壁之戰(zhàn)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于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臥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看的,于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來的赤壁慘敗。
周瑜打黃蓋后來演變成一條歇后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東吳英才周公瑾
我曾定義英雄為“聰明秀出為之英,膽略過人為之雄”(這是劉劭《人物志》上的話)隨后又自己加了一條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這么說法三國還有幾個英雄?—對了!此兄可謂一針見血,我的目的本來就在縮小英雄的范圍,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內,最后再把我所說的英雄桂冠帶在我最心儀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說本來就是耍個小花招,現在自己露餡,目的不言自明。因為按照我說的條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這里具體說說周瑜怎么是個正真的英雄,一個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對他很偏愛多少有些溢美之詞,但周郎受歪曲這么多年,難得正正名也是應該的。
下面就總論一下他的完美,因是總論文章分幾個部分,可能冗長了一點。
一. 周瑜的完美
翻開正史我們可以發(fā)現本傳中的周瑜好象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說的三點外,從另一個角度說他的完美,可說他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先說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jié)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性度恢弘眾將誠服。如說諸葛亮是高風亮節(jié)的話,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無可挑剔的。
次說才: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后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豐功偉績不去多提,單說當時人對他的評價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時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坝㈦h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這些就是時人對周瑜才智的評價,而且說這些話的都是當時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認沒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說風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將,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謠言流傳,非比那些兇兇武夫,是一個風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馳神往了。
最后說說他的朝氣,周瑜如果僅具德,才,風度,和諸葛亮也就沒什么區(qū)別了。(諸葛是名士風度)但他又獨具一種朝氣,一種銳意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對自己人他是謙遜有禮的,但對敵人和挑戰(zhàn)他又表現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在劉備和周瑜在赤壁戰(zhàn)前相會時,當劉備說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氣勢,而劉備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瑣。周瑜的謀略也無不透出這種先發(fā)制人,銳意果敢的氣質,這就是我最羨慕的“英才天縱”了。但周瑜的豪邁和關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質區(qū)別,因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謀劃基礎上的,非比關羽之流無謂的狂傲換來的只是身敗名裂,正因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這種氣質和孫策相象,但孫策又是輕佻和嗜殺的,周瑜卻是從容嫻雅的,就象有人說的他的氣質是孫策和諸葛亮的結合,在周瑜身上剛和柔就這么恰到好處的結合了。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yōu)秀品格和令人贊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他稱不上完美又有誰能稱得上呢?用一句話形容周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啊!
二. 周瑜歷來受到的誤解
由于三國演義為了塑造諸葛亮形象把周瑜當作了主要陪襯人物,小說中和他在大眾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雖然由于歷史知識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但還是有些人對周瑜有誤解,我即說了周瑜完美就要說清這些誤解,當然和小說有關的不論,只談歷史層面上的。
誤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個赤壁之戰(zhàn),而赤壁之戰(zhàn)本是糊涂帳??赡苁遣懿贌宰?,周瑜是僥幸成功沒什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