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的讀后感
紅樓夢第三回《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一段就十分精彩,先是的開場白——“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人人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也只有鳳辣子才可能、才敢如此放肆,其性格可見一斑。
而后她的一番說詞更是可圈可點:”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
“黛玉初進賈府就贏得賈母如此歡心,自是要大拍馬屁,但當時迎春、探春、惜春等嫡系孫女都在座也不好后此薄彼,所以只是’竟是個嫡親的孫女‘而不是其他,的七竅玲瓏刻畫的淋漓盡致。
而對寶玉的描寫更令人叫絕:”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
’九個字,一個不滿封建禮教、滿是叛逆精神的公子形象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黛玉的第一次出場,曹公更是煞費苦心。
‘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
’先聲奪人,將的性格定位,而后的一問一答中則字字璣玉。
先是‘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
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而后卻是‘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
“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
為何前后如此矛盾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fā)現,原因是因為‘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
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
賈府的最高統治者賈母擺明了信奉封建禮教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初入賈府的黛玉自是不敢”只剛念了<<四書>>“。
其實要是直說也無所謂,賈母也不過是做做樣子,后幾回里元春省親時各姐妹都吟詩助興,后又有什么詩社之類的活動,賈母的興致還頗高。
黛玉的多疑及初入賈府的處處小心由此可見。
紅樓一書主要是影射封建體制的沒落,而全文沒有一句是提到此處的,或是借小廝之口,或是借之言。
‘焦大越發(fā)連賈珍都說出來,亂嚷亂叫說:“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爺去。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
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的,我什么不知道
咱們`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宴寧府寶玉會秦鐘》)。
這賈府已到了如此地步,真恐怕只有門口的石獅子是干凈的。
而那回里的老姆姆更令人叫絕。
‘那寶玉聽見賈政吩咐他”不許動“,早知多兇少吉,那里承望賈環(huán)又添了許多的話。
正在廳上干轉,怎得個人來往里頭去捎信,偏生沒個人,連焙茗也不知在那里。
正盼望時,只見一個老姆姆出來。
寶玉如得了珍寶,便趕上來拉他,說道:”快進去告訴:老爺要打我呢
快去,快去
要緊,要緊
“寶玉一則急了,說話不明白,二則老婆子偏生又聾,竟不曾聽見是什么話,把”要緊“二字只聽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讓他跳去,二爺怕什么
“寶玉見是個聾子,便著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廝來罷。
“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
老早的完了。
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怎么不了事的
“’。
一條人命竟如此的不值錢,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就沒什么不了的事。
這種話若是從一個少不更事的丫鬟或是小廝口中說出來也就罷了,偏偏是從一個在賈府待了一輩子的老姆姆口中說了出來,這恐怕不是老糊涂了,而是司空見慣而已。
糾其原因,是因為結交戲子,使四大家族與另一集團忠順親王有了沖突,還有以前的大鬧學堂等等。
而不是逼淫母婢,賈母都說了”什么要緊的事
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兒似的,那里保得住不這么著。
從小兒世人都打這么過的。
“(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賈府的腐敗,也就是封建體制的沒落從此可見一斑。
讀罷紅樓一書,悲寶玉的生不逢時,嘆黛玉的身世飄零,氣寶玉的移情別戀,恨高鄂的狗尾續(xù)貂,更佩服曹先生的大氣,他的見執(zhí)酌于細微……
林黛玉進賈府讀后感
《林黛玉進賈府》向我們第一次展現了賈府。
賈府的環(huán)境,有著豐富文化內涵,透過院落建筑與服飾儀節(jié),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賈府的特點,像賈母在賈府至高無上一樣,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王尊王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一個封建上層統治者的生活寫照。
對黛玉的描寫,處處表現她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tài)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
鳳姐一出場,滿屋子全是她一個人在說話,別人都成了陪襯,她夸黛玉標致,嘆黛玉命苦,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依著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
她善解人意,巧手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地位都表現出來了。
賈寶玉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處在封建正統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這個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這對賈寶玉是沉重的壓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擺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
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狀態(tài)。
最后,我們要感謝作者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劃了我們這次穿越時間隧道的“故園神游”。
林黛玉進賈府的讀后感
紅樓夢第三回《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一段就十分精彩,先是的開場白——“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人人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也只有鳳辣子才可能、才敢如此放肆,其性格可見一斑。
而后她的一番說詞更是可圈可點:”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
“黛玉初進賈府就贏得賈母如此歡心,自是要大拍馬屁,但當時迎春、探春、惜春等嫡系孫女都在座也不好后此薄彼,所以只是’竟是個嫡親的孫女‘而不是其他,的七竅玲瓏刻畫的淋漓盡致。
而對寶玉的描寫更令人叫絕:”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
’九個字,一個不滿封建禮教、滿是叛逆精神的公子形象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黛玉的第一次出場,曹公更是煞費苦心。
‘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
’先聲奪人,將的性格定位,而后的一問一答中則字字璣玉。
先是‘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
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而后卻是‘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
“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
為何前后如此矛盾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fā)現,原因是因為‘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
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
賈府的最高統治者賈母擺明了信奉封建禮教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初入賈府的黛玉自是不敢”只剛念了<<四書>>“。
其實要是直說也無所謂,賈母也不過是做做樣子,后幾回里元春省親時各姐妹都吟詩助興,后又有什么詩社之類的活動,賈母的興致還頗高。
黛玉的多疑及初入賈府的處處小心由此可見。
紅樓一書主要是影射封建體制的沒落,而全文沒有一句是提到此處的,或是借小廝之口,或是借之言。
‘焦大越發(fā)連賈珍都說出來,亂嚷亂叫說:“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爺去。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
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的,我什么不知道
咱們`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宴寧府寶玉會秦鐘》)。
這賈府已到了如此地步,真恐怕只有門口的石獅子是干凈的。
而那回里的老姆姆更令人叫絕。
‘那寶玉聽見賈政吩咐他”不許動“,早知多兇少吉,那里承望賈環(huán)又添了許多的話。
正在廳上干轉,怎得個人來往里頭去捎信,偏生沒個人,連焙茗也不知在那里。
正盼望時,只見一個老姆姆出來。
寶玉如得了珍寶,便趕上來拉他,說道:”快進去告訴:老爺要打我呢
快去,快去
要緊,要緊
“寶玉一則急了,說話不明白,二則老婆子偏生又聾,竟不曾聽見是什么話,把”要緊“二字只聽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讓他跳去,二爺怕什么
“寶玉見是個聾子,便著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廝來罷。
“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
老早的完了。
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怎么不了事的
“’。
一條人命竟如此的不值錢,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就沒什么不了的事。
這種話若是從一個少不更事的丫鬟或是小廝口中說出來也就罷了,偏偏是從一個在賈府待了一輩子的老姆姆口中說了出來,這恐怕不是老糊涂了,而是司空見慣而已。
糾其原因,是因為結交戲子,使四大家族與另一集團忠順親王有了沖突,還有以前的大鬧學堂等等。
而不是逼淫母婢,賈母都說了”什么要緊的事
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兒似的,那里保得住不這么著。
從小兒世人都打這么過的。
“(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賈府的腐敗,也就是封建體制的沒落從此可見一斑。
讀罷紅樓一書,悲寶玉的生不逢時,嘆黛玉的身世飄零,氣寶玉的移情別戀,恨高鄂的狗尾續(xù)貂,更佩服曹先生的大氣,他的見執(zhí)酌于細微……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中誰最有特點
初進榮國府主要內首先是黛玉對寧榮國府的印象,富貴奢華。
其次賈母及其他長輩姐妹,重點寫了王熙鳳見黛玉。
再者晚宴的講究等等,然后寫了和寶玉初遇,寶玉取字摔玉。
寫黛玉初進榮國府,主要反映了賈府的奢華與背景,以及對主要人物有了初步的認識。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chuàng)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后原稿佚失。
原名《石頭記》。
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紅樓夢》。
亦有版本作《金玉緣》《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之首,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真身,榮府千金賈敏與巡鹽御史林如海之女,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是世界文學作品中最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
因母親早亡,賈母疼愛,接到賈府撫養(yǎng)教育,與賈母、寶玉同住。
后來又死了父親,從此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養(yǎng)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
元春省親后,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里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賈寶玉因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真心相愛。
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為寶黛愛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思想上的忠叛之爭,婚姻上的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之爭 。
在封建禮教壓迫下,林黛玉歷盡風刀霜劍,最后在寶玉、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林黛玉進賈府讀后感
《林黛玉進賈府》向我們第一次展現了賈府。
賈府的環(huán)境,有著豐富文化內涵,透過院落建筑與服飾儀節(jié),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賈府的特點,像賈母在賈府至高無上一樣,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王尊王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一個封建上層統治者的生活寫照。
對黛玉的描寫,處處表現她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tài)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
鳳姐一出場,滿屋子全是她一個人在說話,別人都成了陪襯,她夸黛玉標致,嘆黛玉命苦,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依著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
她善解人意,巧手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地位都表現出來了。
賈寶玉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處在封建正統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這個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這對賈寶玉是沉重的壓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擺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
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狀態(tài)。
最后,我們要感謝作者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劃了我們這次穿越時間隧道的“故園神游”。
林黛玉進賈府的讀后感怎么寫
林黛玉進賈府讀后感第一篇: 黛玉母親去世,拋父進京,《林黛玉進賈府》即通過黛玉的眼睛觀察到賈府方方面面的人物。
首先出場的自然是林黛玉。
作者對黛玉容貌的描寫共有三處:黛玉進府后,眾人眼中的黛玉體弱、有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王熙鳳夸她“標致、氣派”;寶玉眼中的黛玉美貌多情。
棄舟登岸后,黛玉乘轎來到榮國府,先到賈母房中拜見,此時賈母登場。
賈母是寧榮二府備份最高的老人,因此首先介紹。
之后見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紈,這幾人都是略寫。
之后在賈母的吩咐下,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登場,作者介紹了這三人的容貌,然而因不是主要人物,故也是略寫,而且是群體描寫。
之后出場的是本回的主要人物--王熙鳳。
作者為王熙鳳的出場精心設計,巧妙安排。
首先,在王熙鳳出場之前,黛玉已經和眾人見過了面,知道賈母身邊人物的狀態(tài),即“恭肅嚴整”,之后王熙鳳“大笑”著出場,一下子烘托出王熙鳳在賈母面前的特殊地位。
正因為她地位高,身份特殊,所以敢采用這種“放誕無禮”的出場方式。
之后作者不惜筆墨,鋪排形容王熙鳳的衣著和容貌。
王熙鳳穿金戴銀,珠光寶氣,反映了她精神上追求不高,俗不可耐,不懂高雅;喜歡聚財斂財,人前炫耀。
外貌描寫中最能體現作者對王熙鳳性格定位的便是“丹鳳三角眼,柳葉吊稍眉”。
因為在麻衣相法中,“三角眼”、“吊稍眉”是“刁鉆”、“狡猾”、“淫邪”之人的特點,作者故意這樣寫,恰恰是為體現王熙鳳刁鉆、狡猾的性格。
之后王熙
林黛玉進賈府主要內容
關于時的年齡問題一直都是一個爭議,有人說六歲、七歲,有人說九歲、十歲,甚至十一到十三歲都有人說。
那么究竟應該是幾歲呢
??且看書中第二回的交代,借雨村之口我們可以得知黛玉的年齡:“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隨后便是:“堪堪又是一載的光陰,誰知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
”由此可知,黛玉在母親去世的時候,剛好六歲。
黛玉從五歲起跟著雨村讀書,到六歲時母親去世剛好一年。
再然后就是和演說,說:“如今長了七八歲”,大黛玉一歲,此時剛好七歲。
接下來便是張如圭報喜順接第三回,雨村“聽得都中奏準起復舊員”于是去“央煩,轉向都中去央煩”,好求得一個官位。
次日,雨村便面謀之如海。
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來接……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
”書中第二回、第三回的描寫,可謂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時間上接得很緊,并無任何跳躍省略之處。
如海的話剛好說明了,派人來接黛玉和黛玉之母去世是在同一年。
那么,派人來接黛玉時,黛玉六歲無疑。
??很多人也都承認這一點,但卻覺得黛玉進了賈府的時候,突然就變大了,甚至還有說黛玉走了幾年的,這決無可能,即使交通工具再不便利,也不過多走幾個月而已。
那么,黛玉進了賈府的時候究竟還是不是六歲呢
且看寶黛初見時的對話: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
”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書中的第二回已經交代了,黛玉五歲起跟著雨村讀書,讀到六歲時恰好一年,然后便和雨村一道進了都中,這與黛玉自己跟寶玉說的“只上了一年學”剛好吻合,由此可見,黛玉到了賈府的時候,依然是六歲。
??那為什么那么多人都覺得黛玉進賈府時不應該是六歲,而應該是十幾歲呢
我想這應該是一種錯覺吧,我們可以從的年齡往回推,看書中第二十二回:“昨兒聽見老太太說,問起大家的年紀生日來,聽見薛大妹妹今年十五歲,雖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將笄之年。
老太太說要替他作生日。
”這段話表明了此時的薛寶釵十五歲。
再接著看:“誰想賈母自見寶釵來了,喜他穩(wěn)重和平,正值他才過第一個生辰,便自己蠲資二十兩,喚了鳳姐來,交與他置酒戲。
”從這一段又可以看出薛寶釵十五歲的生日,是到了賈府以后過的第一個生日,由此可以推知,寶釵是十四歲進的賈府,寶釵進賈府是在書中第四回。
又因為,寶釵大寶玉兩歲,寶玉又大黛玉一歲,所以,此時的寶玉十二歲,黛玉十一歲。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會問,何以在第三回時黛玉還是六歲,到了第四回時就變成了十一歲了,中間那五年哪里去了
很明顯,中間那五年,被作者省略了,作者省略的正是寶玉和黛玉青梅竹馬的童年,也就是第二十八回里寶玉對黛玉說的那些話:“當初姑娘來了,那不是我陪著頑笑
憑我心愛的,姑娘要,就拿去,我愛吃的,聽見姑娘也愛吃,連忙干干凈凈收著等姑娘吃。
一桌子吃飯,一床上睡覺。
丫頭們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氣,我替丫頭們想到了。
”試想,如果黛玉是九歲以上進的賈府,那么寶玉就已經是十歲多了,他們倆還會“一桌子吃飯,一床上睡覺”嗎
肯定不會,因為古人十五、六歲就可以結婚了,豈有十多歲還睡在一起的道理,即使是“一個睡在碧紗櫥內,一個睡在碧紗櫥外面的大床上”。
??經過以上分析,事情已很明顯:黛玉初進賈府時是六歲,寶玉七歲。
到了薛寶釵進賈府,故事真正展開的時候,黛玉十一歲,寶玉十二歲。